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

時間:2024-10-15 17:10:48 瑞文網 我要投稿

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優秀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優秀6篇]

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 篇1

  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好地發揮區域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益,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健全完善分工協作機制,更好地方便群眾就醫,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意見》,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加快推進健康壽縣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保障人民健康為出發點和立足點,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堅持公益、創新機制,資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群眾受益”的原則,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深度整合縣域醫療服務資源,重構和升級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醫療服務模式轉變,建立合理就醫秩序,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二、工作目標

  通過整合區域內醫療衛生資源,構建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醫療服務分工協作新機制和權責一致的引導機制,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長效機制,不斷提升縣域整體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到20xx年底,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率提高到6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鎮)”,達到醫院發展可持續、醫保基金能保障、醫務人員有動力、群眾健康得實惠的目標。

  三、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強化政府宏觀管理和規劃引導,根據我縣縣域醫療資源結構布局和群眾健康服務需求,按照業務相關、優勢互補、雙向選擇、持續發展等要求,兼顧既往形成的合作關系,統籌安排醫療機構組建緊密型醫共體,建立完善醫療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

  (二)堅持公益,創新機制。堅持政府辦醫主體責任不變,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逐步破除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緊密型醫共體內成員單位原財政投入保持不變,建立統籌人員調配、薪酬分配等新機制,調動醫療機構以及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三)資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縣級醫院優質資源集中的優勢,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等手段,發揮對基層的技術輻射和帶動作用。緊密型醫共體內統一管理模式,發揮集約優勢,推進縣域醫療資源共享,提高醫療服務體系整體能力與社會效益。

  (四)便民惠民,群眾受益。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創新緊密型醫共體工作機制,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居民健康“守門人”功能,重點推進慢性病預防、治療、管理相結合,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減輕群眾負擔。

  四、主要內容

  按照省政府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兩包三單六貫通”的建設要求,從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政策保障等方面,建設緊密型醫共體,促進醫療資源共享、服務能力共同提升。

  (一)構建以一個管委會、兩個醫療集團為基本框架的管理體制。

  1、成立醫共體集團管理委員會。成立縣醫共體集團管理委員會,統籌負責兩個集團的規劃建設、投入保障、考核監管等重大事項,制定醫管會章程。醫管會由縣委分管領導任主任,由縣政府辦、縣委宣傳部、縣委編辦、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衛健委、縣醫保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民政局、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等成員單位組成。醫管委下設辦公室,縣衛健委主要負責人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地點設在縣衛健委,負責醫管委日常工作。

  2、組建兩個緊密型醫共體醫療集團。按照統籌規劃、兼顧既往的原則,以現有醫共體為基本框架,組建以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為牽頭單位的兩個緊密型醫共體醫療集團。其中,縣人民醫院醫共體醫療集團由炎劉鎮、三覺鎮、安豐鎮、堰口鎮、小甸鎮、瓦埠鎮、眾興鎮、保義鎮、雙廟集鎮、大順鎮、劉崗鎮、茶庵鎮、隱賢鎮、陶店回族鄉14個鄉鎮的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及村衛生室組成;縣中醫院醫共體醫療集團由壽春鎮、迎河鎮、正陽關鎮、雙橋鎮、澗溝鎮、豐莊鎮、窯口鎮、安豐塘鎮、板橋鎮、八公山鄉、張李鄉11個鄉鎮的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及村衛生室組成。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列入屬地鄉鎮(中心)衛生院所加盟的醫共體集團。

  集團成員單位保留現有法人資格,實行唯一法定代表人組織架構,由所屬集團負責人擔任。制定集團章程,建立健全內部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和議事規則。

  縣婦幼保健院、縣疾控中心在法人資格、工作職能不變的前提下,將承擔的婦幼保健、疾病防控、公共衛生等管理職能納入兩個集團,參與議事決策和任務實施。

  明確醫管委、集團、各集團成員單位之間的權責清單,充分落實集團在人員招聘和用人管理、內設機構和崗位設置、中層干部聘任、內部績效考核和收入分配、醫務人員職稱評聘、醫療業務發展等方面自主權。

  集團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集團班子成員按干部管理權限由縣衛健委管理。集團成員單位負責人由集團黨委提名、任命。

  (二)實行以六個統一、一項融合為核心內容的運行機制。

  1、統一人員管理。集團設立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由縣委編辦會同縣衛健委對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編制分類核定,編制總量由集團統籌使用。集團人員實行全員崗位管理,按照“按需設崗、按崗聘用、競聘上崗、人崗相適”的原則,實行統一招聘、統一培訓、統一調配、統一管理。在薪酬、職稱評聘和職業發展上優先向基層傾斜。衛生技術人員職稱由集團自主評聘。

  2、統一醫療業務管理。集團設立醫療業務管理中心,負責集團醫療業務、質量管控、分級診療、健康脫貧等工作。強化基層醫療質量,完善落實醫療質量監控指標體系,統一管控要求,實現集團內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強化有序分級診療,制定完善縣鄉疾病診療目錄以及轉診管理辦法,完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和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并與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銜接。

  3、統一財務管理。集團設立財務管理中心,實行集團總會計師制度,接受縣衛健委監管,實施全面預算和全成本核算,加強對集團的財務預算、成本費用控制、統計、內審、醫保資金的`管理。集團內各成員單位財務統一管理、集中核算、統籌運營。建立健全集團內與醫療衛生服務績效掛鉤的利益分配機制,優化醫療收入和醫保結余資金集團成員分配方案。

  4、統一物資調配。集團設立后勤服務管理中心,負責對集團成員單位藥品、設備、耗材等物資的采購配送,提高運行保障效能。集團內藥品、耗材實行統一目錄、統一采購、統一支付、統一管理,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保障集團成員單位用藥銜接,方便群眾在基層就醫配藥。

  5、統一健康服務管理。集團設立健康服務管理中心,負責加強對集團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強化公共衛生日常工作指導和管理,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服務水平。接受縣婦幼保健院、縣疾控中心的專業指導和管理,促進集團做細做實家庭醫生簽約、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完善醫防協同工作機制,做到防治并重。

  6、統一信息資源互通共享。集團建立信息管理中心,依托現有縣域心電診斷、檢查檢驗、影像診斷、遠程診斷等中心框架,統一制度和技術規范,建立統一信息化平臺,將縣、鄉、村三級全民健康信息統一管理,推進集團內部和成員單位之間院務管理、診療信息、電子病歷和醫療服務等信息互聯互通,共享縣域內居民健康信息數據,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健康管理、遠程醫療等服務,貫通醫療服務鏈,方便群眾看病就醫。

