歡迎來到瑞文網!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

時間:2022-03-04 10:51:06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 我要投稿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1

  從2003年到2022年,20年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顆顆熾熱的心靈,歷久彌新的中國精神在照亮著過去、現在和未來。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2021,家國萬里,感動依然。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高達100歲高齡的物理學家楊振寧,他從中華少年到愛國游子,再到歸根老人。他用50年時間回應了鄧稼先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約定。其中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赤子之心,讓人動容,令人肅然起敬。

  愛國是“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是“百年征途筑輝煌,砥礪初心向復興”,愛國是“茍利國家生與死,豈因禍福避趨之”。朱彥夫用槍桿子、鋤桿子、筆桿子,書寫了一段段精彩的人生,為中國抗戰事業、脫貧事業貢獻出自己畢生的力量。中國核動力事業的奠基人彭士祿,“深埋”一生,守護著中國的海洋。中國超人蘇炳添超越病痛,超越局限,超越極限,讓世界知道“中國人可以跑得更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張順東、李國秀夫婦身殘志堅,兩人共兩條腿,一只手,而他們卻用那兩條腿,一只手養育了一雙兒女,成功地脫離貧困,走上小康道路。因小時候誤用藥物而導致神經性耳聾的女孩江夢南,在父母的幫助下,成功的學會了唇語,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并憑借一己之力考上了清華博士生,致力于人類的生活健康。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矢志報國的飛機設計工程師顧誦芬,他讓中國自主研發制造的飛機翱翔于天空。報國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他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天一,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高原病。他在高原病研究一片空白時,開啟高原病的研究之旅,他在自己最寶貴的青春時光時留在了高原上,讓修筑青藏鐵路的14萬大軍無一因高原病死亡,創造了醫學界高原病的奇跡。

  他們感動了我們,感動了中國。有追求,就能無畏挫折,不懼艱險,風雨前行;懷理想即可處變不驚,沉寂喧囂,凝視繚亂!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2

  鮮花和掌聲背后,是這些平凡人不懼風雨,勇往直前的身影。他們歷盡艱辛,踏破荊棘叢林,即使遍體鱗傷,也會咬牙堅持,絕不回頭。那些曾受過的傷,終會化為光,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勤天下無難事,所有的一鳴驚人其實都是厚積薄發。待春暖花開時,以夢為馬,百舸爭流博勁浪!

  敢問他們何以博之?其必曰:斗志與定力齊飛,作風共時代一色。每個人都了不起,用血肉之軀構筑起生命的長城。

  他們以“功成必須有我”的斗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逐夢滄海。他們有山一樣的崇高信仰,鐵一樣的責任擔當,火一樣的奮斗熱情。譬如,楊振寧先生篤志于行,傾盡全力,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情懷,為國家培育棟梁之材。顧誦芬憑借其“鋪石開大道”的氣度,雄壯于事。中國航天人以“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的真抓實干態度,實現了一人升天到多人升天,桑田碧海須臾改,方興未艾展未來,航天精神必定照耀中華!

  他們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作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逐夢滄海。十年磨一劍,風雨未曾阻擋。吳天一歷盡千帆舉重若輕的沉淀,方仰頭見春臺。亞洲飛人蘇炳添向前奔跑,最終抵達,成就了閃閃發光的自己。彭士祿立志科技報國,帶領團隊研制了核潛艇。“只要國家需要,我愿意貢獻一生”即是他的真實寫照。

  他們以“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定力,“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逐夢滄海。張順寧夫婦在心里種花,使人生不再荒蕪,征途漫漫,他們身殘志堅。抗美援朝老將朱秀夫戰士,樹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江夢南從“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闖勁,不輕言放棄,薄發創新未來。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作為承上啟下的新時代青年,我們也應向先進人物學習,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于創新發展中萌芽,汲取知識的養料,淬英雄之心,鑄青年精神。讓自己成長為百尺之高木,國家之棟梁。

  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以此為契機,將努力拼搏當作最美姿態,視超越自我為最佳狀態。待到來年花開,借英雄之氣概,踏破艱難險阻,向夢想進軍。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3

  總有一些英雄讓我們心懷溫暖,總有一些英雄令我們蕩氣回腸。觀看完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受益匪淺。

