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
在現實社會中,倡議書應用范圍愈來愈廣泛,倡議書是為倡議、發起某項活動而寫的號召性的公開提議性的專用書信。倡議書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1
各位宗親:
我先祖后代自明末由江西岳陽遷居熊莊,經朝歷代,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現在欣逢盛世,政通人和,兔子氏族人子孫興旺,人才輩出。然而人之有本、水之有源、木之有根,飲水思源,尊宗念祖是我們共同的心聲,為及時修整家譜,恐年遠代湮,后人欲識水源木本之誼、昭穆宗支之別,且不可得。前些時日,家族鄉紳圣品多方努力,發掘、整理出珍貴的熊氏古碑10余塊(在全省自然村莊尚屬罕見),并祭祖開幕了隆重的立碑祭祖儀式,在方圓鄉鄰引起較大影響。
目前根據碑文、入譜已登記正在開展首先需要家譜修編工作,我們此番編譜與時俱進,摒棄了舊時家譜“重男輕女”的陳舊觀念,把熊氏姑娘及男性的配偶全部堂堂正正列入了世系表,并作詳述。還將按照世系概況、世系圖、世系表、藝文志等篇目精心設置體例。根據眾多族人提議,決定修譜的同時在立碑處修建熊氏祠堂,以此作為熊氏族人崇宗祀祖,垂教訓導、商談族事之基地,這將是翁氏家族文明友孝,興旺發達的象征,也是庇佑家族鼎盛、促進親宗睦祖,造福子孫后代的金玉功業。
擬修建大屋東西長10米,南北寬7米,坐北朝南,帶有小院大門。目前修建一座上檔次的古建式祠堂造價在30萬元左右,就是按最低標準修建一座簡單的`祠堂,加上院墻、地面,預算也在10萬元左右,為表達眾當地人之孝意,外出的族人每戶集資50—1000元不等(共1.6萬余元),會長熊士亮個人捐資4萬元,但除去修譜費用,缺口仍然很大。鑒于此,理事會決定特向在外工作、經商、事業有成的熊氏發出卡盧什區后裔發出倡議:為振興家族事業,光宗耀祖,希望各位熊氏宗親賢達、男女長幼,慷慨解囊,踴躍捐款。目前,我族續譜建祠的大幕已經拉開,在這個舞臺上,人人是主角,讓我們群策群力,以進取之志,奉獻之心,務實之風,把這項追本溯源,弘揚祖德,凝聚族親,激勵后人的大事做實做好。我們將凝聚各方之力,根據捐款數額確定建祠堂標準,力爭讓熊氏宗祠早日開工,使先祖早日安臥于華堂,了卻熊氏裔孫崇宗敬祖之心愿!
從即日起理事會接受認捐,捐款數額根據個人能力及心愿多少不拘,所有捐款數額在200元以上者,將在祠堂盧萊縣補記及家譜上鐫刻芳名,以彰其德。捐款到帳將開具發票,并由專門的會計、出納統收統付,賬目公開,嚴格管理,贊許各地宗親監督審查。請各位捐款人匯款后務必通過電話告知已捐款,以作第三方核實、監督。
倡議人:
日期:
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2
各位族人:
原氏家族,源遠流長,人之有祖,如木之有本,樹之有根,山之有脈,水之有源,故中華禮教,最重人倫;百行之本,以孝為先,為人予者,當思木本水源,須重慎終追遠,此乃炎黃子孫之傳統美德,亦為我中華民族所以有如此強大地凝聚力之根本原因也。
吾族原氏自得姓至今數千余年,立足于泱泱大國之中,英才輩出,功業彪炳,家聲遠播,福澤綿長數沒盡文壇通儒,武將,名標青史,為后人所敬仰。3000年地歷史長河,人事雖有代謝,而原族則綿延發展,枝繁葉茂,瓜諜延綿,子孫昌盛,華夷遍布,安居樂業,咸托祖宗之福蔭,赫然成為華夏之望族,雖世易時移,而族風沒墮,先祖之謙讓,開拓,進取,傳統美德,依舊生輝。
為弘揚原氏先祖地優良文化傳統及敬祖思親之美德,加強原族之凝聚力。現廣東省惠東縣平海鎮大水坑村準備籌建原氏宗祠,總費用為90萬元,本村籌資15萬元,現資金缺口為75萬元。捐款者500元者可將捐款雕刻在祠堂的捐款芳名冊上,捐款500元以下用紅紙公布一年。一方有困難,百方相扶助是我原氏的傳統美德,為了籌集祠堂建設資金,確保工程早日順利完成,特向國內外全體原氏宗親和社會各界人士倡議:伸出您的雙手,積極行動起來,興建原氏祠堂盡裔孫之誼,踴躍捐款,慷慨解囊,同心協力,共囊盛興。
倡議人:
日期:
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3
