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心得
走一步,再走一步,多么平常的課題,但讀了幾遍課文之后,那就另有一種滋味了。你會被作者那凝重的感情所感染,仿佛親眼看見一位父親正在鼓勵被困在懸崖石架上的兒子脫險,仿佛聽見父親正在懸崖底下安慰急待脫險的兒子:下來吧,孩子。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仿佛感受到我從崖下的巖石上投入到父親那強壯的手臂中那一剎那的復雜感情。老師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在課堂上便會同學生一起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從而享受審美的樂趣。
在作者感情的驅使下,我抓住我脫險的經過這一主線隨心所欲地處理了教材。指導思想是: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悟出生活哲理,從中得到啟示。
如我在進行第二課時中,一改往日的一板一眼的字詞檢查,而代之以將字詞出現在我帶著情感的敘述中,使之詞不離語言環境,在特定環境中理解詞義。我說: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父親對我的鼓勵,我永遠忘不了投入父親強壯的手臂中的那一剎那,當時,我啜泣了一會兒,然后,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同學們,啜泣是什么意思?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寫出來,并注音。(因為泣字許多同學讀成li的音,另外,這個詞是表達兒子內心感情的關鍵詞。)老師又問:啜泣表達了我怎樣的心情?此時學生的思緒已進入了課文中,老師借此機會馬上引導學生談課文中的重點部分,反復體味,尤其是父親那句富有哲理的話我反復指導,讓學生讀出味道,加深印象。當再讀到啜泣一詞時,學生對這個詞的作用便進一步理解了。緊接著小組討論,啜泣表達了我怎樣的心情?答案基本符合要求,老師幫助整理,使之表述簡潔,有條理。
課內外閱讀是考查學生分析能力的一個重要內容,為培養學生重視課內閱讀,我采取了讓學生根據文段內容自己編題的方法,從注音、解詞到思考題均由學生討論,每逢遇到此種練習,學生比較感興趣,當學生編的題被列入正式練習題時,學生特別高興,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注音。最后老師與同學一起將題目去粗取精,系統化,有時編的題目能達到十個左右,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內容更加理解,達到精讀的目的了。
當進行到本段文字對我們的啟示時,同學們一直在蘊含的哲理中跳不出來,通過老師點撥,學生終于明白:蘊含的哲理是從作者的文章角度講的,啟示則是對讀者個人而言。那么文章蘊含的哲理是什么呢?即在人生的道路口,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勝利。文章給我們什么啟示呢?即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出道理。
總之,這一節課我沒有面面俱到,沒有受教參的約束,而是大膽割舍。如對父親教育方式的詳論,這對學生來講沒有什么難度,聯系實際也有的是話說,不必擠在40分鐘的課堂上,否則沖淡了要講的內容,突出不了重點,事倍功半。
最后我讓學生將哲理性的語言背誦下來,這既是作者人生經歷中的寶貴經驗,也是對未成年的學生起著指導作用。每逢遇到困難,便會想到走一步,再走一步永遠信心百倍,同時也能從平凡的生活小事中悟出人生道理,使思想更開闊,思維更活躍,知識更豐富。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心得】相關文章:
走一步 再走一步08-10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1-31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3-19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學設計05-0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7-19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1-0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10-18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學設計12-06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