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德頌征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寫征文的經歷,對征文很是熟悉吧,征文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或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等。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征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華美德頌征文(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華美德頌征文1
中華民族的美德傳承千古,中國人民的美德高尚是正能量,使得中國人更加強健。
美德,不一定只停留在家人,對外人也應該有高尚的品德。比如:給陌生人讓座,尊老愛幼;踩到別人,及時說“對不起”,別人高興,我高興。美德各種各樣,可以用幾個字形容:仁,意,謝,讓,說,問……有許多,在生活的各方面浮現。
美德,是對老人的尊重,對年青人的愛護,有時候你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有時候幫助是美,互助是美,就像那句: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總之,你對別人怎樣,別人就會對你怎樣。
美德,就是對老人愛護、尊重,不僅對自家的老人,還要推廣到愛護、尊重別人家的老人;就是對年輕人的平等、敬重,不僅敬重自家的年輕人,也敬重別人家的年輕人……這樣的美德還有許多。
美德多了,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中華美德頌征文2
最近,我讀了《中華美德頌》一書,書中記錄著人們許多的美德故事。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的記憶里似乎已經忘記了美德的存在。
對于我來說,謙讓是最大的美德,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離不開它。它可以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加濃密、親切,讓那些無助的人得到溫暖與幸福。但是,那次在公交車上我卻看見了這樣令人傷心的一幕。
那是一個早晨,陽光明媚,我和媽媽出去辦事。那時,車上座無虛席,我們只有站著。過了一個站,上來了一位懷孕的阿姨。她挺著大肚子,慢慢地走進車廂,使原本就摩肩接踵的車廂顯得更加的擁擠了。這時,那個阿姨掃視了一遍車廂,我心里很清楚她到底在尋找什么——她希望有人能夠給她讓一個座位。可是,車上無人理睬。也不知過了多久,懷孕阿姨旁終于有人下車了,可當她一邊艱難地挪動笨拙的身軀,一邊輕輕地護著肚子正準備坐下的時候,旁邊的一個年輕叔叔迅速坐了下去。我從懷孕阿姨的眼中看到了失望與無助。此時此刻,我心里怦然一震: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學會謙讓,那么我們的一生就會在充滿陽光、歡笑和幸福的日子中度過。世界上就不會再有仇恨,世間就能充滿著和諧。
謙讓是一種精神體驗,謙讓是一種道德修養,謙讓是一種文明行為。可是,隨著現代經濟的迅速發展,謙讓這美德卻被不少人淡忘,人與人之間的忍讓越來越罕見。同學之間常為一點小事而爭吵,鄰里之間常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而爭得面紅耳赤;兄弟之間常為一些家庭瑣事而大打出手……如果人人都多一份忍讓,多一份寬容,同學之間就不會發生那么多爭吵,鄰里之間就不會發生那么多吵鬧,兄弟之間也就不會出現那么多的反目。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弘揚中華美德——學會謙讓。請常懷一顆寬容之心去待人接物吧,這樣世界將會多一些溫暖,多一些關懷,多一些愛心。
中華美德頌征文3
“學習雷鋒好榜樣”這句歌詞家喻戶曉,而雷鋒這個人也早已在人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記憶。那天,我就看到了一位活雷鋒。
雨在淅淅瀝瀝的下著,街上的行人并不多,只有一處是個例外。
在一家超市的入口,有許多人。遠看的話似乎有一群人在避雨,近看你才發現,是人群圍著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我走進人群靜靜地觀察他。他頭發花白,戴的一副老年眼鏡破碎了。身上的衣服也扯了個大洞。很顯然,老人是因為下雨,路面過于濕滑沒站穩,才導致摔跤。我不經意的一抬頭,對上了老人的眼睛。我發現,他的眼睛里包含了很多東西,有希望,有懇求,但是更多的是絕望……
