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地理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層空間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征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特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期中地理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期中地理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1
一、試卷質量分析:
八年級地理期中考試卷結構基本合理,分為二部分:海底尋寶(單項選擇):祖國風貌(地理知識、觀圖解析、活動探究)。其中選擇題19個,資料題4個,比例合理。試卷難易度適中,比較注重基礎,同時也充分考慮能力的考察。在強調基礎知識的原則下,考察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地理地圖的能力,并形成科學觀。
二、學生答題情況:
1)海底尋寶(選擇題)部分:學生失分點主要集中在3、7、15、21題。
2)祖國風貌(地理知識、觀圖解析、活動探究)
1)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分析比較膚淺,平時的閱讀地理知識、觀圖能力比較缺乏。
2)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層理解不夠,不能很好地認識和運用。
三、測試結果:
最高分98分,最底分34分。平均分為68分,及格率70。23%,優秀率28。5%,優良率42。6%。
三、教學反思:
更加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科學觀。更加注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學知識的基礎上,更加關心學生運用知識。
期中地理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2
一、各班考試成績基本情況統計:
(略)
二、試卷分析:
㈠基礎知識部分。
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對于地球的知識,海陸分布,世界的居民等知識學生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掌握。
存在問題:
1、有少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好,主要表現的問題有:基本概念的表述不精準;知識混淆。如:最大的洋寫成海洋,五種基本地形的區別、不同的世界之最等。
2、部分學生的知識運用遷移能力較差。
3、書寫。不少學生書寫馬虎,須加強。
㈡能力考查部分。
主要考察了學習地理的方法,地理圖表的識讀等。90%學生都掌握較好。
主要存在的問題是:
1、經緯網圖的判讀:如何判讀并寫出某地的經度、緯度,如何依據經緯度判讀某地所處的半球、低、中、高緯度,如何利用經緯線定向等。
2、地形圖的判讀:如何判讀等高線地形圖,區分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稱等,部分學生還理解不夠,運用能力不強。
三、今后改進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
1、課改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我們在教學中要堅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忌滿堂灌。學生能展示出來的東西盡量讓學生去準備去展示,充當好學生預習、展示的助手。
2、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的展示都應該在清晰展示結論時更應注重介紹得到結論的方法、思路。切忌讓學生囫圇吞棗,似懂非懂;
3、教師的每一堂課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如教師形象、語言、課堂設計、教學準備(課件、教具、學案等)等,每一節課都當做公開課一樣去對待。
4、加強學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把學習習慣的培養與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書寫習慣。
5、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熟練掌握運用基本知識。
6、教學中應強化練習。
7、注重培優補差工作,擴大優秀面,加強學生。
期中地理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3
一、試卷的總體分析
(一)試卷的結構及考查內容
本次考試試卷的分值為5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試卷由單項選擇題和讀圖分析題兩種題型組成。
(二)試卷的特點——讀圖分析,題靈活地理離開了地圖,那就不叫地理,地圖才是地理的重頭戲,本份試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從一般讀圖到實際應用,可謂面面俱到、無所不考,從而全方位地考查學生地理學習情況,由此可見命題人苦用心。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選擇題答題情況
單選共20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出錯比較多的是第5題、6題、8題、9題、。重點考查學生發展所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與技能,地理學習方法與能力。總體上反映出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弱、記憶不夠準確。
2、讀圖分析題答題情況分析
讀圖分析題共1——5大題,30分。主要考查中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圖、我國的黃土高原示意圖、珠江三角洲地區圖、長江流域圖。從學生的答題看,部分學生的讀圖能力薄弱,低分率偏高也主要就是由讀圖這方面造成的。尤其第4題,雖然一再強調,許多學生對此印象不深,加上學生分析地圖的能力較弱,只有少數學生此題得了滿分,大多數學生都是錯誤一片,甚是可惜,這同時也提醒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每一個知識點都應多加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
