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發現教案 推薦度:
- 童年的發現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精選】童年的發現教案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發現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童年的發現》的作者是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這篇課文講述了作者9歲時發現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證實,課堂上,作者因想起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而當眾受到懲罰。文中用幽默而富于童趣的語言,展現了少年兒童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和對自然知識的渴求,是一篇向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筆者認為,“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策略,能較好地在語文教學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此設計力圖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領學生反復讀書,體驗作者童年的發現,感受閱讀這篇課文帶來的情感體驗、認識發展和自主愉悅。
語文課要讓學生積累文化,積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蘊。此設計打通了課堂的壁壘,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極大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外延。引導學生課內外了解科學家發現的故事,了解胚胎發育的規律正是積累文化,而帶領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發現”的歷程引導學生親身發現正是積淀一種精神。
【教學目標】
教學這篇課文用一課時,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情意目標: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前搜集資料和課外延伸作業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
3、認知目標:認識生字,基本讀懂課文。
【教學過程】
一、抓住“發現”,導入新課
二、由疑促讀,感知“發現”
1、質疑:學生看題質疑,教師引導學生把問題歸類,篩選。
2、讀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可以低聲速讀,可以高聲朗讀,可以默讀,可以雙人讀,個人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選擇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在書上做好記號。
3、交流:初讀課文后,你發現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引導學生了解“發現”的內容,感知“胚胎的發育規律”這一發現的過程:夢見會飛──請教原因──癡迷研究──發現原理。
4、再讀:你還有哪些沒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的?通過學習,你又發現了哪些問題?學生可能存在的大問題是:作者童年時為什么會有這個發現的?胚胎發育規律究竟是怎樣的?作者的發現正確嗎?
(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此環節以學生的疑問引導讀文,為學生提供了有利于其發展的心理安全的保障和心理自由空間,創設了民主、輕松、開放、互動的學習氛圍。)
三、研讀體悟,感受“發現”
1、自讀感悟:讓學生自主選擇“發現過程”中感受較深的一個或兩個內容,反復讀課文,自我揣摩,自我感悟。可以是說說或寫寫自己的感受,可以畫一畫某個過程……表達形式自由選擇。
2、合作學習: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自己研究的問題分成學習小組,進行再朗讀,再感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發表意見。教師及時鼓勵,隨機引導與點撥。
3、小組匯報:每個小組推薦一名中心發言人。其他組員作補充或提出不同的想法,師生共同評價,隨機指點理解難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風險。”引導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材料,如: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因堅持“日心說”而受到宗教勢力的迫害,布魯諾被燒死,伽利略被終身監禁。
4、老師交流: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針對文中那位老師因誤解“我”的笑聲把“我”轟出教室一事談自己的感悟。
5、感情朗讀:自由選擇方式,可以個人讀,可以分角色讀,可以表演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以上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體驗了“胚胎發育規律”這一發現的過程,而且也感受到了作者之所以有這個發現的原因:敢于提問,反復思考,大膽想象。老師只是以學習伙伴的身份出現,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更是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尊重。)
四、拓展延伸,引導“發現”
1、拓展:交流課前搜集的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并談談感想。如牛頓發現蘋果落地,瓦特發現壺蓋跳動等。
2、比較:上課前,大家都交流了自己的“發現”,請把你的“發現”或同學的“發現”與作者的發現、牛頓的發現、瓦特的發現……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你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誰的思維最敏捷。
3、引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給自己這樣一雙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們的生活是那么豐富多彩,我們的'學習是那么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會有新的發現,能有新的發現,是一個了不起的本領。
(重大的發明、發現往往源于生活,源于對生活現象的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活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
4、實踐:
⑴留心觀察,記下自己的新發現或合作觀察,寫好觀察日記。比一比,誰的發現最有意思。
⑵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發現了什么新問題,請你用喜歡的方式來解決。
(課盡意未猶。學生的親身觀察不僅培養了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還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為下一個單元的習作《我發現……》積累了素材。)