  7、促進文化理念融合。集團通過文化共建、品牌共創,以文化建設引領集團和諧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尊重集團員工的主體地位,有效激發醫務人員積極性。培養和弘揚集團核心價值觀,打造集團文化品牌。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動集團內黨組織和群團組織共聯共建,積極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和醫德醫風教育,不斷增強集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健全以三項改革、一套制度為根本支撐的政策保障。

  1、完善兩包資金支付方式改革。打包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建立緊密型利益紐帶。

  (1)醫保基金打包。縣醫保局將基本醫保基金按醫共體人頭總額預付,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當年籌資總額扣除增量基金風險金(與上一年相比籌資增量10%)、大病保險基金進行預算,將不少于95%的部分作為醫共體集團按人頭總額預算基金,交由醫共體集團包干使用。預付醫共體資金包干使用,結余由集團合理分配、自主使用。合理確定在不同醫療機構就診起付線標準和補償比例,支持分級診療。

  (2)基本公共衛生資金打包。縣財政局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醫共體集團人頭總額預算,及時足額撥付醫共體集團,交由醫共體集團統籌用于醫防融合工作。強化疾病防控,購買服務,考核結算,量質并重,醫防融合,做實健康服務管理,促使醫保基金支出減少。

  2、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改革。按照“控總量、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原則,逐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建立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對藥品耗材采購降低虛高價格、診療環節減少不合理使用和減少不合理檢查化驗等騰出空間,發改部門用于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醫保部門同步落實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后醫保支付政策,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3、完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深化集團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兩個允許”的要求,建立完善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和集團發展要求的薪酬制度,合理提高縣鄉村醫務人員薪酬水平。醫務人員收入由集團自主分配,以崗位為基礎,以績效為核心,打破單位和層級區別,重點向臨床和公共衛生一線、業務骨干、關鍵崗位和有突出貢獻人員傾斜,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集團負責人實行年薪制管理,有醫管會合理確定年薪水平,制定完善年薪制管理考核辦法。

  4、健全綜合監管制度。實行集團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制定完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突出基層就診率和縣域就診率提升,以公共衛生職責履行、年人均就醫次數和費用控制、雙向轉診比例、運行績效、醫務人員廉潔從醫、服務質量和社會滿意度為考核指標,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績效工資總量以及集團班子成員任免、獎懲掛鉤。

  制定完善集團成員單位考核辦法,突出功能定位、職責履行、費用控制、運行績效、財務管理、成本控制和社會滿意度等考核指標,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建立完善激勵約束機制。

  推進廉潔從醫,不斷加強醫德醫風和行業行風建設,建立健全監督制約體系,從嚴落實《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等要求,對醫療行業不正之風堅決從嚴查處,把黨風廉政建設納入集團目標責任制考核和各類評優評先內容,考核結果與集團班子、領導干部績效以及干部職工年度考核、晉升晉職、干部任用、人才培養、評先評優等掛鉤。

  推進醫療健康數字化監管,整合貫通醫療、醫保、醫藥等相關信息系統,建立實時、動態、連續、綜合的監管服務平臺和監管機制,加大對緊密型醫共體集團的全程監管,促進集團各項綜合醫改目標任務的完成。

  (四)提升以兩類服務、一項管理為主要目標的發展水平。

  1、夯實健康管理服務。做實做優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按質按時完成健康脫貧各項工作任務。針對不同人群的個性化簽約服務包,建立簽約醫生與團隊協同、醫防有機融合的工作機制;完善電子健康檔案,扎實做好婦幼保健、計劃免疫等工作,加強慢性病、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健康管理。

  2、做強基本醫療服務。加強縣級醫院醫療能力建設,縣級醫院要充分利用醫聯體建設機遇,結合自身學科發展和疾病診療情況,精準對接省市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精準提升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積極推動縣級重點學科、專科和專病中心發展,完善二級診療科目設置,加強縣域診療中心建設。加強集團成員單位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制定縣級醫院人員下沉激勵措施,通過專科結對、設立慢性病綜合門診、專家工作室、康復聯合病房等形式,加強各成員單位特色專科和薄弱科室建設,開展相應住院服務和適宜手術,不斷滿足轄區常見病、多發病診治需求,實現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升級,逐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3、實現智慧化管理。大力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斷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快建立快捷、高效、智能的診療服務模式和全程、實時、互動的健康管理模式,將“智慧醫療”貫穿醫療服務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不斷提高群眾就醫體驗感和滿意度。

  五、實施步驟

  (一)方案制定階段(20xx年3月)。制定出臺進一步深入推進壽縣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經縣醫改領導小組審定后報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審議并報市衛健委備案,3月底前以縣政府名義印發實施。

  (二)運行磨合階段(20xx年4月-6月)。籌建成立集團,制定集團運行機制、保障制度等各項配套政策措施,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及時對集團運行情況進行檢查評估。

  (三)深化完善階段(20xx年7月)。對集團工作推進情況及成效進行系統總結評估,研究完善深化運行、長效運行體制機制,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向縱深發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深入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舉措,涉及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鄉鎮和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系統作戰,協同做好醫療保障、醫療價格、財政投入、人事薪酬等各項改革工作,共同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二)落實經費保障。強化政府辦醫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要繼續按照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和基層醫療機構補償機制要求,按原渠道足額安排對集團及成員單位的財政投入資金,盡快落實醫療機構聘用人員養老保險政策,化解縣鄉醫療機構債務。各鄉鎮要繼續加大對轄區集團成員單位的工作支持力度。

  (三)做好宣傳引導。各相關單位要加強對改革措施的宣傳和解讀,要讓每位醫務人員清楚改革的目的和意義,積極參與改革。要加強輿論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改革的環境和氛圍,縱深推進我縣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穩步有序推進。

  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現行相關規定與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為準。施行期間,國家、省市另有新規定的,按新規定執行。

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 篇2

  面對當前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的新形勢與新挑戰,為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促進分級診療制度的有效落實,加強區域醫療機構間的協作與聯動,確保人民群眾享有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特制定以下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通過構建緊密型醫共體,實現區域內醫療資源的深度融合與共享,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全面提升區域內醫療服務整體水平,增強群眾健康福祉。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強化政府在規劃、政策、投入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

  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打破機構壁壘,促進人才、技術、信息等資源在醫共體內自由流動,實現優勢互補。

