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讀后感
《國王的演講》的作者是馬克·羅格,本書講述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和他的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故事。喬治六世就是那位為了美人而放棄江山的愛德華八世國王的弟弟。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王的演講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王的演講讀后感1
看《國王演講》這本書,實在是讓我 受益匪淺。這是我看了眾多書以來自認為最精彩的書。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位患有口吃的王子放棄 了希望 ,經過一場失敗 的演講過后,王子拒絕 了治療。王子的妻子 特意給他找了一個偏門的口吃治療師——萊昂納爾·羅格醫生 。用自己 特殊的方法 把王子給治療好了,王子有了自信 ,從此成了口齒凌厲的國王,而萊昂納爾·羅格醫生也與國王成為了最好的朋友 。
看完這本書后,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整理著自己的思緒,感覺 自己已經完全沉浸在《國王的演講》當中,不能自拔。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就如影片中的國王一樣,總是放棄了對明天 的希望,糊涂地浪費了今天。不敢在什么時候,我們都要揚起對新生活 的激情 。只有擁有 了信心 ,才能走出生活的低谷。萊昂納爾·羅格醫生就是國王心中的那一束光芒,永久點燃那熊熊熱火。
我曾經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新聞,是一個小孩本來學習 成績很好,可由于在考試 時太過于緊張,沒有信心,所以結果跌了十幾名。多可惜啊!從中可以看出,自信心會給一個人帶來多大的改變 !所以啊,不管在學習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們都應該保持著一顆平和的心態 ,平和的心態又來源于自己的信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 快樂 。
擁有自信比什么都重要。——這是《國王的演講》帶給我的道理。
國王的演講讀后感2
最開始接觸《國王的演講》,還是從電影開始,我深深被里面的情節所吸引。于是,我懷著激動和期待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又一次走進了那振奮人心的世界。
本片小說由馬克·羅格所作,講述主人公約克都公爵患有口吃,無法在公眾面前進行流利的演講,這使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屢屢受挫,他的妻子伊麗莎白為了幫助他治療口吃,找回對生活的信心,找到了一位特殊的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其治療方法與其他的語言治療師不同。由于傳統方法對約克都公爵并無明顯作用,夫妻二人來到萊納爾羅格的家中決定試試,但是約克都公爵對自己沒有信心,同時也對這個古怪的語言治療師沒有信心,他對他的治療方式毫無興趣,甚至認為他在胡鬧,于是首次診療也就不歡而散了。但臨走前,羅格醫生給了公爵一份CD,公爵回到家發現在聆聽音樂時進行朗讀,便逐漸與羅格醫生慢慢走進,接受治療,其治療過程并不像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系,更像是一對交的老友。經過各種波折和插曲,這位“被國王”的國王,在國難當頭,政局危機時,成功發表了二戰前鼓動人心,激發民眾熱情的演講,這是一個勵志的過程,讓我看到了一個人是如何戰勝自己的。
首先,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羅格先生,看來他是一個好醫生,也是一個好老師,更是一位好朋友,他善于聆聽,懂得傾聽,對于約克都公爵暴躁的脾氣和忽冷忽熱的態度,他常常是包容的,理解的,也從未抱怨,他真誠的聆聽病人們內心的聲音,雖然他出現的次數并不多,所說的話也許就那么幾句,可是確能讓讀者深深的了解到他這個人。是的,的確是個是一個“冒牌醫生”,他只是一個演員,但在戰爭中他見過太多自閉的人,絕望的人,他也幫助很多人重拾信心,走出自閉的陰霾,他能夠讀懂人心,走入人心,感化人心。相比那些空有虛名僅僅是有著文憑和名譽的皇宮中的語言治療師更讓人深刻。這也讓我想到,真正優秀的人,不需要取得什么輝煌的成就,也不需要聞名于廣大民眾,更不需要讓別人吹捧自己,真正優秀的人,是用心做事的人,憑著一顆真誠的心,一顆熱情的心,一顆感同身受的心來為人和處事,投入了真心,你就是成功的,就是優秀的。
其次,阿爾伯特也讓我明白許多。在我眼中,他是一個有點自卑的兒子,一個充滿愛心的爸爸,一個不錯的丈夫,一個外表高傲而內心儒儒的摯友。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你心中的心魔,阿爾伯特的口吃一定程度上是心理上的疾病,但是,他完美地戰勝了。記得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他說過:“如果我是國王,我的權力又在哪里?我能宣戰嗎?我能組建政府嗎?提高稅收?都不行!可我還是要出面去坐頭把交椅,就因為整個國家都相信……我的聲音代表他們。但我卻說不出來!”即使困難重重,盡管多么不易,不管過程怎樣,他最后還是出色的完成了精彩的演講,這給我帶來了激動的感受,也讓我思考到其中的人生價值。
人無完人,沒有人對自己是百分百的喜愛,我們都有自己的缺點和自己缺少自信甚至是討厭的地方,他們像心魔一樣住在我們的心里,困擾著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應該拿出像公爵的勇氣,直面缺點,并努力克服,讓自己變的更加優秀。
國王的演講讀后感3
