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臘八節心得感悟(精選1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某些事或人產生不一樣的想法,這時就可以通過寫文章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都記錄下來。為了幫助大家掌握感悟的寫作方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臘八節心得感悟,歡迎閱讀與收藏。
臘八節心得感悟 1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中國傳統的臘八節。這一天,全國大部分地區仍保留著臘八節的傳統習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
臘八粥是每年的這一天給我煮的。傳說在古代,是因為陰歷臘八那天總有惡鬼出來嚇唬小孩子。但這惡靈不怕地,只怕紅(紅)豆,所以有“紅(紅)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大人用紅(紅)豆、綠豆、花生、葡萄干做臘八粥,就是八寶粥。看著紫米粥,舀一點紫米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不是粥,是小豆展。豆子的清香與米飯的醇厚相匹配,讓你再喝一碗這種紫色的粥。
喝完臘八粥,我開始做第二件事,就是臘八蒜。臘八那天泡的蒜,在除夕夜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綠蒜晶瑩剔透,像一顆無瑕的祖母綠,黃蒜則像杏干,味道甘甜。吃翡翠杏干之類的大蒜,恨不得你多吃點好吃的餃子。首先,按照奶奶的指示,我從柜子里找到了各種密封的罐頭,然后把紫色的大蒜去皮放進罐頭里,最后把陳醋放進密封的罐頭里,蓋上蓋子,把一罐臘八蒜放進壇里。
忙著除夕夜用品,我開始準備新年的食物。首先,我把各種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桌子上的菜收拾干凈,把干果、瓜子、水果一個個放進菜里。奶奶笑著說:“我已經悄悄長大了。”當我把大盤子放好,看著桌子上各種各樣的.大盤子時,不禁發自內心的微笑。畢竟我努力把他們放出來。
這一天,我也從奶奶那里了解了北京臘八節的習俗,了解到來北京不僅要吃臘八粥、泡臘八蒜,還要喝一大碗熱羊骨湯。因為這一天,天氣越來越冷。
雖然天氣還在變冷,但我們一家人的臉上還是有過節的開心笑臉。
臘八節心得感悟 2
俗話說“臘八臘八,凍掉下巴”,在臘八節這一天,喝上一碗香甜軟糯的臘八粥,不但可以過個幸福的臘八節,還可以抵御嚴寒,過個溫暖的冬天。
近幾年,家鄉的臘八節越過越隆重,這一天人們除了相互問候、祝福以外,親朋好友還會聚在一起喝上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如今的臘八節可是一個開心的.節日,可是它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來歷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非常勤勞的夫妻,生了一個極其懶惰的兒子,他每天在家呼呼大睡,醒來后只知道玩。鄰居的一位婆婆對夫妻兩說:“你們的兒子漸漸長大了,應該讓他學做一些農活啰,你們是不會陪伴他一輩子的。”兒子依然好吃懶做……后來娶了個兒媳婦,沒想到呀比他們的兒子還要懶。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夫妻兩的身體越來越脆弱,在他們臨時之前對兒子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日子要過好,勤儉是法寶。”夫妻兩死后,兒子和兒媳婦把他們的話當成耳邊風,守著父母留下的糧食吃了個精光。眼看就要過年了,家里什么吃的都沒有了,他兩的肚子餓得咕咕直叫。鄰居們見他兩可憐巴巴的,于是東家給一把米,西家給一把豆,他兩煮了一鍋粥,和著眼淚喝下了。從此,他們再也不懶惰了,勤勤懇懇地勞動,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每年臘月八日,他們總要煮上一鍋煮來提醒自己。
當年那一碗粥會是什么味道呢?甜的?咸的?還是苦的?我想一定是五味雜成吧。臘八節的來歷深深的打動了我,為了感受臘八粥的味道,我和媽媽一起煮了一鍋臘八粥。當我將各種雜糧放入鍋中煮時,我不停地觀察,不停地攪拌,也不停地興奮,最終,一鍋香甜的臘八粥呈現在我眼前。我想,這個冬天一定不會寒冷了。
臘八節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傳統節日,卻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節日。這一天喝了臘八粥不僅可以抵御寒冬,而且還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勤勞才能致富,懶惰只能坐吃山空。
臘八節心得感悟 3
