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
《流浪地球2》最突出的特色依然和前作一脈相承,延續(xù)了中國式的表述,拍出了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科幻電影。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1
《流浪地球2》后勁很大,看后第2天,仍在回憶思考電影里的故事。流浪地球2是前傳,告訴我們危機發(fā)生的過程,讓我們明白為什么流浪地球1要花那么大的代價去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好萊塢那樣,一小部分地球精英們放棄地球去尋找其他適合人類的星球。
地球上有我們愛的人,有我們的子孫后代,有人類文明存在的證明。
沒有人問好萊塢,公平還是不公平。在災難面前,他們骨子里是希望超級英雄和神站出來。中國人不是,中國人是50歲以上的普通人,自愿勇敢赴死。
《流浪地球2》是部誠意滿滿的作品,我觀影后有很多啟發(fā),上述是我目前想到的。這就是科幻電影的意義吧。請不要因為世俗的利益去批判它。
最后,一點小小愿景:危機開始時,是一種物種的滅絕,最終演變成全球生物的滅頂之災,請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美好的家園!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2
相信大家對《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并不陌生。看完后,很多人想到的是希望,是人性,是勇敢……而我卻想到了環(huán)保。
在本部電影中,因為地球的衰竭,全球大雪紛飛,地表毫無生機。看不到蔥蘢的樹木,尋不見鮮花的痕跡,連野草都沒有蹤跡。所有的建筑基本都塌了。不一定什么時候就會出現地震、火山爆發(fā)、山體塌陷等災害——如果沒有地下城,所有的動植物早滅絕了。就算能走在地表上,也得穿上極厚的防護服,甚至帶著氧氣瓶……在電影中的2500年,一直如此。
想一想,這還真是糟糕!為了生存,每日只能生活在地下城里,2500年見不到陽光,看不到月亮,數不了星星;2500年走不了土路,爬不了大山,望不了草原;2500年劃不了小船,摸不著魚蝦,看不見小雨……哦,不,多么凄慘!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地球的衰竭,都是因為地球的遷移。
雖然這一切都是電影虛構出來的,可仔細想想,現在人們對地球的破壞:有的地方,水管流水不斷,卻無人洗手;垃圾桶總是滿滿的不可降解垃圾,有的地方,垃圾桶就在那兒擺著,可它的旁邊卻總有一座“高大”的垃圾山;有的地方,無論工廠廢氣,還是燒炭的濃煙,都布滿空間;還有的地方,枯木無數,野草遍地,根本找不到有任何動物來過的痕跡……雖然表面看起來沒多大的事,但如果這種狀態(tài)一直發(fā)展的話,那么,這個地球可真吃不消了,總有一天,地球也會像電影中那樣慘的。
地球中有一個,朋友們,我們一定要趁現在還來得及,改正并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地球一個好面孔。否則,不要等地球真的要流浪的那一天,才追悔莫及呀!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3
流浪地球2中一幕幕的災難場面,使得人類空前團結。國家之間不再有敵視、黨派之間不再有競爭、種族之間不再有矛盾、人與人之間不再有仇敵。在只有炸掉月球才能逃生時,各國政府拿出了自己的所有核彈,毫無保留。當布置在月球上的核彈需要航天員手動引爆時,明知自己無法活著回來,但所有50歲以上的老航天為了不讓年輕人去送死,集體出列,毅然決定去引爆核彈,詮釋了什么叫做“危難當頭,唯有責任”!