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胚、禍”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楚“我”發現的過程。
3.找出自己覺得有趣的部分談感受,并體會作者童年時善于提問、樂于探索的精神。
4.說說自己有過的“發明與發現”,和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爛漫的時節,在玩樂的時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發現。今天,讓我們走進童年,去回憶童年的發現吧!(板書:童年的發現)
2.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大家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走進課文,去尋求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文中的生字詞你們都認識了嗎?誰來當小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生字詞?你們都會了嗎?讓我們開火車來讀好不好?看來大家預習得非常好,老師為你們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發現是什么?他又是怎樣發現的呢?一起走進課文去看一看吧!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有關的句段,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三、理解發現。
1.大家讀完課文了嗎?誰來向大家匯報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課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正好是九個月。
請大家仔細地讀一讀這幾句話,并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2.再次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指名說。
課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請大家把這兩句話分別朗讀一下,看看這兩句話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3.師小結:我們在平時寫作時,就應該注意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四、了解過程。
1.“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呢?老師擬定了學習計劃,請大家按要求分小組合作學習。
2.課件出示:(1)找出有關的句段。(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個四字短語。(3)在白紙上畫出四字流程圖。
3.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師:剛才大家的合作學習真是熱火朝天呀。現在請每一組用一個詞來概括發現的過程。
一組,夢見會飛。(板書:夢見會飛)
二組,請教原因。(板書:請教原因)
三組,癡迷研究。(板書:癡迷研究)
四組,發現原理。(板書:發現原理)
師:大家真會學習!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大家的合作探究進行得非常棒!
4.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根據板書回答:敢于提問、不斷探究、大膽想象)
5.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有沒有什么想對作者說的呢?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給自己一雙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這么豐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你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說不定,你還會成為未來的發明家、科學家呢!
2.課后請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發現,并把它寫出來。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夢見會飛、請教原因、癡迷研究、發現原理
敢于提問、不斷探究、大膽想象
教學反思
《童年的發現》一文,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說,才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學本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鼓勵求知,鼓勵大膽想象,鼓勵探究發現的課文。通過作者回憶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件趣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如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我”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樣發現的?
2、感受語言的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幽默活潑的語言特點。
3、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導質疑
1、激趣導入
童年一首詩,童年是一首歌,童年里珍藏著每一個人五彩斑斕的夢想,童年里包蘊著每一個人多姿多彩的追求。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有自己可歌可頌的精彩故事,都有自己可圈可點的難忘回憶。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童年的發現是——
生:胚胎發育的規律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費奧多羅夫的童年。
2、直奔重點,引導質疑
圍繞“胚胎發育的規律”你能提什么問題?
(什么是胚胎發育的規律?作者是怎樣發現這一規律的?)
3、請同學們跳讀課文,看誰最先找出什么是胚胎發育的規律。
(1)學生匯報。
(2)出示:“人是有細胞構成的------正好是九個月。”
(3)默讀這幾句話,看一看能不能帶上自己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4)學生交流匯報
師:從你們的轉述中,我們知道了這就是------胚胎發育的規律。
播放課件《胚胎的發育》
過渡:費奧多羅夫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非常高興,因為他畢竟是一個九歲的孩子。他是怎樣發現這一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請同學們繼續讀書,看一看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畫下來反復品讀,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交流匯報;
3、出示課件:“我的發現----似乎飛到哪里。”
(1)同桌合作讀這段話,說說你的體會。板書:大膽想象
(2)“我”的發現起始于夢中飛行,這段話中的哪個詞語可以概括夢中飛行的特點?