無論何種解讀,一碗臘八粥,五味香糝入,七寶美調和,品的是豐富細膩的滋味,傳的是正直良善的美德。古樸的味道之中,寄托著和諧并蓄的包容,愛人惜物的樸實,扶貧濟弱的恤憫,家給人足的心愿。在這樣的臘八佳節,大家一起來為美好生活的創造者,踏實勤懇的勞動者們,送去溫馨和煦的暖意,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不僅可以收獲奉獻的快樂,也能更好地體會傳統節日的內涵。
如今節日雖多,但多數在商業文化的沖擊下,都變成了“買買買節”,看上去熱鬧鼎盛,其實空虛乏味。我們常常說,要煥發傳統節日的.生命力,尋回中國節俗的神圣感和儀式感,具體要怎么做呢,眾說紛紜。其實,的狀態,是讓特殊節日融入日常生活,讓傳統文化走進時代語境,在有意義的日子,做記得住的事情。形式無需龐雜,氣氛也未必喧鬧,重在精神體會和心靈溝通。
在提倡仁人愛物,感恩懷德的臘八節,組織或參與一場愛心接力,便是良好的范例,若你在這天走上街頭,給戶外工作者帶碗熱粥,或是道聲感謝,相信于人于己定是美好而難忘的節日記憶。臘八節的與意義,便也會深種于你心中。
同樣的,重陽節陪家人來一次登山撿垃圾的環保行動,中秋節與社區老人一起賞月聯歡,端午節參與慈善龍舟賽……讓傳統節日帶著真善美的光芒,與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相銜接,只要堅持推動,積極參與,即便脫離了農業社會的土壤,有了濃濃人情味,暖暖煙火香的中國節日,也一定能過得多情多彩,有滋有味。
臘八節心得感悟 4
1月20日,在這天寒地凍的臘月里,記者在華埠鎮楓樹底社區門口感受到的是粥香飄遠,人來人往,暖意融融。在社區門口長長的餐桌前,坐滿了來品粥的市民,還拉起了“紅紅火火過臘八歡歡喜喜迎元旦”的大幅標語。這是由楓樹底社區黨支部、“銀齡互助”志愿者工作站聯合舉辦的臘八節派粥活動。這項活動宣揚了傳統文化,促進了社區和諧,一碗小小的臘八粥,寄托了楓樹底社區的濃濃鄰里情。
據社區居委會主任張愛鳳告知,凌晨1點,服務組的'“銀齡互助”志愿者工作者們就早早趕到社區,將前一天準備的糯米、黑米、薏仁、蓮子、秈米、紅豆、紅棗、花生、白糖、木糖醇等原料熬制出了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臘八粥。大家根據居民口味和身體狀況的不同,熬制了白糖、無糖臘八粥,還專門為老人特制了木糖醇臘八粥。早晨6點,“銀齡互助”志愿者首先給華埠敬老院的老人們送去了臘八粥,讓老人們在這寒冷的季節里也感受到鄰里間親人般的溫暖。從早晨6點至9點,共給社區居民派送臘八粥近5000碗,給人們送去了春天般的溫暖。
“我今天在這里吃到了楓樹底社區派送的臘八粥,不僅驅寒充饑,還能祛疫迎祥。在最寒冷的冬月,喝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營養可口,身暖,也讓我們更心暖……”80歲高齡的陳大爺告訴記者。
臘八節心得感悟 5
每年農歷的十二月俗稱臘月,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從這一天起就拉開了過年的序幕。從古代的祭祀,到近代的食俗,再到現在的養生,這一傳統在中國流傳了數千年,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內涵。
這次我們組織了臘八節主題活動,不僅是為了傳承這一傳統文化,更是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參與者們能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這一節日。
活動開始前,我們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不僅準備了豐富的食材,還邀請了一些民俗專家和健康養生專家來給大家普及相關知識。在活動現場,大家熱情高漲,積極參與。
在制作臘八粥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食物的魅力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看著各種食材在鍋中慢慢燉煮,散發出誘人的香氣,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過年的`氛圍。與此同時,民俗專家為我們講解了臘八節的起源和習俗,使我對這一節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健康養生專家則向我們傳授了如何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臘八粥食材。這讓我意識到,傳統文化與現代養生理念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這次臘八節主題活動,讓我收獲頗豐。我不僅學會了如何制作美味的臘八粥,更深入地理解了這一傳統文化的內涵。我明白了,傳承傳統文化并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將其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未來,我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傳承中來。讓我們共同為傳承和發揚這一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努力。
臘八節心得感悟 6
今天,我有幸參與了社區舉辦的臘八節活動,深刻體驗到了這個節日的獨特魅力。