但是很奇怪,為什么大家沒有一個人去幫助他!?我很疑惑,想走上前去扶起老人,卻聽見耳邊傳來一陣竊竊私語。一個衣著華麗的中年婦女說道:“你看這世道,要是你去扶那個老頭的話,以后他賴在你身上,你還說不清呢!”“就是,你又不是沒看過前段時間的那則新聞,那個人后來就全部賴在幫他的小伙子身上。”一位身穿西裝的男子接到。這一些話讓我的心里產生了奇妙的變化。我自己也沒去扶,只是呆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其他人聽到這段對話后,也都開始小聲談論起來。可討論完后,大家仍然沒有做出任何行動,也只是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雨越下越大,風吹進來的雨打濕了人們的衣服。而老人呢,他的衣服已經完全被雨水打濕透了。
不大一會兒,看熱鬧的人群中多出了一個人。這個人大約二十來歲,一頭的正宗中國黑黑短發。身上的衣服很舊,好幾個地方都是用和衣服顏色不同的布補過。他向旁人打聽了事情的發展和經過,可出乎意料的是他聽完之后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談論,而是徑直走向了老大爺,將他小心翼翼地從地上扶起來,然后拾起了地上老大爺摔倒時散落一地的東西,摟著這位老大爺向不遠的醫院走去。我身子僵住了,心中不由得產生了一系列的疑問。難道他就不怕老人賴賬在他身上嗎?他不怕大家不給他作證嗎?……
沒有過多久,人群就散了。可我還站在那里,重復思考著同一個問題……
“轟隆隆”一道閃電從空中劃過,望著他們離去的方向。我突然明白了,青年人不怕老人賴賬是因為他樸實,相信別人,不像其他人一樣,凡事先為自己考慮。這雷聲,好像在贊美那位年輕人,贊美那些不忘助人為樂的原則,單純去幫助別人的人。又好似在嘲笑我們的自私,嘲笑那些只做對自己是百利無一害的事的人……
中華美德頌征文4
從晨曦初露到日暮黃昏,從春暖花開到雪花飛舞,“最美孝心少年”如一枚枚五彩斑斕的貝殼,似一朵朵潔白無瑕的花朵,時常會激起我們內心的感動。
大家還記得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的孟佩杰嗎?她8歲那年,養母下半身癱瘓,生活無法自理。不堪重負的養父離家出走,拋下了她們母子。是年幼的她,用柔弱的雙肩毅然挑起了照顧母親的重擔。她一邊學習,一邊照顧母親,料理家務。2009年,她被距離家鄉很遠的學院錄取。為了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她的孝心感動了全國人民!她的事跡感染著每一個懂得感恩的少年!
全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孝心少年。王丹——她和體弱多病的母親相依為命。在苦難中,她確信有媽的地方就有家,家永遠是最美的那道風景線。于統帥——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小時候就學會了做家務及農活,利用節假日努力幫媽媽分擔家庭的重擔。王媛媛——她是父親的“貼身護士”。 母親離開后,年僅7歲的媛媛照顧高位截癱的父親長年累月,還學會了簡單的醫術。
在我們身邊,也有關愛老人,關愛父母的鮮活事例。我的妹妹,就是一個典范。每一次回到姥姥家,總會看到妹妹幫忙干活的身影:一會兒為勞累一天的姥姥倒水;一會兒給身體不好的姥爺捶背;一會兒幫正在做飯的媽媽摘菜;一會兒替忙碌的爸爸擦車;真是忙的不亦樂乎。
“百善孝為先”,這份美德被中華少年書寫的生動、感人。正是那份濃濃的愛意,才有了那份堅韌的執著;正是那份暖暖的孝心,才有了那份勇敢的擔當。他們用愛與行動為感恩畫出了最美的輪廓。
我們每一個中華少年,要愛護家人,孝敬父母。我們也要學會為父母排憂解難,代父母擔當家庭責任,每天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我們更要樂觀向上、自強不息,積極地面對生活。讓我們把孝心傳遞,把對父母的感恩化為行動,讓家庭更溫暖,讓社會更和諧。
中華美德頌征文5
“你看看你,飯又剩了!每天吃飯都剩,這么挑食!想想我們小時候……”
哎!媽媽又開始她每天無休止的嘮叨了,真煩人!也不知道為什么,每到吃飯的時候,我總是感覺胃里飽飽的,真的是一點都吃不下了,不過再喝點飲料還可以……
我正想著喝點什么,媽媽把我剩的飯又送到了面前。
“快點吃完,不要整天想著吃零食!你那哪是吃不下,合胃口的就多吃,不想吃的就碰也不碰,我們以前從沒這樣過……”
“你小時候窮,沒條件,要是現在,你也會挑食的……”挑盡所有的理由,我也不想吃。
“你過來!”站在旁邊的爸爸終于發話了。
“你這么不珍惜糧食,你有沒有想過這樣我們家每天得浪費多少?你可以不管我們以前是怎么過來的,但要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果實。即使再有錢的家庭,每日三餐還是要吃的,你這么大了,天天都剩飯,真的太不像話了!”