尊敬的各地宗親:
我萍鄉地區藍姓后裔,為了增進族誼,共謀發展,曾于公元1993年發起倡議,聯絡萍、瀏、醴、蓮花、上栗等地宗親,聯合續修了家譜,從此以后,加強了各地宗親的相互聯系和往來,增進了族誼。
近年來,全國各地為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在各姓氏中,聯修族譜,修建家祠,已是蔚然成風,而我們藍姓同樣是我國各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藍氏宗族的每一位宗親都有責任和義務為振興我們的民族而努力。
現經我萍鄉地區部分家族宗賢一起共同坐談商議,根據我族的實際情況,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特點,又沒有一個比較集中的`聯系地點和方式。決定以我們江西贛西北地區為首要發啟地,倡議修建一所比較完整的祖祠,地點確定在上栗縣雞冠山鄉圳上村,那里地處萍北著名的.楊岐山麓,地勢雄偉,四面環山,門前河水懷抱,風景秀麗,該地的藍姓宗親是福建始祖吉甫公的后裔,當地的始祖藍和一是福建祖總第一百二十六世熙三公的`長子,據老譜記載,和一公于公元1331年由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五福鄉徏居此地。至今已有六百八十多年的歷史,歷代以來這里就有所祠堂,解放前祠堂側邊還有兩幢支祠現已毀壞。由于后來人口分居各地,故歷代稱此為祖祠,六百多年來,也不知道修了多少次,據家譜記載,現在這個祠堂是公元1810年(清嘉慶15年)大修重建的,到今年剛好兩百年,由于年久日深,房屋毀壞嚴重,當地宗親準備重建,經與萍鄉地區部分家族宗賢共同商議,為了更有利于加強與各地宗親的聯系,實現家族大團結,決定在此基地上承建一所祖祠。
倡議人:
日期:
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4
各位族人:
國當盛世,百業俱興,耕無賦稅,學有成就,山清水秀,家園美好,安居樂業,各奔小康!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感謝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政府的英明決策,更不忘祖先根脈,父母給予的生命和養育之恩。人只有了解過去,才能開拓今天,啟迪未來,否則不免會留下終生遺憾。家事乃萬事之基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相聯。后梁賢能族人陳永祿82歲不忘祖先,費盡心思,不遺余力找回祖上被毀40余年的殘碑,是族中一件幸事。
為我輩報本而追遠,方便祭祀祖先,進而發揚本族優良的傳統文化思想,特倡議如下:
1、在后梁原址豎祖先墓碑四塊。(始祖母府老太君、先祖陳國榮,陳兆基,陳兆祥)
2、由族人陳永祿、陳寶勤具體負責編撰后梁陳族家譜。(后梁陳族發展主脈清晰,但部分支脈有斷代現象,為使譜序完整,望相關族人積極提供情況。聯系人:西鄉縣檢—察—院陳寶勤)
以上兩項計劃需要一定資金,敬神、祭祖各憑誠意、多少不限,望本族人即日起積極捐款為盼!計劃落實之后將收支情況公布,捐款百元以上者刻碑留名。
倡議人:
日期:
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5
各位族人:
王氏宗親會在福綿鑫堅養殖公司成功召開,標志著我玉林王氏宗族從此團結起來了。此次會議,確立了王氏宗族理事會的任務是:理好事,修好譜,助好學,起新步,開新局,繪新圖,振興玉林王氏。
敬宗睦族,自古仰賴宗譜;萬代興盛,從來教育為本。編修完善《玉林王氏宗譜》、幫助本族學子考取大學以促學風,是我玉林王氏宗族的使命。對宗族內部是促進團結發展的民心工程,對宗族外部是樹立宗族聲望的形象工程。凡我玉林王氏宗親,人人都應擔當修譜與助學工程的義務宣傳員,面向在家或外出的父老兄弟姐妹廣泛宣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促使全族達成修譜與助學共識,力爭家喻戶曉、人人知情。