理解“隨心所欲”—— 夢中飛行可以輕輕躍起,可以著地滑翔,可以長久盤旋,可以雙臂舒展,可以雙腿動彈,那簡直是隨心所欲。
(3)夢中飛行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老師朗讀邊想像畫面。
(4)把你的想象融入朗讀中,男女生輪讀。
(5)孩子們,你們有過類似的夢嗎?說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
(6)是啊,如果你也做了同樣的夢,或者你真的能飛了,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體會得真好,收獲真多!把書捧起來,讓我們一起輕聲地把這一節讀一讀吧,別把美夢驚醒了。
4、繼續交流
(1)帶著這個奇妙的問題,他們去請教老師。咱們師生分角色朗讀,
(2)此時,你又體會到了什么?讀出你的好奇。誰還有不同的理解?請你帶著追根刨底的語氣再讀。
(3)他想的是那樣癡迷,以至于翻來覆去地看魚,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什么。
這是一個多么執著的孩子!板書:執著探索
二、讀悟結合,體會情感
1、過渡引讀:費奧多羅夫經過思考、請教、推算,終于找到了答案,并在生物課上得到了證實,“我的想法竟然和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的笑出了聲音。老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說-——(學生齊讀);師繼續導讀:聽了老師的批評我困窘地說——(學生齊讀);師導讀:教室里一陣笑聲。奧爾加、伊萬諾夫娜氣得臉蒼白,大步朝我走來。(學生齊讀)。
2、師問:最后我被趕出教室我會想些什么?
(1)學生答后打出課件
(2)齊讀打出的課件
(3)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師引導: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生說:有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有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有舉例子理解。
(4)你打算用哪種方法來理解。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板書:幽默風趣
三、聯系生活,總結升華
1、童年的發現盡管有時候別人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煩,可是,老師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發現,每個人都去享受自己發現的快樂,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發現。你能把你童年發現的快樂講出來讓我們一起分享嗎?生說。
2、同學們透亮的眼睛真會發現,有觀察中的發現,有玩耍中的發現,還有讀書中的發現。這些就是你們創造研究的開始,孩子們行動起來!駕駛著童年的發現這艘充滿創想的航船認真地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將來造福社會,造福人類吧!
四、課外延伸
最后讓我們一起走進練筆新時空:(課件出示)
童年時人生記憶中最完美的一頁,其間發生了許多有趣、好奇的事。孩子們,拿起你手中的筆寫一寫你在童年的發現吧!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胚胎發育的規律
大膽想象、執著探索、幽默風趣
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胚、賦、豈”等十四個生字,理解“胚胎、禍患、盤旋、隨心所欲、絞盡腦汁、天賦、癡迷、困窘、驅逐”等詞語的意思,比較“迷戀”與“癡迷”的差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童年的發現,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關注生活的態度。
3、欣賞課文語言,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享受童年幻想與探索的樂趣,提高語言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討論交流法
教具:
關于“胚胎發育、進化論”的圖文資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聯想,談論“發現”。
1、板書“童年”:齊讀;看到童年這個詞語,你聯想到了什么?(快樂、幻想、幸福、自由、活潑、天真、可愛、生機、無憂無慮)
2、板書“發現”:齊讀;你有過哪些有趣、新奇的發現?
3、板書“的”:齊讀;這就是今天要學的課文,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問題?(課文講的是一個小朋友童年有趣的發現;這個人是誰?到底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4、簡介作者:費奧多羅夫
二、自讀質疑,思考“發現”。
1、方法指導:大家猜想得很有道理,童年的發現究竟是什么呢?讓我們自己讀課文。
要求:
第一,和讀其他課文一樣,要把課文讀通,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同時把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劃下來;
第二,要邊讀邊思考,尤其是這篇課文,讀第一遍時,你或許會不太理解,所以請再讀第二遍,邊讀邊想,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問題?并在相關處做上記號。
2、自由閱讀:給學生以充足的自讀時間,教師巡回指導、點撥。
3、交流反饋:有一位名人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確實,能提出問題說明他讀懂了一些內容,更說明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所以,在交流過程中,大家應該大膽地匯報你閱讀的成果,這個成果包括: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或者說你思考了什么問題?
逐段朗讀,糾正讀音,交流成果: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問題。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說說讀懂了什么?(童年的發現是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回答了讀課題時的思考:到底發現了什么?)有什么問題?(“胚胎”是什么意思?胚胎發育的規律是怎樣的?)出示圖片,理解“胚胎”。
(2)指名朗讀第2自然段:通過聯系上下文猜測的方法理解“禍患”;有什么問題?(大家為什么會笑?我又為什么會笑?為什么笑會受到懲罰?受到了怎樣的懲罰?)
