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活動方案
什么是活動方案
活動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活動所指定的書面計劃,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對具體將要進行的活動進行書面的計劃,對每個步驟的詳細分析,研究,以確定活動的順利,圓滿進行。
泥塑活動方案(精選8篇)
為了確保活動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可以對一個活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么大家知道活動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泥塑活動方案(精選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泥塑活動方案1
一、目的意義與價值取向
泥塑作為我國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由于它的可塑性強、想象空間大、藝術成分高,因此流傳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推崇。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尤其體現出泥塑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形象逼真、容易操作的活動之一,并且幼兒正處于快速生長階段,他們的小肌肉發展不是很靈活,創作意識也不是很強,但對可塑性強、變化多的泥塑材料卻十分感興趣。更重要的是玩陶土能帶給孩子們快樂,他們在玩耍過程中不僅能手腦并用,使視覺、觸覺和動覺之間配合協調,更能啟發孩子的想象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思維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研究策略
泥塑活動可以讓幼兒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造,按照自己的意愿,動手捏造出自己喜愛的事物。但是,如果教師指導不當,往往會限制和影響孩子的發揮。那么,怎樣的指導方式能使泥塑活動切實成為幼兒自我表達和表現的天地,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造濃郁的藝術氛圍,形成良好的美術環境
創造濃郁的藝術氛圍,形成良好的美術環境,它能使幼兒接受潛移默化的熏陶,加強視覺感受,培養幼兒對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發幼兒對美的向往。
(二)、讓幼兒在和諧寬松的環境中利用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開展陶塑欣賞活動。
1、讓幼兒通過觸摸、敲擊燒制過的陶器,聽聽,看看等多種感受方式,感受陶的質地,了解其基本特征。
2、利用多媒體、圖片等形式讓幼兒更廣泛地欣賞各種不同風格的彩陶作品,引發幼兒的創造欲望。
3、大量運用兒童自己的作品讓幼兒欣賞。
(三)、活動中,注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
每個幼兒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需要,他們不僅用語言,用聲音和動作,也常用藝術手段,用自己的泥塑作品表現自己的感受和內心體驗。
三、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9月)
(1)學習研究相關資料。
(2)明確班級研究的內容和側重點。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1)根據小組科研方案和計劃制訂子課題研究方案和計劃。
(2)根據班級子課題收集相關材料。
(3)根據班級情況寫好前期測查評估工作。
(4)認真總結研究情況,做好中期測查評估工作。
3、總結評估階段(20xx年7月)
(1)完成總結和方案評析。
(2)整理自己的資料。
(3)完成課題階段總結報告。
四、研究內容
(一)、接納幼兒的差異性、獨特性和創造性
在泥塑活動中,幼兒的情感體驗、聯想、表現、表達是不同的、多元的、可變的,有相當大的自由度。這種差異與幼兒的經驗、主觀感受、體驗有關。同時,不同年齡的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也會使幼兒的藝術表現出現差異。教師要接納幼兒的差異性、獨特性和創造性,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體驗到成功和樂趣。科學的答案只有一個,而“美”的答案卻有許多。其實每個幼兒都是“畫家”、“雕塑家”,他們不是不會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而是不會按成人的方式來表達。如果我們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就會無拘無束地發揮自己的想象,表達他們的所見、所感。教師應該鼓勵幼兒敢于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獨特認識和感受。
(二)、利用多種形式,讓幼兒掌握一定的技能。
技能是為幼兒更好地表達和表現自己的愿望服務的。那如何正確地支持和引導幼兒為實現自己的藝術表現而學習必要的技能呢?