清晨,我到達活動現場,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有的在熬制臘八粥,有的在準備各種食材,還有的正在布置會場。空氣中彌漫著食物的香氣,讓人不自覺地感到溫馨和喜悅。
活動開始了,我們首先一起熬制臘八粥。火候、時間、材料,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掌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鍋鍋熱氣騰騰的臘八粥終于出爐了。喝著這香甜的'粥,我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和社區的溫暖。
除了熬粥,還有包餃子、做年糕等傳統活動。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分享著美食,一邊聊著家常,其樂融融。
這次臘八節活動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臘八節心得感悟 7
冬日的陽光照耀在街道上,臘八節的氣氛濃厚,家家戶戶都在忙碌地準備臘八粥的材料。作為一名街道工作人員,我有幸參與了這次的臘八節活動策劃與實施。
臘八節,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它還承載了深厚的文化意義。在籌備過程中,我們深入了解了臘八節的起源和習俗,更加明白了這一節日在社區居民心中的地位。在熬制臘八粥的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這次活動,讓我深深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它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傳承,更是精神上的.延續。在臘八節這一天,社區的居民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臘八粥的香甜,交流著家常,增進了鄰里之間的感情。
對于我個人而言,這次活動是一次難得的體驗。它讓我更加明白,作為街道工作人員,我們不僅僅是管理社區的日常事務,更是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角色。
臘八節心得感悟 8
通過參加街道組織的臘八節活動,我深深感受到了這個節日的獨特魅力和深遠的文化內涵。
活動現場,熱鬧非凡。熬制臘八粥的香氣四溢,讓人心曠神怡。志愿者們熱情地為大家分發臘八粥,分享節日的喜悅。我捧著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節日的溫馨。
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品嘗到了美味的臘八粥,更讓我對臘八節的由來和意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個節日不僅是祈求豐收、家庭和睦的時刻,更是弘揚孝道、敬老愛幼的時刻。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我深切地體會到了社區的.和諧與溫暖,也更加珍惜與家人共度的每一個美好時光。
臘八節活動雖已結束,但留給我的感動與思考卻長久不衰。我會將這份感動轉化為行動,為社區的發展和和諧貢獻自己的力量。
臘八節心得感悟 9
臘八節那天,我參與了福利院的節日活動。進入福利院,看到那些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我心中的一切雜念都消散了。
我們為孩子們準備了一碗碗熱騰騰的臘八粥,他們的`眼中流露出驚喜與感激。我深知,這不僅僅是一碗粥,更是我們的一份心意。在熬粥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每一個食材都有其獨特的味道與寓意,就如同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的滿足,更需要的是關愛與陪伴。
這次活動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真正的幸福是與家人、朋友和社會的溫暖相伴。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夠更多地參與到這樣的公益活動中,為這個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臘八節心得感悟 10
清晨,一股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原來是社區的工作人員正在熬制臘八粥,紅棗、桂圓、紅豆、蓮子……各種食材在火候的作用下,釋放出醉人的香氣,讓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隨后,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嘗著這美味的粥品,交流著家常,其樂融融。
除了品嘗美食,活動還安排了寫春聯、包餃子等環節。我試著拿起毛筆,在紅紙上揮毫潑墨,將自己對來年的美好祝愿融入這一筆一劃之中。而包餃子的過程更是充滿了樂趣,看著自己手中的'餃子從無到有,心中升起一種成就感。