在家里,我很怕爸爸,他說一句,我可不敢再接一句。
其實,這些道理我都懂,可我身邊的許多小朋友不都這樣嗎?勤勞節儉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書上這樣說,老師也這樣講,可他們不也做不到節儉嗎?媽媽經常說,別人家的事情咱管不了,管好自己就行,勤儉節約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就比如吃飯,每天剩一點,天天如此,一年下來,浪費多少,我們是能算出來的。再擴大一點,我們每個家庭若都能節約一點,這將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
哦,my god!因為吃飯這樣的小事,竟牽扯出這么復雜的數學計算題,勤儉節約真能起到這么大的作用?我為什么不試一試?何況我已經是一名少先隊員了,我要從自身做起,做到勤勞儉樸,做到細水長流……
希望我的想法與做法能起到一點點的作用!
中華美德頌征文6
我非常之榮幸的參加了寧海縣的首屆公民道德公益大講堂,本次大講堂的主題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講堂的目的是構建和諧社會,再現中華盛世。
談起中華文化這四個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話叫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這是教科書中常見的用來描繪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句話,可是,要是問到什么是中華傳統文化,又有幾個人能回答上來呢?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反思,身為一名中國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卻不知道什么是中華傳統文化,我想這是讓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讓我痛心的事情。
雖是短短四天的學習時間,卻是讓我受益匪淺,感悟頗深,我是沒有什么資格和能力來向大家闡述什么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由于連我也正處在認識和學習中華文傳統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領悟幾千年前的古圣先賢傳承下來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光陰來學習和踐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個中國人的本分弘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就談談我這四天來學習的感受吧!大講堂的整個學習經過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除此之外還有免費的午餐和學習資料,還有免費的紀念品!這樣的公益活動已經很少見了。據我所知,參加大講堂的義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義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臟最累的活以外,他們的付出是沒有任何報酬的,我所要講的不僅僅是義工的概念,而是他們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見人鞠躬一定到達九十度,無論對方年齡大小都稱呼為教師,每一次臺下觀眾鼓掌,站在一旁的義工們必是鞠躬表示感謝,四天來,我看見的加上我沒看見的,我不知道他們每一個義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數也數不清。在這些義工當中,上至八十多歲的老人,下至十一二歲的兒童,在我看來,我們這些人哪里稱得上是教師啊?他們,才是我要學習和尊重的教師啊!這些義工們,給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只想講一句,感恩,感謝!