1、首先要幼兒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的好習慣,這一點非常重要。這和幼兒的觀察力緊密相聯。有時教師示范時幼兒卻在那擺弄工具,沒有看到也沒聽到一些必要的操作技能,結果在自己真的做的時候卻什么也不會,亂弄一氣。
2、教給幼兒工具的使用方法。
3、克服教師絕對權威,把教師示范當作唯一的標準的學習方法,幼兒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因為幼兒的創造力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4、在他們對學習技能有需要時去教。
比如幼兒對陳列在柜子上的用泥條做成的花籃很感興趣要自己做,可自己幾次嘗試失敗,教師可啟發他們用一大塊平的泥板合在已做好的泥條花紋上,用小木刀粘好就可以了。
5、讓幼兒通過同伴間的分享、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幼兒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要充分認識和利用,首先要理解童心,從兒童的角度去欣賞他們的作品,不追求完美,贊賞幼兒的點點滴滴的創造。并提供機會讓幼兒進行分享、交流,使他們有更多的溝通,讓他們在積極的輕松愉快的情緒中提高技藝,提高藝術表現力,增強自信心。
(三)、引導幼兒大膽地進行創作。
1、每堂課前都要讓幼兒站著練泥,把袖子卷上去,讓噼噼啪啪的練泥聲活躍課堂氣氛,讓幼兒在敲敲打打中活躍思維,豐富想象,讓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我們幼兒園有位叫丁丁的小朋友是出了名的膽小,可自從參加了陶藝興趣班后,膽量變大了,現在上課經常看到他舉手發言呢。
讓幼兒自選工具、泥土、合作伙伴,不要過多地限制和規定,對于孩子們的作品我們都給以表揚、肯定。如有不協調處也是以商量的口氣與他們提出,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無拘無束,自由發揮。讓幼兒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輕松愉快,教師則像媽媽一樣關愛他們,給他們鼓勵和支持,讓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下無拘無束地表現。
2、由于幼兒年齡小,無論是手部的力量還是靈活性都沒有成人好,因此做出的作品都比較小,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鼓勵幼兒間合作,引導他們將自己的作品和別人的作品有機組合,共同完成一件大的作品。
五、人員的分工、時間安排
研究人員:繆秋紅李新枝
時間安排:20xx年9月20xx年8月
六、預期問題和解決的方法與思想。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幼兒由于以前沒有接觸過無從下手,或在創作過程中想象力不豐富等,針對這些現象,我們討論并決定采用如下方法解決:
1、營造創新氛圍,鼓勵幼兒大膽探索。
2、改變教學方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3、通過觀察與適時引導,培養幼兒的堅持性。
4、及時的反思,總結不足,為下一次活動做好準備。
泥塑活動方案2
活動方案:
《可愛的小豬》泥工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各種卡通小豬圖片,會用攆壓、搓、捏、連接、塞紙法等技能,塑造胖小豬可愛的形象。
2、感受陶泥的樂趣,培養想象、創作能力。
活動準備:
卡通小豬的圖片,教師范例。課件。每人一塊陶泥、陶藝板、泥棍、泥漿、報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各種卡通小豬圖片,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1、欣賞各種卡通小豬圖片,形象地感知胖胖豬的外部形態特點。
提問:小朋友們看了小豬的圖片,小豬長什么樣?
2、教師小結:小豬有胖胖的身體、圓圓的頭、短短的四條腿、細細的小尾巴。
二、嘗試用夸張、擬人的手法,表現出小豬可愛的卡通動漫形象
(一)造型啟發
故事《三只小豬》你們已經聽過了,你們最喜歡哪一只小豬?如果請你用學過的方法制作一只小豬,你會怎么做?
(二)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學做卡通小豬,好嗎?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
1、先把陶泥攆壓成厚薄均勻的泥板;
2、把報紙揉成紙團,用攆好的泥板包起來做小豬的身體;
3、用搓、捏、連接手法分別加上小豬的耳朵、鼻子、眼睛、嘴巴、尾巴、腳等身體部位;
4、最后,啟發孩子可采用輔助材料裝飾小豬。
三、幼兒創作,大膽表現
1、用卡通的方法把你喜歡的小豬做出來。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不受真實物象局限。
3、對于動手能力較差的孩子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四、交流講評
請幼兒大膽介紹自己制作的小豬,采用哪些方法。把做好的小豬放到陶藝展架上,說說你喜歡哪只小豬,為什么?