  利益共享,責任共擔:建立健全醫共體內部分配與激勵機制,確保各成員單位利益共享,共同承擔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責任。

  以患者為中心,提升服務質效:圍繞患者需求,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增強患者就醫獲得感。

  三、主要任務

  構建組織架構:成立醫共體管理委員會,負責醫共體的規劃、協調、監督與評估工作。明確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形成緊密合作的工作機制。

  整合醫療資源:推進區域內醫療資源統一規劃、配置與管理,實現醫療設備、檢查檢驗結果、病歷資料等信息的互聯互通與共享。加強特色專科與重點學科建設,提升整體醫療服務能力。

  強化基層服務:通過人員下沉、技術幫扶、遠程醫療等方式,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建立健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為居民提供連續、綜合的健康管理服務。

  完善分級診療:明確各級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優化轉診流程,建立暢通的雙向轉診機制。加強醫共體內醫療機構的協作與配合,確保患者得到及時、合理的診療服務。

  深化人事薪酬改革:探索建立符合醫共體特點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分配機制,激發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

  四、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爭取上級部門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支持,為醫共體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資金投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設立醫共體建設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信息化建設等。

  信息化建設:加強醫共體信息化建設,構建統一的醫療信息平臺,實現醫療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

  監督評估:建立健全醫共體建設監督評估機制,定期對醫共體運行情況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整改。

  五、實施步驟

  啟動階段:完成方案制定與論證工作,成立醫共體管理委員會及工作小組。

  準備階段:開展資源摸底調查,制定資源整合計劃;加強宣傳動員,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實施階段:按照既定方案逐步推進各項工作任務;加強監督指導,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評估總結階段:對醫共體建設成效進行全面評估;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持續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緊密型醫共體的建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對于提升區域醫療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成員單位應緊密團結、協同作戰,共同推動醫共體建設取得實效,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 篇3

  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結合我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指導意見,為進一步加快我縣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有效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加快推進健康臺安建設,以保障人民健康為出發點和立足點,深入推進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深度整合縣域醫療衛生資源,實現醫療衛生服務上下貫通,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健康支撐,奮力實現臺安全面振興新突破。

  二、工作目標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旨在立足縣域,圍繞"縣要強、鄉要活、村要穩、上下聯、信息通"目標,通過系統重塑醫療衛生體系和整合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推進縣鄉一體、鄉村一體,著力提升能力、激發活力、優化服務,推動縣域醫療衛生機構形成責任、管理、服務、利益共同體,讓群眾就近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

  到20xx 年底,我縣將全面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到20xx年,醫共體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支持醫共體建設的組織管理、投入保障、人事編制、薪酬待遇、醫保支付等政策進一步完善;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財物統一管理、權責清晰、運行高效、分工協作、服務連續的緊密型醫共體。實現90%的患者在縣域內就診、65%的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的工作目標。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規劃引領,政府主導。強化政府辦醫責任,加強醫療、醫保、醫藥聯動,以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為統領推進醫共體建設,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堅持資源優化,統籌推進。優化整合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充分發揮縣級醫院核心帶動作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標同質、服務優質高效。

  (三)堅持公益屬性,創新機制。逐步破除醫療資源、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逐步形成責任、管理、服務、利益共同體,進一步健全維護公益屬性、調動積極性和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機制。

  (四)堅持以人為本,群眾受益。以完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重點,為群眾提供更優化、更便捷、更經濟的醫療衛生服務,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四、實施步驟

  (一)論證和謀劃階段(20xx年10月末前)。正確處理改革、穩定與發展的關系,突出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強化公開透明和規范操作,通過系統謀劃、細化政策、分步實施,積極、穩妥、有序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確保20xx年底全面推開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

  (二)政策出臺階段(20xx年11月-12月)。制定和出臺臺安縣緊密型醫共體工作實施方案,完成醫共體內部機構組建,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召開工作部署會議,細化工作措施,制定醫共體建設的配套政策。

  (三)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1月—12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完成醫共體信息化建設,推進“六統一”管理,落實各項保障措施。組織開展醫共體建設工作分析評估,總結階段性成效,研究解決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四)深化發展階段(20xx年1月-12月)。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全面實現醫共體內責任共同體、管理共同體、服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確保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取得實效。

  五、實施內容

  (一)完善治理結構。(牽頭部門:縣醫管委辦公室;配合部門:縣委組織部、縣政府辦公室、縣衛生健康局、縣委編辦、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發展改革局、縣審計局)

  1.完善醫共體管理委員會。完善由縣委、縣政府牽頭,書記、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委編辦、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縣發展改革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等部門及醫共體成員單位為成員的管理委員會(簡稱醫管委),統籌醫共體的規劃建設、投入保障、人事制度和考核監督等重大事項并履行監事會職能。醫管委下設辦公室,在縣衛生健康局,承擔醫管委日常工作。建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共體之間權責清單,厘清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共體之間的職能職責。

  2.設立醫共體黨委。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設立醫共體黨委,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醫共體理事長負責制。醫共體黨委發揮把方向、作決策、保落實的作用。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三重一大”事項由黨委集體討論決定。

  3.組建醫共體理事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由醫共體管理委員會提名選舉產生,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為理事,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理事會內部設置行政辦公室、人力資源中心、財會中心、質控中心、采購供應中心、公共衛生中心、信息中心等工作部門,工作人員在系統內調劑,人事、工資等關系保持不變,負責醫共體組建推進及日常管理,制定醫共體成員單位的管理團隊聘任和考核制度。理事會辦公經費由縣衛生健康局列支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理事長辦公會議是醫共體行政、業務議事決策機構,由理事長召集并主持。

  (二)理順管理體制。(牽頭部門:縣衛生健康局;配合部門:縣委組織部、縣委編辦、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

  1.組建緊密型醫共體。以縣恩良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

  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結核病防治所(院)、各鎮街道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組成緊密型醫共體,各醫療機構在理事會領導下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制,采取醫共體內醫療機構獨立法人代表的緊密型架構。縣恩良醫院及中醫院為牽頭醫院,帶領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各項工作。恩良醫院負責包保韭菜臺鎮、黃沙坨鎮、達牛鎮、桑林鎮、新臺鎮、臺東街道和八角臺街道轄區內的醫療機構;中醫院負責包保高力房鎮、新開河鎮、西佛鎮、桓洞鎮、富家鎮轄區內醫療機構。待時機成熟,逐步將民營醫院納入醫共體。

