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精選13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于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精選13篇),希望有所幫助!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1
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是德國、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出生于德國布倫茲維克的一個貧苦家庭。格爾恰爾德·迪德里赫先后當過護堤工、泥瓦匠和園丁,第一個和他了10多年后因病去世,沒有為他留下。迪德里赫后來娶了羅捷雅,第二年他們的孩子高斯出生了,這是他們唯一的孩子。父親對高斯要求極為嚴厲,甚至有些過份,常常憑的經驗為年幼的高斯規劃。高斯尊重他的父親,并且秉承了其父、謹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時高斯做出了許多劃時代的成就。
在成長過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歲那年死于肺結核,留下了兩個孩子:高斯的母親羅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為人熱情而又能干投身于紡織貿易頗有成就。他發現的聰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動活潑的方式開發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顯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對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產的思想,不無傷感地說,舅舅去世使"我們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識英才,經常勸導姐夫讓孩子向學者方面發展,才使得高斯沒有成為園丁或者泥瓦匠。
在數學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樣很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親。羅捷雅直到34歲才出嫁,生下高斯時已有35歲了。他性格堅強、聰明賢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來,就對一切現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決心弄個水落石出,這已經超出了一個孩子能被許可的范圍。當為此訓斥孩子時,他總是支持高斯,堅決反對頑固的丈夫想把兒子變得跟他一樣無知。
羅捷雅真誠地兒子能干出一番偉大的事業,對高斯的才華極為珍視。然而,他也不敢輕易地讓兒子投入當時尚不能養家糊口的數學研究中。在高斯19歲那年,盡管他已做出了許多偉大的數學成就,但她仍向數學界的W.波爾約(W.Bolyai,非歐幾何創立者之一J.波爾約之父)問道:高斯將來會有出息嗎?W.波爾約說她的兒子將是"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為此她激動得熱淚盈眶。
7歲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學了。頭兩年沒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歲,他進入了數學的班次,這是一個首次創辦的班,孩子們在這之前都沒有聽說過算術這么一門課程。數學是布特納(Buttner),他對高斯的成長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一則說,高斯10歲時算出布特納給們出的將1到100的所有整數加起來的算術題,布特納剛敘述完題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確答案。不過,這很可能是一個不真實的傳說。據對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數學史家E·T·貝爾(E.T.Bell)考證,布特納當時給孩子們出的是一道更難的加法題:81297+81495+81693+…+100899。
當然,這也是一個等差數列的求和問題(公差為198,項數為100)。當布特納剛一寫完時,高斯也算完并把寫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貝爾寫道,高斯晚年經常喜歡向人們談論這件事,說當時只有他寫的答案是正確的,而其他的孩子們都錯了。高斯沒有明確地講過,他是用什么那么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數學史家們傾向于認為,高斯當時已掌握了等差數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僅10歲的孩子,能獨立發現這一數學方法實屬很不平常。貝爾根據高斯本人晚年的說法而敘述的史實,應該是比較可信的。而且,這更能反映高斯從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質的數學方法這一特點。
高斯的計算,更主要地是高斯獨到的數學方法、非同一般的創造力,使布特納對他刮目相看。他特意從漢堡買了最好的算術書送給高斯,說:"你已經超過了我,我沒有什么教你了。"接著,高斯與布特納的助手巴特爾斯(J.M.Bartels)建立了真誠的,直到巴特爾斯逝世。他們學習,互相,高斯由此了真正的數學研究。
1788年,11歲的高斯進入了文科,他在新的學校里,所有的功課都極好,特別是古典文學、數學尤為突出。經過巴特爾斯等人的引薦,布倫茲維克公爵召見了14歲的高斯。這位樸實、聰明但家境貧寒的孩子贏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作高斯的資助人,讓他繼續學習。
布倫茲維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過程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如此,這種作用實際上反映了歐洲近代科學發展的一種模式,表明在科學研究社會化以前,私人的資助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高斯正處于私人資助科學研究與科學研究社會化的轉變時期。
