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曲》教學設計
一、什么是教學設計
1、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2、教學設計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二、《搖籃曲》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搖籃曲》教學設計(精選1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搖籃曲》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搖籃曲》是奧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為帶再現的兩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的兩個樂句末終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級進為主,節奏平穩而有規律。歌曲充滿了溫馨,靜謐的氣氛。第二段開始時,出現了一個由附點四分音符構成的附點節奏,x·x,突出了搖的感覺,加上裝飾音的運用與前面的音樂形成了小小的對比,使歌曲洋溢著母親對孩子無限溫存慈愛的萬千柔情。第四樂句是第二樂句的完全重復,使歌曲前后呼應,自始至終處于安詳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學目標:
1、通過歌曲學習,了解音樂家舒伯特的藝術人生、藝術魅力及情感世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終身熱愛音樂的情感。
2、指導學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連貫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摯的愛,培養熱愛母親,熱愛生活的情感。
3、了解《搖籃曲》的曲式結構及這種歌曲體裁形式,體會它的風格特點,感受不同藝術形式演繹搖籃曲的不同魅力。
教學重點:
能用歌聲表達歌曲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裝飾音、附點音符的掌握
教師準備:
有關舒伯特音樂作品CD光盤《搖籃曲》
學生準備: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事跡和有關故事
教學方法:
體驗法,交流法、聽唱法、對比法
教學思路:
以《搖籃曲》為本課中心,以音樂家舒伯特的故事為導火線,圍繞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為主線,在聽,唱,看,演中從音樂,戲劇、美術中感受,將知識與技能,情感與人文完美的結合滲透,體驗大師的藝術魅力,從而產生共鳴,激發情感,釋放情感。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走進音樂大師的人生
1、談母愛
師:“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于母愛”
“下面我們來看看詩人和畫家是如何表現母愛的!
2、欣賞有關搖籃曲的圖片,回憶自己的童年
3、想象為圖畫選擇音樂應該是怎樣的?(速度、力度、情趣)
3、引出《搖籃曲》這種體裁
――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搖籃曲
4、故事一盤土豆激發情感,走進舒伯特
師:“下面要聽到的歌曲就是一位偉大音樂家在菜單上寫下的一首搖籃曲,你們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就是―――奧地利譽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二、學習歌曲《搖籃曲》
1、欣賞大師作品《搖籃曲》感受情緒、速度、力度
2、采用聽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觀察旋律特點,發現重復句,了解曲式結構
4、難點突破:(采用的方法:體驗式)
A、感受搖籃“搖的的感覺”對比不帶附點和帶附點的不同,引導唱好附點節奏
B、裝飾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啟發學生想象媽媽哄寶寶睡覺的心情怎么樣?裝飾音演唱自然、輕聲一帶而過的感覺。啟發學生邊演邊唱,邊體驗!
三、歌曲處理,情感體驗
1、再次聆聽,想象歌曲意境(談談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
體會母親的情感
2、探討在聲音、力度、速度以及包涵的情感的處理(自主發言)
創造情境體驗情感,對比感受,在試驗中找尋美感。
要讓小寶寶入睡聲音應該怎么樣?力度是強還是柔?速度?演唱時媽媽的心情和內心的情感?(結合大師的要抒發的情感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師:“讓我們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親懷抱里的嬰兒,或想想自己的母親,感受、體會一下,帶著柔和甜美聲音,恬靜、舒緩地再次演唱這首《搖籃曲》。”
四、創設情境,戲劇演繹
1、即興創作表演母愛的情境(大膽表現)
2、生生,師生
五、深化拓展,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搖籃曲》
1、聆聽不同演奏形式的搖籃曲(合唱、小提琴,男女聲重唱等)
2、談談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演唱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帶來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
師:搖籃曲這種音樂體裁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僅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特別是它那舒緩的旋律,讓我們愿意去聽,還可以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愛,以及美的存在。
六、釋放情感
1、學生對媽媽說一句心里話。
師:通過你們的欣賞表演和演唱,讓我感到你們與媽媽的之間的愛是那么濃厚,是啊,母親的恩情就像溫暖的陽光,無時無刻的照耀著我們,為了我們,母親付出了許多許多,看著媽媽眼角的皺紋,忙碌的身影,你們閉上眼睛,聽著音樂,想一想你和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濃濃的母愛,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媽媽說些什么?
2、大師事跡延伸:深入大師的情感世界體驗母愛并介紹“歌曲之王”伯特的其他偉大著作和對生活的態度
3、千言萬語難以表達我們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就讓我們帶著對媽媽的深深的愛再一次演唱這首《搖籃曲》結束。
七、課后延伸——進一步走進舒伯特的情感世界
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創作靈感等方面
《搖籃曲》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感受搖籃曲的音樂風格,學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設計理念: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是藝術,它以其自身的藝術魅力陶冶著人們的情操凈化著人們的心靈,所以,音樂既是耳朵的美味,又是心靈的凈化水。作為音樂教育,特別是小學音樂教育,在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才的過程中,更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設計《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時,我本著音樂學科所特有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多種學科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感受、演唱、聆聽、創編、制作、繪畫等活動,讓學生“品嘗這音樂大餐的美味”,體驗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引領學生在玩中感悟,在感悟中逐漸升華到行動,從而潛移默化的進行美育和德育滲透。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聆聽歌曲,感受、體驗父母為我們傾注的愛,并懂得要回報父母;
2、指導學生運用柔美、圓潤的聲音演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體驗搖籃曲寧靜舒緩的音樂特點,用深情、輕柔的聲音表達歌曲的情感;
3、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創編能力及合作意識,挖掘學生內心豐富的情感。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場景布置道具
教學重點:
1、感受搖籃曲的音樂特點。
2、對學生進行愛心、親情教育,使之感悟愛、理解愛、體驗愛,并能深情地演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教學難點:
三拍半、切分音、一字多音的準確歌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歌。
2、用“”跟琴練聲。要求:聲音輕柔,氣息連貫,嘴巴微張,面帶微笑。
二、情感導入
1、聆聽《小寶寶睡著了》感受搖籃曲的寧靜舒緩音樂的特點。
2、讓學生回憶曾感受到的母愛,說一說自己與媽媽的故事,背景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
三、感受歌曲
1、播放《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學生仔細聆聽。
2、提問:歌曲的特別之處在哪里?歌曲中的小姑娘看著熟睡的媽媽會想到些什么?她是怎樣做的?
3、感受歌曲中小姑娘的一片孝心,隨歌曲的旋律深情朗讀歌詞
4、緊隨學生的動情朗讀,教師用歌聲將歌曲第一段歌詞娓娓道來。
四、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第一段歌詞
、僬垖W生跟琴輕聲模唱歌曲第一段歌詞。
②找出歌詞中的重難點重點練習。
練習“媽媽屋里靜悄悄”一句中“靜”字切分音的演唱,“悄”字“2”的時值唱足。比較拖足3拍半和不拖足3拍半的感情,并在提示在三拍半后輕輕吸氣為下一句演唱做準備。
練習“伏在桌上睡著了”一句中一字多音的演唱,
加手勢練習,唱準低音“5”。
③跟琴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提示學生前奏結束加“3”、“4”兩個音。
、芴釂枺簽楸磉_對媽媽的熱愛之情,應該用什么情緒演唱?