修譜與助學工程,首重財力支持。在這次會議上,到位代表熱情高漲即席捐資,首批捐款額120000元。但仍遠未達到預算規模,迫切需要在家族人、外出兄弟捐資出力,修譜與助學方能成事。殷切希望我族宗親慷慨解囊,踴躍捐款,人人為宗族公益事業貢獻自己應盡的一份力量。
理事會在此承諾:所有收支財務公開,每年向全市各村張榜公布年度收支結果和助學獎勵執行情況,希望我族宗親積極監督。
以上倡議,望我族人全員參與,鼎力支持,必能修譜成功,助學大盛,人丁興旺,英才輩出。
倡議人:
日期:
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6
各位鄢氏宗親:
家譜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和燦爛的古代典籍,他記載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歷史圖籍。我鄢姓氏歷史悠久淵源流長、人文蔚起、祖德流芳、名人學者層出不窮,子孫后代遍布全國各地。全國統修族譜實乃我族之偉業,是鄢姓幾千年未成的盛事。全國的后裔子孫為弘揚家族光輝,彰顯祖德,正本溯源尊祖敬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世代永傳之精神;于20xx年11月24日乘太平盛世之際匯集于xx省豐城市,合族一心,共商統修盛舉,在首屆全國宗親代表會上,與會代表達成了共識,成立組織機構,部署了今后的工作;一致表示統修全國族譜是我鄢姓子孫之重任,義不容辭。望后裔子孫獻計獻策,出資出力,全力以赴為盡快完成統修這項立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業而貢獻力量。
根據首屆全國會議精神,為確保統修族譜順利進行,必須籌措一定的經費來完成這項偉業,為此,特向鄢氏子孫發出捐款倡議如下:
一、凡鄢氏子孫捐款100-500元的,可在分支族譜留名。
二、捐款1000-5000元的鄢氏子孫,總譜留名。
三、捐款5100-10000元的鄢氏子孫,總譜留名留玉照。
四、捐款11000-20000元的鄢氏子孫,總譜留名留全家福照,贈送總譜一套。
五、捐款21000-50000元的鄢氏子孫,總譜留名留全家福照,留本人簡歷大號玉照,贈送總譜一套。
六、捐款51000-1000000元的鄢氏子孫,總譜留名留全家福照,留本人大號玉照,贈送總譜一套,總譜加纂序,贈功勛扁牌。
七、捐款10萬元以上的村族,可在總譜上留村史、族史、纂序外,贈功勛扁牌。
以上倡議愿我鄢氏后裔子孫,有識之士熱情關心,大力支持,慷慨解囊,踴躍捐贈,將流芳千古,永載歷史名冊。
倡議人:
日期:
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7
尊敬的梁氏前輩、各位梁氏后裔:
家有家譜,國有國史,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史所以記國之事跡,譜所以續世代之淵源;以一人之身,散而傳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錯落,有見面不相識,尊卑莫能辯者,雖一本之親,幾何不秦越視之,世序之混亂,散渙極矣。家譜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項繪為圖。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稽吾族自始梁公康伯,系出陜西韓城,水有源,樹有根矣。 修譜之為乃“尋根”之舉,根之所系,在于傳統薪火相傳,凝聚血脈傳承。
傳統不復,則根枯苗竭,“傳統”振興、其光大耶,則若火炬,猶能普照蕓蕓眾生。此乃梁氏修譜客觀呈現之現實意義所在,家譜未續已實屬當今我梁氏對祖不孝,對宗不敬,對子孫后代無法交代,不能做千古之罪子孫也。
民族之源,須文明昌盛,家族之根,應枝繁葉茂,水之源而流長,樹之長而根系生,人之繁殖衍息,靠輩輩傳承,譜不續,哪來子孫?又如何祭祀祖先?尋根問祖,祭祀先輩,秉承血脈傳承,乃中華兒女之美德也!
