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瑞文網!

成語小故事

時間:2023-10-13 18:37:51 成語小故事 我要投稿

成語小故事

  縱觀歷史傳承,歷史事跡大多都是通過故事典故源遠流長。故事典故是古代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學習歷史在于知道過去的真實和真實的過去。以下是小編整理了成語小故事(精選18篇),希望你喜歡!

  成語小故事1

  張乖崖是崇陽縣的縣官。

  一次,他看見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史從倉庫出來時,順手將倉庫里的一枚銅錢放進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這小史抓來追問,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史心里不服,大聲嚷道:“一枚銅錢有什么了不起?為什么對我這么兇狠!”

  張乖崖聽了,就拿起筆來寫了一條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個銅元,一千日就是一千個銅元,這就像用繩子鋸木頭、水滴石頭一樣,日久天長,木頭也會被鋸斷,石頭也會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將這小史斬首。

  成語“水滴石穿”是由這個故事來的。有時也寫成“滴水穿石”,含義是一樣的,故事原來的意思是說缺點、錯誤雖小,積累起來,也會造成很大危害。現在常從積極方面來使用,比喻學習或者辦事只要有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夠“水滴石穿”,戰勝困難,得到成功。

  成語小故事2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叫淳于髡的人,是齊國的外交人才,齊威王都稱他為先生,對他相當尊重。淳于髡是個關心國事,對君主有了缺點或過失,敢于進諫的忠貞之士。但淳于髡進諫時,十分注意方法與效果,不采取容易得罪君主直諫的方法,多采用用諷喻來進諫。因而,向齊威王諷諫了三次,都收到了好的效果。

  第一次,是齊威王執政之初,通夜喝酒,不理朝政,淳于髡用隱語進諫,把齊威王比做三年不飛又不鳴的大鳥,逼著齊威王振作君起來,革新朝政,使齊國變弱為強;第二次,是在公元349年(威王八年),楚軍壓境,齊威王派淳于髡到趙國去請救兵,給他金百斤,車十輛。這樣的外交使節,在當時來說是很寒傖的,難以達到求救的目的。淳于髡怕得罪威王,不便向他提出更多要求,就用講寓言來進諫,也收到了好的效果。第三次,是緊接前次,淳于髡到趙國以后,說服了趙王請來趙兵十萬,戰車千乘,嚇退了楚兵之后,齊威王高興地召淳于髡到后宮飲酒。淳于髡見齊威王通夜喝酒的老毛病沒有完全改掉,就在飲酒時進行諷諫。

  齊威王問淳于髡,說:“先生能飲幾何而醉?”

  淳于髡回答說:“我喝一斗也醉,喝一石(十斗為一石)也醉。”

  齊威王被弄得莫名奇妙,又問:“你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夠喝得了一石呢?”

  淳于髡解釋說:“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

  這段話的意思是:喝酒的多少,要看場合與心情而定。如果大王賜酒,又有大臣相陪,我心里驚恐,俯首伏地而飲,那一斗也就醉了,如果無拘無束,男女混雜,行為又很放蕩,心里最歡樂的時侯,就能喝一石。所以古語說:“酒喝過了分,行為就失去了控制;歡樂過了分,便會招致悲傷之事!笔裁词虑槎际沁@個道理。

  齊威王聽了淳于髡這番話,說:“好!你說得太好了。”從此就不再通夜喝酒。

  樂極生悲的故事說明,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這就是說,樂與悲,在一定條件下向它對立面轉化。歡樂過了分,便會招致悲傷。它啟示我們,要實現劣勢向優勢、失敗向勝利、消極向積極等此類的轉化,必須善于分析導致失敗、劣勢、錯誤與挫折的原因,吸取教訓,并且在實際中加以改正。

  成語小故事3

  漢朝的時候,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雷義,另外一個叫陳重。雷義和陳重的感情比親兄弟還要好,有一次,他們兩個人一起去參加考試,雷義考上了,陳重卻沒考上。雷義心想:「陳重的學問比我好,居然沒有考上,真的是太可惜了!」雷義就跑去找掌管考試的官員說:「大人,麻煩您將我的功名轉給陳重,他比我優秀呀!」官員當然不理他:「胡鬧,功名怎么可以隨便轉給別人呢?」

  雷義心里好失望:「那我也不要這個功名了!」雷義就假裝發瘋不去做官,終于被解除了功名。過了幾年,雷義和陳重又一起去參加考試,這一次,他們兩個都考上了,還很幸運地被派在同一個地方做事。雷義高興的對陳重說:「陳兄,以后又要麻煩你多照顧了!