3、很多學生知道問題的答案,由于基礎知識太差,讀圖題里錯別字的出現特別頻繁,由于錯別字而失分更加可惜。
總之,答卷情況反映出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技能,基本的地理分析,綜合思維能力,地理學習方法及終身學習必備的運用地圖能力等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問題
1、從本次考試來看,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審題不清,思路不明,解題能力差。
2、學生基本讀圖析圖能力較差,如第2題黃土高原圖學生得分不高。雖是簡單題,但學生沒有聯系生活實際加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較差,完成的不是很好。
四、教學建議
通過本次考試學生答題情況來看,在教學中還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學中,對知識點的講解一定要細致,不要太高估了學生的實際能力,該強調的一定要強調。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讀圖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能從地圖和圖表中分析、解釋一些地理問題和現象,以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用圖訓練可采取拼圖、游戲、知識競賽、討論會等多種形式進行。
期中地理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4
一、試卷分析
1、試卷題型及分值結構
全卷共二個部分31題共計12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18個題共計36分,雙選題8個共計24分,綜合題5題共6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
2、試卷內容
(1)試卷覆蓋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二章內容和中國地理及世界地理。
(2)試卷重點考察了自然地理中大氣環境和宇宙環境相關內容。
(3)試卷難點是等值線圖的閱讀和分析。
3、試卷評價
試題的結構穩定,全面考查了教材的知識要點,考查的內容、方法以及設問的方式都是考生熟悉和常見的。命題力求在考查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試題貼近生產與生活實際,貼近學生實際,很好地關注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在突出對主干知識考查的基礎上,強調地理方法運用、思維品質和地理思想的重要性,命題立足于雙基考察。
二、學生成績分析
班級 均分 合格率 優分率
2 63.66 18.7 80.00
4 55.52 6.50 0.00
6 63.15 17.65 1.92
9 48.79 4.1 10.00
10 44.39 2.2 70.00
11 47.7 82.3 80.00
合計54.629.440.57
(1)學生的總體情況分析
總體得分正常,地理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對復雜問題的分析能力較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試能力較弱,少數學生認為地理無所謂,將絕大數的精力放在語數外上。
(2)得失分原因分析
從試卷的答題中不難看出,造成失分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幾類:
①地理概念不清晰、基礎知識掌握不準確。
②整合地理知識能力不夠。
③規律運用能力差。
④地理圖象認識不清,讀圖不細致。
⑤粗心;還有少數學生根本不愿意思考,遇到難關就空白。
三、教學思考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備課組做到
1、目標明確:抓基礎,針對學生的學業水平測試,兼顧少數對地理有興趣的學生提優。
2、實行集體備課,主備、復備大家能一起探討,面對這樣基礎的學生,如何能使學生掌握點地理知識與技能。
3、考慮學生實際情況,我們準備的練習題相對都比較簡單,指望學生能做一做,鞏固一下所學知識。
今后對于選修地理的學生:
1.針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準確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突出知識結構的構建與完善,扎實打好知識基礎。地理基礎知識的學習中要充分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并在此基礎上,注意各部分知識在各自發展過程中的縱向聯系,以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理清知識脈絡,抓住知識主干,構建知識網絡。
2.針對學生地理技能差的特點,在以后的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方法與技能的訓練,以提高學生整合地理知識的能力和基本規律運用能力。引導學生認真讀圖,培養分析地理圖像的能力。
3.倡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及時歸納總結、鞏固提高。培養學生的.鉆研精神,同時要提高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學習方式多樣化是新課改的一個大趨勢,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更有利于他們建構知識體系,認識地理規律,掌握地理學習方法。做為教師,不要迷信自己的講解,凡學生能說的,讓他去說,學生能做的,讓他自己去做,畢竟,知識是學生自己生成的。
期中地理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5
一、試題分析
試題共三大題,卷面50分,其中選擇20分,讀圖題30分,簡答題5分,試題緊扣課標,五個單元都囊括進來,較好的體現了本學科的特點,有利于考察學生能力,相對前四年的考題,更加靈活一些,也更加能夠考察學生的能力。試題沒有特難的題目,讀圖題分值加大了,而且比較零碎,摒棄了過去以填寫地理事物為主,更加的注重多角度考察(植被、氣候、經濟、熟制等)。既需要學生能夠熟練的記憶地圖,也需要學生利用地圖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得分情況