、萆钋檠莩谝欢胃柙~,注意:用心去唱,利用氣息控制演唱中的強弱對比。
2、學唱歌曲二、三兩段歌詞。
、俳處煆椙,學生自由模唱歌曲二、三兩段歌詞。
、谔釂枺赫页鲎约撼粶实木渥。師生共同解決二、三兩段中的演唱難點。
、凵钋檠莩枨胃柙~。
3、學唱結束句。
、俳處煆椙俜冻Y束句,學生用心聆聽
、趯W生跟琴輕聲模唱結束句歌譜,唱準附點節奏與尾音“5”
、厶釂枴啊痹诟枨械淖饔。
、芗尤敫柙~,深情哼唱結束句。(提示演唱方法)
4、跟琴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整首歌曲。
5、視聽結合,觀看歌曲FLASH,體會搖籃曲的音樂風格。
、偬釂枺阂曨l中的小姑娘是怎么用她的表演去打動聽眾的?從情感、聲音、表情幾個方面回答。
、诔鍪菊n件,通過欣賞小姑娘的演唱,說出圖片中那些詞最適合這首《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③結合實際,說一說搖籃曲的音樂特點。
④體會歌曲意境,與視頻中的小姑娘一起在優美的搖籃曲中唱唱對媽媽的愛,并加入簡單的動作配合演唱。
五、拓展與編創
1、分小組編創情景劇。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場景道具搬上講臺配合表演:桌椅、小花襖等。
提示:可由兩名學生分別扮演母親與小姑娘,其余學生深情演唱,觀眾用“”哼唱歌曲。
2、表演情景劇,評選出最佳表演、最佳演唱的小組與個人。
六、布置作業
提問:如果說媽媽的愛的那樣的溢于言表,爸爸的愛又是怎樣的呢?以《唱給爸爸的搖籃曲》為主題,為歌曲旋律創作新的歌詞,下節課進行演唱與表演。
七、小結
再次深情演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伴隨著下課的鈴聲輕輕走出教室,祝福全天下的母親身體健康,永遠幸福!
八、課堂小記
這是一堂以母愛為主題的音樂課,當今的孩子大都習慣了享受父母給予的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讓許多孩子忘卻了自己也該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和回報父母!通過今天學習的以母愛為主題的《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讓學生在音樂中既得到了情感的陶冶,也深深打動了每位孩子的心,對如何感恩圖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搖籃曲》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通過讓幼兒反復欣賞樂曲,感受搖籃曲的安靜、緩慢、抒情等情感。
2、能體驗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愛,并有興趣地用動作表現哄娃娃睡覺的情節。
教學準備:
音樂伴奏,布娃娃,(幼兒人手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霃土暩枨骸缎⌒〉拇
教師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手勢)
。ǘ┬蕾p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
教師語言: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戶人家的窗子里傳出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完整聽賞音樂)
提問:這段音樂好聽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結: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們真是用心在聽。那你們怎么會想到這些事的呢? 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么樣的呢?(再次欣賞,講講感覺,教師哼唱加以肯定)
小結:你們說得真好,這段音樂給我門的感覺就是很柔和,很安靜的,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容
教師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說話,每一段音樂里都藏著一個優美又動聽的故事,那么這段音樂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起來看吧。ㄐ蕾p舞蹈和音樂)
提問:現在你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結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并開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結:這段音樂講述了媽媽在哄自己心愛的寶寶睡覺,像這樣的曲子我們叫它《搖籃曲》。
3、幼兒表演音樂內容
教師語言: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老師的好寶寶,天黑了媽媽要哄寶寶們睡覺了。
教師語言:媽媽哄你們睡覺心里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次小爸爸小媽媽哄自己的娃娃睡覺呢?(幼兒也來扮演媽媽爸爸哄娃娃睡覺)
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幼兒變換動作。(幼兒個別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導幼兒用動作體現對娃娃的寶貝)
4、結束語:
小娃娃真的睡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們也該休息了
《搖籃曲》教學設計4
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運用《音樂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培養發展創新實踐能力和合作學習精神,通過學生的欣賞與感受,體驗、參與等,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感受音樂的美,通過學生的演唱與表演,感受母愛的真摯,進行親情教育。
教材分析:
《搖籃曲》,也叫催眠曲,是奧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原指母親在搖籃旁為撫慰嬰兒安靜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音樂體裁。其特點是旋律輕柔甜美,節奏和伴奏常帶有搖籃的動蕩感,具有安靜、溫暖、親切的特點。這首搖籃曲是作曲家舒伯特十九歲時的作品。歌曲旋律委婉動聽,像是一首音詩。加上裝飾音的運用與前面的音樂形成了小小的對比,使歌曲洋溢著母親對孩子無限溫存慈愛的萬千柔情。全曲只有四句,第二、第四句完全相同,使歌曲前后呼應,自始至終處于安詳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學目標:
一、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演唱《搖籃曲》,抒發對母親的眷戀與熱愛之情;
二、對歌曲的樂句作出準確的理解與判斷;
三、指導學生用有氣息支持的連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表現歌曲,鼓勵學生嘗試進行簡單的即興創作和表演活動。
教學重、難點:
1、裝飾音的唱法;
2、指導學生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3、填補上空缺的音符,對歌曲的樂句作出準確的理解與判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播放音樂 《月亮月光光》。
這音樂那么寧靜,那么溫柔,大家都沉浸在這美妙的夏夜中了?墒,你聽,小寶寶哭了,(播放課件)這哭聲吵到了左鄰右舍,你能用什么樣的方式讓小寶寶迅速安靜下來,并安然入睡嗎?
生:(根據學生回答給予反饋)
(如果學生回答不上來,師:想想能用音樂課相關的方式)
2、 嗯,同學們列舉的方式都非常好。老師這里有兩首音樂,我們來比較一下哪首比較好。
A、先播放《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片斷。
師:這首行嗎?我們還有一首。
B、播放《舒伯特搖籃曲》,那么這首呢?
。ㄒ龑W生從強弱,情緒上分析。)
二、學習新歌
1、隨音樂輕聲哼唱,分析有什么特點。
旋律重復、裝飾音前倚音、空缺音符填補。
2、你能用最親柔的聲音來隨琴來哼唱嗎?
用“LU”母音哼唱全曲,要求輕柔、連貫。
3、師彈琴生唱歌曲《搖籃曲》。
4、引導學生練習裝飾音的演唱法及附點節奏唱法:
裝飾音: 5 65 4 。 3 2 5 ||?????
附點節奏:2 ? 2 3 ? 2 1 ||
師:讓我們隨琴準確的把歌曲唱一遍吧!