比起責任,親情也占了電影里很大的一部分。為了讓家人們進入地下城,劉培強參加了領航員計劃,想要讓患了癌癥的妻子韓朵朵帶著兒子劉啟進入地下城。但韓朵朵深知自己活不了多久,于是把進入地下城的名額讓給了她的父親、劉培強的岳父韓子昂,讓韓子昂帶著劉啟進入了地下城。
無獨有偶,圖恒宇在車禍中喪失了女兒圖丫丫,為了讓她以另一種形式生活下去,圖恒宇將丫丫的意識芯片導入了數字生命550A系統(tǒng)中。但是,丫丫的數字生命只有兩分鐘,雖然根據550A系統(tǒng)一代代的升級下逐漸有了自主意識,但圖恒宇仍然不滿意。圖恒宇想要給丫丫完整的一生,于是他冒著地下城名額被剝奪、自己入獄的風險,將丫丫的芯片導入了更好的550W系統(tǒng)。最終,丫丫記住了密鑰,拯救了人類。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4
看電影之前,我對《流浪地球2》的近三個小時的長度表示懷疑。 電影時間太長了,觀眾真的坐得下嗎?
故事在太陽毀滅、人類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進器、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的背景下展開。總體感覺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傳,為后續(xù)的展開做了鋪墊。
整個故事框架宏大,三條主線交錯前行,說明劉培強的成長和歷練,圖恒宇對數字生命的執(zhí)著和堅持,以及周老師作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行動中的堅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節(jié)上的記述,也有小的細節(jié)上的描寫,整體很有魅力。
作為普通觀眾,參觀體驗良好。引人注目的是,特效畫面震撼人心,特別是在片頭,有世界末日和充滿希望的感覺。對人物的感情描寫,對家人、國家、地球等,并沒有過度的煽動和渲染,比如張鵬在引爆核彈時,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地球還很美”。 另外,關于數字生命的討論也很有吸引力,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可能需要在續(xù)集中進行更多的討論。
也有不好的地方。故事很豐富,想要理解它,需要很多細節(jié),需要很多時間,觀眾也抓不住重點。
看到末日即將到來,有人提前離開,但更多的人選擇繼續(xù)留下來,或者坐下或站著,看完它,耐心地等待雞蛋。這可能表達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真實看法。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5
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的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為了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再次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zhàn)。《流浪地球2》是續(xù)集也是前傳,交代了很多《流浪地球1》遺留下來的問題,我對影片的喜愛,主要來源幾個方面:
一、天梯的設計令人震撼。影片中直達太空站的天梯特效太贊了,那真的是無數次閉上眼幻想的場景,因為高科技特效將似乎不切實際的夢想呈現在銀幕上,對可見的未來心生敬畏。
二、大愛與小愛的呼應令人感動。影片中劉培強與圖恒宇內心的對家庭的小愛與肩負的使命對整個地球人類的大愛環(huán)環(huán)相扣交錯向前遞進,在大災大難面前人類是如此脆弱不堪,又如此剛毅奮進,對生死的定義,走向新的高度,“沒有人類的文明將毫無意義”是對生命認知的升華。為拯救地球“50歲以上出列……”奔赴沒有歸途的`戰(zhàn)場,是人類為大愛戰(zhàn)勝小我,是對命運共同體的呼吁,也是當下全球人民的共同心聲。
三、科幻機器人并沒有過多贅述。影片中沒有太多的關于機器人的贅述,其中對天體物理專業(yè)知識的運用也比較妥當,觀影期間問了空間物理專業(yè)學習的女兒,關于月球、地球、太陽系等等類似相關的知識,影片中也是褒獎之至。
《流浪地球2》整體觀影感覺很棒,不是圖個熱鬧,是真正將科幻技術,音效視聽,情節(jié)串聯都接近完美的呈現了出來,影片演員陣容強大,都是實力派演員,演技炸裂,觀影者身臨其境,很容易產生帶入感,非常值得去電影院一看。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6
大年初一,看了剛上映的《流浪地球2》。片子很長,將近三個小時,但節(jié)奏緊湊,我連人的三急都生生憋著。