采用隨機抽查各班試卷各20分,又從60份中任意抽取20份作為樣本,得分折合為百分。基本情況:80以上9人,60以上14人,不及格6人(其中低分2人),最高分94分,最低分32分。
做得比較好的題目有一大題的1、2、6、7、9、11、13、15,這些題目正確率達到90%左右;二大題16(1)(2)(7)(8),17(1)(2)(6)(7),18(1)(5)(6)(7);三18、19。
錯得較多的題目:一3、4、5、10;二16(5)(6);17(4)、18(1)最后一空,(3)(4)。
三、得失分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試卷反映的較好情況
1、彰顯了“杜郎口”教學模式的作用,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題時候能夠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綜合考慮問題,克服了過去經常出現的“蒙”,盲目解答。做選擇的時候,基本是按照肯定一個并能找到否定另外三個選項的理由。
2、 “地圖意識”得到了加強,在劉金鳳老師指導下,最終圈定了13幅必須掌握的地圖,總復習的時候又縮小到8副,對這八幅地圖,反復的練習,通過記憶、填寫、勾畫草圖、提問等方式,強化訓練,今年讀圖題明顯好于以往,學生看到圖很親切,沒有畏懼感。
3、復習對路,今年的復習分單元確定了目標,梳理了知識點,然后記憶、理解、口頭抽查,最后進行了檢測反饋,相對比較落實。
(二)失分主要原因
1、學生對于地理區域掌握不好,平時在上課時候,比如西雙版納、珠江三角洲、長江沿江地帶、黃土高原等等,也明確分析了屬于四大地理區域里的什么區域,但是沒有深究和舉一反三,所以學生對于云貴高原是什么區域就有些拿不準了。
2、讀圖訓練與選擇、填空、問答題的訓練結合不夠緊密,所以出現了當一幅圖出現的時候,學生的思維出現在填寫地名,而對于換個地方換個說法的填空或者分析題,顯得捉肘見襟,而不能游刃有余。
3、氣候類型掌握不準,這與上冊乃至七年級基礎知識不牢也有關系,平時訓練不夠充分,還有就是學生很多時候習慣于死記硬背,而缺乏隨機應變,所屬溫度帶和季風因素兩方面結合確定氣候類型的方法領悟不夠。
4、審題意識不夠強烈,做題技巧有待加強,以讀圖的第一題為例,四大地里區域的各版塊以分解形式出現,按照常理,就準確判斷各是什么。而判定技巧,一是根據平時所講,按照特征,比如西北地區的形狀的窄長的,橫跨緯度最大;而是按照經緯度拼圖;三是采用本辦法,將各部分復制后沿著邊緣剪開,直接拼貼。確定準確了,其他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5、學生學習態度問題,我監考的二考場里,平時一直95分以上的一個同學在做西氣東輸對東部的影響的時候,做成了對西部影響。
6、臺灣的地勢特征,給出的標準答案不夠靈活和精確,也導致丟分嚴重。
四、今后改進辦法
1、要堅信不疑的將高效課堂模式熟練運用于教學之中,今年是探索階段,師生都還不夠熟練,出現了預習和談論占用時間過多,展示不夠充分,反饋不夠落實,有夾生飯現象。一定要處理好“導”“教”“學”的關系。把學生充分調動起來。精心編寫導學案,加強小組建設,落實我校指定的“九大流程”。
2、著手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特別是后進生尾巴大的問題,在地里學科里還是相當的突出,要上后進生找到學習地里的樂趣,給予他們展示表現的機會,提出合理的奮斗目標,采用一對一結對子幫扶措施。既要理性看待學生差距,也要力求縮小差距,可以讓后進生放棄一部分不能夠理解的東西,也要夯實基礎,在低中檔難度的知識點上,加強檢查與督促。
3、平時訓練的書面作業訓練的頻率和小檢測的頻率加大,盡早發現并解決問題。
4、需要向劉金鳳等老師請教,多參加教研活動,提高認識、開闊視野,加強師生互動,把握學生動向,針對學情。及時調整思路。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防止僵化。
期中地理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6
一、普遍存在的問題:
1、學生太對不端正,學習不認真。
2、思想松懈,遇到問題不懂得認真思考。
3、學生對知識點掌握不牢固,答題含糊不清。
4、后勁生太多,基礎不牢固,這部分同學拉分太大。
二、今后的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仔細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訓練學生答題技巧。由于審題不認真不仔細或缺乏答題技巧而造成的失分是可以盡量避免的,這方面也要加以強調。
2、摒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發展地理學習能力。聯系生活實際,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考查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防止學生失去對地理知識學習本身的興趣。
3、加強讀圖析圖的專項練習,注重觀察能力和讀圖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上要發揮地圖的作用,在地圖上落實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學生讀圖、用圖、繪圖、獲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的訓練是學生學好地理的基礎,是對學生終身學習有用的技能。
4、根據需要選編適合的練習題。教師應當根據認真研究考試要求,結合基礎訓練與地理科編寫的適應性的模擬試卷等練習,再根據自己學生的學情,精選出適合于每一節、每一單元內容的習題幫助學生進行復習。要讓學生理解題目所要考察的內容,并進而梳理所學內容所要掌握的重要知識點,而不是盲目做題講題背題。
【期中地理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相關文章: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10-11
期中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03-23
期中考試試卷分析反思11-03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最新03-15
學生期中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05-23
生物期中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09-22
期中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精選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