因此,家譜之修涉及每家每戶,上尊重祖宗,下傳承子孫后代的大事,須全家族每家每戶全員參與,將家庭成員的基本資料按著修譜的要求給予登記上譜,一旦不能及時登記造冊,造成遺漏或不能上譜,這是一世或幾輩的遺憾,不是你一生的遺憾,續寫家譜是幾十年一次的大事情,不是任何一個人想寫就寫、想改就改的問題,而是關系到全家族的生死存亡的后繼大事,不能因你一家一戶而影響全家族的續譜。請大家要充分意識到這次續家譜的后繼大事不能以你一家一戶而影響全家族的族譜。請大家要充分意識到這次續修家譜的重大意義,望大家珍惜這次修譜的機會和機遇。
修譜大事,梁氏有責,大家要按照修譜的程序和原則辦事,按慣例,首先推舉一至三名領銜編纂人,組成編纂會一至多名不等。其具體編纂工作在編纂委員會的領導下,進行有序編纂,以示正統。
謹特此發出倡議,請梁氏家族成員積極關注響應修纂委員會的號召,全梁氏族人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給予修譜全力支持,修譜人員要認認真真,一絲不茍的努力完成修譜使命,使修譜工作落到實處,以家為史,以梁成宗,尋根問祖,正本清源。
請我們梁氏家族成員,立即行動起來吧,一個嶄新的,匯聚著我們梁氏族人的智慧結晶,即將誕生!
我們幾輩人的夢想就要成真!
我們幾代人的追求就要實現!
我們梁氏續修宗譜一定圓滿成功!
祝我們梁氏子孫血脈相承,永續萬年!
倡議人:
日期:
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8
各位宗親:
熊氏家族全國人口約400多萬,綿延了三千八百余年,有國必有史,有姓必有譜,而xxx西鄉xx熊氏上次修譜(四修)于xx年,距今已xx年了,欣逢國運昌盛,政通人和,國泰民安之時,熊氏宗親合議,擬續修xxx西鄉xx熊氏族譜,其目的是以免長幼不分、親疏不明、遺忘先輩之功績。尊宗敬祖是華夏傳統美德,修譜是為了宗族世代繁衍有據,激勵子孫后代,進而豐富發展,傳承家族文化、增強家族的親和力和凝聚力,也有利于家庭和睦、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國家安定,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為此,經xxxx年xx月xx日在xxx城區召開的第一次xxx熊氏宗親會聯誼會討論,決定續修xx熊氏(五修)族譜,倡議如下:
一、為調查、挖掘修編好宗譜,希望家族成員無償提供有關熊氏家族的歷史資料,如譜書、手本、字畫、圖片、碑文及祖墳墓地位置,上述資料經拍照復印后原件奉還;
二、凡我族不論何支或何地,都要配合修譜工作人員走訪登記,做到所提供的文字、數據、實物等準確無誤;
三、修譜是個復雜、龐大的工程,因家族居住分散,在族譜成書之前,需相當的人、財、物力,如車船之旅,打印資料,拍照等費用之需,望族人慷慨解囊,奉獻愛心,無私捐款,捐款者功績將載入新修族譜,此外,每位族人在登記之時憑工作人員開具的專用收據交納工作費用20元;
四、為便于工作,特成立xxxxx熊氏續修族譜組委會,其人員組成如下:
主任:
顧問:
副主任:
秘書長:
總聯絡員:
各地聯絡員名單見附表
五、專門成立財務小組,由xx任組長,xx任會計,xx任出納,收取費用采用加蓋專門印章的收款收據,修譜結束后,進行財務審查并公布;
六、為方便工作,辦公地點設在:xxx市北正北路228號人和家居。
宗親們,此次修譜,功在當代,惠及子孫,望大家同心同德,盡自己應盡之責,由于家族大,居住分散,本倡議書難以逐戶送達,敬請相互傳閱,以達家喻戶曉之目的,另外,因各種原因可能思慮不周,差錯難免,敬請諒解的同時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使續修族譜工作圓滿成功。
倡議人:
日期:
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9
尊敬的黎氏宗親:
族譜是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載體,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志,族譜)之一。族譜是記載人類文明、族系發展、家族沿襲、宗親血脈傳承的瑰寶,對提升和弘揚我黎家族文化,有極高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為我們提供追本溯源尋根問祖依據,尊祖,敬宗,睦族,祭祀先祖,秉承血脈傳承,乃中華民族之美德!