(3)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讀準“滑翔、盤旋、隨心所欲”,比較“滑翔”與“飛行”的區別;讀懂了什么?(經常夢見自己飛翔,夢中飛翔很快樂);再讀一讀,讀出夢的快樂。
(4)指名讀第4自然段:理解“天賦”;讀懂了什么?(很多小朋友都有快樂的夢)
(5)指名朗讀5—11自然段:通過找近義詞理解“繁殖、豈止”,看圖了解“草履蟲”;有什么問題?(夢中飛翔真的是因為人在遠古時代是鳥嗎?)
(6)指名朗讀第12自然段:讀懂了什么?(作者是一個愛動腦筋的人)
(7)指名朗讀第13自然段:理解“絞盡腦汁”;讀懂了什么?聯系讀第1自然段提出的問題,這一段能回答第1自然段提出的.哪個問題?(胚胎發育的規律具體指什么?)指名回答。
(8)指名朗讀14—19自然段:理解“困窘”(我為什么困窘?想象我當時困窘的樣子。)理解“驅逐”(課文中指什么?)前面提出的哪些問題,可以從這段找到答案?(我為什么笑?大家為什么會笑?為什么受到懲罰?受到怎樣的懲罰?)還有什么問題?(老師為什么會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母腹中的胎兒真的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嗎?怎么再現的?)
(9)問題回顧:哪些問題在讀完課文后已經回答了,還剩下哪些問題?
三、補充閱讀,理解“發現”。
1、剩下的問題,絕大部分是關于進化論和胚胎發育知識的。老師提供給大家一個網站,里面不僅有胚胎發育過程的相關知識,還有生物進化、人類發展及達爾文進化論的相關知識,請大家認真閱讀,然后談談自己閱讀后的收獲。
2、上網自由點擊,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3、交流閱讀收獲。
四、總結練習,展示“發現”。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哪些收獲?可以從知識、方法等方面進行交流。
1、詞語盤點:出示“胚胎、滑翔、盤旋、隨心所欲、絞盡腦汁、天賦、癡迷、困窘、驅逐”讀一讀,選擇難寫的寫一寫。
2、內容理解:說說作者童年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3、方法總結:邊讀邊思考,學會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能正確認讀“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我”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么發現的。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浪漫的時刻,在玩樂的時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發現。今天,讓我們走進蘇聯作家費奧多羅夫的童年,去看看他的童年有怎樣有趣的發現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4、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作者圍繞“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5、激趣朗讀,作者的發現有趣嗎?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三、閱讀理解,“‘我’發現了什么?”
1、自讀課文1、2自然段,說說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發散開去,以課文內容為切入點展開討論。
2、朗讀體會。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發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2)在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地體會作者的感受。
四、細讀體會童年秘密的發現過程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個秘密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五、體味作者秘密被證實后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
3、從課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學生的讀書、感悟、交流,知道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著執著精神的孩子。
六、總結交流
引導學生說說學習這篇課文后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在生活中要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要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教學反思
本課故事情節充滿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緊扣“發現”一詞,自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即“發現了什么?”“怎樣發現的?”“結果怎樣?”通過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形式理解課文,在此基礎上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貴之處。
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6
設計解讀:
《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作者在九歲的時候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以及因這個發現在一次課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聲,被老師誤解當眾受到懲罰的事。除去“胚胎發育”、“進化”等一些生物學術語的理解難點外,整個文本無論是語言還是情節都充滿了童真、童趣。從整個文本脈絡和層次上來看,雖然文段較多,篇幅較長,但“童年的發現”和“因發現受到懲罰”兩件事斷章清晰,前后關聯遞進。所以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集中在學習字詞、理清結構和探尋“發現過程”的內涵。其中,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辨,對童年發現的起因(夢境)、經過(過程)、結果(規律)等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期待在“簡單”與“不簡單”的感悟思辨中,讓學生聚焦作者的發現過程(科學探索過程),從而敏銳地捕捉到作者童年發現的過程意義之所在。
教學目標:
1.學習字詞,理清文章結構,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依托重點詞句的品讀,在由“簡單—不簡單”的感悟思辨中,探尋“發現”的過程意義。
3.感受作者大膽想象、積極思考的求知精神,培養基本的科學素養。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引發興趣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一起讀課題——《童年的發現》。
2、了解作者信息。出示:
費奧多羅夫:一位極富創見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飛向宇宙的宇航學奠基人。他的學問淵深,博覽書史,據說他幾乎知道俄國國家圖書館所有藏書的內容。他不僅精通歐洲各主要語言,而且對包括漢語在內的許多東方語言也頗有研究。不僅如此,他對哲學、藝術都有很深的造詣,被人稱為“百科全書”。快速地默讀。
交流:資料當中最讓你吃驚的是什么?