  英雄是什么?什么樣的人才能算得上是英雄?每個人的回答都略有不同,但他們都有胸懷大志、樂觀向上、愛國敬業的精神。楊振寧先生守護中華文化,寧樸毋華的精神令我們感動,他在美國設立中國學生學習院,他的精神是多么高尚啊!張順東、李國秀夫婦的堅強樂觀,身殘志堅,令我們佩服,他們說:“生活不是等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他們無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秀出幸福花,他們用奮斗實現人生理想。朱彥夫慷慨就義,不計公民的精神,令我們感嘆,他寫的《極限人生》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連人、一代人的故事,志愿軍的精神永垂不朽!

  那為什么要崇敬英雄?一個有希望的國家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民族不能沒有先鋒!生在和平年代,長在富強中國,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使命!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每一個人有擔當,有本領,有一份“吾輩當自強”的愛國心與責任感。當一股股細流匯入江河,匯成大海,中國號巨輪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每個人也終將在共同努力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彰顯出無愧于新時代的精氣神。“蘇神”蘇炳添打破極限,成為中國飛人,亞洲之光,當他遇到病魔時,絕不說不,傷病養好可以繼續飛翔;顧誦芬先生為保證飛翔的安全,親自上天觀察問題,他的奉獻精神令我們感嘆不已,他的心無旁騖,志在沖天的精神,令我們驚服;吳天一先生說:“哪個地方高,我到哪個地方去!”他用實際行動守護戰士安全,我們缺氧氣卻不缺志氣!

  面對疾風驟雨,有人怨天尤人,有人退縮不前,而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卻走出了一條致富路。自強敏天行,江夢南卻通過自己努力實現夢想,無愧新時代。所以我們不必妄自菲薄,雖然感覺事事不如人,但一旦我們醒過來認準之后,定能后來居上。

  好團體成就好個人,好國家成就好英雄,若是沒有國家脫貧攻堅的支持,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怎會致富?若是國家沒有對體育方面的支持,蘇炳添又怎會成為亞洲飛人,我們國家又怎會成為體育強國?倘若國家沒有對航天飛行大力支持,我們又怎會探索星辰大海,永無止境?中國航天怎會行穩致遠?

  身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應站在屬于自己的位置上,甘當炬火,勇擔大任,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唯有吾輩各出其力,各盡其能,才能譜寫出青春與祖國、與時代的華章!那么,讓我們攜手并進,讓青春與時代芳華共振,共譜青春與時代之華章!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4

  有沒有誰會突然到來,舉起沒有手的姑娘起舞?有沒有誰會竭盡全力,用微光點燃所有向往?有沒有誰愿意跋山涉千里,去正視那些苦難與感動?

  人常言:“世道二字,理應一分為二。道是人心所向,世就是萬家燈火下的一粒米糧,城郭萬里中的一塊青磚。”我們的國家從未放棄過我們的一粒米糧,所以才讓我們的扶貧之路比世界早了20年完成。

  硝煙散盡,仍舊披荊斬棘

  朱彥夫,一個從戰場上逃回一條命的戰士,一個朝鮮志愿軍烈士留給人民的禮物。

  爬著、跪著、滾著去翻山越嶺,用殘肢夾著筆,用嘴叼著,去寫下當年的戰火與硝煙。當年那個年輕氣盛,不怕死的志在報國的少年,隱姓埋名回到家鄉當扶貧干部,仍舊懷著那份熱烈的赤子之心為百姓謀事,讓吃不起飯的大家過上好日子。

  人到底要多無私,多忠誠,多愛人民,才能這樣不辭辛苦,才能這樣經受苦難、忍辱負重?正因有這樣的扶貧干部,才會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命運不公,也要向陽而生

  “與其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夜行。”沒有雙臂也可以用腳生;沒有一只手,另一只也可以撐起家庭的向往。張順樂說:“夫妻同心,其力斷金。”他是丈夫,是父親,所以邁著假肢也要上山路,所以拼盡全力供女兒讀大學。