這次臘八節活動,讓我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它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來,共同感受這份美好。
臘八節心得感悟 11
通過參加學校的臘八節活動,我深深感受到了這個節日的獨特魅力。
活動現場,同學們齊聚一堂,共同熬制臘八粥。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準備食材,有的熬制,有的清洗,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愛與關懷。臘八粥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仿佛帶著濃濃的祝福與祈愿。
這次活動,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臘八節的`含義。它不僅僅是一個熬制臘八粥的節日,更是傳承文化、弘揚傳統、凝聚人心的重要時刻。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這樣的傳統節日活動有助于我們放慢腳步,感受家的溫馨與和諧。
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學會了熬制臘八粥,更收獲了對傳統文化的敬重與理解。
臘八節心得感悟 12
在福利院度過的臘八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對傳統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的體會,也讓我對福利院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臘八節的習俗豐富多樣,熬制臘八粥、吃臘八飯、制作臘八豆腐等,都是這個節日的特色。在福利院,我們一起熬制了臘八粥,為福利院的孩子們送去了溫暖和關愛。看到他們滿足的.笑容,我深感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
參與這次活動,我深深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是如此重要。福利院的孩子雖然生活環境特殊,但他們依然需要關愛和陪伴。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這些弱勢群體,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支持。
臘八節心得感悟 13
街道上,臘八節的氛圍格外濃厚。記得小時候,奶奶總是會在這個時候,為我熬制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那種家的味道,總是讓我難以忘懷。
這次,街道組織了臘八節的活動,我毫不猶豫地參與了。活動現場,大家齊聚一堂,共同熬制臘八粥。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那種和諧的氛圍,仿佛讓我回到了童年。
在熬制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關于臘八粥的傳統文化和制作技巧。比如,為什么要用這幾種食材、每種食材的比例是多少、如何讓粥更加美味等等。這些知識,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學到的。
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對臘八節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讓我體會到了社區的溫暖。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視了身邊的溫暖,而這次活動,讓我重新找回了那份家的感覺。
臘八節不僅僅是一碗熱粥,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情感的交流。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越來越多,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文化的魅力。
臘八節心得感悟 14
臘八節那天,我參與了福利院的節日活動。進入福利院,我看到了許多孩子,他們雖然缺少了親生父母的關愛,但他們的眼神中依然充滿了對生活的期待和好奇。
我們為這些孩子準備了臘八粥,還與他們一同包餃子、做游戲。在包餃子的過程中,一個小男孩握住我的手,告訴我他的夢想。他希望有一天能成為一個宇航員,飛向太空去探索那未知的宇宙。我被他的.眼神深深打動,那是一種無比純真和堅定的眼神。
這次活動讓我明白,盡管生活中會有許多困難和挑戰,但只要我們擁有夢想和對生活的熱愛,就能夠克服一切。福利院的孩子教會了我珍惜眼前的一切,也讓我明白了給予和關愛的重要性。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夠更多地參與這樣的活動,為這些孩子帶去更多的溫暖和快樂。同時,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不斷前行、勇于追夢的人。
