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的教學心得怎么寫
一、上好成本會計第一課
(一)課程介紹。
1.什么是成本。學習成本會計的時候,學生基本已經學過基礎會計和中級財務會計,對會計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這里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成本。那么什么是成本呢?由于生活中這個詞經常提到,先讓學生進行思考,談一談自己對成本的認識,不妨問一問跟學生關系最為緊密的上大學的成本,通過分析計算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成本有更加具體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清楚四年大學所付出的代價,從而更加珍惜每一節課,每一天。最后再介紹教材中那些較為專業的概念,告訴學生本門課程的成本主要指工業企業生產產品的成本。
2.工業企業的產品成本應該如何計算——舉例說明。先提出問題:“財務會計中大家就學過,產品完工入庫,結轉成本10 000元的會計分錄。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生產成本’科目,金額均為10 000元,那么當時我們如何知道完工產品的成本就是10 000元呢?”其實是成本會計告訴財務會計的,所以通過成本會計的學習,學生就可以知道產品的成本究竟是如何計算的。
以教室中的一張講桌為例,假設某車間某月只生產這一張桌子并且當月投產當月完工,讓學生定性分析講桌的成本包括哪些內容。學生會想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等,然后再讓學生定量計算成本中的每一項,最后相加即得到一張講桌的成本。一張講桌會算了再問十張這樣的講桌怎么算,大家肯定會說按同樣的算法計算出總成本除以10,這個時候應該分三種情況解釋:十張桌子月末都完工、都沒有完工、部分完工部分未完工。前面兩種情況好計算,關鍵是最后一種情況會牽涉到“縱向分配”,這個問題讓學生在心中留下一個大大的問號,可以告訴學生這是以后重點要講述的內容。一種桌子成本的計算講完了,再假設某車間某月新投產了兩種桌子,即講桌和課桌,又應該如何計算它們的成本?提示學生兩種桌子可能會共同領用一種原材料,一個生產工人也可能生產了兩種桌子,車間發生的制造費用也需要在二者之間分配,即“橫向分配”,這個問題點到為止,以后也會做重點講述。但一定要讓學生深刻理解什么是“橫向分配”,什么是“縱向分配”,并且要知道在產品成本計算的過程中肯定是先“橫向分配”再“縱向分配”。
3.成本會計的主要內容及其重難點。通過上述簡單的小例子可以很好地告訴學生成本會計能解決什么問題,使學生對成本會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再結合教材目錄,簡單介紹每一章主要講什么,并分析它們有著什么樣的邏輯關系,然后畫出重難點,便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成本會計的主要內容是工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及各種具體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當然這些也是對應的重點和難點。
(二)強調本門課程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求。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近期來看,初級會計職稱考試中會計科目的考試,CPA考試中財務成本管理的考試都涉及到本門課程的內容;長遠來看,不管今后學生是直接就業還是讀研深造,學習本門課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為了讓學生重視并且學好這門課程,第一次上課就必須給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比如課前要及時預習,課上要認真聽講,課后要獨立完成作業等等,并制定出具體的獎懲措施,日后嚴格執行。
二、成本會計的特點
(一)邏輯性強。成本會計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邏輯性特別強,即前后各個章節都是一環扣著一環,它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成本會計的基礎理論部分主要是圍繞其基本職能——成本核算展開的,具體而言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程序指的是對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歸集和分配,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驟最終計算出產品完工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過程,主要包括各項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跨期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制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以及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五部分,其中前四部分是各項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的分配,即“橫向分配”,最后一部分是生產費用在同一種產品的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即“縱向分配”。“橫向分配”是“縱向分配”的基礎,必須先進行學習,而“橫向分配”內部四個部分的次序也不能改變,有著嚴格的'邏輯關系。在學習基礎理論之后,再結合企業的生產特點及管理要求才能選擇具體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主要包括三種基本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兩種輔助方法;分類法和定額法。在這些方法中,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品種法學習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對其他方法的理解。
(二)相近概念多。在成本會計的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相近的概念,有些只是一字之差,有些只是順序顛倒,但它們的涵義卻有著較大的差別。例如直接生產費用和間接生產費用、直接計入費用和間接計入費用、消耗定額和定額消耗量、工時定額和定額工時、費用定額和定額費用、定額消耗量與定額費用等等,究竟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與區別?把握這些概念對于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具體的計算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方法多種多樣。如上文所述,在成本會計中,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很多,主要有五種。除此之外,在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中,也涉及到很多的分配方法,例如材料費用的分配,有定額消耗量比例法、定額費用比例法、產量(體積、重量)比例法等;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有五種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法分配法、代數分配法和順序分配法;制造費用的分配包括四種方法,包括生產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和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有七種方法,包括在產品不計算成本法、在產品按年初固定數計算法、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計算法、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算法、約當產量比例法、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算法以及定額比例法。這些方法思路都比較簡單,計算也只是涉及簡單的加減乘除,單學起來沒有多大難度,可是對于初學者在學習的過程中特別容易混淆,甚至搞不清楚某種方法是在什么時候學的。