  陳重說:「雷兄,您說笑了,都是您在照顧我呀!」兩個人很開心能在一起工作,感情變得更好呢!大家看到他們感情這么好,都說:「膠和漆凝聚在一起很堅固,不過還是比不上雷義和陳重的深厚友誼呀!」后來,有人就把這件事變成“膠漆相投”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好朋友間的深厚友情,就像膠和漆聚合在一起那么堅固!

  成語小故事4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一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一點也沒長大,于是苦心思索著有什么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一點。

  忽然,他靈機一動,毫不猶豫的卷起褲管就往水田里跳,開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點。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里的稻苗長高了不少!鞭r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子聽到家里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成語小故事5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崔杼權傾朝野,名氣很大。棠邑大夫棠公逝世,崔杼前去吊唁,見棠公之妻棠姜姿容絕世,不禁心動神馳。他不顧眾人的一再反對,終于娶棠姜為妻。齊莊公性喜漁色,他明知棠姜已是崔杼的妻子,仍勾引她,與她暗中來往。崔杼知道此事,十分生氣,便假裝有病,不去朝堂理事。

  齊莊公色膽包天,借探視崔杼之機和棠姜相會,表現出一副樂不可支的丑態。崔杼見國君這樣欺負他,忍無可忍,設計將他殺了,改立景公為國君,自己擔任丞相之職。

  齊國負責修寫國史的人非常正直,要把這件事情公正地記錄下來。崔杼聽說后,多次暗示史官,要他為自己避諱一二?墒,耿直的史官還是寫出了實情。他寫道:“崔杼殺了他的君主!痹诋敃r,弒君之罪可是十惡不赦的罪行,誰弒了君,必會被后世之人所譴責。崔杼見史官竟然跟他對著干,又羞又惱,心想你不給我留情面,我就不給你留活路。于是,兇狠的崔杼將那名史官殺死。

  誰知道,繼任的史官也是一個正直的人,還是秉筆直書,記錄下崔杼的罪行。崔杼心想,既然能殺一個史官,為什么不能殺第二個,不信后來者不怕死。他為了讓別人屈從于自己,把這個史官也殺了?墒,下一任史官仍堅持原則,保留崔杼弒君的內容。

  崔杼見史官們都如此正直,自己這樣肆意殺人,也不會帶來好處,只好就此作罷,放了史官們一馬。

  后來閱讀歷史的人看到這一節時,都氣憤地說,崔杼想掩蓋自己的丑事,卻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只能是欲蓋彌彰。

  成語小故事6

  先禮后兵,指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它強硬手段解決。

  東漢末年,戰亂頻仍。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包圍,處境危難,孔融派人請來劉備的軍隊解了圍,緊接著,徐州太守陶謙又向劉備告急,稱徐州被曹操兵馬圍困,請劉備派兵解圍。

  劉備帶領關羽、張飛和趙云等人沖入曹軍,殺出一條血路,進入徐州城內。

  陶謙請劉備進入府衙,拿出徐州印信交給劉備說;“如今國事紛亂,朝綱不振。你是漢朝宗親,正該力扶社稷。我年老昏庸,愿將徐州相讓!

  劉備推辭說:“我功微德薄,今天來救助本是出于大義,哪敢有吞并之心?”

  在一旁的官員們見這樣推來推去難以有結果,勸解說:“如今曹操兵臨城下,最好先商議退兵之計,以后再議讓位之事!

  劉備認為這個建議不錯,便說:“我先給曹操寫封信,勸他退兵,要是他不同意,再同他交戰也不遲。”

  他在信中寫道:“國內如今憂患無窮,董卓的余黨還沒有肅清,到處都是造反的農民,你應以朝廷為重,不要圖報私仇。如果你撤走徐州之兵,以救國難,將是天下的幸事!”