1792年,高斯進入布倫茲維克的卡羅琳學院繼續學習。1795年,公爵又為他支付各種費用,送他入德國著名的哥丁根大家,這樣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奮地學習和開始進行創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論文,回到家鄉布倫茲維克,正當他為自己的前途、生計擔憂而病倒時─雖然他的博士論文順利通過了,已被授予博士學位,同時獲得了講師職位,但他沒有能地吸引學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為高斯付諸了長篇博士論文的印刷費用,送給他一幢公寓,又為他印刷了《算術研究》,使該書得以在1801年問世;還負擔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費用。所有這一切,令高斯十分。他在博士論文和《算術研究》中,寫下了情真意切的獻詞:"獻給大公","你的仁慈,將我從所有煩惱中解放出來,使我能從事這種獨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侖統帥的法軍時陣亡,這給高斯以沉重打擊。他悲痛欲絕,長對法國人有一種深深的敵意。大公的去世給高斯帶來了經濟上的拮據,德國處于法軍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個妻子的逝世,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剛強的漢子,從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況,也不讓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們只是在19世紀整理他的未公布于眾的數學手稿時才得知他那時的心態。在一篇討論橢圓函數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細微的鉛筆字:"對我來說,死去也比這樣的生活更好受些。"
慷慨、仁慈的資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須找一份合適的,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由于高斯在天文學、數學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聲從1802年起就已開始傳遍歐洲。彼得堡科學院不斷暗示他,自從1783年歐拉去世后,歐拉在彼得堡科學院的位置一直在著象高斯這樣的天才。公爵在世時堅決勸阻高斯去俄國,他甚至愿意給高斯增加薪金,為他建立天文臺。,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臨著新的。
為了不使德國失去最偉大的天才,德國著名學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聯合其他學者和政界人物,為高斯爭取到了享有特權的哥丁根數學和天文學,以及哥丁根天文臺臺長的職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職,全家遷居于此。從這時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參加科學會議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不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適的生活環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發揮其天才,而且為哥丁根數學學派的創立、德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和數學中心創造了條件。同時,這也標志著科學研究社會化的一個良好開端。
高斯的學術地位,歷來為人們推崇得很高。他有"數學王子"、"數學家之王"的美稱、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位(或四位)數學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頓、高斯或加上歐拉)。人們還稱贊高斯是"人類的驕傲"。天才、早熟、高產、創造力不衰、……,人類智力領域的幾乎所有褒獎之詞,對于高斯都不過份。
高斯的研究領域,遍及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各個領域,并且開辟了許多新的數學領域,從最抽象的代數數論到內蘊幾何學,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從研究風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體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紀之交的中堅人物。我們把18世紀的數學家想象為一系列的高山峻嶺,那么最后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巔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紀的數學家想象為一條條江河,那么其源頭就是高斯。
雖然數學研究、科學工作在18世紀末仍然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但高斯生逢其時,因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際,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各國政府都開始重視科學研究。隨著拿破侖對法國科學家、科學研究的重視,俄國的沙皇以及歐洲的許多君主也開始對科學家、科學研究刮目相看,科學研究的社會化進程不斷加快,科學的地位不斷提高。作為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高斯獲得了不少的榮譽,許多世界著名的科學泰斗都把高斯當作自己的。
1802年,高斯被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選為通訊院士、喀山大學教授;1877年,丹麥政府任命他為科學顧問,這一年,德國漢諾威政府也聘請他擔任政府科學顧問。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學者的一生。他始終保持著農家的儉樸,使人難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他先后結過兩次婚,幾個孩子曾使他頗為惱火。不過,這些對他的科學創造影響不太大。在獲得崇高聲譽、德國數學開始主宰世界之時,一代天驕走完了旅程。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2
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數學王子高斯的故事,我們來看看。
高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有“數學王子”之稱。
高斯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祖父是一個樸實的德國農民,爸爸也以種果樹為生,母親則是一個窮石匠的女兒。
高斯的爸爸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小高斯。只要高斯不哭,他就專心算自己的賬。而小高斯則會安靜地坐在一旁看爸爸算賬。有一次,還在牙牙學語的高斯像往常一樣聚精會神地看爸爸算賬。爸爸一邊算,一邊直搖頭,無論怎么算也算不出一個結果來,過了好久,他終于說出了一個結果。爸爸緊縮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點上一支煙,拿起筆準備把答案寫下來。可是小高斯卻在一旁不停地搖著頭,他用小手敲擊著桌子,向爸爸示意這個結果是錯誤的,然后自己從口中慢慢地說出了一個數字。爸爸感到非常吃驚,兒子還不會說話,怎么會報數呢?他突然眼前一亮,莫不是高斯說的是自己所計算的正確答案。于是,爸爸抱著好奇的心理,又重新算了一遍,答案竟然真的和小高斯說的一樣,高斯對了!