泥塑活動方案3
活動方案:
有趣的動物
活動目標:
1、在創作的過程中使幼兒感受泥塑的快樂,享受成功的愉悅。
2、通過泥塑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好塑造力。
3、指導幼兒運用搓、團、捏、壓等技法塑造面--具。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動物面具
2、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面具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多好看的面--具呀!你們喜不喜歡呀?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好不好?
二、展開
1、ppt課件:動物面具
(1)欣賞不同造型的面--具,引發幼兒做面--具的愿望。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你喜歡哪個面具?
小結:面具可愛,各有特色。
(2)你們想不想用面泥制作面具呢
2、幼兒討論、交流如何制作面--具提問:
你知道這些面具是用什么方法做出來的嗎?
3、對范例面具進行分解、演示,讓幼兒了解面具的制作方法和步驟
引導幼兒學習塑造不同造型的面具。
4、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展開想象,用搓、團、捏、壓等技法塑造動物,也可將其夸張、變形。
(2)鼓勵幼兒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
三、結束
作品欣賞展示:引導幼兒介紹、評價自己好同伴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泥塑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在觀察的基礎上,能用橡皮泥大設計并制作出青菜。
2、綜合運用搓、團、壓扁、拉長等技能,并連接成青菜。
3、樂意在探索過程中努力地思考,勇敢克服困難。
指導重點
水滴變形,將青菜組裝
活動準備
青菜一棵、范例一個、橡皮泥、泥工板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青菜。
“小朋友,這是什么呀,你們知道青菜是什么樣子的嗎?”
二、教師和幼兒共同探索塑造青菜
可以讓幼兒上來邊講邊示范做,也可以由幼兒說教師示范,讓幼兒了解基本方法和步驟。重點示范講解:如何將各部位連接成整棵青菜。
三、幼兒嘗試用泥設計制作自己喜歡的不同葉片形狀的青菜。
教師在幼兒探索活動中,觀察了解幼兒的制作情況,并進行個別輔導,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操作。
四、幼兒作品展覽。表揚有創新的幼兒作品。請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泥塑活動方案5
一、活動背景:
泥塑作為我國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由于它的可塑性強、想象空間大、藝術成分高,因此流傳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推崇。在初中教學活動中尤其體現出泥塑活動是初中生藝術活動中形象逼真、容易操作的活動之一,并且初中生正處于快速生長階段,他們的身體發展是很靈活,創作意識也很強,而且對可塑性強、變化多的泥塑材料也十分感興趣。更重要的是玩泥土能帶給孩子們快樂,他們在玩耍過程中不僅能手腦并用,使視覺、觸覺和動覺之間配合協調,更能啟發孩子的想象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思維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手工泥塑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童心,放飛學生的想象力,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學,感受到泥塑的快樂。使學生玩中做,做中學,學中思,思中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為了更好的開展綜合實踐課程,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開展了以“體驗泥塑之旅”為主題的一次別開生面的綜合實踐課程。
1、通過對泥塑歷史的介紹和泥塑藝術品的欣賞,對泥塑這種藝術形式形成初步了解,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2、通過對泥土的體驗、泥塑創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綜合藝術修養。
3、在活動中,使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技能、團隊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
二.活動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