  曹操看完信后大發雷霆地說:“劉備是什么人,竟敢來教訓我!把送信的人拖去斬首,我倒要看看劉備到底有什么能耐!”

  曹操的謀士郭嘉勸解說:“劉備遠道而來,先以禮相待,行不通再動兵。我們應該用好話去安慰他,以松懈他的斗志,然后以兵攻城,這樣就可以獲得成功!

  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勸告,善待送信的使者,并給劉備寫了回信,正在這時,有人報告說呂布已攻克兗州,正在進攻濮陽。

  曹操得到消息后心驚肉跳,大叫:“兗州丟失,我們無家可歸了,立刻撤出徐州!”

  郭嘉下令撤兵,并對曹操說:“我們可以趁機給劉備賣個人情,說看在他面上,我們退兵了。”曹操心領神會,重新給劉備寫了一封信。

  先禮后兵,就是出自這個典故,指辦事情前先禮貌爭取,實在不行然后再使用強制手段。

  成語小故事7

  春秋時,若敖氏的后代子文做了楚國令尹。當時,楚國不設相國,令尹是最高的長官。他為人公正,執法嚴明,楚國的屬官和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叫子良,在楚國做司馬,生了個兒子叫越椒。越椒滿月那天,司馬府宴請賓客,府中一片喜氣洋洋。子文也應邀來到司馬府,看到侄子越椒后,大吃一驚,急忙找來子良,告訴他必須把這個孩子殺掉。子良聽到哥哥這樣說嚇了一跳,問道:“為什么呢?”子文說:“你看這個孩子,樣子像一只狗熊,聲音又像豺狼,如果不殺他,將來一定會成為我們若敖氏的禍害。諺語說:‘狼子野心!@明明是一只狼嘛,哪能把它養起來呢?”子良更加不高興了,他生氣地說:“孩子是我的,我決不能殺死他!”

  子文對此事十分憂慮,他臨死的時候,把族人和親信叫到跟前,告誡他們說:“千萬不能讓越椒掌權。將來越椒一旦掌權,你們就趕快逃命,免得遭難。”

  子文死后,他的兒子斗般當了令尹,越椒也接替父親做了司馬。后來,越椒設計害死了斗般,接任了令尹一職,并且帶領若敖族人舉行叛亂,被楚王打敗,整個若敖氏全族的人也被剿滅了。

  成語“狼子野心”本來是說狼崽雖小,卻有兇殘的本性。后來人們就用它來比喻兇暴的人必然懷有野心。

  成語小故事8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他是一位著名的策略家,非常聰明。

  蘇秦曾經到秦國去游說,向秦王陳說天下大勢,顯示自己的才華?墒乔赝跤醒蹮o珠,覺得他沒什么才能,只會夸夸其談。

  回到家中,他的父母、兄嫂,甚至是妻子都覺得他這輩子不會有出息,沒有一個人瞧得起他。特別是他的嫂嫂,經常白眼相向,對他冷言冷語,罵他游手好閑、不務正業,并說若是他這種人都能出人頭地,這個世界就太怪了。

  蘇秦非常生氣,于是發憤苦讀,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習當中。后來,他研究出一套合縱之術,就是聯合六國,合起來對付秦國。他先去游說燕王,很快得到賞識,拜為當朝相國。后來,他又奉命到趙國游說,又被趙王欣賞,掛了相國之印。再往后,他又去其他四國洽談聯合事宜。其他四國早被強秦欺負苦了,見到蘇秦的主張可行,就都封他為相國。

  這樣一來,蘇秦就掛了六國相印,成為權傾天下之人。有一次,他去楚國議論國事,經過家鄉洛陽。他父母知道了,就將庭院打掃干凈,擺下酒席,并率領全家人,到三十里之外迎接他。他的妻子、兄弟只顧低著頭,看都不敢看他。他的嫂子則伏在地上,規規矩矩地拜了四拜,向蘇秦承認自己當年的錯誤。

  蘇秦笑了笑,對嫂子說:嫂嫂,你以前對我那么傲慢,現在對我又這樣謙卑,這到底又是為什么呢他嫂嫂又慚愧又害怕,對他說:我之所以這樣,是因你現在地位高、金錢多啊!