  2.醫療衛生機構領導任命。主要領導由醫共體黨委提名,報縣衛生健康局按原管理權限和組織程序進行考察任命。副職由各機構黨組織或領導班子提名,經醫共體黨委同意,報縣衛生健康局按原管理權限和組織程序進行考察任命。

  3.各級醫療機構職能定位。牽頭醫院重點承擔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和疑難雜癥向上轉診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重點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提供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患者就醫可自主選擇醫生,基層醫療機構上轉患者不受限制,可根據病人病情及病人自愿選擇縣級醫院。牽頭醫院下轉患者根據區域規劃對患者進行轉診。

  4.加強縣域醫共體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防協同。建立健全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縣域醫共體開展技術指導、業務培訓和加強醫防協同、資源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可通過在縣域醫共體設立公共衛生專員、疾病預防控制監督員、派駐聯絡員等方式參與縣域醫共體內公共衛生工作的監督、管理,提出決策建議。加強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公共衛生科建設,配備符合疾控部門有關資質要求的人員,落實疾病預防控制責任。

  (三)規范醫共體內部運行管理。(牽頭部門:縣衛生健康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縣醫療保障局;配合部門:各醫療衛生單位)

  1.保持“八個不變”。即:政府辦醫主體責任保持不變;財政投入保障機制保持不變;醫共體成員單位法人資格保持不變;單位性質保持不變;基本功能定位保持不變;承擔的主要工作任務保持不變;人員身份保持不變;人事關系保持不變。

  2.加強縣域醫共體績效考核。明確縣域醫共體建設年度任務目標和績效考核指標,引導資源和患者向鄉村兩級下沉,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定期組織開展縣域醫共體考核,考核結果提交縣域醫共體管理委員會審定,與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劃撥、醫保基金支付、績效工資總量核定以及縣域醫共體領導班子成員薪酬、任免、獎懲等掛鉤。在對單一醫療機構監管基礎上,強化對縣域醫共體整體監管。縣域醫共體要建立健全內部考核機制,考核指標向資源下沉、巡診派駐、家庭醫生簽約、成本控制等方面傾斜,合理確定醫保基金結余、績效工資等在各成員單位的分配。

  3.優化縣域醫共體內部管理,實行“六個一體 ”管理。

  (1)機構一體。打破橫向和縱向醫療機構行政壁壘,明晰辦醫主體。整合縣、鎮醫療機構、疾病防控機構及村衛生室,組建緊密型醫共體,實行縣鄉村一體化管理。

  (2)人員一體。醫共體內人員實行崗位管理,按照“按需設崗、競聘上崗、以崗定薪”的原則,統一崗位設置,加強聘用管理。在核定的編制總量內和優先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人需求的前提下,醫共體根據工作任務、崗位職責要求和醫務人員能力水平,對人員實施統一招聘、統一管理、統一調劑、統一培養、統一使用,并實行備案管理和動態調整。

  (3)信息一體。引進信息管理機構,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統籌縣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建立醫共體管理信息平臺,統一管理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信息。整合優化醫院管理、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等信息系統建設,實現醫共體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發展遠程醫療服務,推進遠程影像、遠程心電、遠程會診在醫共體成員單位之間的運用,基本實現“首診檢查、縣診斷、區域互認”,方便患者看病就醫。

  (4)管理一體。將管理權、經營權、人事調配權和收入分配權等下放給理事會,激發醫共體運行活力、服務效率和發展動力。醫共體實行統一管理,做到規章制度統一、技術規范統一、人員培訓統一、業務指導統一、工作考核統一。實行統一財務管理,醫共體內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實行統一會計核算和財務收支管理。實行統一績效考核管理和分配制度。根據績效考核結果進行自主分配,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5)保障一體。以縣醫保局為主體,落實藥品(耗材)聯合議價采購制度,由醫共體采購供應中心統一集中采購管理。依托縣牽頭醫院建立縣域醫學影像中心、臨床檢驗中心、心電中心、病理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實現醫共體醫療資源和服務資源的全面共建共享、互聯互通。

  (6)服務一體。加快創新醫防融合新模式,完善雙向轉診機制,建立完善醫共體內雙向轉診標準規范,暢通醫共體內雙向轉診通道,逐步實現有序合理轉診。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績效考核制度,體現“預防出效益”的理念,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融合發展。

  (四)提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整體服務能力。(牽頭部門:縣衛生健康局、縣疾病預防控制局;配合部門:各醫療衛生單位)

  1.提升縣域醫共體重大疫情應對和醫療應急能力。健全縣域醫共體傳染病監測預警機制,落實發熱門診(診室)、哨點醫院等監測任務,配合疾控機構做好疫情核實等工作。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加強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重癥醫學科對基層的指導,提升重癥、危重癥識別和急救能力,暢通綠色轉診通道。加強重大疫情醫療資源和物資儲備,加強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建設,完善傳染病和突發事件醫療應急處置預案,提升縣域內重大疫情應急和突發公共事件處置能力。

  2.拓展縣域醫共體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縣級醫院要設立全科醫學科,組織醫師加入家庭醫生隊伍,加強全專結合、中西醫互補,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平臺開展簽約服務。建立健全家庭醫生對居民非急診就醫首診負責機制,對確需轉診的簽約居民,及時聯系轉診,跟蹤上轉醫院治療過程,做好下轉接續性服務銜接。縣域醫共體內上級醫院對轉診合理性、規范性進行審核,在專家號源、住院床位和預約檢查等方面預留20%以上的資源優先保障家庭醫生和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轉診的患者。

  (五)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保障政策。(牽頭部門:縣衛生健康局、縣發展改革局、縣財政局、縣醫療保障局;配合部門:各醫療衛生單位)

  1.落實政府投入保障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投入政策。財政部門通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藥物制度補助資金對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予以支持。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縣域醫共體內符合條件項目的支持力度。

  2.完善醫保支付政策。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行年度醫保基金總額付費,加強醫療費用增長率、醫保報銷比例、基層就診率、縣域內基金支出比例等方面的考核,完善結余留用機制,結余資金作為縣域醫共體業務收入,健全合理超支分擔機制。完善醫保基金總額預算,推行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全面推行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醫療康復、慢性精神疾病等按床日付費,探索適合門診醫療費用的醫保支付方式。加強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保基金使用的考核管理,以"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為導向,科學合理設置考核指標,將考核結果與醫保基金撥付相掛鉤,實施醫保基金總額付費,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并通過傾斜性醫保報銷政策促進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