3、是的,就是這樣一個博學多才、極富創見的人,他的童年又會有怎樣獨特的成長經歷呢?請同學們拿出課文紙,自由地朗讀課文。
二、理清脈絡,指導讀法
1、學習字詞。
胚胎、滑翔、妨礙、禍患、驅逐、羞愧
(1)尋索第一組詞的構成特點;
(2)比較品析——讀悟第二組詞的意思。
2、理清結構
(1)齊讀課文一、二自然段,感知主要內容并迅速分段;
(2)小結:閱讀比較長的文章,我們可以試著先理清文章的結構,這樣有助于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感悟“夢境”和“發現”
(一)品讀“夢境”
作者在文中說,他的發現是起始于——夢中飛行,出示:每天夜里做夢我都飛,我對飛行是那樣迷戀,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后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可以隨心所欲,運轉自如,憑著雙臂舒展和雙腿彈動,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1、自由讀——指生朗讀——交流:這是一個怎樣的夢
2、作者的哪些描寫帶給你這樣的感覺?
3、帶著這些感受,一邊朗讀一邊在腦海當中描繪這些畫面。
(二)品讀“發現”
正是緣于這個奇妙的夢境,作者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關于這個發現,文中有一個非常生動而有趣的描述,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到它,并用波浪線把它劃下來。
出示:“哈!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地上的距離很遠很遠,在地圖上畫出來只不過幾厘米。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我的發現竟是如此簡單明了,我為此感到格外高興。我想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
1、讀著讀著,你感覺這段話的字里行間流淌著作者怎樣的心情?
2、把你覺得能夠體現作者這種心情的字眼加上著重號(哈、竟、格外)
3、指導朗讀。
四、體味發現的“不簡單”
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留意到,作者在形容自己的發現時用了哪一個詞兒——簡單明了。這在作者看來如此簡單明了的發現,是真的`那么簡單地被發現的嗎?請你再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的4—12自然段,邊讀邊把你覺得使作者有這樣的發現的原因劃下來,看看你又能有怎樣的發現。
(一)不簡單——深度問答
1、指導朗讀“問句”,感受追問的急切
4、你從這里發現什么?(善于思考、很有探索的欲望)
(二)不簡單——感受“癡迷”
我想的是那樣的癡迷,以至于從河里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1、點撥生字“癡”,通過字理的解讀猜度“癡迷”的意思。
出示:癡迷:入迷到呆傻的程度。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癡迷?