  蘇秦聽了,不由嘆息了一聲,說:同樣是一個蘇秦,富貴時親戚們懼怕我,貧賤時連父母也瞧不起我。人世間不以貧賤富貴對待別人的,又有幾人!

  成語小故事9

  東漢末年縫三國,曹操領著他的大部隊要跟張繡的軍隊打一戰。軍隊移動速度非?,不愧是曹操的軍隊,平時訓練有素。但這一路來,軍隊的將士們都特別辛苦。又是大夏天,時值正午,驕陽艷麗,烤得大地都開始冒起了煙。已經疲乏不堪的曹軍口干舌燥,連多走一步都不愿意!鞍パ,熱死了!睆呐紶柋г沟疥戧懤m續聽到咒罵聲!暗媒o軍隊們找喝的,不然真的會中暑啊!”曹操心里這么想,就往四處望了去。黃土地連著黃土地,只有草,連顆樹都沒看到,還想找水,真是太難了。怎么辦呢,曹操心里著急著。自己口里也冒著煙,嘴唇都渴得裂開了。終于有人倒下了,軍人的身體素質也受不了這天氣,脫水太嚴重了,中暑的人越來越多。

  看看前方有沒有水源或者水果也可以,于是曹操駕馬奔馳。所走的地方也是荒無人煙,地表都被吸干了,別說水果了,還是連棵樹都看不到。不行,這樣士氣一低落,方圓百里又沒水,這可怎么辦?好在曹操是個擅于養生的人,生理知識懂得些。如果分泌了唾液,就能夠緩解口渴的現象啦!于是馬不停蹄地又往回走。對著自己的部隊大喊,“士兵們,天無絕人之路,我騎著馬看到前面有一大片的梅林。舉目都望不見邊的梅林啊,那樹上的梅子顆顆飽滿,誘人可口。如果能吃到那梅子就能夠解渴啦!”聽到曹操的描述,士兵們一個個都瞪大了雙眼,口水都流了出來。說來也怪,想著梅子了,口水流出來了,好像也沒有那么渴。為了梅子往前行軍吧!不久就能真正地大開吃戒了!士兵們個個都像打了雞血似得往前趕,士氣一下子就提了起來。

  終于一里有一里,曹操和他的軍隊走出了這片干渴之地,找到了水源。不知是望梅止渴的生理反應救了他們,還是他們心里有目標讓他們一直堅持了下來,也可能是兩個都有。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他們走出來了。

  成語小故事10

  春秋時,晉國的文伯奉命出使東周,參加周景王王后的葬禮,籍談任副使。這次葬禮很隆重,各諸侯國都來參加,還帶了不少的貢品。

  葬禮過后,按當時的規定要脫下喪服,然后由周天子設宴招待前來吊喪的各國諸侯。當周景王招待文伯時,有意使用魯國貢上的酒器。景王問文伯說:“魯國的酒器好嗎?是這次進貢的!蔽牟卮鹫f:“不錯,魯國到底是周公的后代,制作的東西就是好!”景王又說:“文伯啊,這次各諸侯國都有貢品獻給朝廷,唯獨晉國沒有,這是為什么呢?”文伯一時無話可說,只好向籍談拱拱手,讓他回答。籍談回答道:“我記得當初諸侯受封,都從周王那里接受了大量器物,借以安邦定國,所以他們能把器物回獻給天子。而晉國呢?處在深山之中,同北方的少數民族為鄰,遠離周王室,所以,天子忙不過來,就沒有送器物給晉國,F在晉國也無法回獻!

  原來籍談是在埋怨周天子沒送器物給晉國,景王不高興地說:“你們忘記了嗎?晉國的祖先是周成王的弟弟,難道他還會沒有王室贈送的器物嗎?據我所知,晉國曾先后得到過周王室贈送的鼓、大車、鎧甲、香酒、雕刻過的弓以及勇士等,還有南陽一帶的大片土地。有了功勞不會被忘記,有了貢品都要登記在冊子上,使子孫們知道這是王室的恩寵啊!你的祖先是掌管晉國典籍的官,所以后來以官職作為姓,不然你怎么姓籍呢?身為掌管典籍的官員的后代,怎么倒忘了晉國的舊典呢?”

