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 p;2013/9/29 星期日(補周五課) 太陽笑了
做回孩子
帶過一年級的老師都有深刻地體會,學生難帶,不聽話,紀律差。特別是六十多人的大班,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維持課堂紀律,老師不得不扯著嗓子喊叫。大都在開學不久,老師們嗓子都倒下了,有的喝胖大海、含服潤喉片;有的則不得不購買擴音器,但效果依然不佳。老師無不抱怨:現在的孩子怎么了,為什么這么難教?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剛剛從一年級走過來。過去的種種,歷歷在目。為了維持正常的秩序,辦法想盡,可收效甚微。到目前為止,班級紀律依然沒有到達理想的境界。我時常為此困擾著,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
近日,讀于永正老師的文章,我有了新的認識,并不是學生難教難帶,而是我們老師自身的問題。在于老師的文章里,沒有一個“愛”字,但自始至終卻貫穿著愛,那就是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兒童的愛。于老師了解兒童,理解兒童,信任兒童。常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同時,于老師懂得寬容,諳熟愛的藝術。
他曾給他初為人師的女兒“支招兒”。老師要在上課鈴聲未落之前到達教室門口。鈴聲停了,教室里的孩子如果對你視而不見,依然我行我素,亂哄哄的,你不要發脾氣,而是靜靜地觀察每個人,目光不要嚴厲,但要犀利、靈活、有神。一般情況下,片刻之后,多數學生會安靜下來。此時,你一定要及時給同學們一個滿意的表情,表揚表現好的同學,表揚要具體,指出哪一排、哪一組的同學安靜,哪些學生做得端正。
如果還有人在說話,甚至打鬧,則用一種期待的、或者嚴厲的目光“盯”住他。無效,則點明某一排某一組某一人扔在做影響大家上課的事。再無效,則迅速走到他們眼前,請他們站起來,嚴肅地但措辭文明地告訴他們,之所以讓他們站起來,是因為他們無視紀律,影響了別人學習。
當班級亂七八糟時,不要上課,要善于用眼睛表達你的滿意、生氣和憤怒。盡量不要吼叫。訓斥只可偶爾為之。
與之相比,我們對孩子缺少愛,缺乏了解、理解。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他知道什么是紀律,什么是老師的權威。好動、好說、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如果我們能換位思考,想想自己的童年,干過些什么,也許就不會動輒訓斥,甚至懲罰、體罰。
因此,我們要善于運用眼神、手勢等肢體語言,來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諸如:突然停止講課,看著講話或跑神的學生,走上前去,撫摸亂動的學生,鼓勵學生眼睛看著老師等。
如果某一處學生出現“騷動”,可表揚“某某組”坐得最端正,比直接說“請坐好”有效果。
要想課堂紀律好,老師把握孩子的心理特點,使課堂具有吸引力。懂得變化,運用不同教學形式和手段。如:讀詞時,可采用“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一遍齊讀,下一遍請讀得好學生領讀,分小組讀,pk讀等。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時間短,時間一長就動,課中做做小游戲,既能吸引注意力,又減輕學生的疲勞。板書生字采用不同顏色書寫。教師的課堂語言也要賦予變化,時而高亢,時而低微;老師不要一直站在講臺上,要在教室里不停地走動。
[做回孩子--關于如何做好課堂紀律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2.關于教師節隨筆
3.關于教師節的隨筆
4.有關于教師節隨筆
7.音樂教師隨筆
8.歷史教師隨筆
9.教師數學隨筆
10.教師工作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