  生活中可以有苦難,這不可選擇,也無法逆轉,但是否要把生活過得像詩一樣,像花兒一樣,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國家扶貧是扶志,他們不屈于命運,不抱怨黑暗,所以才能早早脫貧,國民上下一心,才能有所成。

  千帆盡閱,才能苦盡甘來!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5

  二十年感動中國,二十年感動你我。頒獎的影像一幀幀,閃光的龍鱗一片片,它璀璨于漠北,燦爛于江南;它絢麗于高原,閃爍于深海;它清明于廟堂,更呵護著神州的煙火與溫暖。誰說這是雷鋒逝去的日子,當舒緩深情的音樂一響起,我們的淚水就禁不住盈滿眼眶,我們的血脈就隨之賁張,我要向他們致敬,致敬這向上的力量。

  “一片鱗 一寸心 以小成其大我堅信。”感動中國中的人,很多都是平凡人,感動中國中的事,很多都是平常事。他們平凡卻又偉大,似昭示春意的冬日暖陽,也似指明前程的暗夜星光。夫妻同心、黃土變金,身殘志堅的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合力奏出了與生命不屈抗爭的最強音;“與其腐爛,不如燃燒。” 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朱彥夫用信念和行動闡述極限人生。英雄的光芒,龍鱗的光芒,這是向上的力量,是對善的向往和對美好的渴望。

  “將民族的命運昂首抬起再次復興。” 即使是沒有戰爭的和平年代,我們依然不缺少“英雄”。振長策,擊長空,“為國家做了些事情”的顧誦芬,“改變中國人不如人的看法”“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的楊振寧,“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的彭士祿。他們忠于祖國、鞠躬盡瘁,無怨無悔。讓我們再次向他們致敬!謝謝你們,感動中國!

  “游天地,尋龍鱗,龍的血脈蔚然成林。” 我們欣慰地看到,感動的群體日益擴大,感動中國的人事如投入池塘的重石,讓整個塘面都蕩起層層漣漪。“感動中國”不再是一個人的行為,而是一個個的群體甚至整個社會的責任。微光成炬,微塵成塔,他們雖然沒能登上“感動中國”的舞臺,但在獲獎的那些人物里凝聚著他們的影子,流淌著向上的力量,讓我們再次向他們致敬,謝謝你們,感動中國!

  白巖松說:“感動沒那么簡單,感動有的時候背后有震動,甚至還有憤怒,甚至還有改變的沖動,所以一個感動很復雜,不能最后只留下感動一個層面的東西。”

  當“感動中國”的獎杯頒發給獲獎者時,其實是我們對一種精神追求和價值理念的選擇和肯定。當頒獎的影像一幀幀掠過,我仿佛看到神州的每一寸土地都閃著龍的麟光,中華民族正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6

  吳天一院士,86歲,塔吉克族,從事高原醫學研究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榮獲“七一勛章”。

  吳天一院士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國際標準,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了藏族群眾上萬人。在青藏鐵路建設期間,吳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如今80多歲的吳天一院士仍然堅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護著高原人民的健康。

  “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在高原上,您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播出,“七一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原研究員吳天一當選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頒獎典禮上,視頻短片里一個個感人的畫面,一句句真情的話語,還原了這位耄耋老人的感人事跡。

  作為高原醫學事業的開拓者,1958年,吳天一響應祖國號召來到青海。當時,國內的高原醫學研究還是一片空白,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吳天一克服自身頭痛、胸悶、失眠等高原反應,頻繁出入高寒地帶,爬冰臥雪,為牧民治病、收集生理病理數據。受強烈紫外線的影響,吳天一40多歲時雙眼就罹患白內障。在高低壓實驗氧艙進行首次人體模擬實驗時,他的鼓膜被擊穿,聽力嚴重受損。在調研途中,他遭遇過六次車禍,留下十四處骨折,最嚴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點兒戳入心臟……憑借著一股韌勁,吳天一的高原醫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成果。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投身高原醫學研究60余年,吳天一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國際標準,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藏族群眾上萬名。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7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3月3日晚,中國香港主持人陳貝兒憑借紀錄片《無窮之路》成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陳貝兒,40歲,香港出生,在傳媒行業工作近 20年。2021年初,無線電視策劃制作12集脫貧攻堅主題紀錄片《無窮之路》,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赴貴州、四川、云南、廣西、寧夏、海南等六個省(區)實地拍攝采訪。