  籍談羞愧滿面,只好與文伯提前退席。景王嘆息地說:“籍談的后代大概不會享有官職了吧?他舉典故卻忘了自己的祖先!”

  成語小故事11

  扁鵲,戰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他反對巫術治病,曾學醫于長桑君,擅長各種醫術,遍游各地行醫,有豐富醫療實踐經驗。正因秦越人的醫術高明,又肯熱心幫大家治病,所以人們都把他比作傳說中的神醫扁鵲,尊稱他為扁鵲大夫。

  有一次,扁鵲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閑呆了一會兒,便對桓侯說:“君王您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膚表淺部位,如果不趕快醫治,病情會加重的!辈袒负钚χf:“我那有什么病喲!”扁鵲轉身出去了,桓侯又對左右地人譏諷地說:“醫之好不病以為功!币馑际钦f:這些醫生總是醫治沒有病的人來顯示自己醫術的高明。

  過了十天以后,扁鵲又去見桓侯,驚恐的說:“君王你的病已經進入肌肉血脈里,如再不醫治,病情將會更重!辈袒负詈懿桓吲d,仍然以為自己沒病,根本不理睬扁鵲。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次見蔡桓侯,說他的病已進入腸胃里,再不醫治就來不及了;负钊圆焕聿撬T龠^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望,扭頭就往回走。蔡桓侯覺得很奇怪,就派人去問扁鵲這是什么緣故。

  扁鵲對來人說:“病要是在皮膚里,肌肉里,腸胃里,不論針炙或服藥,都還可以醫治,F在君王的病已經深入到骨髓里去了,再也沒有辦法治療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渾身疼痛,急忙派人去請扁鵲,但扁鵲已經逃往秦國去了。蔡桓侯不幾天就死掉了。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客觀的。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它既不會因為人們否認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會因為人們任意夸大或縮小它而改變。因此,我們要想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首先就必須敢于實事求是地承認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與掩蓋矛盾。蔡桓候諱疾忌醫,就非常生動表明了掩蓋矛盾、回避矛盾的危害。我們應從中吸取教訓,在現實生活中,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正確對待矛盾、認真分析矛盾,妥善地解決矛盾。

  成語小故事12

  在一個森林里,住著一只老虎,有一天老虎的肚子很餓了,想找個小動物當點心,他在路上走著走著,遇見一只瘦小的狐貍。

  于是老虎就撲了上去,沒想到狐貍大喊一聲:“哼,森林里大家都知道我是大王,大家都怕我,你敢吃我?”老虎看狐貍又瘦又小,不相信他說的話,可是看狐貍說得那么認真,又怕他說的是真的。于是,狐貍說:“你以為我在騙你呀?要是你不信,你就跟在我后頭瞧瞧吧。我走到哪兒,大小動物見了我,就會嚇得跑走的!崩匣⑾耄骸拔业萌デ埔磺啤!庇谑呛傃鲋^在前面走,老虎跟在狐貍后面。山上的鹿呀羊呀,一看見狐貍后面跟著一只大老虎,都嚇得跑走了。老虎看了,還以為他們害怕狐貍,不知道他們害怕的是自己,老虎嚇得再也不敢吃狐貍了。

  “狐假虎威”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凹佟笔恰敖琛。有人仗別人的勢力欺負人,可以說他是“狐假虎威”。

  成語小故事13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吳國的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地獎賞他!笨上]有一個人想到好辦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個年輕的打漁郎跑來找鄭定公說:“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编嵍ü宦,馬上問打漁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車子?”

  打漁郎搖搖頭說:“我不用士兵和車子,也不用帶食物,我只要用我這根劃船的槳,就可以叫好幾萬的吳國士兵回去吳國!笔鞘裁礃拥拇瑯敲磪柡ρ剑看驖O郎把船槳夾在胳肢窩下面,跑去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

  他一邊唱著歌,一邊敲打著船槳:“蘆中人,蘆中人;渡過江,誰的恩?寶劍上,七星文;還給你,帶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記得,漁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漁郎手上的船槳,馬上問他:“年輕人,你是誰呀?”打漁郎回答說:“你沒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槳嗎?我爸爸就是靠這根船槳過日子,他還用這根船槳救了你呀。”伍子胥一聽:“我想起來了!以前我逃難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先生救過我,我一直想報答他呢!原來你是他的兒子,你怎么會來這里呢?”