中華美德頌征文7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2013年5月15日,一名網友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錦昊到此一游。”為國人輕易毀壞千年文物的行為感到震驚和羞愧。后來,這名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破壞埃及古文物的做法公開道歉:“孩子犯錯誤,主要責任在大人,是我們監護不到位,平時教育得不好,我們和孩子向關注此事的人道歉,也向埃及方面道歉。”孩子的母親說,刻字發生在孩子年齡比較小時,請求大家原諒孩子,給他一個改錯的機會。
其實,文明禮儀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一個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中華美德頌征文8
古往今來,不論是達官貴族還是王侯將相,能世代相傳經久不衰的家族,必是有嚴格的家風家訓之家。自古以,老祖宗教導我們“百善孝為先”。忠孝傳家、勤儉持家、尊老愛幼、明事知禮……這些,是家風家訓的永恒主題,家風家訓一直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家風家訓,讓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給兒女們無窮的正能量。
家風是什么?家風就是所有的父母在自己家里隨時隨地用言傳身教所傳遞出來的一份信念。如何言傳聲教呢?孝敬長輩,爺爺奶奶家離我們較遠,但逢年過節及爺爺奶奶生日爸爸媽媽總會專程帶禮物回家陪他們,最近爺爺身體不適住院,爸爸很忙,是媽媽一個人照顧我們全家老小,每天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學,還要陪侍爺爺輸液、送飯。爺爺奶奶很過意不去,說太辛苦媽媽啦,爸爸工作很忙,但進門就會做家務,很體貼媽媽,但媽媽從不說累,總是笑瞇瞇的,她是我們家的福星,也是我和弟弟最好的榜樣。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還要求我做到起居有節,守時守信,做一個對自己有擔當的人;公眾場合吃飯要用公筷,在家吃飯要小聲交談,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一粒糧食;零用錢自己保管,平常做家務有獎,但是媽媽要求零用錢不能亂花,要做到勤儉節約從小事做起。不論在哪兒,遇到長輩先問好,遇事請求時,要謙恭有禮。
家訓是什么?家訓是老祖宗給我們留的規矩,我們能世代傳承并發揚光大。黎明即起,庭堂內外打掃整潔;到了黃昏查看門戶。一粥一飯,當想著來之不易;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餐具質樸而干凈,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節約而精美,雖是園里種的蔬菜,也勝于山珍海味。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這些道理粗淺易行,但在當下來看確是漸行漸遠,我要緊記這些家訓,嚴于律行,世代傳承。
家風、家訓是家長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對子孫的教誨。這不僅是一個家族的道德規范,更是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傳承!
中華美德頌征文9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我以為,辭讓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以為只是外表上談談紙上談兵,實際也不用去做的,但他們錯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卻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車先讓老人先上,看見老人要讓座辭讓這個詞語對人們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們的教師就教誨我們要學會辭讓,隨著時間的流失,在我們的記憶里辭讓這個詞已漸漸淡忘了記得有一次,我站在104路車上,人很多,座位都做滿了人。到了宛平南路這一站時,上來了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還帶著一位年幼的小孫子,竟然沒有人讓座。那位老奶奶領著孫子從車門口一直走到車尾,可滿車的人卻毫不在乎,視若無睹。坐著的人心安理得,連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們。沒有幾個人像我這樣看著這一老一少。每次到一個站點,都會播放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您我想,這是在浪費電。我聽了幾百遍了,想必經常做車的人聽了不止100遍,而今天,滿座的人,面對他們卻不加理會。
近期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哈爾濱市一家企業公開招聘人員,一位前來應聘的.女大學生,各方面素質相當不錯,就由于她屢次主動給別人讓座,被招聘單位講成是缺乏競爭意識而拒絕聘用。我以為,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講,讓座只是我們應盡的一種義務。如今,人們都把本人的利益看得很重,誰也不愿意吃個虧正如讓座這個簡單的動作。此刻的讓座已成了那變質的面包,像個足球似的被人們踢來踢去。
我們大家在學校里也會有一些事發生。但同學與同學之間,也是應該要相互辭讓的,我們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要這樣,我們才能使人與人之間也將變得愈加美妙。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中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妙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中華美德頌征文10
我似乎總是在行走,在沒有遠途的跋涉。卻總想翻越丘陵去抵達心中的夢境。有時候歲月是疼痛的 ,日子像針尖般刺痛心房,每當痛的,累的,想哭的時候,我總是會習慣性的抬頭看看天邊那一彎明月,“它”掛在我心頭最醒目的角落,稍微碰觸,便會抖落一地的正能量。這正能量如鳥般,從天邊飛來,并借我一雙飛翔的翅膀,給我力量去前行。而那一彎明月便是我的家風!