5、師:歌曲那么溫馨、靜謐而甜蜜,從歌曲的演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了什么?(媽媽對寶寶的無限柔情) 所以我們在演唱時自認而然的就吧速度?演唱力度?為的就是要體現歌曲怎樣的情緒?
師生交流:歌曲速度緩慢、旋律平穩,力度輕柔等。
6、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世界各國都有很多搖籃曲,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各國的搖籃曲吧!
三、創作拓展
從你們的演唱中,讓我感到你們與媽媽的之間的愛是那么濃厚,母親的恩情就像溫暖的陽光,無時無刻的照耀著我們,為了我們,母親付出了許多許多,看著媽媽眼角的皺紋,忙碌的'身影,讓我們閉上眼睛,聽著音樂,想一想和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那濃濃的母愛,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媽媽說些什么?請你把自己對媽媽的愛寫下來吧!
《搖籃曲》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搖籃曲及其風格特點;
2、學會用輕柔深情的聲音去表現《搖籃曲》。
3、通過學唱歌曲,讓學生感受體驗媽媽在兒女成長過程中傾注的愛,并通過歌唱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母親的熱愛。
教學重點:
通過學唱歌曲,讓學生感受體驗媽媽對兒女的愛,并通過歌唱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母親的熱愛。
教學難點:
感受歌曲《搖籃曲》6/8拍搖曳動蕩的節拍特點,讓學生初步感受搖籃曲的特征,并用親切流暢舒緩的聲音表現歌曲,贊美媽媽。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電子琴、多媒體課件、有關視頻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由六個樂句加結尾的一段歌曲。采用八六拍,F宮調式。這首歌曲調優美流暢,婉轉動聽,六拍子的節奏更增強了動蕩搖晃的感覺,在輕柔而稍慢的歌聲中,生動地描繪出一幅“我”輕輕搖動搖籃,哄寶寶入睡的幽靜畫面。搖籃曲就是催眠曲,這類歌曲的特點是優美抒情。演唱時要控制好氣息,歌聲要輕柔而優美,要唱好一字多音的歌詞。并注意曲調中多次出現的變化重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1、欣賞圖片
問:看了這些圖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誰有關?你又有什么感受?
師:是的,這些圖片表達的就是一種親情和母愛。媽媽把愛給了我們,我們更要愛媽媽。
2、對比感受兩種不同風格的樂曲為圖片配背景音樂:(軍隊進行曲與勃拉姆斯的搖籃曲)
問:兩首樂曲聽完了,你選擇哪首?請說說原因
3、學生談談對剛才所聽的兩段音樂不同的感受,以引出搖籃曲。
4、學生總結搖籃曲的特點,教師擇句板書。
5、導入所學新課。
搖籃曲聽起來輕柔舒緩,優美抒情給人一種動蕩搖晃的感覺,這就是搖籃曲的特點。搖籃曲是媽媽唱給小寶寶,哄小寶寶睡覺的音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樂曲就叫《搖籃曲》(出示課題)
二、新歌教學
1、初聽歌曲,閉上眼睛,感受歌曲所帶來的意境及畫面。
問:有什么感受?(再次鞏固搖籃曲特點)
2、再次聆聽,注意結束句
問: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結束句中有幾個快快睡。那它們在演唱時有沒有變化?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有感情朗讀歌詞。
4、再細聽,可跟唱,但不要出聲。
5、輕聲跟唱,記住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
6、學生各自指出掌握不好的地方,集體糾正。
三、 歌曲處理:
1、你覺得該用什么樣的聲音及感情去演唱,主要請學生自己說。
2、想象如果你是這位哄著寶寶入睡的媽媽,你會怎么樣演唱這首歌。
四、 拓展教學
1、搖籃曲最能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2、你了解你的媽媽嗎?你知道媽媽的生日、喜歡的顏色、喜歡的食物、愛好等等嗎?
3、以“媽媽,我想對您說……”說出最能代表對媽媽情感的一句話,學生自由發言,抒發真情。
當你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你們給家庭帶來了歡樂,帶來了生機和希望,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媽媽對你們的牽掛和惦記,媽媽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我們怎么樣來回報媽媽,怎么樣才能讓我們的媽媽每天綻放燦爛的笑臉呢?
4、媽媽愛我,我愛媽媽!
或畫或寫將心中的話兒表現出來
《搖籃曲》教學設計6
課題: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選材:選自《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課型:綜合課或多媒體綜合課(第二課時)
教具:綜合課:鋼琴,電教板,錄音機及磁帶,DVD機,圖片,掛圖,有不同他*的畫,自己準備的道具。
多媒體綜合課:
電腦,課件,投影大屏幕,鋼琴或電子琴。
教學內容:
1、了解音樂速度對歌曲表達的重要作用以及簡單的運用。
2、學習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教學目的:
1、通過不同的歌曲片段的回顧,使學生掌握音樂速度對歌曲感情表達的重要性。
2、學唱歌曲《唱給媽 媽 的搖籃曲》,能用慢速體會歌詞意境。并能用深情,輕柔的歌聲演唱歌曲。感受歌中寧靜的,和諧的,溫馨的畫面。并鼓勵學生要尊老愛幼,并養成關愛它人的習慣。
3、培養學生即興創編舞蹈及表演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速度在歌曲中的運用的重要性。并能即興情境表演。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部分
利用多媒體觀看一段錄像(錄像中的學生沒有一個好習慣,采用反面教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本課的學習內容做好鋪墊。使學生產生懸念。從而增強學習音樂的興趣。(如果沒有多媒體,可要求幾位同學現場表演媽媽睡著后,自己的一言一行,反面的)
(二)新課教學部分
1、師生問好
2、導入新課。同學們,課前我們觀看了一段錄像,錄像中的同學回家后,看到累倒后熟睡的媽媽,他的所作所為正確嗎?有何不正確的地方呢?由學生展開討論后回答。(他不應叫醒媽媽)(他不應大聲喧嘩)(他不應在家拍皮球)等等。老師可靈活引申到其它的日常生活習慣中去。我們今天要看看歌曲中的主人公看到媽媽睡著后是怎樣做的?
3、請看大屏幕或黑板。
。1)放出媽媽熟睡后有一位可愛的小姑娘正在幫媽媽蓋被子的場景。電腦解說:“小南幫媽媽蓋完被子后,覺得做了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想著想著就哼起了歌兒。”接著放出歌曲《唱給他*的搖籃曲》。讓學生在輕柔,寧靜的環境下欣賞完第一遍歌曲《唱給媽媽 的搖籃曲》。
方法:在欣賞過程中多媒體的畫面出現小南關心他*的不同動作和表情神態。(與課前觀看的錄像內容進行對比)。
。2)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緒和演唱形式。提醒學生在唱到四分休止符和連音線的地方要唱好。讓學生比較拖足3拍半和不拖足3拍半的感情對比及思考如何進行感情的處理。
。3)分析2/4拍歌曲的風格。講解結束詞“”在歌曲中的作用與感情處理《能進一步深化母女之間的感情和自己更得意的內心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認為最美的那段歌詞。
方法:可小聲放歌曲的伴奏音樂,老師要引導深情,慢速讀
。5)用“”模唱歌曲的旋律
方法:看著大屏幕畫面,小聲地用氣息墊住,頂著模唱
。6)學唱,,《唱給媽 媽 的搖籃曲》歌詞.
