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親子共讀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親子育兒心得體會范文(精選6篇)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親子育兒心得體會范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親子育兒心得體會1
周末,寶爸常去三星體育場踢場足球。我呢,偶爾去做個觀眾,當回啦啦隊,順便帶上倆寶,讓她們跑跑步、踢踢球,運動運動,多跟大自然接觸。小孩就該釋放她們玩的天性,徹徹底底、放放松松、無憂無慮的奔跑嬉戲。很多寶寶在沙坑玩沙子,也有寶寶騎自行車玩、滑板玩……這時候,有一個男孩一溜煙地爬上了觀眾席上的鐵桿,并大聲呼喚同伴,這一吶喊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目光,小點的目不轉睛、羨慕不已。大一點男小孩,興趣立馬調上來,躍躍欲試,然后…
我觀察,這時會有兩類家長:一類呢,趕緊阻止自己的寶寶參與任何有可能會有危險運動。家長的這種心情都能理解,但溫室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你家小寶寶的每一個成長過程都是她自己獨一無二的經歷。你這樣做,剝奪了她享受過程的權利,并且你不可能永遠能像現在那樣庇護她。倒不如教給她保護自己的技巧,讓她學會在這個體育項目上自我保護的本領來的有用。
另一類積極鼓勵,希望寶寶能接觸新鮮事物,勇敢挑戰、抗拒膽小。這些家長的教育思想我認為很好,適當的嘗試有助于小朋友發展興趣,并從中學習其中的道理,比如:重力、摩擦力、體力、安全知識等等。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科學知識,當我們的寶寶玩的開心、興奮的時候,完全可以利用這點,慢慢跟她講解其中的奧妙,培養她的興趣。長此以往,點滴積累,如果以后在學習中遇到這些內容她們一定會比其他小朋友學的更快更好!
興趣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開始。有人總結世界上數百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們對所研究的科學事業內有濃厚的興趣。所以要使寶寶適應環境,對生活充滿熱情,就要善于培養、呵護、珍惜兒童的興趣。千萬不要輕易抹殺寶寶的興趣,這將對她得未來造成很大的影響。
親子育兒心得體會2
我的孩子今年已經5歲了,正在上中班,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我一手帶大的,雖然苦了點,但是苦中有樂,母子之間有一種永遠無法割舍的情感。我天生樂觀、開朗,我的孩子活潑好動,我與兒子之間有時不分大小,經常與他一齊光著腳在草地上摔跤、翻跟頭。與他玩游戲我還會耍賴,他的娃哈哈、果凍我會與他搶著吃。有時音樂聲起,我會情不自禁地舞起來,兒子也與我一齊同舞,我們倆經常鬧得滿頭大汗。有時我們倆也鬧矛盾。比如我把兒子弄哭了,說話語氣重了,或不講理打了他,我都會抱住他吻干他的.小眼淚,認真地對他說一句兒子對不起。而每次兒子做錯了事,他也會對我說母親對不起,然后親我一口,就什么都化解了。
我覺得做個快樂的母親很重要,盡管生活中有那么多不盡人意之處,生活有那么多酸甜苦辣,但是這個完美的生命會讓你覺得這個世界上什么苦、什么困難都是不可阻擋的。哪個母親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快樂得小眼睛放亮、食欲大增,帶著快樂的微笑入夢?