一邊看一邊用寫故事的思維去分析,起承轉合真精彩,每一部分里面又有自己的起承轉合。害怕劇透,就不細說了。
除了學習寫故事,這部電影引人思考的地方很多。當災難發(fā)生在一百年后,現在是應該采取措施阻止它,把人類文明繼續(xù)傳承下去?還是享受當下,未來的事讓未來的人去操心?兩種選擇都有不少支持者。所以才會出現電影里的情況:未來的災難還未降臨,現實中反對災難應急預案的人卻造成了現在的災難。
想起小時候學過的課文《斑羚飛渡》,每一頭小羊都踩在老羊的背上跨過險境,種族得以保存希望的種子。動物都能如此,何況人?當電影中需要航天員主動犧牲時,五十歲以上的宇航員主動出列,像極了那些自愿當墊背的老羊。
種族的延續(xù),文明的傳承,永遠離不開這樣的大義犧牲。人類文明在傳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時至今日,人工智能已是大勢所趨。電影延續(xù)上一部的內涵,再次讓人思索人工智能會不會在有一天生出自我意識,背叛人類。
我想不明白,但牢牢記住了那句臺詞:“沒有人的人類文明將毫無意義。”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最終目標是為人類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取代人類。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7
進入影廳的通道很黑,頭頂點著微弱的光,讓人激動又好奇。整整三個小時,從開頭到結尾,最讓我感觸的是“團結”。當外部危險促使人類合成一物,是我理想中世界的狀態(tài)。
這種想法讓我在一瞬間拋開了嫉妒、對弱者的嘲笑或是對其他人的不滿,我好像懂得了尊重所有人,即使他窮、沒有學識、狹義…或是不同民族。不僅僅是口頭,它讓我從內心認識了”人”。
看完電影后,如果某次我對人或物發(fā)表了極端個人的評價,我都不自覺在內心譴責自己。我對其他人,慢慢的不只是人類,所有帶思想感情的物種都退了半步。
它們都是完整的個體,它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造物主。每一個帶有獨立思想意識的人都是偉大的,那也是最美好的部分。哪怕它比我美麗聰明,或是比我丑陋愚笨,我同樣沒有資格去評價或改變。
《流浪地球2》從編劇到制作和演員對我來說是完美的,是迄今為止我比較喜歡的電影。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8
我很喜歡看科幻小說,曾經《科幻世界》雜志期期不落地看——劉慈欣的《三體》連載也是在這本雜志上看的。
為什么喜歡看呢?我想也許是宇宙和太空太神秘了,給人無限的遐想。
流浪地球2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這種遐想。
個人在人類中是渺小的,人類在宇宙中也是渺小的。宇宙是大的,無法想象的大,它無邊無際,有無限可能。這些可能令人敬畏,更令人神往。太空電梯、空間站、月球上的建設場景——電影呈現出來的這一切讓人對科技的發(fā)展充滿期待。作為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的特效是沒話說的。冰冷的機器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人,再宏大的故事也要落腳到一個個具體的'人,而人的故事就是欲望的故事。
劉培強第一次見韓朵朵,眨眼間連孩子都抱在手里了。圖恒宇想讓女兒圖丫丫在數字世界里活一輩子。周老師不斷強調“我們的人肯定能辦到”。
在電影中,圍繞這些欲望,我們看到了一次次奮斗和一次次失敗。個人雖然渺小,但人的精神是無限大的,一個人可以影響一群人。這就是人類的傳承。
流浪地球計劃分為五個階段,持續(xù)兩千五百年,無法想象的時間長河里,將會發(fā)生多少故事啊,期待球3、4、5、6………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9
春節(jié)假期閑暇之余,有幸和家人們一起觀看了根據劉慈欣老師同名小說改編的《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是流浪地球的前傳,講述了太陽危機爆發(fā)后,人們?yōu)榱藥椭厍驍[脫困境,尋找更適宜人類居住的家園而大膽地開啟流浪地球計劃,通過摧毀月球引力,建造巨大推進器,使地球擺脫太陽危機。在此計劃中,一代代年輕人再次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zhàn),在沖突與分歧之中勇敢做出選擇,一次次在生死關頭與命運拼搏,用自己的血淚書寫流浪地球時代的傳奇。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周喆直,他是聯合政府的中國代表,他堅毅、果斷,在面對月球危機,聯合政府亂成一團時,他依然淡定自若,堅定不移地推進移山計劃,帶領中國科研團隊扛下了建設月球發(fā)動機的重任。在月球碎片一步步逼近地球,人心惶惶之時,他呼吁大家團結,告訴人們危難當前是責任。他關于“人類股骨”的演講鏗鏘有力,說出了世界人民的心聲,不僅贏得了世界人民的支持,也贏得了人類文明延續(xù)的可能。