方法:教師唱詞,學生唱譜.第一段,然后教師用鋼琴伴奏,學生自學第二,三段歌詞
(7)突出重難點.唱出有四分休止符和連音線的句子及掌握結束詞 “”的演唱.
(8)用深情,輕柔,溫馨的感情演唱《唱給媽媽 的搖籃曲》
方法:分組演唱,每一段用一種速度,由學生回答唱完歌曲后的感受.對回答問題好的一組進行表揚和鼓勵.
(9) 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遇到同樣的事會怎么辦.并創編第二,三段歌詞.同時參考屏幕上欣賞到的畫面用自己的道具自編自演.把你心中的情感表現出來.如: “看著媽媽笑,坐下了,心里哼著他*的歌,媽媽聽到了,睡得更熟,更香了”
(10)感受他媽媽的歌的唱法
方法:看大屏幕(或聽錄音),欣賞或回顧《媽媽的心》《魯冰花》《媽媽的吻》等歌曲片段,模仿《媽媽的歌》自創歌詞.
(11)德育教育
方法:請學生看屏幕再現媽媽伏在桌上睡著了的情景,童聲童語解說:“媽媽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們回到家中也應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應學會關心媽媽,關愛他人,好好學習,長大后回報媽媽,回報祖國.”
(三)小結部分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唱給誰的歌?
2、《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它應用怎樣的情緒,力度,速度演唱?
(四)布置作業
1、請學生模仿《唱給媽 媽 的搖籃曲》自編歌詞《唱給爸爸的歌》.
2、回家后把《唱給媽 媽 的搖籃曲》唱給媽媽聽.讓媽媽簽字.
(五)教學后記
1、學生對音樂速度在歌曲處理中的運用了解甚佳.
2、學生對深情,輕柔的歌聲唱法掌握還不夠到位.應要堅持每天深呼吸,練氣息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學生往往有其心而無其力)
3、自從運用《走進音樂世界》新課程后.學生對創編歌詞和舞蹈動作已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即興情境表演的能力,達到了新課程中創作實踐的要求.
《搖籃曲》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聽:《搖籃曲》
教學目標:
聽賞舒伯特和莫扎特作曲《搖籃曲》,感受搖籃曲平穩、優美、抒情的音樂形象。
教學重、難點:
聽辨兩首不同的《搖籃曲》,感受搖籃曲共同的音樂特點------旋律抒情恬美,節奏富有動蕩感。
教學準備:
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媒體使用
教學說明
一、 組織教學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 欣賞樂曲《搖籃曲》
1、導入:
。1)、請學生復習歌曲《閃爍的小星》。
。2)、請學生根據歌曲描繪得已經搭出美麗的意境。
。3)、提問:在這美麗的夜晚你會唱些什么歌曲呢?
2、揭示課題
3、聽賞音樂家舒伯特作曲的《搖籃曲》
提問:說說樂曲給你帶來一種什么感覺?
4、教師簡單介紹音樂家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5、以同樣的方式聽賞莫扎特作曲的《搖籃曲》
6、復聽兩首樂曲
。1)、出示兩首歌曲的歌詞,請學生輕聲朗讀。
。2)、邊聽邊左右搖晃身體。
。3)、師生相互交流感受
7、創設情景,學生自主表演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即興表演搖搖籃或是紅寶寶睡覺的動作。
三、 教學拓展:
教師請學生集體聆聽我國著名音樂家汪玲作曲的《搖籃曲》和印度兒童歌曲《搖籃曲》。
四、總結、結束
播放《閃爍的小星》伴奏音樂
播放音樂《搖籃曲》
出示舒伯特圖像畫面
出示兩首《搖籃曲》歌詞畫面及其音樂
讓學生在自己搭的造型中發揮想象,為下面的聽賞埋下伏筆。
簡單了解著名音樂家舒伯特。
通過朗讀歌詞了解詞意。
感受樂曲節拍。
了解中外著名的搖籃曲,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板書:
教后反思:這個單元主要是欣賞搖籃曲,但是一開始我請學生欣賞由莫扎特貝多芬兩位世界頂級音樂大師的力作時,學生都表顯出了排斥的態度,因為它是由美聲來加以表現的,欣賞名作固然是好,但是前萬不要抹煞了孩子的兒童心理,他希望聽到的是活潑的歌曲,所以我認為教材在兩年級編入此欣賞曲稍微有些不妥.
《搖籃曲》教學設計8
一、教學內容
搖籃曲與進行曲的對比欣賞,表現及創作。
二、教學目標
、 情感目標:通過對搖籃曲、進行曲這兩類體裁樂曲的欣賞、表現和創作,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并適當提高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進而激發探究、表現音樂的興趣。
、 過程目標:通過課堂內以及師生互動的體驗、探究、合作,進而更好地欣賞、表現及創作。
、 認知目標:通過教學,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理解音樂,享受音樂,在已有技能的基礎上表現音樂,同時以自主,即興的創作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區分搖籃曲和進行曲的不同的音樂特點。
四、教學難點
表現和創作搖籃曲和進行曲這兩類不同體裁的音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分別出示夜晚媽媽搖籃圖片和軍裝演奏樂隊現場圖片
問:你們覺得這里如果這里要配樂,應該用怎樣的音樂,你可以模擬一下嗎?
2.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進而談談所知的搖籃曲和進行曲的知識。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王老師要和你們一起來聽一聽,談一談,一起來表現一下搖籃曲和進行曲這兩類音樂形象完全不同的樂曲。課前我請同學們去找一找,去準備一下自己喜歡的歌曲或樂曲,并且搜集相關的資料,不知道都準備的如何!”
、 在組內同學中進行交流
、 那些同學來說臆說?