爸爸高興極了,逢人便夸自己的兒子還不會說話就會做數學題了。此后,高斯的爸爸發現高斯具有良好的天賦,于是決定全力供他上學。
高斯8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他們的數學老師非常傲慢,瞧不起鄉下人,覺得自己不能長久地留在這個地方。他認為:窮孩子的智商都是低下的,無論他們怎么努力,都不會讓他們變聰明。因此在給這些孩子上課的時候,他總是提不起精神來。
這一天,數學老師的情緒非常低落。看到老師那陰沉的臉孔,同學們頓時變得緊張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找他們的麻煩了。
果然不出所料,老師發話了:“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誰要是不會算就不讓他回家吃飯。” 說完這句話后,老師就不動聲色地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
教室里的學生拿起石板開始計算。一些學生加到一個數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加越大,非常麻煩。有些孩子的小臉兒漲得通紅,有些孩子手心、額頭滲出了汗來。
不一會兒,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說:“老師,我算出來了。”
老師頭也沒抬,擺了擺手,說:“回座位重算!肯定錯了。”他認為,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這么快得出答案。
可是高斯卻并沒有離開,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說:“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非常生氣,正準備發火,可是一看石板上整齊地寫著這樣的數:5050。他非常吃驚,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孩子怎么這樣快就得出這個數值呢?
高斯向老師講了自己的解題思路,這個方法就是古時中國人和希臘人用過的方法。高斯的發現,讓老師感到很慚愧,覺得自己以前太高傲了,不應該輕視窮人的孩子。他后來端正了自己的教學態度,并且還常從城里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并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的數學進步很快。
讀故事,悟道理
在解決一個問題時,一定不要墨守成規,故步自封,要有開放的頭腦,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3
說起數學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關于高斯的故事,最廣為流傳的是“5050”。老師本來想用一道難題,讓全班的同學安靜一節課的時間,卻沒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兩分鐘就說出了答案。高斯把1、2、3……分別和100、99、98結對子相加,就得到50個101,最后輕易就算出從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嗎?小高斯在三歲時,就已經學會計算了。有一天高斯觀看父親在計算幫工們的工錢,當他父親念叨了半天總算報出總數時,身邊傳來微小的聲音,“爸爸!算錯了,應該是這樣……”父親驚異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錯了。雖然沒有人教過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觀察,自己學會了計算。
小高斯家里很窮,冬天,爸爸總是要高斯早早地上床睡覺,好節省燃油。可是高斯很喜歡看書,每次都帶著一棵蕪菁(像蘿卜的一種植物)。他把中心挖空,塞進棉布卷當燈芯,淋上油脂點火看書,一直到累了才鉆入被窩睡覺。
高斯的進步很快,不久之后,老師就沒什么東西可以教高斯了。后來,高斯進了高一級學校,可數學老師看了高斯的作業后,告訴他以后不必上數學課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數學好,語文也非常棒,當他18歲時,為自己將來到底是繼續研究古典文學還是數學而苦惱,正在這時,他解決了一個困擾數學家兩千多年之久的問題“尺規作正十七邊形”,于是,他決定繼續讀數學系。
有一個比喻說得非常好。如果我們把18世紀的數學家想象為一系列的高山峻嶺,那么最后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巔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紀的數學家想象為一條條江河,那么其源頭就是高斯。
人們一直把高斯的成功歸功于他的“天才”,他自己卻說:“假如別人和我一樣深刻和持續地思考數學真理,他們會作出同樣的發現。”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4
高斯(Gauss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現在德國中北部。高斯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高斯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在破舊的教室里上課,老師對學生并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于發現了高斯的才華,高斯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同時,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歲的助教Bartels變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師高得多,后來成為大學教授,高斯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數學。