  3.加強醫療保障政策協同。實施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時,要統籌支持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發展,逐步提高縣域醫共體服務性收入占比。落實一般診療費價格政策,可以調整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般診療費,與醫保基金統籌能力和患者承受能力相銜接。醫保報銷目錄中增設基層適宜衛生服務項目(包括中醫藥適宜技術項目 )。落實"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政策,促進互聯網復診、遠程會診等醫療服務向基層延伸。加強醫保政策、醫療控費和財政投入等政策銜接,確保縣域醫共體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不增加。

  (六)抓實“十項重點”工作。(牽頭部門:縣衛生健康局、縣發展改革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醫療保障局;配合部門:各醫療衛生單位)

  1.深化簡政放權。將管理權、經營權、人事調配權和收入分配權等下放給醫共體理事會,激發醫共體運行活力、服務效率和發展動力。充分落實醫共體在人員招聘、用人管理、內設機構,崗位設置、中層干部聘任、內部績效考核和收入分配、醫務人員職稱聘用、醫療業務發展等方面的自主權。醫共體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按照縣人才引進的相關規定執行。

  2.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加強以人才、技術、重點專科為核心的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建設,加強縣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中醫診療中心建設。恩良醫院、中醫院分別按照各自職責承擔中心建設工作。到20xx年底,縣恩良醫院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達標,縣中醫院達到國家《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試行)》要求,縣婦幼保健院開展創建二級評審工作。通過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和鎮衛生院等級評審等活動,全面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鼓勵醫共體總醫院臨床科室領辦鄉鎮衛生院相應的科室或設立專家工作室,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與能力相匹配的手術項目。實施鄉村醫生“鎮管村用”,以鎮帶村提升村衛生室服務能力。

  3.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和控總量、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強監管的路徑,通過壓縮藥品耗材虛高價格和不合理使用、控制過度檢查檢驗等方式騰出空間,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并做好與醫保支付、醫療控費和財政投入等政策的銜接,確保醫療衛生機構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不增加。

  4.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政策,合理確定醫共體成員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和薪酬水平,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待遇水平,保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工作。落實醫共體內部薪酬分配自主權,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內部分配機制,并與藥品、耗材和檢查檢驗收入脫鉤。醫共體內部薪酬分配應重點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緊缺人才、業務骨干、偏遠鄉鎮、全科醫生及基層醫務人員傾斜。不斷優化鄉鎮衛生院績效考核方案,有效促進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充分調動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滿足群眾就近就便就醫需求,實現基層就診率達到65%的目標。鼓勵對醫共體負責人和成員單位負責人實施年薪制。

  5.統籌藥事管理。統籌開展醫共體內藥事管理,在優先采購使用基本藥物、醫保目錄內藥品的前提下,實行縣鎮村三級用藥統一議價、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根據群眾用藥需要,按照優先使用基本藥物的原則,重點下沉慢性病、特殊病及抗癌藥物用藥品種,滿足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及分級診療工作需要。降低藥品采購成本,保障供應。加強處方點評和藥品臨床綜合評價,促進合理用藥。

  6.規范診療行為。縣級醫院全面推行臨床路徑,按照統一規范的病種路徑,對照醫院能夠收治的病種目錄,擴大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病種數目,確保病種數、病例數、入徑率、出徑率達到規定標準。對于醫共體內上下級醫療機構協作診療的病種,要結合實際制定醫共體內連續診療路徑,實現診療服務的`規范一致、連續銜接。醫共體牽頭醫院要強化醫共體內各機構醫療服務質量控制,建立統一的醫療質量評價體系,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室內質控和室間質評,推動縣域內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

  7.實行病種分級管理。縣恩良醫院、縣中醫院主要負責“100+N”病種以及重癥患者收治,對醫療衛生單位提供技術幫扶,對縣外實行集中轉診。鎮街道衛生院主要負責“50+N”種常見病住院、急診轉診、接收下轉患者康復。

  8.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加強縣中醫院建設,強化中醫醫院特色專科專病建設,提升中醫特色診療和綜合服務能力。縣中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的專科聯盟全面開展縣鄉村一體化服務。大力開展鄉鎮衛生院中醫館、中醫科建設,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和非藥物療法,開展健康養老、養生治未病、婦幼保健、慢病康復等中醫藥健康服務,探索開展慢性病中醫藥健康管理。

  9.促進醫防工作整體融合。建立以家庭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健康管理模式。做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扎實開展健康教育、重點人群健康體檢、計劃免疫、傳染病防治等工作,加強慢性疾病健康管理,按要求落實公共衛生服務。

  10.提高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發揮醫共體醫療資源和技術力量集中的優勢,充分整合人員隊伍、技術裝備、醫療信息、物資儲備等縣域資源,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提高應急隊伍能力,不斷健全完善傳染病監測預警機制,認真實施免疫規劃,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全面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醫療救治和疾病防控能力。

  六、有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是一項全新的改革,是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重要載體,最終目標是完善醫療服務體系,讓縣域內所有醫療衛生機構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帶動提升基層服務能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堅持用改革開放的眼光和態度看待醫共體建設,突破體制機制約束,提供相應政策支撐和保障。

  (二)加強組織領導。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作為實現臺安全面振興新突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惠民工程的重要內容,做好頂層設計,完善配套政策,制定任務清單,創新體制機制,建立部門協調推進機制,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落實工作責任,全面推進醫共體建設。

  (三)明確目標責任。各有關單位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中的目標任務和時間進度,落實目標責任制,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長效機制,層層壓實工作責任,扎實穩步推進各項工作。要將醫共體建設納入縣委、縣政府重點督辦事項,加強跟蹤問效。

  (四)落實部門職責。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作和互聯互動,及時出臺配套政策,保證改革措施有效落實。衛健部門負責制定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方案,協調解決醫共體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組織部門負責按干管權限對醫共體黨政班子進行考察任免;宣傳部門加強對醫共體建設工作的宣傳報道,營造廣泛支持的氛圍;機構編制部門負責縣域內醫療衛生機構編制備案工作;財政部門負責落實與醫共體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和補償激勵政策;醫保部門負責對醫保基金使用情況進行全程監管,醫療服務價格調和參保居民待遇落實,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規范藥品耗材招采;人社部門負責完善與醫共體相適應的人事和薪酬制度,建立與醫共體建設相適應的激勵政策;市場監管部門負責藥械質量的監管工作;審計部門負責指導縣域內醫療衛生機構經濟責任審計和資產管理。