  在歷時三個月的拍攝時間中,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跨越14個曾經處于深度貧困的地區,“沉浸式”體驗當地居民生活,節目體現了國家扶貧工作為當地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拉近了內地和香港同胞的心靈距離,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注入了更強信心和動力。

  2021年4月起,陳貝兒一行五人,耗時三個月,跨越六個省份、深入十個曾經的貧困地區,用并不高端的設備拍出了這部聚焦內地扶貧故事的《無窮之路》,節目一經播出便收獲了內地、香港觀眾的一致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5分。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陳貝兒表示自己才是被感動的那個人。“以前我可能是去國際電影節、時裝周,但這次我深入到我們國家,看到了很多了不起的人,他們遇到困難時那種堅韌的精神、頑強的生命力,讓我非常感動。對我來說,他們都是無名英雄、是真正的大人物。”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8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了英雄卻不知敬愛英雄的民族是無可救藥的。魯迅先生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凌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一切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感動你我、感動中國,他們永遠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強大力量!

  中國的科學研究領域從不缺少默默奉獻,潛心鉆研的英雄。他們青絲換了白發,依舊只爭朝夕,他們從科研新兵到中堅力量,撐起中國的科技脊梁;他們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國。正是有了他們,中國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他是回國科學家第一人,他已是為年歲過百卻堅持歸根的中國物理學家,他叫楊振寧。

  因核輻射早早離世的鄧稼先曾給楊振寧寫過一封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隔著幾十年的歲月與生死,年邁的他對同窗深情喊話:“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這五十年,符合你共同途的期望,我相信你會滿意的。”

  《感動中國》的頒獎詞這樣寫道: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絕。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逆風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這就是我們的英雄,心中有大愛,鐵肩擔道義,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少年,既是祖國的花朵,又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先輩們披荊斬棘,用血肉為我們鋪就了一條明路,我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力奮斗的光榮使命,更應接過英雄先輩們的接力棒,沖鋒陷陣,浴血奮戰。我們應心中滿懷“少校誰有投比吏,論功還欲請長纓”的殷殷之情,胸中永葆“十年飲冰,赤誠肝膽”的熱血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讓英雄精神在新時代中大放光彩!胸中有丘壑,立馬鎮山河;鮮花正艷,吾輩正當時;勁松正翠,吾輩當自強!讓我們接過時代火炬,置身時代潮流,點亮時代底色,在時代之光的照耀下,登上彩虹之巔!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9

  五千年的文明,延續著民族的精神命脈,告訴我們從何而來;五千年的文明,創造的每一次壯舉都是奇跡,時代的印記告訴我們將走向何處。總有那么一群人,他們承右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

  與其感嘆科技的先進發展,不如仰慕科研人員的研讀精神。世紀老人楊振寧心系祖國科教事業,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即使面對著不能回國的阻礙,他仍然有著報國之志,赤子之心,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用無可辯駁的實力使他背后的“中國”二字熠熠生輝。他把清華園稱作自己的“歸根居”。“寧拙勿巧,寧樸毋華”是他發出的`鏗鏘誓言。他將于物理共前進,與明月共同途,與國家共未來!

  云南省張順東、李國秀夫婦身殘志堅,自強自立。他們用奮斗創造美好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年幼孩子,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張順東還說到:“因為加倍努力了,所以倍感幸福。”他們弘揚勞動精神,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本心,向時代證明他們的努力是正確的,是值得我們為之點贊、為之震撼。在人生漫漫長途中,萬物皆有回甘。

  一銀河上華麗邂逅,衣角上沾滿了星斗。無數的航天追夢人夢想著世界廣闊。天盡頭高山平河,無盡曠野,宇宙間只等待他們開拓。萬丈紅云破開,這是屬于他們的黎明。新的世界,等他們開拓。他們用自己的勤奮和天賦,證明了自己的選擇是對的。攻堅克難的毅力,造就了一次又一次的神樂奇跡。

