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的小故事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精選16篇)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整體團隊所認同并遵守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行為規范的總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企業文化的小故事(精選16篇)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1
聯想創業之初,許多創業者都把柳傳志叫做“小柳”、“傳志”。領導者的威信是由權力、威嚴與尊重這三部分構成,如果這樣稱呼,領導者的威信如何能樹立起來,又如何能開展業務呢?所以,聯想許多的老同志都經歷過一個改稱謂的過程,最后柳傳志終于被稱為了“柳總”。當楊元慶任聯想電腦總裁的時候,已經很有規則的聯想,將一個29歲的年輕人稱為“楊總”便順理成章了,屬下哪個員工如果冒然把他稱做“小楊”或“元慶”,就顯得很沒有規矩。
但是,現在聯想要回歸自然,強調家庭和諧、親情平等的獨特企業文化,這樣,才能有利于創造出上下通氣、無拘無束的融洽氣氛。所以,楊元慶最喜歡他的員工叫他“元慶”。他和副總們經常掛著與所有員工一樣僅寫著名字的胸卡,在大門口親切地迎接他的下屬:“某某你好”,來賺幾個“元慶你好”的回應。他的員工也在節日的時候,化裝成保姆,用一輛嬰兒車推出一個叫做“楊元慶”的大娃娃。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2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近10年間,海爾先后兼并了18個企業,并且都扭虧為盈。
在這些兼并中,海爾兼并的對象都不是什么優質資產,但海爾看中的不是兼并對象現有的資產,而是潛在的市場、潛在的活力、潛在的效益,如同在資本市場上買期權而不是買股票。海爾18件兼并案中有14個被兼并企業的虧損總額達到5.5億元,而最終盤活的資產為14.2億元,成功地實現了低成本擴張的目標。
人們習慣將企業間的兼并比做“魚吃魚”,或者是大魚吃小魚,或者是小魚吃大魚。
而海爾吃的是什么魚呢?海爾人認為:他們吃的不是小魚,也不是慢魚,更不是鯊魚,而是“休克魚”。什么叫“休克魚”?海爾的解釋是:魚的肌體沒有腐爛,比喻企業硬件很好;而魚處于休克狀態,比喻企業的思想、觀念有問題,導致企業停滯不前。這種企業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很快就能夠被激活起來。
從國際上看,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先是“大魚吃小魚”,兼并重組的主要形式是大企業兼并小企業;再是“快魚吃慢魚”,兼并重組的.趨勢是資本向技術靠攏,新技術企業兼并傳統產業;然后是“鯊魚吃鯊魚”,這時的“吃”,已經沒有一方擊敗另一方的意義,而是我們常說的所謂“強強聯合”。
而吃“休克魚”的理論,為海爾選擇兼并對象提供了現實依據。國情決定了中國企業搞兼并重組不可能照搬國外模式。由于體制的原因,小魚不覺其小,慢魚不覺其慢,各有所倚,自得其樂,缺乏兼并重組積極性、主動性。所以活魚不會讓你吃,吃死魚你會鬧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魚。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3
青島雙星集團是我國制鞋業的旗艦企業,也是當今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的制鞋業企業。在青島雙星集團總部、十大生產基地和遍布全國的2000多家雙星連鎖店的大門15,你會看到兩座雕塑。這兩座雕塑,不是兩座漢白玉的獅子,而是兩尊黑白大貓:一尊是正在抓老鼠的黑貓,一尊是特別漂亮但卻不抓老鼠的白貓,人們把這兩貓叫做“雙星貓”。在兩尊黑白貓雕塑的底座上面,鐫刻著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下聯是:“不管說三道四,雙星發展是硬道理"。
對雙星人來說,這兩副對聯就是他們的經營理念和座右銘。它表明的具體內涵是,“市場是企業的最高領導",企業“生產跟著市場走,圍著市場轉,隨著市場變,將市場作為檢查一切工作的標準";“有人就穿鞋,關鍵在工作”;“等待別人給飯吃,不如自己找飯吃”;“崗位是市場,競爭在機臺”;“不干活的要下崗"、“功勞平平的要換位"等。在這樣一系列理念指導下,雙星集團20多年來敢為人先。1983年底,他們在青島市第一個擺脫商業部門的束縛,背著鞋箱到市場找飯吃。在雙星集團,那些不干的、看的、光知道喊l5號的和調皮搗蛋的是絕對沒有市場的。按照總裁汪海的話說:“雙星貓"往門l5一站,就把雙星人的經營理念給“站"出來了,使雙星人陡增壓力,自己該怎么做和不該怎么做一下子就清楚了。這其實就是文化經營。另外,連鎖店門前放一對貓,而不是放兩只雄獅,容易引發人們的好奇心,使人們都前來觀看,從而創造市場,拉動市場的經營。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4
有個老人愛清靜,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
于是他把小孩召集過來,說:“我這很冷清,謝謝你們讓這更熱鬧!”