老師和助教去拜訪高斯的父親,要他讓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親認為兒子應該像高斯一樣,作個泥水匠,而且也沒有錢讓高斯繼續讀書,最后的結論是--去找有錢有勢的人當高斯的贊助人,雖然他們不知道要到哪里找。經過這次的訪問,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織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討論數學,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顧父親的反對進了高等學校。數學老師看了高斯的作業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數學課,而高斯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駕全班之上。
1791年高斯終于找到了資助人--布倫斯維克公爵費迪南,答應盡一切可能幫助他,高斯的父親再也沒有反對的理由。隔年,高斯進入Braunschweig學院。這年,高斯十五歲。在那里,高斯開始對高等數學作研究。并且獨立發現了二項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數論上的“二次互逆定理”、質數分布定理、及算術幾何平均。
1795年高斯進入哥廷根大學,由于高斯在語言和數學上都極有天分,為了將來是要專攻古典語文或數學苦惱了一陣子。到了1796年,十七歲的高斯得到了一個數學史上極重要的結果。最為人所知,也使得他走上數學之路的,就是正十七邊形尺規作圖之理論與方法。希臘時代的數學家已經知道如何用尺規作出正2m×3n×5p邊形,其中m是正整數,而n和p只能是0或1。但是對于正七、九、十一邊形的尺規作圖法,兩千年來都沒有人知道。而高斯證明了: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5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后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St.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1到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鐘,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6
高斯是數學史上少有的天才,很多人認為偉大的科學家和才子都出自于書香門第,家里人可以對他的智力進行較早的開發。可是,高斯的出身卻正好推翻了這一論斷。高四的祖父是一個樸實的德國農民,父親也是以種果樹為生,母親則是一個窮石匠的女兒。由于家貧,他的母親在34歲時才做新娘,而他的父親這時已經40歲了,父親根本就沒有指望他能讀書長學問,也根本不用可能對他進行早期教育。幸運的是,高斯有一個聰明的舅舅,他是一位心靈手巧的織綢能手,雖然文化不高,但知道許多故事。這位舅舅也十分喜歡高斯,常常通過給他講故事來教育他。
高斯的父親整天忙于自己的事,只要小高斯不哭,他就專心算自己的帳,而小高斯則經常在旁邊一聲不響地看父親算賬。有一次,還在牙牙學語的小高斯像往常一樣聚精會神的看父親算賬,父親一邊算,一邊直搖頭,算來算去還是算不出一個結果來,過了好久,才自言自語地報出一個結果,父親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了,點上一支煙,深深吸了一口,一邊準備把答案寫下來。可是小高斯卻在一旁用小手敲著桌子,不停地搖頭,向父親示意這個結果是不正確的,然后從小嘴中慢慢的說出了一個數字,父親十分驚異,兒子還不會說話,怎么會報數呢?他突然靈感一現,莫不是高斯說出了自己所計算的正確答案。于是,父親抱著好奇的心理,重新進行驗算,答案竟然和高斯說的一樣,小高斯對了。
父親高興極了,逢人便夸自己的兒子還不會說話就會做數學了。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7
高斯,著名數學家,1777年生,德國人,先后有155種數學專著出版,有“數學家之王”的稱號。
高斯的父親是泥瓦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有一次,當他計算著給工人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告訴爸爸錯了。原來,3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著父親計算,父親驚異地復核了一次,果然孩子說的是正確的。高斯后來回憶自己的童年時說,他在學會說話之前,已經學會計算了。
高斯上三年級時,有一次老師給學生們出了一道求1至100之和的算術題。不料,老師敘述完題目不過幾秒鐘,高斯就第一個把寫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老師起初并不注意這一舉動,心想這個小家伙不知道寫了些什么。但當他檢查完全班學生的石板,發現唯一正確的答案是屬于高斯時,才大吃一驚。而更令人吃驚的是,高斯用了教師未曾教過的計算等差級數的辦法。即將一頭一尾挨次兩個數相加,這樣,和都是一樣的:1加100是101;2加99是101;直到50加51和也是101;一共有50個101;用50乘101,最后得出了正確答案:5050。
高斯的才華使老師彪特耐爾十分激動,并感到內疚。原來,他不安心在鄉村小學工作,看不起農民的孩子。這件事發生以后,他認真備課,努力教學。
高斯特別愿意和舅舅本茨在一起玩,舅舅也十分疼愛小高斯。他每次來到家中,總是給小高斯講故事,做游戲,有時還帶他出去捉蝴蝶、釣魚、采蘑菇。
四月的一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小高斯跟著舅舅到野外玩耍,他騎在舅的肩上學騎術,手里拿一根小樹枝,嘴里高聲叫著:“嘎!嘎!”儼然是一位威武的騎兵將軍。
突然,奔跑著的“馬”停了下來。原來從河的上游漂來一根木頭。舅舅為了開發小高斯的智力,便問:
“小高斯,你說木頭為什么不沉到水下去呢?”
“木頭輕唄!”小高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舅舅又彎腰拾起一個石頭投到河中,石頭“撲通”一聲就掉進河里去了。他又問:
“是那根大木頭重,還是小石頭重?”
“大木頭比小石頭重得多呀!”