  (五)加強督查評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醫共體建設的指導與管理,通過調研、專項督查、定期評估等方式,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指導、督促工作有序推進。縣醫管委制定醫共體績效監測指標體系,建立與醫共體組織方式、運行模式相匹配的考核辦法,嚴格落實責任制和問責制。

  (六)強化社會穩定。要組織開展醫共體建設目的、意義和政策措施的培訓工作,使廣大醫務人員充分認識醫共體建設的必要性,積極調動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主動性,保障醫療衛生隊伍穩定。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引導群眾逐步轉變就醫觀念和習慣,凝聚社會共識,為改革平穩順利實施營造良好氛圍。

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 篇4

  面對當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新要求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為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促進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緊密合作與協同發展,特制定以下醫院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通過構建緊密型醫共體,實現醫療資源在區域內的'高效整合與共享,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形成分級診療、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醫療服務體系,降低患者就醫成本,提高群眾就醫滿意度。

  二、主要任務

  完善組織架構:明確醫共體管理架構,設立管理委員會和日常工作機構,負責醫共體的規劃、協調、監督與考核。

  優化資源配置: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合理調整醫療機構布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更新。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人才培養與流動機制,鼓勵上級醫院專家到基層坐診、帶教,同時加強基層醫務人員培訓,提升整體醫療水平。

  推進信息化建設:構建醫共體信息平臺,實現醫療數據共享、遠程診療、預約掛號等功能,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

  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醫保支付方式,引導醫療機構合理控制成本,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三、實施路徑

  調研摸底,制定規劃:深入調研區域內醫療資源分布和患者就醫需求,科學制定醫共體建設規劃。

  簽訂協議,明確職責:各成員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各自職責和任務,確保醫共體工作有序開展。

  分步實施,逐步推進:按照規劃目標,分階段、分步驟推進醫共體建設,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監督評估,持續改進:建立醫共體建設監督評估機制,定期對醫共體工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優化措施。

  四、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爭取政府及相關部門政策支持,為醫共體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資金投入:加大醫共體建設資金投入力度,確保各項建設任務順利完成。

  宣傳引導:加強醫共體建設宣傳引導工作,提高社會認知度和群眾參與度。

  考核激勵:建立健全醫共體建設考核激勵機制,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通過本方案的實施,我們將有力推動醫院緊密型醫共體的建設與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

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 篇5

  為貫徹落實《梧州市深化福建省三明市經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梧州市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20xx年度梧州市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建設重點任務清單的通知》有關要求,根據《梧州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推進我市緊密型醫療聯合體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快推進我市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發展,有效保障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下沉,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結合本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落實中央、自治區和梧州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署,以滿足群眾基本健康需求為目標,以落實公立醫療機構功能定位為重點,不斷完善醫共體組織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優化區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推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推動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為群眾提供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調整醫共體網格化布局規劃

  根據現有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和布局情況,重新組建3家縣級醫院為牽頭單位,市第三人民醫院和16家鎮(中心)衛生院為成員單位的醫共體。

  岑溪市人民醫院醫共體:以岑溪市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由第三人民醫院、南渡鎮吉太衛生院、歸義鎮衛生院、大業中心衛生院、誠諫鎮衛生院、南渡中心衛生院、馬路鎮衛生院、馬路鎮曇容衛生院、岑城鎮衛生院為成員單位組成。

  岑溪市中醫醫院醫共體:以岑溪市中醫醫院為牽頭單位,由安平鎮衛生院、糯垌中心衛生院、三堡中心衛生院、波塘鎮衛生院為成員單位組成。

  岑溪市婦幼保健院醫共體:以岑溪市婦幼保健院為牽頭單位,由水汶中心衛生院、大隆鎮衛生院、筋竹鎮衛生院、梨木鎮衛生院為成員單位組成。

  三、組建緊密型醫共體試點

  由岑溪市人民醫院與第三人民醫院、南渡鎮吉太衛生院、大業中心衛生院、歸義鎮衛生院;岑溪市中醫醫院與糯垌中心衛生院;岑溪市婦幼保健院與水汶中心衛生院組建緊密型醫共體試點。待時機成熟后,按醫共體設置規劃將其它衛生院逐步納入緊密型醫共體,實現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全面鋪開。

  四、主要目標任務

  (一)實行緊密型醫共體統一法人代表治理機制

  在堅持三不變(隸屬關系不變、單位性質不變、財政供給渠道不變)的原則下,實行緊密型醫共體統一法人代表管理機制。醫共體各成員單位保留各自的法人地位。牽頭醫院院長(法人代表)擔任緊密型醫共體內成員單位的院長(法人代表),成員單位執行院長和班子成員由牽頭醫院提名,按干部管理權限進行聘任。醫共體牽頭醫院派駐到成員單位擔任黨政主要負責人的,保留其原單位編制和人事關系不變。

  (二)任期工作目標

  1.實行人事、財務、資產、業務、藥品管理、績效考核等“六統一”的緊密型醫共體,初步建成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分工協作的新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管理、服務、利益、責任共同體。

  2.探索三二一醫共體新模式。以人民醫院為牽頭醫院,將第三人民醫院、南渡鎮吉太衛生院、大業中心衛生院、歸義鎮衛生院納入人民醫院醫共體管理,人民醫院履行醫共體牽頭單位的全部職責,對分院提供全方位的幫扶,進一步落實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工作。積極開展二級醫院的創建工作,充分利用總院優勢,強化醫院規范化管理,完善專科設置,使醫院各項工作得到長足的發展,加快推進歸義二級醫院的創建工作。

  3.實行緊密型醫共體優勢專科共建共管共責機制。緊密型醫共體結合實際情況,選定醫療服務能力較強的專科,由牽頭醫院對牽頭醫院和成員單位相應的專科在人員設備調配和績效分配等方面實行共管共責,實現醫共體優勢專科一體化運行和同質化管理。每個緊密型醫共體不少于1-2個共建優勢專科。牽頭醫院優勢專科主任兼任成員單位專科主任,按科主任負責制履行科主任職責,全面負責科室工作;成員單位原專科主任可擔任牽頭醫院專科副主任。

  4.實行緊密型醫共體統一的績效分配方案。切實貫徹落實國家“兩個允許”要求,緊密型醫共體內實行統一的績效分配方式,由牽頭醫院負責制定醫共體內總體績效分配方案,將醫共體作為一個整體核定績效工資總量,醫共體內的工作人員統一納入醫共體績效工資總量分配范圍內。除財政部門按現行事業單位經費保障方式給予財政補助外,其余部分經費來源由醫共體內所有單位承擔。由牽頭醫院總會計師兼任緊密型醫共體內成員單位的總會計師,發揮監督與管理職能。