我的性格品行習慣,因父母外出工作的原因,所以都是爺爺教育指導我。在爺爺眼中,家風家訓體現了一種社會風俗,處事人情,對個人的道德修養且對以后的成長人品有著重要的作用。爺爺生活在毛主席的那個年代,所以總是會拿毛主席《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思想來指導教育我,久而久之我便將此看做是我的家風家訓。雖然爺爺教育我的內容沒有《顏氏家訓》中內容那么廣泛,基本上就沒有涉及到儒學,道家,佛家,史學等內容。 但對我的影響就是那么深那么遠。
流年依然無恙,歲月寂靜如初,回憶往事,原本以為可能會遺忘的事情卻一件也沒能忘記。看著那張褪色的照片,那是我初二的時候,在暑假的一個下午,微風正好,陽光也是恰到好處,爺爺就在圓桌上練起了書法,雖然沒有懷素,張旭寫的那樣變幻無窮,疾風馳雨。但我從小到大對爺爺的書法一直稱贊有佳。在那天午后,爺爺的那席話對我的印象至深,也許那些道理感悟皆因于“書法”。爺爺那時候總是在講,書法要心靜,要目到,口到,心到。看虛無的水墨盡情游弋,這就是天然不雕飾。正如做人不需要勾心斗角,如果你真的有才華即便將自己隱藏,甚至躲到灰暗的角落,埋在積歲的塵泥里,依舊會發光,遮掩不去!因此要閑看天邊云卷云舒,笑看門前花開花落。也許就是自那以后我也慢慢愛上了文學,愛上了寫毛筆字。有時候翻看爺爺寫的字,總感覺似流水行云,仿佛在告訴我,一切的糾纏,世間的冷暖,生活的貧富,轉瞬即是煙云,何必在意那些碎小瑣事,退一步海闊天空!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我在親戚、同學、朋友眼里總是那樣開心向上。想想這一切,追其源都要感謝我的家風家訓,說的樸實一點那就是爺爺的教導。
其實爺爺是個有故事的人,有時候有些說不盡的記憶,但又感覺深刻的記憶變得模糊但又模糊的又那么深刻!
我的爺爺年輕時就像紅塵中的一只孤雁,飄零人世,嘗盡情味。也許因為他的“執著與倔強”才會讓他被眾人所嘲諷和不理解,在爺爺的那個年代,下地干活,喂豬喂羊才是他所應該干的事情而不是整天將讀書當成正業!但爺爺厭惡與自己同齡少年一樣無所事事,這樣注定一輩子死守農業,帶動不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當然爺爺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所以就在心中深埋下了“愚公移山”的理念,爺爺那時候有了爸爸之后,總是會講那些崢嶸時代的風云人物給爸爸聽,崇尚他們忍把熱血灑紅塵,甘拋頭顱灑熱血的高尚品德。教導爸爸要作一名有為國做貢獻的人,也許就是在爺爺的教導之下,爸爸也成功的成為一名商人,履行著爺爺對他的那句忠告:“規行矩步,安辭定色”。也許爸爸取得的這一切,追其源依舊是要感謝家訓家風!
有時候,在農村就經常聽到對孩子的一種評語:“沒家教”或者“家教好”,真的有時候從一個人說的幾句話,走的幾步路,甚至幾個細微的動作表情就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家庭印記。想想在之前那個封建社會,一個人是否是世家貴胄還是山野村夫,一眼就能看出,為何?追其源就是一個人的家風家訓。故此有好的家風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回想自己性格品行形成的過程,唯一感謝的就是有一個好的家風,現在我出門外出求學,爺爺在送我之前的那一晚說了好多好多,印象最深的還是臨行之前的那封信,爺爺在信中有段話是這樣說的:“其實人家都說人間就是劇場,那些穿行在凡塵的眾生,每日在忙碌地編排一場叫做生活的戲。我想我們在外不需要戴上人生的道具,只要記住做純粹潔凈的自己就成功了!”看了這段話讓我想了很多很多,有時候一個人孤身在外,在每個選擇的渡口會遇到很多難題,無論是對錯,我會選擇坦然面對,因為懂得一句話“世上沒有人虧歉你,所以無需抱怨任何人”。
謝謝生命中生存在這個大家庭中,遇到了我的家人,家中有個令我自豪的家訓,而我就是這樣幸運遇到了他們,成為了這樣一個被溫暖的人。愿我的好家風,家訓永遠傳承下去,繼續溫暖著一代一代的幸運的人兒..........
【中華美德頌征文】相關文章:
中華美德頌征文01-03
中華美德頌征文11-07
中華美德頌征文01-24
中華美德頌征文范文08-24
中華美德頌征文精選篇01-28
中華美德頌征文范文01-28
中華美德頌征文7篇01-03
中華美德頌征文700字01-28
中華美德頌征文2000字01-26
《中華美德頌》征文500字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