兒子小的時候,我經常牽著他的手步行送他上幼兒園,一路上我總是給他講故事,談天說地,他的情緒很愉快,不知不覺就進了幼兒園。為了讓他學會與叔叔阿姨打招呼,有時我故意先爬上樓,然后再從樓上一本正經地走下來與他打招呼:“嗨!小朋友你好。”他也會很神氣地說:“你好!母親阿姨。”這種禮節就這樣很生動地訓練出來了。
做母親的我經常給孩子講他兒時的事,講他在母親肚子里時,母親為了他每一天要吃很多不愿意吃的東西,講母親在夜里抱著大哭不止的他不能入睡。孩子會感受到母親的辛苦,他會很心疼自己的母親。此刻每當我身體不舒服或累了的時候,兒子都會說:“母親你休息吧,我來干。”他會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好,有時搶著要自己洗衣服。一個孩子要讓他學會愛別人,為別人付出,就要讓孩子首先學會愛自己的母親。
親子育兒心得體會3
在日本,任何場合下“禮節”都是第一位的,這里的“場合”甚至不分在家還是在外。寶寶會自己從手吃飯以后,媽媽則會教育他,飯前必須說一聲“我要開動嘍”(日本的傳統,寓意為感謝祖先賜給我美食),飯后會說“謝謝款待”。孩子每一次出門都要向父母說一聲“我出門了”,父母會回一句“走好”,寓意一路平安;回家后要說一聲“我回來了”,家人也要應一聲“歡迎回家”。這些在我們看來沒太有必要的“禮儀”,日本卻沿襲了數千年。
日本的公交車也設有“老弱病殘孕”專席,但與我們不同的是,即使車上沒有“老弱病殘”大家也絕不會去坐,沒有其他空位就站著。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專席就是老人孩子們的特權,一切以他們為先,即使空著也不坐,或許正是人們時刻把“禮節”放心中的體現。如果有人違背這個規則,會被車上所有人視為異類,肯定會有人站出來指責你。家長也會從小教育孩子乘車的規則。這大概就是為什么日本全社會從小還到成人都那么遵守秩序的原因吧。
連垃圾都是干凈的
日本全民環保意識都很強,日本的小孩子更是從小被灌輸環保思想。家中的垃圾會按材質分類盛裝,并且裝袋前一定先清洗一番,所以日本人連垃圾都很干凈。媽媽做這些時會讓孩子在一邊看著,等他大一點便和他一起做。在幼兒園或學校時,孩子們會把拉圾裝進自己的袋子里,帶回家處理。日本孩子從小知道要少開空調,不是因為日本人吝嗇,而是他們幾乎人人知道開空調會造成“熱島現象”,會破壞大氣臭氧層,給日本給地球帶來危機。
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我們大人在教育子女時總強調在人前要怎樣怎樣懂禮貌,卻又縱容他們在家里可以“沒大沒小”。或許,“禮節”這堂課真應該效仿日本人那種“不分地點,讓禮儀成為習慣”的思想。環保亦是如此,無論我們的.口號喊得多么激昂,都比不上牽著寶寶的手將廢舊電池裝進回收箱這一個動作來得實在。教育正是在這種不分地點、不分大小的一點一滴的積累中建立起來的。
親子育兒心得體會4
關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非常難以用語言完全表達清楚的問題。它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話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是卻獲得了大量的心得體會。
1、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作為家長要認真地對待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掌握社會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知識,盡管孩子提出的問題很幼稚,但反映出他(她)在思考,家長對孩子提問的答復以及態度,將會對她們的思想和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有些甚至會影響他(她)的一生……所以,對待孩子們提出的每個問題,家長都要認真地予以回答,不要敷衍了事。另外,通過認真傾聽,還可以了解孩子最近的思想狀況,掌握他(她)們在想什么。
2、以身作則,成為孩子行動的表率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的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可以從家長那里得出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從而得出行為的準則。家長的.以身作則,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所以,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然后去模仿、去行動。因此,作為家長,必須在工作和生活中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起模范帶頭作用,作一個好的表率與榜樣。
3、善辯是非,正確對待身邊所發生的事情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并沒有樹立起一個正確地證判事物對錯的觀念,這就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根據社會的行為準則告訴她(他)事物的評判標準。同時鼓勵她(他)們去觀察所發生的事情,并提出自己的是非觀點。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4、開拓思維,多方面發展
孩子的興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經常變換的。要根據孩子的這一特點,合理地開發孩子的智力,開拓思維,讓他(她)盡量多學一些知識。同時家長也應順應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特點,及時補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識,以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我認為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即家長要多參與孩子的活動。
親子育兒心得體會5
唉,說到育兒心得,很慚愧,我也是在不斷學習和借鑒專家和前輩們經驗的基礎上,摸索著與女兒在一同成長而已。
我和女兒在出門上街時,總能看到有的孩子哭鬧著要家長買這買那,而站在一旁的家長則是滿臉的無可奈何!