比大木頭輕的小石頭為什么能沉到水下去,而比小石頭重得多的大木頭卻浮在水面上,舅舅故意不給小外甥做解釋,讓小高斯自己去思考。于是,這個“為什么”長久地留在小高斯的腦海中,他一直在苦苦地思索著。
舅舅本茨是個有心人,他為了讓小外甥更好地成長,他省吃儉用,買來不少好書送給小高斯。這一本本很有趣的書,使小高斯愛不釋手。小高斯的智力得到了很好開發,他的數學奇才一發而不可收,最后成為數學大王。
邊讀邊想:一個人的成長除了本身的愛好之外,與周圍的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家長要善于引導和幫助孩子,調動孩子對知識的渴望。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8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后,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97+98+99+100=?
老師心里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后,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1+2+3+.....+97+98+99+100=?老師心里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從此以后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9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國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理物學家。高斯不到20歲時,在許多學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對于高斯接二連三的成功,鄰居的幾個小伙子很不服氣,決心要為難他一下。
小伙子們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一道難題。他們用一根細棉線系上一塊銀幣,然后再找來一個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銀幣懸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線的另一頭也系在瓶塞上。準備好以后,他們小心翼翼地捧著瓶子,在大街上攔住高斯,用挑釁的口吻說道,“你一天到晚捧著書本,拿著放大鏡東游西逛,一副蠻有學問的樣子,你那么有本事,能不碰破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線弄斷嗎?”
高斯對他們這種無聊的挑釁很生氣,本不想理他們,可當他看了瓶子后,又覺得這道難題還的確有些意思,于是認真地想著解題的辦法來。繁華的大街商店林立,人流如川。在小伙子為能難倒高斯而得意之時,大街上的圍觀者越來越多。大家興趣甚濃,都在想著法子,但無濟于事,除了搖頭自嘲之外,只好把期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眉頭緊皺,一聲不吭。小伙子們更得意了,他們為自己高明的難題而叫絕。有人甚至刁難道:“怎么樣,你智力有限吧,實在解不出,就把你得到的那么多榮譽證書拿到大街上當眾燒掉,以后別再逞能了。”高斯的確氣惱,但他仍克制住,不受圍觀者嘈雜吵嚷的影響而冷靜思考。
他無意地看了看明媚的陽光,又望了望那個瓶子,忽然高興地叫道:“有辦法了。”說著從口袋里拿出一面放大鏡,對著瓶子里的`棉線照著,一分鐘、兩分鐘……人們好奇地睜大了眼,隨著錢幣“鐺”的一聲掉落瓶底,大家發現棉線被燒斷了。
高斯高聲說道:“我是把太陽光聚焦,讓這個熱度很高的焦點穿過瓶子,照射在棉線上,使棉線燒斷,太陽光幫了我的忙。”人們不由發出一陣歡呼聲,那幾個小伙子也佩服得連連贊嘆。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10
高斯是德國杰出的數學家、物理學家,近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
高斯上小學后,對數學很感興趣。
有一天,數學老師白爾脫又有點不大高興。他一走進教室,就板著臉對同學們說:“今天德課是你們自己算題,誰先算完,誰就先回家吃飯。”說著,就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一個題目:1+2+3+4+5+6+......+100=?
同學們立刻拿出練習本,低頭認真地算起來。
白爾脫呢?則坐在一旁看起小說來了。
誰知他剛看了一頁,小高斯就舉手報告老師說:“老師,這道題我算完了。”
“算完了?”白爾脫沒好氣地揮揮手,“你算得這樣快,準會算錯,再算算看吧~!”
“不會錯的,我檢查過了,還驗算了一遍。”高斯理直氣壯的說。
白爾脫走到高斯座位前,拿起他的練習本一看,答案是“5050”,顯然一點不錯。
“你是怎么算的?”白爾脫驚奇地問道。
高斯一板一眼地回答說:“我發現這個題目一頭一尾挨次的兩個數相加,都是101,總共50個101,所以答案就是50x101=5050。”
“真妙啊!”白爾脫興奮地拍了一下桌子,接著大聲地對全體同學說:“真沒想到,你們當中竟會出現數學神童!”