  婦幼保健院醫共體積極探索“工分制”績效分配機制,完善績效工資政策,逐步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有利于人才下沉和醫共體發展的薪酬制度。

  (三)實行緊密型醫共體醫保資金總額管理

  對已實現人事、財務、藥品管理、績效考核等“六統一”的緊密型醫共體,實行“總額管理、結余留用、超支分擔”醫保支付模式,將年度醫保預算總額打包分配給醫共體牽頭醫院,由其統籌分配和使用,超支自擔,結余則按照成員單位間的約定按比例分配。通過建立內部分工協作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進一步推動醫共體內建立分級診療機制。

  (四)加大信息化建設

  1.完善系統建設。統籌醫療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和改造,實現醫療機構各單位之間重要醫療信息數據的.互聯互通及共享,逐步實現整個醫療機構內部信息平臺的統一化。

  2.搭建信息互通。建立遠程影像會診中心,通過系統信息傳輸,由牽頭醫院完成各成員單位“一條龍”診斷并快速返回診斷結果。建立遠程心電會診中心,把基層醫療機構的靜態心電圖數據上傳到上級醫院完成診斷,快速返回診斷結果。建立遠程臨床會診中心,針對衛生院疑難病例,通過遠程查房系統,實現可視、可語音的遠程會診。建立遠程門診中心,覆蓋全部鎮(中心)衛生院,使各鎮老百姓在鎮(中心)衛生院就能得到上級醫院醫生的優質門診服務。

  3.共享數據平臺。通過數據采集系統,將縣域內各醫療單位的醫療數據時進行歸集,構建縣級健康數據儲存及交互平臺,實現全縣健康數據實時歸檔,滿足患者連續診療、協同診療的數據共享需求。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組建醫共體對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重大意義,把醫共體建設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和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舉措。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協調合作,建立和完善推進醫共體建設的人事使用、財政投入、醫保支付等政策措施。

  (二)形成工作合力。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責、加強指導,及時出臺醫共體配套政策,以醫共體建設為抓手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助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加強對醫共體建設的監督指導,明確醫共體組織管理和分工協作制度,制定相關技術文件。統籌協調醫共體管理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制定或落實各項政策,推動醫共體健康有序發展。加強醫保醫療服務監管,完善醫保制度政策,制定分級診療差異化報銷配套政策,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績效工資分配機制。按規定落實財政補助政策。

  (三)注重宣傳引導,強化宣傳培訓。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做好政策解讀,以群眾獲得感為切入點宣傳建設成效;針對相關部門和醫療機構人員進行培訓,統一思想認識,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參與和推進醫共體建設。要及時總結、推廣醫共體建設和運行的成熟經驗,發揮典型示范作用,不斷提升醫共體建設整體成效。

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 篇6

  為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分級診療模式、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現結合我市實際,就全面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深度整合域內醫療服務資源,有效融合公共衛生資源,促進市鄉一體、鄉村一體管理,進一步完善醫共體利益共享、責任共擔、高效運行管理機制,全面推動醫共體向緊密型過渡和發展,重構和升級域內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醫療衛生服務上下貫通,醫療和預防有效融合,整體提高我市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能,最大限度方便群眾、最大能力服務群眾、最好政策惠及群眾、最高標準讓群眾滿意,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二、工作任務

  按照“兩包三單六貫通”的建設路徑,從資金打包、清單管理、服務群眾三個方面,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到20xx年,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和責權一致的引導機制趨于完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基本建立,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履約質量進一步提升,基本公共衛生“兩卡制”全面推進,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高血壓、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進一步規范,居民健康管理持續推進,群眾就醫獲得感和信任度明顯增強,全市域內就診率(住院)達到90%,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市;界首資金界首用、界首病人界首治”“好看病、看好病、成本低、服務優”的目標。

  三、工作原則

  (一)堅持政府主導

  加強組織領導,按照業務相關、優勢互補、雙向選擇、持續發展等要求,兼顧既往形成的合作關系,統籌安排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緊密型醫共體。

  (二)堅持機制創新

  堅持政府辦醫主體責任不變,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逐步理順財政投入、醫保支付、藥品供應保障、人事管理等,進一步落實牽頭醫院人事、經營及財務自主權,實行責、權、利相統一的管理機制。

  (三)堅持分級診療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下沉優質醫療資源,提升基層服務能力,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加快推進醫防融合,構建有序就醫、分級收治的新格局,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減輕群眾負擔。

  四、實施步驟

  (一)準備啟動階段

  1.印發五個文件。印發系列文件,包括《界首市全面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相關配套文件:《界首市緊密型醫共體黨建工作實施方案》《界首市緊密型醫共體總體建設發展計劃》《界首市政府辦醫財政投入清單》《界首市緊密型醫共體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指導細則》等。

  2.召開四個會議。召開市委深改委會議,研究決定啟動緊密型醫共體改革;召開市委常務委員會會議,研究確定緊密型醫共體機構、組織人事等改革事項;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確定緊密型醫共體政府投入及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實施按人頭總額預付管理等改革事項;召開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啟動會,統一思想、宣傳動員、部署推進。

  3.建立三個清單。明確政府辦醫的領導責任和保障責任,建立政府辦醫清單;厘清體內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建立醫共體內部運行管理清單;細化政府部門的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建立外部治理綜合監管清單。

  4.落實“兩包”政策。落實醫保基金打包預付政策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打包預付政策。

  5.實現一體管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市組建市人民醫院(成員單位有:東城、西城、蘆村、大黃、光武、田營、陶廟、王集、泉陽、任寨、顧集、靳寨共12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市中醫院(成員單位有:潁南、新馬集、邴集、磚集、舒莊、代橋共6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兩家緊密型醫共體,成立各醫共體籌備組,全面賦權籌備組一體化管理權限,依法辦理法人變更登記手續,完成緊密型醫共體組建工作。

  (二)全面啟動階段

  1.“十五部門”全部成立。牽頭醫院統籌科室資源,成立醫共體辦公室、人力資源發展中心(專家服務中心)、財務核算中心、審計中心、醫療保險結算管理中心、醫療服務質量控制中心、醫防融合促進中心、醫學影像中心、醫學檢驗中心、遠程醫療服務中心、中心藥房、信息管理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后勤服務中心、績效考核辦公室等。