分組上來談一談,唱一唱,奏一奏。
《軍隊進行曲》(舒柏特)
《搖籃曲》 (莫扎特)
學生在展示中要提到什么是搖籃曲,什么是進行曲,以及它們的一些特點。
3.欣賞、表現《搖籃曲》、《威風凜凜進行曲》,再次強化學生對這兩類樂曲的體驗與感受。
教師:好,同學們已經舉了很多例子,談的也比較具體。在這里,王老師也給同學們準備了兩首樂曲。讓我們來感受一下。
、 欣賞并表現《搖籃曲》(勃拉姆斯)
教師:這一首是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與1868年創作的《搖籃曲》。這是一首廣泛流傳的經典樂曲。樂曲采用大調式,3/4拍子,簡單的主題充滿了溫和安詳的情緒,表現了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我們來聽一聽。
出示曲譜,聽范奏熟悉《搖籃曲》旋律
用哼鳴演唱,表現出樂曲應有的情緒。
、 欣賞《威風凜凜進行曲》(愛爾加)
教師:接下來要感受的是英國作曲家愛爾加于1901年創作的《威風凜凜進行曲》。這首進行曲因為它非常非常的形象,非常非常的有感染力,所以現在已經為許多國家軍隊儀式所采用。樂曲也是大調式2/4拍,速度較快。它分三個部分表現了熱烈歡快的氣氛和輝煌、莊嚴、壯麗的場面,是不是呢?我們來聽一聽。
4. 理解搖籃曲與進行曲的不同特點
、 教師:現在我們又感受了兩支樂曲,那么王老師就要請同學們自己來總結了,什么是搖籃曲?什么是進行曲呢?它們有一些怎樣的特點?
、 學生分別說一說。
5.綜合學習活動
教師:同學們已經感受、理解了搖籃曲和進行曲這兩類形象、情緒截然不同的樂曲。作為五年級的學生,我們知道詩歌、散文這一類文學作品也能夠很好的表現人們的思想與情感。那么王老師就要請孩子們來寫一段話或一篇短小的文章,它們的整個的感覺,整個的情緒要和搖籃曲或進行曲的情緒相一致。最后選擇搖籃曲或進行曲作為背景音樂朗誦給我們聽一聽。
6.總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通過你們自己動手、動口和動腦來欣賞、感受、理解了兩類不同體裁的樂曲——搖籃曲和進行曲。在這里,王老師要說,音樂的表現力是非常強的,它是非常奇妙、美好的。今后我們要接觸更多體裁,更多類型的音樂,從中感受到更大的樂趣!
《搖籃曲》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透過歌曲學習,了解音樂家舒伯特的藝術人生、藝術魅力及情感世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終身熱愛音樂的情感。
2.指導學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連貫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摯的愛,培養熱愛母親,熱愛生活的情感。
3.了解《搖籃曲》的曲式結構及這種歌曲體裁形式,體會它的風格特點。
教學重點:
能用歌聲表達歌曲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裝飾音、附點音符的掌握。
教學方法:
體驗法、交流法、聽唱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走進音樂大師的人生。
1.播放舒伯特《搖籃曲》。
師:這首曲子長不長?師:這樣一首不長,甚至能夠說是比較短小精練的樂曲,居然能賣到4萬法郎,大家想不想明白它的名字和來歷?
2.播放視頻《舒伯特搖籃曲的來歷》。
3.師:是啊,正是因為這首曲子好聽而又簡單,才被千家萬戶所知曉。當我們還是小寶寶的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就經常搖著搖籃,哄我們入睡,此刻,我們就跟隨音樂一齊,輕輕抱起你們的雙手,哄你們手中的小寶寶入睡吧。
二、學習歌曲《搖籃曲》。
1.初聽,跟隨歌曲一齊做律動,感受歌曲的寧靜,溫柔。
2.師:視頻中出現的小寶寶們,他們是幾胞胎?(三胞胎)。
師:剛才搖的時候,大家搖得真棒!那么,誰明白哄小寶寶入睡時,要注意些什么呢?(輕輕地,慢慢地,溫柔地)。
師:而且,我們的嘴里,還要輕輕地念些什么,來幫忙小寶寶入睡,剛才的歌曲中是怎樣來哄小寶寶入睡的呢?(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
3.師:此刻,就讓我們一齊,跟著老師的伴奏,一齊輕輕地,慢慢地,溫柔地,來哄這三個小寶寶入睡吧。
4.師電子琴伴奏旋律,學生有感情朗讀歌詞,注意部分詞語念法上節奏的糾正。
5.大家念得真好!我們的寶寶已經睡著了,它睡著的時候,也會想著它的爸爸媽媽剛剛為它哼唱的旋律呢,讓我們一齊進入到寶寶的夢境中,看看它究竟夢到了什么?(多媒體出示旋律)。
6.請大家用“la”來輕輕地,溫柔地演唱唱這條旋律,同時注意坐姿。然后加入歌詞。
7.搖籃里,還有個寶寶的弟弟,他的名字叫做貝貝,讓我們來看看,貝貝,又夢到了些什么呢?
8.多媒體出示貝貝的旋律,也用la來哼唱,然后加入歌詞。
師:剛才我們一共看到了幾胞胎?(三胞胎),所以,寶寶和貝貝,還有個妹妹,她的名字叫美美,讓我們也來看看,美美的夢,又是什么樣的呢?
9.出示美美的旋律,跟電子琴,用“la”來學唱這條旋律。然后加入歌詞。
10.師:因為美美是女孩子,所以美美有時還要撒嬌,聽老師唱,找找看,美美,在什么地方會撒嬌呢?
11.演唱不帶倚音和帶倚音的旋律(加歌詞),讓學生找不同點。
12.大家找得真準!(出示倚音歌譜),此刻,就讓我們一齊來學習一下加了撒嬌以后的唱法吧。(學生學唱,難點重復練習。)
13.師:這三個小寶寶真的很可愛,每人記住了一條旋律,如果把他們的旋律連起來,就是一首完整的搖籃曲了。(出示歌譜)。請大家找找看,哪個寶寶記住的旋律,出現了兩次?(寶寶)
14.分組跟琴演唱,一組一句。(第一段)
15.第二、三段全體一齊跟鋼琴演唱。
16.跟伴奏演唱。
三、歌曲處理,情感體驗。
1.大家明白這首曲子是幾拍子的嗎?(4/4拍)。
2.大家明白4/4拍的強弱規律嗎?
按這樣的強弱規律來演唱,就應怎樣演唱?請一兩個同學示范一下。全體練習一段。
(出示三角鐵、沙錘),你認為什么時候伴奏比較適宜?
(多媒體出示)兩種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請學生試奏。
下面,我們就請這幾位同學輕輕地演奏樂器,我們溫柔地唱著歌曲。
跟伴奏再次演唱。
四、情感抒發,深化拓展。
1.大家的歌聲很讓我感動,媽媽對我們無私的愛,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來銘記!請大家說說看,媽媽對我們的愛,表此刻哪里?
2.看視頻,感受媽媽的愛。
媽媽對我們的愛,是一股清涼的風,是一把遮雨的傘,是一串關懷的淚,是一個甜甜的吻。媽媽的愛,就在這一個個最平凡的細節之中。最后,讓我們一齊感受著媽媽對我們的愛,也對這些小寶寶們,輕輕地唱出搖籃曲,讓他們也在我們的歌聲中,甜甜地進入夢鄉吧!