“我相信我們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務,不計存亡,不論虛實!”在移山計劃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我們中國北京的網絡通信設備出現問題,當所有人都在指責我們時,當所有人都準備放棄時,他選擇堅持,選擇相信。當然也有人說他是盲目自信,但我卻不這么認為,我認為那是我們的中國自信、中國力量,那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服輸的氣概!果然,在最后關頭,我們的中國團隊成功完成任務。在大家的歡呼聲中,我們看到了他挺拔偉岸的身姿,那是中國人的驕傲。
“我相信會看到藍天、白云,會看到鮮花掛滿枝頭。”“文明的命運取決于人類的選擇,我選擇希望。”周喆直的話是我們人類的心聲,更是我們對美好明天的期待!是的,我們人類的美好明天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要選擇希望,選擇相信,選擇團結,選擇攜手并進去共同守衛(wèi)我們的地球家園,要讓藍天、白云常在,要讓鮮花掛滿枝頭,要讓人類文明的希望得到延續(xù)和傳承!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10
看完《流浪地球2》最大的感觸就是想再立馬看一遍《流浪地球》,因為2實在太精彩了,特效拉滿,細節(jié)到位,內容格外充實。
在看太空電梯危機時,我以為《流浪地球2》要演反叛軍的事,劉培強的年輕時代會是一個戰(zhàn)狼一般的存在。
結果,我猜錯了,劉培強沒有被塑造成一個個人式的英雄,相反隨著劇情的走勢,《流浪地球2》為觀眾展示了老帶新的薪火傳承的精神,無數的劉培強師傅類的老戰(zhàn)士,帶出了無數的劉培強,恐怕也正是這種薪火相傳的精神,才讓劉培強最終毅然無畏的犧牲自己,讓地球擺脫了后來的木星危機吧!
圖恒宇的那條線,其實我是有點沒看明白的,在我看來,圖恒宇對女兒數字生命的執(zhí)念是一種病態(tài),我的認知層面可能更像馬兆,會覺得人死了就是死了。所以,我會覺得影片里互聯網聯機任務是失敗了,而既然“我們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務”,那么應該有備選方案,比如說像《流浪地球1》里面那樣人力點火的備選方案,而不是干等著奇跡發(fā)生。
丫丫的數字復活是一個意外,圖恒宇和馬兆的死亡其實也是意外,圖恒宇的數字復活更是意外中的意外,既然是意外疊著意外,奇跡就不是我等蕓蕓眾生可以堅信不疑的事情,所以,我更傾向于在備選方案中努力,順便被奇跡摸摸頭。
而且影片里,我在看到片尾彩蛋之前,甚至認為月球危機正是受圖恒宇上傳了丫丫導致,我一度以為丫丫入侵了moss以后會成為終極boss,沒想到她成為了奇跡。
總的說來,《流浪地球2》真的是讓人意外的驚艷,我想自豪的說一句: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科幻!硬核科幻!世界級的科幻!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00字】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2》觀后感02-01
流浪地球2觀后感通用01-31
觀看《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通用9篇)01-30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通用5篇)01-30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通用6篇)01-29
觀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范文(精選10篇)01-30
觀看《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通用9篇)01-30
《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5篇)01-29
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5篇)01-29
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7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