  打漁郎說:“還不是因為你們吳國要來攻打我們鄭國,我們這些打漁的人通通被叫來這里。我們的國君鄭定公說:‘只要誰能夠請伍將軍退兵,不來攻打鄭國,我就重賞誰!’希望伍將軍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經救過您,不要來攻打鄭國,也讓我回去能得到一些獎賞。”伍子胥帶著感激的'語氣說:“因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著當上大將軍。我怎么會忘記他的恩惠呢?我一定會幫你這個忙的!”伍子胥一說完,馬上把吳國的士兵通通帶回去。打漁郎高興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鄭定公。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打漁郎當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漁的大夫”,鄭定公還送給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為了報答打漁郎的爸爸幫助過他,他不但不攻打鄭國還讓打漁郎得到獎賞,這就叫做“感恩圖報”。

  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對于別人給自己施與恩惠表示感激,并想辦法報答。

  成語小故事14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據說他年輕的時候,讀書進步得很慢,他心里就不耐煩起來。有一天,他出門去玩兒,看見一個老婆婆蹲在小溪旁邊,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李白覺得很奇怪,就問:“老婆婆,你這是干什么?”老婆婆頭也不回,一邊磨她的鐵棒,一邊回答說:“我在磨繡花針!”李白更奇怪了,又問:“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繡花針嗎?”老婆婆說:“我今天磨,明天磨,鐵棒只會越磨越細,哪怕它磨不成繡花針!”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心里像開了竅。他從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一個很有文才的人。

  “磨杵成針”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這個成語說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所以常有人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成語小故事15

  東吳呂蒙,勇敢善戰,20多歲就已成為名將,但出身貧賤,早年沒有讀書機會,在吳主孫權的啟發下,于繁忙的軍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時間發憤讀書,越讀越起勁。隨著知識領域的不斷擴大,見解也日益深刻。軍師魯肅領兵經過呂蒙駐地,以為呂蒙是個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議,呂將軍進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還是去一趟吧!

  魯肅前去看望,呂蒙設宴招待。席上,呂蒙問:軍師這次接受重任,和蜀國大將關羽為鄰,不知有何打算?魯肅答道:兵來將當,水來土淹,到時再說吧!呂蒙聽了,婉言批評說:現在吳蜀雖然結盟聯好,但關羽性同猛虎,懷有野心,戰略應該早定,決不能倉促從事!并為魯肅籌劃了五項策略。魯肅聽了,非常折服,并拍著呂蒙的背親切地說:我總以為老弟只會打仗,沒想到學識與謀略也日漸精進,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成語小故事16

  周朝時,齊國遭饑荒。有個叫黔敖的財主在路旁擺下些食物,等著饑民過來吃。不久,便有個餓漢用袖子蒙著面孔,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黔敖左手拿著吃的,右手拿著喝的,對他說:嗟(不禮貌的招呼聲)!來吃吧!那餓漢張大眼睛看了看黔敖和食物,說:我正是因為不吃這種‘嗟來之食’(吆喝著施舍給我的東西),才餓成這副樣子的!

  嗟來之食,指帶侮辱性的施舍。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征戰,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災,老百姓就沒法活了。這一年,齊國大旱,一連3個月沒下雨,田地干裂,莊稼全死了,窮人吃完了樹葉吃樹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著一個個都要被餓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糧倉堆得滿滿的,他們照舊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個富人名叫黔敖,看著窮人一個個餓得東倒西歪,他反而幸災樂禍。他想拿出點糧食給災民們吃,但又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窩窩頭擺在路邊,施舍給過往的饑民們。每當過來一個饑民,黔敖便丟過去一個窩窩頭,并且傲慢地叫著:“叫花子,給你吃吧!”有時候,過來一群人,黔敖便丟出去好幾個窩頭讓饑民們互相爭搶,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著他們,十分開心,覺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薩。

  這時,有一個瘦骨嶙峋的饑民走過來,只見他滿頭亂蓬蓬的頭發,衣衫襤褸,將一雙破爛不堪的鞋子用草繩綁在腳上,他一邊用破舊的衣袖遮住面孔,一邊搖搖晃晃地邁著步,由于幾天沒吃東西了,他已經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走起路來有些東倒西歪了。