教學反思:
我在介紹歌曲背后的故事時,學生的興趣很高,為后面的歌曲學習做好了很好的鋪墊。
《搖籃曲》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能夠用心參加教學活動,用自然圓潤、抒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搖籃曲》。
2、透過分析,感受搖籃曲的音樂情緒和風格特點。
3、鼓勵學生進行即興創編,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習慣與潛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情感,用連貫、柔和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空拍換氣及節奏的掌握。
教學策略:
感受體驗法示范法設問引導法巧設鋪墊法教師暗授學法
教學用具:
鋼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課前播放《愛爾蘭搖籃曲》,學生在溫馨柔美的音樂中進入教室。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讓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到良好的音樂氛圍中。】
上課鈴響后學生起立,師生用音樂相互問好:
1=C2/41234│5─│i5.︳i5.│5432│1─‖
。◣煟┩瑢W們好!(生)你好!你好!老師你好!
【設計意圖:把常規但枯燥的師生問好用音樂來代替,既組織了課堂,又做了簡短的發聲練習,體現了聲樂課特色,一舉兩得!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段音樂劇片段
(播放音樂劇片段《歡樂滿人間》)
師問:家庭教師用什么方法讓頑皮的孩子很快安靜的入睡了?
生:催眠曲
師:這天讓我們一齊來學習這首勃拉姆斯的《搖籃曲》
練習要求:盡力持續喉頭穩定,喉嚨打開,聲音位置統一。
【設計意圖:1、調整發聲狀態,用良好的聲音來歌唱。
2、為解決歌曲中的八度大跳及高音演唱難點巧設鋪墊!-
三、新歌學習
(一)感受與體驗
1、教師播放勃拉姆斯《搖籃曲》,學生聆聽歌曲。
師: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生: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真摯的愛
2、師:那么我們分析一下這首歌曲的速度?情緒及曲式結構?
生:(討論)較緩慢,溫柔親切,單二部曲式
【設計意圖: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緒,把握歌曲風格特征!
。ǘ⿲W唱歌譜與歌詞
1、隨琴模唱歌曲旋律
。1)采用隨琴模唱法視譜,掌握歌曲旋律。
。2)教師呈現樂譜
學生思考:歌曲有幾個樂句?就應在哪換氣?
引導學生標出換氣口,引導學生在唱譜時注意吸氣和換氣。
(3)強調在八度大跳處,找發聲練習中的感覺用氣息支持聲音。
2、模唱歌詞,初步唱會歌曲,透過比較演唱和探討解決以下問題:
。1)感受裝飾音的作用并唱好裝飾音。
。2)師:這首歌曲,表現了母親在哄孩子入睡時對孩子真摯的愛,演唱時要將歌曲中母親慈愛、安祥的形象用歌聲表現出來,這就要求大家帶著對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緒的理解全體跟伴奏齊唱。
【設計意圖:初步唱會歌曲,注意演唱的呼吸,把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緒!
四、拓展訓練,即興創編
1、請1-2名學生演唱歌曲,教師評價,學生互評
2、“換詞游戲”,鼓勵學生即興創編
3、分組匯報演出,學生相互欣賞評價。
【設計意圖:為學生帶給一個藝術實踐的平臺,培養學生大膽創新的表現潛力,并在表演中滲透評價意識,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他人】
五、課堂小結:
1、師:學習本課有何收獲?(學生談收獲)。
2、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透過學習、討論,對搖籃曲知識有了必須的了解,我們能夠感受到母親的愛是真摯而無私的,懂得回報愛才能使我們更幸福,因此期望同學們學好技能,讓自己擁有一技之長來報答母親的愛。讓我們用真摯的情感、柔美的聲音再演唱一遍勃拉姆斯的《搖藍曲》。
【設計意圖:知識技能是為表現音樂情感服務的,透過情感教育讓學生對愛有更深的感悟,培養學生良好品格,激發學生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搖籃曲》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欣賞與“母愛”有關的藝術作品,感悟其中蘊含的情感,引發學生的關注和思考。
2、知識與技能目標:把握搖籃曲的音樂特征,用連貫、流暢、甜美、柔和的聲音演唱《搖籃曲》
鼓勵學生進行創作表演,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潛力和合作意識,了解搖籃曲的音樂體裁
教學重、難點:
1、裝飾音(倚音)的唱法
2、引導學生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搖籃曲》
3、節拍的強弱處理,八度大跳及高音的演唱
教學方法:
情境法啟發法聽唱法才能展示法探索實踐法
教學準備:
1、準備一些相關資料
2、多媒體設備
3、有關母愛的藝術作品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這首《搖籃曲》是一首民歌風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透過強弱拍節奏的起伏,來塑造搖籃擺動的形象。曲調優美抒情,語氣安詳平緩,細膩地勾畫出一幅母親對孩子親切祝福的動人畫面,也表達了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母愛。這首歌曲雖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從第三拍起音,把節奏進行了細致的改變,將節拍的舞曲化性格化為內在的韻律,使音樂更富于徐緩的敘事語氣,而適于語義。
設計意圖:
本課教學是運用新課標中的新理念,以審美為核心,強調音樂實踐,透過音樂作品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學生的內在感受,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興趣,并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去。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讓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到良好的音樂氛圍中!
上課鈴響后學生起立,師生用音樂相互問好:
1=C2/41234│5─│5432│1─‖
。◣煟┩瑢W們好!(生)老師你好!
【設計意圖:把常規但枯燥的師生問好用音樂來代替,既組織了課堂,又做了簡短的發聲練習,體現了聲樂課特色,一舉兩得!
二、欣賞與感受
1、師彈奏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學生齊唱。
師: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每當你聽到或唱起這首歌時,你的情緒怎樣?有什么感受?下面請同學來談談自己在唱這首歌的情緒和感受。
師:是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只有媽媽的愛是最偉大的,最無私的。古今中外許多的藝術家,都以不同的藝術形式來歌頌偉大的母愛。剛才我們唱的在這首《世上只有媽媽好》就是以優美的旋律來歌頌母愛,下面我們看看詩人和畫家是如何來表現母愛的。
2、學生欣賞古詩《游子吟》及圖片
師:在我們中國古代,有位詩人,在他50歲的時候寫了一首歌頌母愛的詩,這首詩膾炙人口,流傳至今,不知你們學過沒有?有那位同學能朗誦一下這首詩?
學生有感情地朗誦了《游子吟》。
師生共同討論這首詩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感情。
師:而行千里母擔憂,這首詩抒發了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以及孩子對母親濃濃的感激之情,你們從小到大是母親含辛茹苦的把你們帶大,同學們想像一下,你們小時候,躺在搖籃里,母親一邊哼著搖籃曲,一邊哄著你們睡覺,那是多么溫馨甜美,這天我們就要學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歌曲《搖籃曲》。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讓學生很快進入這天的主題,更快更好地進入到良好的音樂氛圍中!
三、新課學習(展示歌曲)
1、師彈琴范唱歌曲《搖籃曲》
【設計意圖: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緒,把握歌曲風格特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介紹《搖籃曲》的作者勃拉姆斯及德國三B
【設計意圖:了解與歌曲有關的更多知識!