(四)計算量大。成本會計不像之前所學的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主要以賬務處理為主,以計算為輔;恰恰相反,它是以計算為主,賬務處理為輔。成本會計的主要內容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程序中涉及到很多的方法,前面已經述及,這其中的每一種方法都有一定的計算量;而后續各種具體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在選擇產品成本對象之后,都要用到程序中相關的分配方法依次展開計算,每一次計算可能都得保留小數,并且前面如若出現一點閃失,就決定后面再也算不對了。此外輔助方法定額法在使用過程中也牽涉到很多的計算。
三、成本會計日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結合成本會計課程的上述四個特點,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課堂知識,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采用多媒體與板書結合的教學方式。成本會計邏輯性很強,計算量很大,且數字之間有著嚴密的勾稽關系。首先,使用多媒體很容易將本門課程的邏輯框架以及每一章每一節的基本內容以結構圖的形式先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并且在后續講到具體內容時還可以回放,進而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其次,成本會計經過大量的計算之后,其結果主要體現在各個分配表和明細賬之間,而這些賬表之間的數字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采用多媒體以表格的形式展現出來清晰易懂,也節約了重復板書的時間;最后,成本會計的計算很多,過程也較為復雜,如果只是通過幻燈片播放,學生就會印象不深刻,容易導致眼高手低,所以具體的計算建議采用板書,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親自動手算一算,提高其積極性。所以,建議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
(二)采用比較分析的教學方法。由于成本會計中的計算方法多種多樣,這些方法的側重點不同,適用范圍不同,有著各自的優缺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講授這些相關內容時最好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通過對比分析它們的共同點及其區別,便于學生掌握理解。例如,成本會計中雖然有很多的分配方法,但這些分配方法的分配思路及其命名都是一樣的。思路如下:先確定“分配誰,分給誰”,再選擇分配標準;計算分配率,“××分配率=待分配數額/各分配對象分配標準之和”,并進行分配,“某分配對象應分配數額=該分配對象分配標準×對應分配率”,這樣分析后學生就會很容易掌握一些方法的計算;再比較一下這些方法的名字,定額消耗量比例法、產量比例法、生產工時比例法、約當產量比例法等,經過分析之后會發現,成本會計中所有的分配方法都是以“分配標準+比例法”命名的,這樣學生再看到這些名字時心里就很清楚了。再如前面提到的幾組概念,應該放到一起給出清晰的涵義,然后比較這些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利用表格的形式進行總結。還有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的五種方法、制造費用分配的四種方法、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七種方法、產品成本計算的三種基本方法以及兩種輔助方法、分步法中的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等內容都可采用比較分析法教學。
(三)采用案例教學。成本會計如果僅僅采用純理論的教學,就會使那些復雜的計算顯得單調而枯燥,所以最好能在重要的章節結束之后結合學生所學知識講述一個案例,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又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提高其自主性。但所選擇的案例一定要貼近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較好地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另外對于選擇的案例一定要精心組織,要求學生課前做好準備,課堂討論時做好引導啟發,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全面深入地進行分析;最后要做好總結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不斷地提高學生案例分析的能力。
(四)融入實踐教學環節。成本會計的實踐性、操作性很強,最好能融入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有多種形式:一是認知實踐。即組織學生到管理比較完善并且有代表性的工業企業參觀,實地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生產工藝流程以及成本會計工作組織、成本核算程序等,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對抽象的理論知識。二是進行模擬實習。成本會計邏輯性強,前后內容聯系緊密,但是一般的教材在介紹成本計算方法時,由于篇幅所限,例題內容不完整,使學生雖然掌握了成本核算各個環節的內容,卻很難將其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弄不清楚成本計算數據的來龍去脈,難以全面掌握成本核算的全過程。通過模擬實習,可以將成本核算的全過程完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自己動手,完成成本核算全過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模擬實習可采用手工模擬和電算化模擬兩種形式。三是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
【成本會計的教學心得怎么寫】相關文章:
成本會計述職報告怎么寫10-20
小學雙語教學心得怎么寫06-15
成本會計實訓報告怎么寫09-29
教師優秀教學心得怎么寫10篇02-22
讀書心得怎么寫05-26
育兒心得怎么寫03-16
怎么寫讀書心得03-27
銷售心得怎么寫05-05
員工心得怎么寫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