和書的書名一樣,《國王的演講》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國王的演講》仿佛一出內斂而精致的戲劇,在低調中醞釀出深厚,在深厚中鋪展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取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最后,在萊昂納爾的治療下,終于克服口齒,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那么大的戲劇張力,首先就是因為細小的事情發生在了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身上。時值二戰,作為一國之象征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吃治療就變得尤為重要,細小的事情變得茲事體大。
國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為整部影片最大的戲劇張力,一直到最后,在萊昂納爾的"指揮"下,喬治六世終于完整進行了戰前演講,觀眾才會舒一口氣。書的張力還來自于國王和治療師本身,這是兩個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個是國王,一個只是普通的治療師,國王的性格不僅內向,還容易憤怒,總有居高臨下的氣勢。這種因為身份差異帶來的個性碰撞也成為影片的亮點。治療師萊昂納爾的角色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顯得尤為出彩,他并沒有因為治療對象是國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國王打破常規,到自己簡陋的治療室來接受治療,一副"我的地盤聽我的"的架勢,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誠懇,最終打開了國王堅固的心扉,找到了國王幼年的心理陰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國王,讓國王流利地說出罵人的話。()而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真誠交流,讓萊昂納爾獲得了尊重,國王也把他當成了一生的好友。
與此同時,本書對國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種平視的鏡頭,國王雖然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同時有著普通人的缺點,把喬治六世飽受口吃之苦的情狀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別人以為當眾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喬治六世那里,卻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國王的演講》也是一部勵志片,而且因為是國王克服內心困境的努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麥克風前憋得滿臉通紅,痛苦萬分,但終于完整做完演講,書的勵志力量也讓人生出了綿長的感動。
網上有人建議陳凱歌導演看看這本書,這個建議真是恰當得很。一拍國王,我們總是忍不住宏大敘事,但《國王的演講》卻在一個普通和細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奧斯卡的評委們肯定明白,感動人心的力量不一定個來自于宏大的命題,國王的口吃,同樣能讓人思索良多。
國王的演講讀后感4
《國王的演講》,乍看之下這仿佛是一個勵志故事,當然,這么認為也沒有任何的問題,一個患有語言障礙的王室公爵在皇室、國家的緊迫情勢之下,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積極去改變,最終逃出了缺陷的陰影,而終于讓那些質疑、擔憂、譏諷等等的公眾輿論煙消云散,最終也不失為一個偉大的國王。
這個故事的勵志意義另一部分也因另一個人物的所為所對比升華的兄弟本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皇室公爵,王位的理所應當的繼承人,卻因人生際遇和風流個性,逐漸的放棄了對王位的追逐,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天賦如果不為后天善用,也會逐漸被磨滅,被荒廢;而對于來說,一個對于王位繼承者來說相當有阻礙的缺陷,如果有心去改變、不停的嘗試,最終也會得到糾正,獲得真正的自信。
你也可以認為這是一個為了講述偉大王與民、醫與患無差別友情的故事,語言治療師洛格和王室繼承人齊心戰勝“頑疾”,兩個人一同為對自己來說是一件非常艱巨的任務而奮斗。當然,這個“頑疾”不同于表面上那樣簡單,僅僅是“口吃”或者“發音”,或是“說話是否流利”的問題。在當時的國際情勢下,而在王儲之中的理想繼任者卻沉迷風流韻事不思大體(其實對于這一點就我個人而言是否要對抱否定批評態度,還是要持保留意見),而對于當時社會和國際情勢動蕩的情況下,一個強有力的國王,一個英明的統帥,一舉一動都為人們所關注,人民希望得到希望和自信,希望看到一個能給他們安全感的王。因此的“頑疾”,反而顯得那么的引人注目,因為對于國王和重大場合而言,一場有力、有自信的完美的演講,對于王室、國民和公眾來說,都是必不可少需要的事情。
所以如果是個平常的人,或許他有口吃,或許他的發音有問題,這都沒什么,他可以選擇成為作家、賣筆桿子,他可以選擇出賣體力來維持生計,他可以盡量避開交際、閉門閉戶,這都是沒什么重要的事情,他自己和別人也許都不會覺得這是多么有問題的一件事。然而他卻成為一個有語言缺陷的王室繼承人、國王,一個小問題也許就成為了大困難,就像一樣,一個花花公子其實沒什么,但是因為出身背景和責任,就顯得有些失大體、不成器之感,其實都是位置造就的,因為人并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
講到這里,我想,很多人也許都在羨慕另一種生活,其實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座圍城,除非你可以擁有每一座城門的鑰匙而可以自由進入,否則,并不要輕易羨慕或者盲目追尋另外的生活,除非你已經想得透徹,或者是你個永不思悔的人。
【國王的演講讀后感】相關文章:
國王的演講英文精選范文06-13
《國王的演講》的經典臺詞06-26
《國王的演講》觀后的感想11-28
《國王演講》讀書筆記06-15
國王的演講中的經典臺詞06-26
國王的演講解析范文06-14
《國王的演講》讀書筆記09-25
《國王的演講》讀書筆記08-14
《國王的演講》讀后感07-12
《國王的演講》敘述風格研究論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