3、師播放歌曲《搖籃曲》,讓學生輕聲哼唱《搖籃曲》
【設計意圖:透過視覺與聽覺的欣賞,讓學生直接感受、體驗母感情感!
4、師彈奏歌曲旋律,學生輕唱歌曲,采用聽唱法學唱《搖籃曲》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用心性!
5、學唱歌譜與歌詞
隨琴模唱歌曲旋律
(1)采用隨琴模唱法視譜,掌握歌曲旋律。
(2)教師呈現樂譜,學生思考:歌曲有幾個樂句?就應在哪換氣?
引導學生標出換氣口,引導學生在唱譜時注意吸氣和換氣。
(3)強調在八度大跳處,找發聲練習中的感覺用氣息支持聲音。
模唱歌詞,初步唱會歌曲,透過比較演唱和探討解決以下問題:
(1)感受裝飾音的作用并唱好裝飾音。
。2)在演唱中注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緒。
【設計意圖:初步唱會歌曲,注意演唱的呼吸,把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緒!
師:這首歌曲,表現了母親在哄孩子入睡時對孩子真摯的愛,演唱時要將歌曲中母親慈愛、安祥的形象用歌聲表現出來,這就要求大家解決下列問題:
。1)注意歌曲情感與弱起拍的歌唱呼吸,把聲音唱得連貫、柔和。
。2)八度大跳處運用氣息支持唱出純凈、柔和的聲音效果。
。3)歌詞中“貝”“魂”“帝”“你”等字咬字后牙關應盡快打開,聲音要自然。
。4)注意長音與裝飾音的吐字咬字與歸韻,并唱得簡單自如。
。5)隨著旋律起伏,要做出自然的強弱變化來表達歌曲中真摯的愛。,
四、創作與表演
1、把學生分成兩組,每組可利用教室內資源自編自導進行演唱排練,教師負責音響播放及側面觀察、引導。
【設計意圖:創設開放式學習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精神,進一步強化演唱及表演技能。】
2、分組匯報演出,學生相互欣賞評價。
【設計意圖:為學生帶給一個藝術實踐的平臺,培養學生大膽創新的表現潛力,并在表演中滲透評價意識,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他人】
五、欣賞中外《搖籃曲》,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1、舒伯特《搖籃曲》
師播放舒伯特《搖籃曲》,學生隨著歌曲一齊唱。
2、東北民歌《搖籃曲》
師播放東北民歌《搖籃曲》,老師隨著歌曲一齊唱。
討論:比較二首歌曲的異同。
師:不同是前者直接抒發感情,后者透過環境描述含蓄地表達感情。
相同是都具有溫存、親切、安寧的氣氛;曲調、平靜、徐緩、優美,充滿母親對孩子未來的祝福和期望;伴奏音型多模仿搖籃搖擺的節奏。
總結:搖籃曲是一種音樂體裁。又稱催眠曲。原是母親為使嬰兒安靜入睡而唱的歌謠,之后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音樂體裁。搖籃曲的音樂形象一般都具有溫存、安寧、親切的氣氛,曲調、平靜、徐緩、優美,充滿母親對孩子未來的祝福和期望。
【設計意圖:感受音樂的多元化,讓學生感知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對同一音樂體裁的歌頌!
六、課堂小結
1、師:透過你們的演唱和表演,讓我感覺到你們與媽媽的愛是那么深厚。是啊,母親的恩情就像溫暖的陽光,無時無刻的照耀著我們,為了我們,母親付出了很多很多,看著媽媽眼角的皺紋,忙碌的身影,你們閉上眼睛,聽著歌曲,想一想媽媽平時為我們不停的操勞,此時此刻,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
2、學生每人對媽媽說句心里話。
3、師:千言萬語難以表達我們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就讓我們帶著對媽媽的深深的愛中再一次唱好這首《搖籃曲》吧。
《搖籃曲》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學生能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搖籃曲》。
2、透過學唱《搖籃曲》,聆聽《只要媽媽露笑臉》,感悟到母親對孩子真摯的愛,真正理解“愛”的好處。
3、透過學習,幫忙學生了解搖籃曲的特點,感受搖籃曲的風格。
學習重點:
1、學會用輕柔、甜美的聲音演唱《搖籃曲》。
2、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愛的傳遞、對音樂美的感悟。
學習難點:
1、歌曲《搖籃曲》中附點音符的唱法及結束句的唱法。
2、理解“大愛”的好處,學會珍惜、感恩、更富愛心。
3感受8/6拍子的節奏動感
教學準備:
鋼琴、課件
教學過程:
一、搖籃搖,美美入課堂:
1、學生在《搖籃曲》的伴奏音樂中走進教室。
2、師搖起搖籃,唱起《搖啊搖》,讓生安靜,引入游戲。
3、游戲一:我做動作你來猜!三個動作:風兒吹、微微笑、哄寶寶。
4、游戲二:大家一齊來模仿!在《搖籃曲》伴奏音樂中,配上動作簡單律動。
二、搖籃搖,媽媽微微笑:
1、過渡語:孩子們,搖籃雖小,但它承載著媽媽多少的期望啊?抽生介紹搖籃。
2、抽生搖搖籃,師及時評價。
3、節奏練習,附點節奏指導。
△搖啊搖啊|搖啊搖.||
△XXXX|XXX.||。
4、跟琴分樂句,用“mu”模唱《搖籃曲》。
三、搖籃搖,寶貝唱歌謠:
1、過渡語:孩子們,搖著搖著,一首首恬靜的搖籃曲誕生了。這天,我們來感受同樣很美的一首歌,歌名就叫?(出示課題)生齊讀:《搖籃曲》。它由張友珊作詞,汪玲、楊存德共同作曲。它是很多搖籃曲中的一小點,就像一扇音樂小窗,就像音樂大世界中一只小小的搖籃。(課件出示《搖籃曲》歌譜)
2、老師范唱,學生安靜聆聽。聽后說說感受。(親切、溫柔、恬靜……)
3、學生自學有節奏地讀歌詞,并分組讀一讀。
4、學唱歌詞:
①學唱第一段歌詞:
聽唱法,分樂句跟“師”學唱,再完整學唱。
、趯W唱第二段歌詞:
聽唱法,分樂句跟“琴”學唱,再完整學唱。
、蹖W唱結束句:
先學曲譜,再唱歌詞,注意漸慢、漸弱的處理。
、芡暾俪柙~,男女生分段唱。困難句請小老師幫忙解決。
5、歌曲處理:
△再次安靜聽范唱,討論怎樣樣唱更美。
△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抽生交流)
△帶著甜美的`微笑,帶著對媽媽的感恩,群眾深情演唱歌曲,自然加入動作。
四、拓展
1、交流并感受祖國媽媽這只大搖籃的“大愛無疆”。
2、再次唱起《搖籃曲》,傳遞愛。
3、學生在《搖籃曲》伴奏音樂中走出教室。老師結束語:同學們,再見!愿你們學會珍惜,學會感恩,把愛心傳到我們歌聲飄過的每一個地方,祝你們在祖國媽媽的搖籃里幸福成長!