我黎氏人丁繁盛,人才輩出,理應有完善的族譜。在xx等宗親倡導、努力下,xx年元月編寫、出版了《xx黎氏族譜》。但由于種種原因和局限,該譜存在諸多錯漏和缺陷,為此要進一步完善內容和修訂,現決定進行第二次修譜續譜工作。我黎氏在xx周邊乃至xx各地生活年代遙遠,子孫繁衍人口眾多,由于歷史條件限制,有的無史可考,導致無法續宗。為了不讓我黎氏家族歷史出現遺憾,不愧對祖先,望諸位宗親,同心協力,共寰盛舉,負重奮進,提供各種資料,獻計獻策,積極參入,修譜續譜大事。我們倡議成立xxx黎氏宗親會,產生修譜編纂委員會,以xx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進行有序修譜編纂工作,以家為史,以黎成宗,求同存異,尋根問祖,正本清源。修譜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作,計劃從今年開始著手進行資料搜集、整理工作,力爭xx年完成修譜工作。
倡議人:
日期:
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10
各位宗親、各位胡氏族人:
大家好!今天,我們歡聚一堂,體現了我胡氏家族的興旺發達,增強了胡氏家族的凝聚力,展現了我胡氏家族同心同德。
古人認為,人生有三件大事,這就是修繕族譜、建立宗祠、古護祖墳。修纂族譜和建祠修墓是宗族的頭等大事,邦國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自古而然。邦國無史,無以識其興衰;地方無志,無以證其沿革;家族無譜,無以考其世系。國盛修志,族旺修譜。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史記一國之事跡,譜敘世代之源流。”無家史,族無根;根不茂,族不興。宗譜是記錄家族組織活動的檔案材料,通過族譜,不但可以追溯本姓的根源世系,還可以看到變幻的歷史風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滄桑。故而修譜可以“溯淵源,分疏戚,序尊卑。”可以敦親睦族、揚善懲惡,可以發揚傳統美德、尊祖敬宗、教化后代、促進社會和諧,更是延續人文、傳承文化的德行善舉。家族中有宗譜,家族成員都按字輩命名,雖歷經多年或遠隔千山萬水,同一家族成員均能按照家譜論出輩分高下和親疏來,所以宗譜是家族的“傳家寶”。
修譜聯宗睦族已成為我胡氏氏家族生活中當務之急,以修家譜而考世系,溯本源,明人倫,別長幼;以修家譜而尋根訪祖,追念先輩美德,繼承祖宗遺訓,光達前人業績,傳我胡氏根源;以修家譜而溝通宗親,團結族人,昭示后生,興丁旺族。修好家譜,等于為子孫留下一筆永久享用之精神財富。宋代名賢歐陽修說:“三十年不修譜,謂之不孝”,難道我等甘作胡氏家族的不肖子孫嗎?吾輩今日不修譜,三代以后誰識君?現在,胡氏家族人丁興旺、各行各業人才濟濟,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已具備續修繕胡氏族譜的條件,為此,我們倡議:胡氏族人立即行動起來,立即修繕《胡氏族譜》!修編族譜,是一項浩繁的工程,非朝夕之間能夠完成,必將耗費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希望我們廣大胡氏族人發揚崇尚族親、愛家愛祖的精神,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積極為修編族譜做出應有的貢獻。
修譜資金的籌集,秉持自愿捐款之原則,凡捐款500元者,贈新續族譜一部并載入功德名錄;
凡捐款3000元者,除載入功德名錄外再登錄個人照片一張;
凡捐款5000元以上者,再加登錄個人簡歷。
凡捐款10000元以上者,除享受前列待遇處,再登錄個人傳記一份。
宗親們,此次修譜,功在當代,惠及子孫,望大家同心同德,盡自己應盡之責,修編《胡氏族譜》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千秋功業,希望廣大胡氏族人同舟共濟、人人參與、廣泛宣傳、集思廣益,共同完成本次族譜修繕工作,以告慰胡氏先祖,昭告胡氏后代。
倡議人:
日期:
【家族愛心捐款倡議書】相關文章:
家族祭祖捐款倡議書03-02
家族重病捐款倡議書通用06-26
關于家族祭祖捐款倡議書03-01
家族祭祖捐款倡議書通用02-24
家族重病捐款的倡議書范文03-13
有關愛心捐款倡議書 倡議愛心捐款的倡議書07-26
愛心捐款倡議書經典08-14
愛心捐款倡議書08-08
愛心捐款倡議書06-21
愛心捐款倡議書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