說完每人發三顆糖。孩子們很開心,天天來玩。
幾天后,每人只給2顆,再后來給1顆,最后就不給了。
孩子們生氣說:以后再也不來這給你熱鬧了。
抓住人性的弱點,無事不成。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5
兩馬各拉一貨車。一馬走得快,一馬慢吞吞。
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貨全搬到前面。
后面的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
誰知主人后來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車,干嘛養兩匹?
最后懶馬被宰掉吃了。
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懶馬效應。
如果讓你的老板覺得你已經可有可無,那你已經站在即將離去的邊緣。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6
夜市有兩個面線攤位。攤位相鄰、座位相同。
一年后,甲賺錢買了房子,乙仍無力購屋。
原來,乙攤位生意雖好,但剛煮的面線很燙,顧客要15分鐘吃一碗。而甲攤位,把煮好的面線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給顧客,溫度剛好。
為客戶節省時間,錢才能進來快些。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7
一禪師見一蝎子掉到水里,決心救它。誰知一碰,蝎子蟄了他手指。禪師無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蝎子狠狠蟄了一次。
旁有一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禪師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豈能因為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
我們的錯誤在于,因為外界過多地改變了自己。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8
曼德拉曾被關壓27年,受盡虐待。他就任總統時,邀請了三名曾虐待過他的看守到場。
當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時,在場所有人乃至整個世界都靜了下來。
他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獄中。”
原諒他人,其實是升華自己。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9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
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
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么?”
農夫:“什么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一個不愿付出、不愿冒風險的人,一事無成對他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10
三人出門,一帶傘,一帶拐杖,一空手。
回來時,拿傘的濕透了,拿拐杖的跌傷了,第三個好好的。
原來,雨來時有傘的大膽地走,卻被淋濕了;走泥路時,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時常跌倒;什么都沒有的,大雨來時躲著走,路不好時小心走,反倒無事。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敗在缺陷上,而是敗在優勢里。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11
一個小鎮中,一位商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
第二個來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開了一個超市,這片很快就繁華了。
另一個小鎮,一位商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來了,開了第二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惡性競爭大家都沒得玩。
一味走別人的路。必將堵死自己的路。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12
一只烏鴉在飛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鴿子。
鴿子問:“你要飛到哪?”
烏鴉說:“其實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聲不好,所以我想離開。”
鴿子告訴烏鴉:“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聲音,飛到哪都不會受歡迎的。”
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變得更加美好,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13
一戶人家有三個兒子,他們從小生活在父母無休止的爭吵當中,他們的媽媽經常遍體鱗傷。
老大想:媽媽太可憐了!我以后要對老婆好點。
老二想:結婚太沒有意思,我長大了一定不結婚!
老三想:原來,老公是可以這樣打老婆的!
即使環境相同,思維方式不同也會影響人生的不同。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14
小和尚負責清掃寺院落葉,每天要很長時間才能掃完。
有人對他說:“你打掃前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明天就不用打掃了!
小和尚覺得很對,就高興地照辦了,可第二天院子里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
無論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
活在當下。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15
野豬和馬一起吃草,野豬時常使壞,不是踐踏青草,就是把水攪渾。馬十分惱怒,一心想要報復,便去請獵人幫忙。
獵人說除非馬套上轡頭讓他騎。
馬報復心切,答應了獵人的要求。
獵人騎上馬打敗了野豬,隨后又把馬牽回去,拴在馬槽邊,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
你不能容忍他人,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幸。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16
人騎自行車,兩腳使勁踩1小時只能跑10公里左右;
人開汽車,一腳輕踏油門1小時能跑100公里;
人坐高鐵,閉上眼睛1小時也能跑300公里;
人乘飛機,吃著美味1小時能跑1000公里。
人還是那個人,同樣的努力,不一樣的平臺和載體,結果就不一樣了。
【企業文化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公司企業文化小故事11-25
哲理小故事 充滿智慧的小故事12-14
哲理的小故事08-21
辛棄疾的小故事10-26
范仲淹的小故事11-10
杜牧的小故事11-10
韋應物的小故事10-29
王之渙的小故事10-10
柳宗元的小故事11-23
弟弟的小故事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