《搖籃曲》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夠用柔和、甜美的音色,恬靜、安逸、深情地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意境與情感。2、了解搖籃曲這一音樂體裁、了解作曲家舒伯特。
3、學習裝飾音及其演唱方法。
4、學會唱歌曲簡譜。
5、了解和學習簡單的歌曲創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歌曲中濃濃的親情和無私的母愛。
2、能用心參與音樂創編活動,體會創編音樂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能夠用柔和、甜美的音色,恬靜、安逸、深情地演唱歌曲。2、學會唱歌曲簡譜。3、了解和學習簡單的歌曲創編,體會創編音樂帶來的快樂。
教學方法:
聽唱法、比較法、體驗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課件、鋼琴、小黑板、舒伯特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同學們聽勃拉姆斯《搖籃曲》音樂手畫三拍子走進教室。
2、師生用音樂相互問好:1=C2/41234│5─│5432│1─‖(師)同學們好!(生)老師你好!
【設計意圖:把常規但枯燥的師生問好用音樂來代替,既組織了課堂,又做了簡短的發聲練習,體現了音樂課特色,一舉兩得。】
二、欣賞樂曲、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這天的音樂課我想首先請大家輕輕地閉上眼睛,用你聆聽音樂的耳朵,感受音樂的心靈,進行一次音樂之旅,看看你能有什么發現和收獲!
2、師二胡演奏《賽馬》、《搖籃曲》。
3、聽完后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這兩首歌曲嗎?
生回答并板書:熱烈、有力、活潑、歡快、雄壯
安詳、優美、恬靜、溫柔、深情
4、那么這兩首樂曲力度怎樣樣、速度怎樣樣?
生群眾回答
5、如果讓同學們從這兩首樂曲中選一首用來哄寶寶睡覺,你會選哪一首呢?
6、這首樂曲就是我們這天要學習的由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創作的歌曲《搖籃曲》
。ò鍟稉u籃曲》)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明白不同的樂曲會有不同的速度、力度能夠表達出不同的音樂情緒。了解一些表情術語】
三、學唱歌曲
1、初聽歌曲(外文版)。
要求:閉上眼睛,用心去體會歌曲。
【設計意圖:初聽采用外文版,學生能夠完全從音樂的角度感受歌曲,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音樂的習慣!
2、聽老師范唱。要求:聽完后告訴老師這首歌曲一共有幾段,每段有幾句
3、在聽歌曲范唱。(看歌詞)要求:聽出哪幾句旋律是相似的,哪一句和其他三句的旋律個性不同嗎?
(生答)那你能把這最個性的一句用“wu”來唱一唱嗎?(生唱)
4、讓我們跟著琴,用“wu”把這首歌輕聲唱一唱。要求:一邊唱一邊仔細聽琴的旋律。(提醒學生每小節換氣,換氣時用鼻子吸氣)
5、同學們唱的不錯,那你們能不能把第一段的歌詞也唱一唱呢?要求:唱的時候仔細聽一聽,唱完后對自己或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6、分組自學歌曲的二、三段歌詞。(放音樂,老師巡視指導)
7、都會唱了嗎?老師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聽同學們的演唱了。請五位同學唱第一段、一組同學唱第二段、另一組同學唱第三段。唱完后生互評。
8、跟伴奏音樂完整演唱歌曲。師指揮。
9、同學們表現的真棒。那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別人是怎樣演繹這首歌曲的呢?
(播放合唱視頻)
10、他們唱的好不好。和我們比呢?哪比我們唱的好?
(聲音更輕柔、連貫、優美,表情更豐富,更能表達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
11、媽媽的雙手輕輕地搖著她的寶貝,手臂永遠保護著他,期望把世上一切完美祝愿、一切幸福都給他,這是多么無私的母愛?母親的恩情就像溫暖的陽光,無時無刻的照耀著我們,為了我們,母親付出了很多很多,看著媽媽眼角的皺紋,忙碌的身影,你們閉上眼睛,聽著歌曲,想一想媽媽平時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此時此刻,就讓我們帶著對媽媽的深深的愛中再一次唱好這首《搖籃曲》吧。(播放媽媽照顧孩子的圖片)
12、跟音樂再唱一遍歌曲。
四、學唱簡譜
1、同學們唱的真不錯。相信唱歌曲的簡譜也不能難倒你們。
2、聽唱法演唱簡譜。
3、認識“倚音”,學習倚音的唱法。比較有無倚音哪種更好聽。
帶了倚音的演唱就像搖籃搖起來的感覺,賦有動感。
4、完整演唱歌譜。
五、了解舒伯特和搖籃曲
1、同學們你們明白這么美妙的旋律是誰創作的嗎?
2、介紹舒伯特:他一生創作了14部歌劇、9部交響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他的朋友說,他把看到的都寫成了歌,有時候,一個早晨就寫5-6首。而且大部分歌曲成為經典作品,還有些作品,在民間廣為傳唱。由于他豐富的創作,所以人們也稱他為“歌曲之王!
3、教師:當時的舒伯特是在什么狀況下創作出來這首歌曲的呢?(放課件)
原先這首歌曲與一盤土豆有關,舒伯特有一天漫步在街頭,感覺很餓,不自覺的走進一家餐廳,卻發現自己身無分文,想找個熟人,也沒有。正在這個時候,他發現了報紙上刊登著的一首詩,就是這首有克勞諦烏斯寫的詩,于是他就叫侍從招來筆和紙,很快譜了曲。就是這首搖籃曲,于是作曲家就用這首歌曲,換取了一盤土豆,解決了肚子問題。他去世30年后,這個作品賣到了30萬法郎。
4、那么“歌曲之王”舒伯特創作的這首聞名世界的《搖籃曲》是不是只在哄寶寶睡覺的時候才唱呢?
5、介紹搖籃曲
《搖籃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親在搖籃旁為撫慰嬰兒安靜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音樂體裁。其特點是旋律輕柔甜美,節奏和伴奏常帶有搖籃的動蕩感,具有安靜、溫暖、親切的特點。這一體裁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欣賞性,不僅僅限于崔眠和描述孩童入睡,而更多的是抒發內心的感情,刻畫寧靜而富有詩意的精神境界。
六、創編活動“搖啊搖”
1、同學們老師這還有一首好聽的搖籃曲,你們想聽嗎?
2、分小組合作進行旋律和歌詞的創編。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的最好完成的最快。
3、個小組展示成果。并將作品記錄下來保存好。
4、老師講評。
七、總結,聽音樂出教室。
教師:大家這天有哪些收獲?
學生:故事好聽、歌曲好聽、明白了誰是歌曲之王等
教師:以后有時間我們再給大家介紹他的其他作品,好嗎?
小結:
教師:這天我了解到你們每個人都十分可愛,你們學習得十分專心,感謝大家的參與,下課。
【《搖籃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6.搖籃曲教學設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