從此,白爾脫完全改變了對農村孩子高斯地看法。他尤其喜歡高斯靈活聰明、刻苦學習地態度,在學習中,他經常對高斯進行個別輔導。
在白爾脫地精心培養下,高斯對數學地興趣越來越濃,造詣越來越深,十七歲時,他就發現了數論中的二次互反律。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11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長大后他成為當代最杰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里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郁的臉孔,心里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
”老師講了這句話后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么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后也認真教起書來,并且還常從城里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并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后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而后,在他上大學的時候,導師每天單獨布置給他三道數學題。
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高斯做著做著,感到越來越吃力。開始,他還想,也許導師見我每天的題目都做的很順利,這次特意給我增加難度吧。但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高斯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現有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有什么幫助。
困難激起了高斯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尋求答案。終于,當窗口露出一絲曙光時,他長舒了一口氣,他終于做出了這道難題!
見到導師時,高斯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
導師接過他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高斯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當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個通宵才做出來。”導師請高斯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高斯當著他的面做一個正17邊形。
高斯很快地做出了一個正17邊形。導師激動地對高斯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牛頓也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多年以后,這個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
這個故事告訴我,問題有時并沒有表面上那么困難。我們不能僅僅拘泥于課本上的知識,而應開拓我們的創造力。在常規知識的基礎下去進行非常規的思考,有時會有更意想不到的結果。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12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國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高斯不到20歲時,在許多學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對于高斯接二連三的成功,鄰居的幾個小伙子很不服氣,決心要為難他一下。
小伙子們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一道難題。他們用一根細棉線系上一塊銀幣,然后再找來一個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銀幣懸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線的另一頭也系在瓶塞上。準備好以后,他們小心翼翼地捧著瓶子,在大街上攔住高斯,用挑釁的口吻說道:“你一天到晚捧著書本,拿著放大鏡東游西逛,一副蠻有學問的樣子,你那么有本事,能不打破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線弄斷嗎?”
高斯對他們這種無聊的挑釁很生氣,本不想理他們,可當他看了瓶子后,又覺得這道難題還的確有些意思,于是認真地想起解題的辦法來。
繁華的大街商店林立,人流如織。在小伙子們為能難倒高斯而得意之時,大街上的圍觀者也越來越多。大家興趣甚濃,都在想著法子,但無濟于事,只好把希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眉頭緊皺,一聲不吭不受圍觀者嘈雜吵嚷的影響而冷靜思考。
他無意地看了看明媚的陽光,又望了望那個瓶子,忽然高興地叫道:“有辦法了。”說著從口袋里拿出一面放大鏡,對著瓶子里的棉線照著,一分鐘、兩分鐘……人們好奇地睜大了眼,隨著錢幣“當”的一聲掉落瓶底,大家發現棉線被燒斷了。
高斯高聲說道:“我是借了太陽的光!”
人們不由發出一陣歡呼聲。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13
小高斯上小學了。教師名字叫布特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數學家。這位來自城市的青年教師,總認為鄉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華無法施展。三年級的一次數學課上,布特納對孩子們又發了一通脾氣,然后,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長長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這是多少個數相加呀?怎么算呀?學生們害怕極了,越是緊張就越是想不出怎么計算。
布特納很得意。他知道,像這樣后一個數都比前一個數大198的100個數相加,這些調皮的學生即使整個上午都乖乖地計算,也不會算出結果。
不料,不一會兒,小高斯卻拿著寫有答案的小石板過來了,說:老師,我算完了。布特納連頭都沒抬,生氣地說:去去,不要胡鬧。誰想胡亂寫一個數交差,可得小心!說完,揮動了一下他那鐵錘似的拳頭。
可是小高斯卻堅持不走,說:老師,我沒有胡鬧。并把小石板輕輕地放在講臺上。布特納看了一眼,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沒想到,這個10歲的孩子居然這么快就算出了正確的答案。
原來,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樣一個數一個數地加,而是細心地觀察,動腦筋,找規律。他發現一頭一尾兩個數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個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難以置信的數學天賦,使布特納既佩服,又內疚。從此,他再也不輕視窮人的孩子了。他給小高斯買來了許多數學書,并讓他的年輕的助手巴蒂爾幫助小高斯學數學。
【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著名數學家的傳奇小故事10-17
數學家的小故事欣賞(精選7篇)04-22
數學家名人故事:伽利略04-09
數學家名人故事:數學家高揚芝_700字09-17
數學家名人故事:數學家祖沖之_900字07-30
數學家名人故事:陳景潤_900字08-02
哲理小故事 充滿智慧的小故事12-14
數學家名人故事:阿貝爾_1500字08-02
哲理的小故事08-21
杜牧的小故事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