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泥塑在中國的歷史、文化等相關知識。了解泥塑的幾個流派(無錫惠山、天津“泥人張”、陜西鳳翔、河北白溝、山東高密、河南浚縣、淮陽以及北京等),認識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讓學生了解泥塑,制作以及展示過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勞動能力。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通過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服裝設計的研究興趣,并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體驗泥塑之旅”活動中來。通過社會采訪和線上線下的資料搜集,走入生活,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增長知識,增強社會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用實踐法,感知、體驗泥土的特性,探索、發現泥塑藝術制作中運用的基本方法,為進行泥塑作品的創作做鋪墊。運用觀察法,對古代泥塑藝術品進行欣賞、體會。
三.重難點分析:
重點:通過欣賞雕塑藝術品和“玩泥巴”,感知泥土的特性,體會泥土的樂趣,在玩中,鍛煉學生對立體形體的把握,促進對三維世界的認知。
難點:泥塑的早期粗型階段同學不知從何下手,以及后期的精細雕刻階段對學生的塑形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還有就是最后的上色處理階段對學生的繪畫能力的考驗也是很高的。
四.活動準備:
1:場地保障:泥塑活動室定在美術教室,配備專用桌。
2:原材料保障:初期為實體店購買、后期本地采挖。
3:工具保障:a、制作板(美術用的小畫板即可)幾十張,具有一定厚度,表面平滑且利于清理的平板即可;b、泥塑刻刮用具(主要以學生自制工具為主);c、上色用筆刷、毛筆、丙烯顏料及打磨砂紙各若干。d、塑料帶、噴壺等學生自備。
五、活動時間:
每周三下午三四節。整個活動時間控制在12個月之間。
六、活動安排:
活動分準備、實施、交流、深入探究并改進作品、成果展示評價、拓展六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
1、自主選擇伙伴,合理分組
2、發揮自身特長,合理分工實施方法:
1、分組:根據泥塑創意的構思需要充分考慮到創意對象的獨特性這一要求,將學生按共同喜好分組。將學生分為6組,每組4人并推選出組長,進行自主探究、資料搜集、資源共享、小組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2、分工: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分工。頭腦靈活、有創意的學生可以多提供設計構思;擅長繪畫的同學可以將設計構思畫成草圖;手巧的同學在制作過程中可以多動手……根據學生的特長進行合理分工,合作時才能更高效、省時。
第二階段:實施
1、搜集泥塑歷史的相關資料;
2、自主探究泥塑制作的基本知識;
3、小組合作嘗試設計制作一件泥塑作品。
實施方法:
整個過程中,小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作互補。實踐活動采用個人探究與小組集體討論相結合的“開放式作業”形式,小組成員需要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也需要充分合作。活動過程中教師及時檢查學生的進程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第三階段:交流
總結第二階段活動,交流搜集的有關圖片、文字資料等。各小組通過各自不同的形式,交流活動體驗,互為評價。交流搜集的有關泥塑的歷史等圖片、文字資料。
泥塑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關于泥塑的知識,認識陶藝在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懂得如何按照美的規律去美化自然、美化生活。
2、多動腦、多動手,使想像力、發散思維和創造熱情得到迅速提高。
3、養成耐心細致的學習習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4、開拓藝術視野,陶冶藝術情操,讓知識啟迪智慧,使生活更多姿多彩,讓業余課堂成為展示自我個性的舞臺。
活動對象:
一、三、五年級全體學生活動時間:本周二中午12:0013:00一年級、三(1)班、三(2)班本周三中午12:0013:00五年級、三(3)班、三(4)班活動地點:一、三、五年級各班教室活動安排:
1、活動前請各班主任布置學生帶好準備墊在課桌上的廢舊報紙,領取好所需的材料(每生兩塊制作泥塑作品使用的陶泥)。
2、中午11:50,各班主任到班,組織好班級紀律,每班配備的泥塑輔導老師到班,熟悉學生。
3、12:00開始上課,各班主任配合輔導老師組織好班級課堂秩序,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并使用報紙墊在課桌上,盡量保持教室地面和課桌的整潔。
所發下的兩塊陶泥,一塊為課堂上所使用,另一塊可讓學生帶回家自行制作。
4、1:00活動課結束,各班主任要求學生保管好自己的作品,并及時清理干凈課桌和地面,不能影響下午第一課正常上課。
下午放學時,請班主任提醒學生將自己的泥塑作品和剩下的一塊陶泥帶回家。