  2.“八個統一”全面完成。在“十五部門”成立的同時,打通市鄉兩級機構壁壘,實現體內各機構間行政(黨建)管理、人員管理、財務管理、績效考核管理、醫療業務管理、藥械業務管理、醫保基金管理、信息系統等工作統一。

  3.“六個貫通”全面實現。在一體化管理機制基本建立的基礎上,暢通體內資源流動機制,確保“六個貫通”全面落地。

  (1)專家資源上下貫通。促進市鄉醫務人員雙向流動順暢,市管鄉用,實現鄉鎮居民在鄉鎮衛生院可以享受到市級醫療專家服務。

  (2)醫療技術上下貫通。統一醫療服務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推進服務同質化,保障鄉鎮居民在鄉鎮衛生院能看得好病,解決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Ⅰ、Ⅱ類手術等問題。

  (3)藥品保障上下貫通。牽頭醫院全面建立醫共體中心藥房,醫共體內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統一藥品采購供應、藥款支付和藥事服務,保障鄉鎮衛生院藥品有效供應和合理使用。

  (4)補償政策上下貫通。完善醫保補償政策,按照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要求,合理確定在不同醫療機構就診起付線標準和補償比例,支持分級診療,保障鄉鎮居民在鄉鎮衛生院享受到更高水平的醫保補償標準。

  (5)雙向轉診上下貫通。暢通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將需要轉診的'疾病患者,及時上轉縣級醫院或市婦幼保健院,安排專人跟蹤負責。疾病康復期,下轉鄉村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康復治療。

  (6)公衛服務上下貫通。融合疾控和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資源,實現醫防融合,讓鄉鎮居民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享受到優質的婦幼保健、慢病管理、計劃免疫等公共衛生服務。

  (三)正式運行階段

  1.醫共體運行機制全面建立

  各牽頭醫院制訂完善緊密型醫共體章程、績效考核等醫共體內部管理制度。公立醫院重要行政、業務工作先由行政辦公會討論通過,再由醫院黨委會研究決定,醫共體辦公室負責督促落實,“十五部門”實現良性運轉。

  2.“兩包”及時足額到位

  (1)醫保包干資金核撥到位。按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當年籌資總額扣除增量基金風險金(與上一年相比籌資增量的10%)進行預算,將不少于95%的部分按人頭總額預算基金,每季度前10個工作日內,市醫保局按預算撥付當季度預付資金,交由醫共體負責承擔轄區居民當年門診和住院、按規定支出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市外住院(不含大病保險對象)等規定的報銷費用,包干使用。

  (2)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核撥到位。財政部門和衛生健康部門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進行預算(醫共體人頭總額預付服務經費=醫共體轄區內常住人口數×當年人均標準),并按季度及時撥付到位。

  3.“三單”切實有效履行

  (1)政府辦醫責任清單。保障“一穩定三落實”,即穩定原有財政供給渠道和標準,落實縣級公立醫院投入政策,落實鄉鎮衛生院人員經費、發展建設補助等,落實村衛生室基本藥物零差率補助、一般診療費、村衛生室日常運行補助、村醫養老保險、退出老村醫生活補助等。

  (2)緊密型醫共體運行管理清單。包干醫保和基本公衛資金體內結算機制和流程全面建立,并有效運轉。在行政后勤管理、人才隊伍管理、財務審計管理、績效分配管理、醫衛服務管理、藥械業務管理、醫保基金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全面實現一體化管理。

  (3)緊密型醫共體外部監管清單。全面建立維護公益性、依法執業與行風監督、醫療質量和安全、醫共體運行、醫共體人事管理、公共衛生服務等六項監管清單,并明確監管責任單位,構建綜合監管體制機制,與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同步全面啟動監管工作。報告審議、專項審計、督導檢查、社會監督、考核評估五項監管舉措得到落實。

  4.推進機制基本建立。市醫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緊密型醫共體及時研究解決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統籌推進工作。圍繞鄉鎮居民看病就醫問題,實現上下貫通,有效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按照全省統一要求,及時總結上報工作進展情況。醫共體內暢通溝通協調機制,按照《安徽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操作指南》,逐條對標完成任務,推動“兩包三單六貫通”在體內有效運轉。

  (四)推進提升階段

  1.督查評估。對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工作開展經常性督導,及時了解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建議,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確保按時完成緊密型醫共體組建各階段工作。20xx年8月份、11月份分別開展專項評估和“回頭看”,總結工作進展,形成階段性報告。

  2.總結考核。對緊密型醫共體“兩包三單六貫通”建設路徑進行全面總結,對包干資金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核算,全面開展績效考核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牽頭,市衛健委、財政局、醫保局等相關部門協同的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組織推進機制,嚴格按照“兩包三單六貫通”規定要求,序時推進,確保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取得實效。醫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務必高度重視、精心實施、有效落實。醫共體牽頭醫院根據本方案,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組建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及序時進度,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牽頭醫院制定的實施方案要經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部門審核備案后實施。

  (二)強化部門職責。市醫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認真履職,按照“兩包”“三單”要求,大力支持指導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市衛健委負責統籌指導實施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市醫保局負責醫保基金按人頭總額預付及時足額預撥到位,合理確定城鄉居民醫保補償標準,體現分級診療的改革要求。市財政局負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及時足額撥付,由醫共體統籌用于醫防融合工作。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部門要積極支持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能力建設;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單位負責落實編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事項等;市委宣傳部要積極宣傳,著力營造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強化經費保障。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主體責任不變,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資金投入。落實縣級公立醫院投入政策,鄉鎮衛生院實行“事業一類保障、二類績效管理”,落實村衛生室補助政策。對于公立醫院改革中政府應承擔的投入,按有關規定和標準納入預算。同時,積極爭取省級和中央的項目資金投入。

  (四)強化政策支持。市醫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從有利于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出發,突破原有的體制、機制,為醫療衛生機構人、財、物等方面一體化管理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對醫共體在編制、人才流動、多點執業、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要按照各自職責支持緊密型醫共體組建工作,及時研究解決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強指導幫扶,推動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穩步發展。

  (五)強化輿論宣傳。各有關部門要組織開展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目的、意義和政策措施的宣傳工作,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力爭取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對建設緊密型醫共體工作的理解與支持,為改革平穩順利實施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07-12

緊密型醫共體綜合績效考核實施方案08-24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情況匯報07-05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05-25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范例8篇)06-24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通用10篇)01-11

醫共體建設方案06-01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12-05

關于醫共體工作匯報總結12-31

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實施方案(通用7篇)06-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二区综合 |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第一页 |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久热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