其實,孩子也是一個有自己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獨立個體,對于孩子的要求,我們作父母的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一定要正確對待。合理的要求要適當地讓孩子得到滿足,不合理的要求要給孩子講清楚道理。在孩子想耍賴,不聽大人講道理的時候,可以不予以滿足,先冷落他(她)。父母可以先嚴肅明確地對他(她)講耍脾氣是不對的,是無濟于事的,給予他(她)警告和自己改正的機會;如果他(她)還繼續鬧,那末父母千萬不要同他(她)多糾纏,離開他(她),讓他(她)一個人感到孤獨,意識到再這樣下去也沒效果。等完全平靜后,才給他(她)講道理。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甚至一些父母都是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完全滿足,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一概應允,而且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孩子的愿望。孩子習慣了想要什么就能馬上得到,得不到就會哭鬧、破壞東西、發脾氣、打人、罵人,而且不顧自己行為的后果。
而我和我的`家人呢,在這方面是這樣做的:當孩子想擁有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請求時,我們會和孩子約定好,如果每天能好好吃飯,在幼兒園能好好睡午覺,上課時能盡量認真聽講,需要時能幫媽媽擦擦桌子、擺碗筷、盛飯、澆花、掃地、拖地等,那末到時候我們就會給她買;而她呢,也會很樂意并很努力地去照約定執行。我覺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耐心地等待,增強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學到了一些做事的技能;而且還懂得了要想得到什么東西,需要自己去努力,并付出相應的勞動或一定的代價;也在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負責意識。
親子育兒心得體會6
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父母的禮物,我們都會用心的呵護與關懷!談起育兒心德,顧名思義就是哺育孩子過程中感受到的點點滴滴,雖然作為我們80后的我們不是這個過程的主力軍,但與孩子相處接觸中我們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與心得,下面就是談談個人心得!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我們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在他們現在這個學齡期,模仿和接受能力都很強,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孩子!告訴他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不能做,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如果做錯了,應該及時更正并且加以教育,也要教育他要尊敬老人,尊敬老師,講衛生等!
2.談到看動畫片,想必很多父母都根反對,我想天下父母心我們理解,怕影響孩子的視力,學習,但我認為只要控制好度,不要長時間的看也有很大的好處,看動畫片也是他們學習的一個平臺,有時聽到他說一些前衛的詞匯,我們問他時,他都說是動畫片中學到的,還有對學習普通話也受益匪淺!
3.多與孩子交流溝通,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大多忙于工作或者自己的事業,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而我們應該在閑暇空余時多陪陪孩子一起看動畫片,一起做游戲,也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多多培養孩子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與別人的交流能力!
4.孩子的學習問題,每個孩子自身發展各不相同,接受能力個不相同,現在是培養學習興趣的階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家長大可不必操之過急!
5.孩子的健康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魚大肉已成為家常便飯,幼兒肥胖問題已到處可見,我提倡的飲食習慣是粗茶淡飯,葷素搭配,已足夠孩子的發育要求,還有少給予孩子喝碳酸飲料,多喝白開水!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心得,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總之,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耐心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私人定制”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后祝天下所有寶寶快樂成長!
【親子育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育兒親子共讀心得體會03-31
育兒心得體會07-21
育兒的心得體會06-08
小班育兒心得體會01-24
家長育兒的心得體會01-28
育兒心得體會嬰兒01-28
育兒講座心得體會12-20
幼師育兒心得體會10-09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10-21
育兒教育的心得體會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