  無論是“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清華才女江夢南,還是被稱為“中國飛人、亞洲之光”的蘇炳添,亦或是親自坐上飛機上天觀測、沖天鵬翅闊的顧誦芬,他們像每一個普通人一樣,有瑕疵,有煩惱,有世俗,但他們又擁有大多數人沒有坦蕩胸襟和高尚情操,他們的人生不僅僅是物質,更多的是對精神世界與靈魂世界的探索與追求。他們在各自領域上發揮所長,做真實的自己,當真正的贏家,演繹著不平凡的人生。

  無論是裊裊炊煙,小小村落,還是崇山沃野,大江大河,我站立的地方,就是我溫暖的國。心心念念的星辰大海,一直在這里。無數仁人志士身上留下的高風亮節,對我們當代青年都具有重要教育意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作為一名站在新時代前沿青年人,我們正處于青春時期,有著來自生命本性的沖動,將國家命運與自身未來相結合,是我們的重任。樹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邁好人生的第一步,不負青春,強我國家,是我們的職責。

  錦繡華夏五千年,有多少風流人物,或身抱鋼槍駐守邊疆,或潛心研究科技報國,從北地到南國,自中原至異域,從不忘中國夢一,未央家國情!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10

  中國之所以不凡,是因為無數中國人低調做平凡人,埋頭做不凡事。他們或保家衛國,或救死扶傷,或為民請命。但無論如何,他們的名字將永遠流芳百世,感動中國!

  保家衛國為君之勛章,致富家鄉亦書君之生命華章。作為長津湖戰役中二連唯一幸存的士兵,深受重傷失去四肢是他英勇戰斗的見證。朱彥夫本可選擇在黨的庇護下安穩度過余生,可他卻不信自己從此凋謝,毅然決然回到貧窮落后的山村,學會自理、教民認字、帶村致富······于是,他的人生又多了一枚勛章。年歲已大,可他仍牢記指導員下達的最后一項任務——將他們的故事記錄成書。歷經各種困苦后,《極限人生》完成公布于世。那輕飄飄的扉頁上卻有著沉甸甸的份量。士兵、書記、作家是您的種種身份,也是您帶給中國的一份份感動。您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也是中華長卷中不朽的英魂。

  行走不便是君之辛勞見證,對抗高原亦為君數十載不變之決擇。只因偶然聽說一位志愿軍的悲慘經歷,吳天一就決定向高原病進發。數十載如一日,他永遠在往高原更高遠奔進。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磁粑,封存舍不下的親情,只為心里未完成的夢。歷經無數次奔赴,終于,他帶領團隊實現了川藏鐵路筑工時無一工人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跡,被世界稱嘆。您是“騎在馬背上的醫生”,也有那比海拔更高的志氣!

  崇尚科學是君之職業熱忱,心系祖國亦君之畢生信仰。我們不知他的研究為何物,卻知他的貢獻震驚世界。我們不懂他的內心世界,卻知他對祖國的無限深情。站在科學與傳統的交叉點上,楊振寧驚才絕艷,立在世界前排,如今也終與國家一起向未來。您是中國傲然挺立的脊梁,是文明遐邇的科學巨匠!

  縱觀中國人的一次次感人壯舉,感動中國何須驚天動地,只要心存善念,但行善舉,人人皆可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留給我們的不應只是感動與潸然淚下,青年人作為時代發展的晴雨表,是中國社會的頂梁柱,應將感動化為行動,將立志報國作為信仰,將熱淚盈眶的瞬間時掛心中,發光發熱,書寫中國的精神史詩,奏響中華的感人樂章,燃己微光,燭照四方。

  以平凡之軀行不凡之舉,每一個發光發熱的名字背后都是年度精神史詩,他們的名字將印刻在精神豐碑上,他們的精神將映照在后人的事跡上。無論千年萬年,黃沙石枯,英雄不朽,國土無雙!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相關文章: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及啟示03-04

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10-08

觀看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03-25

感動中國的2023觀后感2022年感動中國觀后感03-13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的作文「精選」01-27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作文01-26

感動中國作文08-18

感動中國作文03-07

感動中國作文01-27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后感07-1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综合福利亚洲区在线 | 在线国产欧美精品123 | 在线免费国产精品 | 午夜电影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高清视频 | 亚洲性爱视屏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