3、抓住“翻來覆去”體驗想象
4、補充寫話:
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
五、回溯“發現”,升華主旨
1、復現作者對“發現”的描述
2、質疑“發現”,再度感受“不簡單”
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小語人教實驗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材以童年為主題進行編排。《古詩詞三首》展示古代兒童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生活。《冬陽·童年·駱駝隊》《祖父的園子》分別描寫駱駝隊和祖父的園子給童年帶來的快樂,反映了現代和當代中國兒童的生活。《兒童詩兩首》寫現代兒童的豐富的想象和美麗的憧憬。而《童年的發現》則寫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時的發現。
通過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兒童的生活經歷,共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并學習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寫“胚”“禍”等14個生字,會認“澄”“窘”等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癡迷”等詞語,讀記“澄澈”“困窘”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1)理清全文結構,了解發現過程,明白發現原因,認識人物特點,體會作者情感,激發探究興趣。
(2)結合上下文,品析詞句。
(3)展開想象,聯系實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1)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執著探索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2)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
課時安排:
共2課時。
教學流程:
初讀文章,學習生字詞,了解大意。再讀課文,熟悉內容,理清層次。品讀課文前兩個自然段,明白作者童年的發現,體會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
一、復習導入,回顧舊知。
1.我們眼中,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畫,一首明麗的詩。而在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心中,童年則是一段難忘的回憶。這是因為他童年的發現。
板題,齊讀。重讀“發現”一詞。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明白了全文共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概述童年的發現;具體敘述發現的經過;幾年后這個發現得到證實。
二、了解經過,認識人物。
1.“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一個如此重大的科學問題,是怎樣被一個九歲的孩童發現的呢?你們想知道嗎?快速讀課文3至13自然段,了解發現的過程。自由速讀。
2.指名大概敘述發現經過。這項發現的過程大體經歷了那些階段呢?(夢中飛行;請教原因;觀察思考)
3.請大家再來默讀這部分內容,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詞句細細體會,思考“我”為什么會有這個發現。
4.全班交流。
(1)交流“夢中飛行”部分。
①圍繞“迷戀”一詞,結合“只要……就……”“甚至”體會夢境的神奇。
②圍繞“輕盈”,結合“隨心所欲”,想象夢中“我”的動作自如和飛行自由,感受夢中飛行的美妙。
③分別指導朗讀。配樂齊讀。
(2)交流“請教原因”部分。
①聯系“奇妙”和“萬分驚訝”,感受“我”強烈的好奇心。
②聯系“我”的四個問題,認識后一個都是對前一個的追問。體會“我”強烈的求知欲。
③同桌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3)交流“觀察思考”部分。
①圍繞“癡迷”,想象“我”翻來覆去地看什么?想什么?還看過哪些?感受“我”執著探索的精神。
②出示“我”想象的內容,聯系老師的講解,理清人類進化的過程,體會“我”大膽的想象力。感受“我”發現后的自豪、興奮心情。
5.這個發現的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發現。
通過了解這三個互相聯系的階段,你覺得費奧多羅夫是個怎樣的孩子?(大膽想象、執著探索、求知若渴)
三、感受結果,體會情感。
1.當這個了不起的發現在幾年后得到證實時,卻發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自由讀文章14至19自然段。交流。
2.圍繞“誤”一詞,理解:課堂上“我”想到自己在幾年前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心花怒放,情不自禁笑出了聲音。而這位年輕的一本正經板著面孔的女教師,在講人類的起源和進化時,卻希望學生老實、安靜。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
3.出示:“我明白了……”課文最后一句
(1)辨析“發明”與“發現”,“驅逐”和“迫害”的詞義。
(2)舉例交流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愛迪生等科學家的資料,了解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
(3)“太陽中心說”,這是一個多么重大而有意義的科學發現,由于當時的人們認識有限,眼界狹小,科學家們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啊!可是,作者為什么這樣說?這跟他有什么關系?(自我安慰。語言的幽默。)
本來是一段引以為榮的童年往事,現在卻有了不愉快。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憤懣)指導讀。
四、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1.大膽想象、執著探索、求知若渴的費奧多羅夫在九歲就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長大后,學識淵博,極富創見,精通歐洲、亞洲多國的語言,對哲學、自然科學、藝術等學科都有很深的造詣,被稱為“百科全書”。由此,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呢?交流。
3.也許童年的發現是幼稚可笑的,但因為是自己思考、探索、想象的結果,因而又是那么可愛、令人自豪。生活處處又發現,發現處處皆學問。堅持下去,下一個偉大的發現者就是你!
【童年的發現教案】相關文章:
童年的發現教案03-28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01-22
《童年的發現》教案優秀09-23
童年的發現教案優秀03-29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09-04
童年的發現語文教案11-29
課文教案《童年的發現》01-09
童年的發現課文教案03-24
童年的發現02-11
童年的發現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