臘八節心得感悟 15
隨著臘八節的到來,街道上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還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會在這個時候為我們熬制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那種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溫暖的味道。
這次,我參與了街道組織的臘八節活動,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活動現場,大家齊聚一堂,共同熬制臘八粥,那種其樂融融的氛圍,真的很難用言語來形容。尤其是當熱乎乎的臘八粥出鍋時,大家都爭先恐后地分享這份溫暖,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次活動,讓我更加明白了傳統節日常常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臘八粥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更是家的象征,是團聚的象征。參與這樣的活動,不僅讓我們品嘗到了美味的食物,更讓我們體驗到了家的'溫馨。我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一直舉辦下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體驗到家的溫暖。
臘八節心得感悟 16
樂清原本并無過臘八節的習俗。雖然是中國傳統節日,但臘八節主要流行于北方。北方這一天除了喝臘八粥,一些地區還有吃臘八面、臘八飯和泡臘八蒜、吃冰等習俗。樂清興起吃臘八粥不過近年的事,所以老人們稱之為“從外面傳來的”。不過,臘八粥在樂清流行的速度卻很快,幾年間便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參與的人越來越多,規模、影響也一年甚于一年。在傳統節日普遍式微的背景下,臘八節這一北方節日在樂清這個南方小城成功“逆襲”,的確不容易,讓人既感意外又覺驚喜。
目前,除了國家規定放假的四大傳統節日,我國其他一些傳統節日已到了被遺忘的邊緣。好在近幾年,一些基層機構、民間團體等在部分傳統節日里組織開展活動成了慣例,像二月二炒芥菜飯、冬至做湯糍等,愛心人士和志愿者出資出力,免費送給附近居民品嘗分享,每次都搞得熱熱鬧鬧。這些有組織的公益活動,既拉近了基層機構與居民的距離,更對傳統節日的傳承起了重大作用。臘八粥,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走進樂清的。有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即使沒有吃應節食品,大家也會記住這些節日。
不過,傳統節日的傳承,不應止于形式,還應關注內涵,而后者尚待重視。比如,送臘八粥活動現場懸掛的標語大多數用的是“情暖臘八”“送愛心粥”之類的詞句,贈粥的地點則被說成“施粥點”,這便遠離臘八的節日內涵。施即施舍,歷逢戰爭或災年,官府或富戶有搭粥棚賑濟災民的傳統,這才叫施粥,而臘八節絕非賑災獻愛心的節日,施粥之說便顯怪異。
追根溯源,臘八節是我國古代慶祝豐收的節日,根據史料,從先秦起,我國就有臘日祭祀農神、驅疫迎祥的習俗,祭祀儀式上將五谷雜糧混合在一起煮成粥敬獻神靈,然后眾人食用,是臘八粥最早的起源。
現在北方一些地方還有吃臘八粥不能過午、否則會影響來年收成的說法,流傳著臘八“早吃粥,來年糧食早收”的俗語。與中國大多數的'傳統節日一樣,臘八節也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將臘八粥與救濟災民的粥混淆,或將其與佛教掛鉤,都是對這一節日文化的誤讀。
當然,一些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化,但有些節日的內涵是不容易變化的,因為正是寄托著人類共同的情感和期待,這些節日才得以世代相傳。臘八節也一樣,雖然現在已不是農耕社會,但民以食為天,人類對大地豐收的祈盼永遠不會過時。既然我們過這個節日,尊重其本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就很有必要。
從傳統節日的傳承方面來說,無論如何,臘八節的逆襲是一件好事。至于如何讓諸多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得以更好地弘揚,讓華夏文明的悠久厚重不在簡單的過節形式中迷失,還需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臘八節心得感悟】相關文章:
臘八節作文:臘八節習俗03-08
有關臘八節的作文:臘八節的來歷03-08
臘八節的古詩:《臘八粥》09-27
臘八節的經典詩詞01-26
臘八節說說02-27
臘八節詩句07-22
臘八節的說說04-17
臘八節句子03-02
臘八節的文案經典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