  黔敖看見這個饑民的模樣,便特意拿了兩個窩窩頭,還盛了一碗湯,對著這個饑民大聲吆喝著:“喂,過來吃!”饑民像沒聽見似的,沒有理他。黔熬又叫道:“喂,聽到沒有?給你吃的!”只見那饑民突然精神振作起來,瞪大雙眼看著黔敖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愿餓死也不愿吃這樣的嗟來之食!”最后那個人饑餓而死。

  本來,救濟、幫助別人實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對于善意的幫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對“嗟來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氣的饑民的精神,值得我們贊揚。

  成語小故事17

  傳說,在遠古蠻荒時期,人們還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如何用火。到了晚上,一片漆黑,野獸的吼叫聲時斷時續,人們蜷縮在一起,又冷又怕。由于沒有火,人們只能吃生的食物,經常生病,壽命也不長。

  有個叫伏羲的天神,他看到人間生活得這樣艱難,心里很難過,他想幫助人們意識到火的用處。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隨著“咔嚓”一聲巨響,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不一會就燃成了熊熊大火。人們被雷電和前所未見的大火嚇得四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后的大地更加濕冷。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一起互相取暖,他們驚恐地看著燃燒的樹木。

  有個年輕人突然察覺到,之前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吼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亮的東西嗎?”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他發現身上頓時暖和了好多。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發亮的東西一點不可怕,還能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與此同時,還有人發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散發出陣陣香味。人們試探性地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

  就這樣,人們感覺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撿來樹枝,點燃,并將其作為火種保留起來。每天都有人輪流守著火種,不讓它熄滅?墒怯幸惶,值守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痛苦至極。

  天神伏羲看到了人世間這一切,便托夢給那個最先發現火的用處的年輕人,告訴他:“在遙遠的西方有個遂明國,那里有火種,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種取回來。”年輕人醒了,想起夢里天神說的話,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

  年輕人翻過一座座高山,涉過一條條大河,穿過一片片樹林,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來到了遂明國?墒沁@里沒有陽光,不分晝夜,四處一片黑暗,根本沒有火。年輕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樹下休息。突然,年輕人眼前有亮光一閃,又一閃,把周圍照得很明亮。年輕人立刻站起來,四處尋找光源。這時候他發現就在遂木樹上,有幾只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里靈光一閃。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鉆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可是卻著不起火來。年輕人沒有氣餒,又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終于,樹枝上冒煙了,然后出火了。年輕人喜極而泣。

  后來,年輕人重返故地,為那里的人們帶來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鉆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了。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并稱他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成語小故事18

  漢高祖死后,呂后專權,對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異己,誅殺功臣。不久,呂后也死了,她在遺詔中指定內侄呂產為相國,呂祿統領京都禁衛軍。呂氏家族掌權,激起一批功臣不滿,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密議對策。他們巧使妙計,把呂黨要人酈寄爭取過來,由他去說服呂祿,把兵權還給周勃。

  這時,大將軍灌嬰聯合齊王劉襄等劉家軍,回京師欲誅呂氏家族。酈寄與呂祿本是知交,呂祿聽了酈寄的話,終于把北軍歸周勃指揮。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曹窋又配合朱虛侯劉章控制了南軍,在未央宮殺死了呂產。其余呂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獲,一一斬首。呂氏勢力全被消滅后,周勃、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恒為帝,就是漢文帝。在誅呂這場斗爭中,酈寄也出了力,所以襲父爵為曲周侯,但輿論說他出賣朋友。

  《漢書》記載說: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作者班固認為酈寄不屬于見利忘義。

  成語見利忘義,指看到有利可圖就忘掉了道義。

【成語小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小故事06-11

成語小故事12-16

經典成語小故事01-28

兒童成語的小故事01-30

探囊取物成語小故事01-23

挑肥揀瘦的成語小故事11-21

勵志的成語小故事01-29

簡短成語小故事01-31

最經典成語小故事01-29

英語成語小故事12-1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无遮挡 | 亚洲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六月激情六月色六月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 | 亚欧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