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書記先進事跡材料可供參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社區書記先進事跡材料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那么事跡材料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社區書記先進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分享。
社區書記先進事跡材料1
走進西城胡同社區,六條平坦的水泥板路,美觀大方的路燈,繁榮的三貿市場,漂亮的少年宮樓,高標準的老年體育場,寬闊舒適的健身休閑場地……仿佛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生活其中能讓人感受到一種都市化的`生活氛圍。提起這些變化,居民們總會伸出大拇指:多虧了我們的好書記。
她是唯一一位從縣級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社區黨支部書記,她熱心社區公益事業,社區上述變化,都是她多次不辭辛苦,找縣領導,跑相關單位才取得的。社區的大事她操心,小事她也掛在心上。當得知轄區下崗職工張少勤的妻子患紅斑狼瘡無錢醫治時,她組織社區黨員群眾積極為其捐款2800元,還捐贈部分衣物。當把錢送到救助對象張紹勤手里的時候,他流著熱淚感動地說不出話來,并給咱社區送來了一面錦旗,上寫著:“為人民辦實事,百姓的貼心人。”
10月是長征勝利70周年的紀念日,為讓全體居民受到一次革命傳統教育,她又組織社區義工協會準備了一個多月,安排場地、協調用電照明、籌措音響、排練節目等。演出當晚,參演義工達70人,演出的皮影、大鼓、評劇、革命歌曲、小品等三十五個小節目,參加演出的有社區義工、武警、文體局同志、民警,電力局、城管局的同志們也趕來義務服務,受教育面達700人次。
為響應縣委創建省級衛生城的號召,她又組織社區居民搞創衛知識競賽。當晚的剛下過雪,但是會議室仍擠滿了人,連窗外都有人參觀。老年、青年、少年一起比,氣氛相當活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社區書記先進事跡材料2
飲水思源以旅興村
時間追溯到2008年,那時的村級集體收入微薄,農民收入少,有利的自然資源在這里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農民依然以簡樸的農耕生活維持生計,或外出打工掙錢養家。當市、縣政府決定將“旅游強市”戰略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旅游景點的保護、開發和利用與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聯系起來,選定了瑯斯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進行全力打造,點燃了農民脫貧致富希望。全村上下也希望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藍圖雖美,如何將理想變成現實,村“兩委”干部緊皺眉頭、束手無策。時任方圓建工公司董事長的葉xx看到村民們焦慮和期盼的.目光,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頭,毅然站了出來,決定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為了表示他的決心和信心,他還將戶口和黨員組織關系轉回了瑯斯村,并從自己的企業發展資金中抽出大部分流動資金投入到瑯斯村的新農村建設中。然而在發展初期,投入大、見效慢,部分村民不理解,土地流轉阻力大,他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村民開始懷疑村里是否適合發展旅游業,甚至有村民斷言葉xx這條路選錯了。面對這一切,朋友勸他抽身、家人勸他放棄,唯獨他本人從未動搖,義無反顧的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村民不理解,他挨家挨戶做工作,用耐心和真心取得村民的支持,并拿出僅有的5000萬元流動資金投入到新農村的建設當中。
通過一年的建設,瑯斯海陽莊園如畫般展現在世人面前,園林式的建筑與大自然的青山翠柏交相輝映,一排排粉墻黛瓦建筑徽韻十足,滿山遍野的茶樹與碧水渾然一色。2013年,海陽莊園正式對外營業,三年來經營收入穩步上升,2014年達380萬元,2015年超500萬元,帶動80余人本地就業,村里人每每提到葉xx都會豎起大拇指。
傾心傾力,為民辦事
多年來,葉xx不僅積極帶領村民致富,更是心系全村1100多名群眾,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經常和村“兩委”一班人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了解村情、民意,解決實際問題。夾源河堤岸長年被洪水沖襲、毀壞嚴重,給村莊和下游農田帶來嚴重隱患,他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先后出資幾百萬元對沿河護堤進行整修,保護了村莊和農田。為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葉xx現行先試,在海陽莊園建造水井、水塔、埋設專用管道,如今新鋪設的自來水管道都已通往各家各戶。2014年xx縣境內普降大雨,他連續3天3夜沿路察看災情,遇到塌方等險情,就及時調動個人公司的機械隊清除障礙,排除險情,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通行。每年春節期間,葉xx都會自掏腰包親自上門向7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貧困戶發放慰問金。并把下一代的教育作為頭等大事,對本村考上本科的優秀學生給予1000—3000元不等的獎勵。
葉xx求真務實、傾心為民的精神,終于得到了回報,瑯斯村的旅游產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2014年6月瑯斯村改名瑯斯狀元村,他拓寬發展思路逐步發展菊花、牡丹花、茶花等經濟作物種植,構筑起數千畝的茶林花卉基地,并先后與文化旅游公司合作,借助水果采摘、賞花自駕等不同主題活動,不斷擴大影響力。如今,瑯斯狀元村四季生態休閑游成效明顯,2015年吸引游客6萬余人,旅游產業每年為村集體帶來收入20萬元以上,成為農村創業就業、農民增加經濟收入的一個新典型。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從過去的0到2015年的75.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2015年人均純收入超18000元,居全縣前列。并先后獲得“全省首批美好鄉村重點示范村”、“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省級‘五個好’村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社區書記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社區書記先進事跡材料可供參考03-15
社區先進事跡材料03-09
社區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6-14
社區先進黨委事跡材料總結07-06
先進社區關工委事跡材料12-12
書香社區先進事跡材料通用06-19
社區身邊好人先進事跡材料10-22
社區個人先進事跡材料(精選20篇)09-27
社區個人先進事跡材料(9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