教學重點:
通過感受,能用泥柱雕刻陶土制作陶藝并裝飾、雕刻。
教學難點:
作品能有自己的想法,別具一格。
教學準備:
黏土、泥漿、木板、制作工具、報紙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體驗用泥土做泥片,作泥條。
學生介紹做泥片、泥條的感受,并介紹最佳制作方法。
讓一小選手帶領學生做泥片、泥條,并互相交流制作經驗。
三、小結通過上述的體驗總結陶土的特性。
四、學生作業用泥條或泥片制作一小作品。
五、評價互相交流小作品,交流作品后毀之。
泥塑活動方案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陶藝校本課程的學習,了解我國陶瓷藝術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認識陶藝是具有實用性與觀賞性的一門獨特藝術形式;嘗試各種陶藝材料、工具并學習運用這些材料和工具掌握陶藝基本的制作方法,形成一定的陶藝技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根據自身需要,個性化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初步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信息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整體地發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學習中體驗陶藝活動的樂趣,弘揚祖國傳統文化,樹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設計內容:
綜合技法實踐運用第一周:別致的花瓶第二周:杯子的設計第三周:制作鯉魚第四周:小茶壺大世界第五周:手捏成型:生活中的人第六周:制作鱷魚第七周:制作河馬第八周:雞的一家第九周:帶人像的容器第十周:天鵝盤第十一周:制作袋鼠第十二周:制作大象第十三周:制作綿羊第十四周:家鄉的古建筑第十五周:小泥人系列組合第十六周:學期期末總結考試
三、課程實施:
說明指導學生選擇和學習的策略:
(1)受控性學習
學生在教師的親自指導下,逐步掌握陶藝成型的知識和技能。
(2)接受性學習
學生在學習陶藝過程中,一般是通過領悟教師的示范、講解來逐步形成陶藝技能。
(3)合作性學習
采用分組學習的形式,達到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承擔促進學生學習的責任。教師選擇執教的方式及課型:
(1)新授課:適合新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一般采用示范、講解的教學方法。
(2)練習課:鞏固舊知識。練習中教師應注意發現問題,集中或個別示范、講解,以達到練習的目的。
(3)操作課:適合于比賽、陶藝表演等活動。活動前,對陶藝的制作的主題、內容等做必要的提示和點撥,活動后要引導點評。
(4)欣賞課:中國陶藝的起源、發展,陶藝家及作品簡釋,師生陶藝作品欣賞等。一般通過大屏幕,將陶藝作品放大展示,充分運用教學光碟、課件等課程資源。
(5)復式課:當學生陶藝制作水平有了差異,教師對優等生或學困生給予個別講解示范。
2、組織形式
集中授課與分組指導相結合。教師可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陶藝制作技法,并把相同制作技法學生化為一組,即分組學習形式。
3、場地:泥塑教室
4、設備:電腦多媒體、課件、泥塑工具等5、班級規模:20人左右
四、課程評價建議
1、了解及欣賞部分,以學習材料的準備和參與情況為衡量標準。重視學生自我評價,幫助他們發現自我,學會反思,自我改進。
2、制作活動部分,以備具、學習態度以及完成作品情況來評價。既有教師對學生備具的點評,又有教師對學生陶藝作品的創作態度、提高水平及努力方向等方面的指導性評語。評價要充分體現陶藝的多樣化、個性化、創造性等基本特征。弱化評價的甄別功能,以鼓勵為主,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起到反饋調節、展示激勵、反思總結、積極導向的作用,更好地促進師生發展。
3、作品展示。課堂活動中制作出的陶藝作品將在陶藝教室展臺展覽,全校師生可隨時欣賞點評。
4、每學期評選出十名“小小陶藝家”。
泥塑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熟練進行搓條活動。
2、練習盤條組合。
指導重點
注意盤條方法:從一端開始由內向外盤。
活動準備
泥工板、圖片、各色泥、刻刀
活動過程
一、圖片展示,激發興趣。
1、出示圖片蝸牛。
你們看,這是什么?它生活在哪里?身體是什么形狀的?
2、出示泥塑:蝸牛
二、教師示范做魚的步驟,幼兒自由操作。
1、教師按搓圓球,一頭搓水滴形變成身體,在搓一個圓柱卷起來粘在身體上,做眼睛,帽子的順序操作。
指導幼兒雙手搓條要分段進行,邊搓邊觀察。
2、幼兒自由操作捏蝸牛。
(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幼兒)
三、展示幼兒作品。
活動效果
在卷蝸牛身體的時候有個別幼兒用勁大把身體壓扁了,需在練習。
【泥塑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2.泥塑活動總結
3.小班泥塑活動總結
8.學習泥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