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9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9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1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德行是孩子的榜樣。因為幼兒的心靈象一泓清水、晶瑩剔透,不能滲透任何不良的渣滓,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耳濡目染,所以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要品行端正與優良,給孩子一種潛移默化帶動作用。
1.父母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德行。正因為父母的德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會影響、熏陶孩子的行為,所以父母首先應加強自身的品行與素養。要經常教育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拾到不屬于自已的物品要交給老師,要懂得關心、愛護、幫助他人,要樂善好施、助人為樂。
2.父母要教育孩子有禮貌,要文明用語及如何接人待物,如何與人相處。比如見到老師、同學、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哥哥、姐姐等都要問“好”,在和別人分別時要說“bye-bye”,別人幫助自已,要說“謝謝”等禮貌用語,如果做錯了事要主動認錯,并且要道歉,說“對不起”,在和他人相處時要笑容可掬、和藹可親、兼容并包,千萬不能打人、罵人、說臟話和與他人頂嘴等行為。在日常學習與生活過程中要遵守各種規則,自已的行為千萬不能干擾或影響他人的學習與生活。
3.要引導孩子認知事物、辨明是非。社會是一個紛繁復雜的多面體,父母要告誡孩子好的事情可以做,不好的事情不能做,那些是好的事,那些是不好的事,總之要多做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有益的事。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2
今天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兒童教育專家講座,受益匪淺。
李教授講的主題是“積極家庭教育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1、期望家長教育意識覺醒,承擔好教育子女的責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長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是父母,而非他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遵循自然成長規律,不能違背規律,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而非千篇一律,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要去效仿別人,也不要急于求成。
2、跟老師溝通、配合、協作、共同育人。
家長與老師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引導者,當孩子出現問題時,要及時的和老師溝通,找到問題原因,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對于學校和老師的要求,家長要做好積極的配合工作。不管家長有多忙,都要和老師保持好溝通,及時的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家長和老師、學校配合的越好,教育會越成功。
3、家長要不斷學習、不斷改變、不斷成長。
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從語言、行為、心理等全方面把自己調整到最好的狀態,每天對孩子保持微笑,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快樂的情緒會讓孩子形成健全的心理,積極的心態、完善的人格。多給孩子鼓勵和贊美,讓孩子越來越充滿自信。
聽完教授的講座,覺得作為家長的我們做的太少,遠遠不夠,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要走的路還很長,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我們要不斷改變、不斷提高,和孩子共同成長。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3
在xx老師的邀請下,有幸到國際飯店聽“知心姐姐”講座,感觸頗深,這場講座對我們家長來說是非常及時的,為我們培養、教育孩子提供了方向。
講座從專家與家長互動開始,家長寫出孩子的十個優點……隨后專家結合生動事例,娓娓道來,為我們指點科學教子迷津。報告中我不止一次地被打動心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專家讓我明白了忽視心靈成長是家長教育中最大的誤區。她告訴我們這些家長,教育的真正目標是孩子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讓孩子在做人做事上能過關,不能把關注的眼光更多的集中在在分數上。專家在講座上讓我們明白了孩子的心靈成長需要均衡的營養。給孩子肯定的評價,讓孩子樹立自信心,在這一點上我還做得不夠。專家在講座上再三的向我們強調要讓孩子吃點苦,提高耐挫折的能力。好的心理素質是在平時的吃苦過程中磨練出來的,吃苦的過程中孩子體會到了生活的艱難,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過分地溺愛,過分地保護,不能夠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只會教會孩子冷漠,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回報。吃點苦能夠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能讓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也提高了孩子的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我們家長渴求專家的引領和啟迪,很感謝學校給我們家長這個機會,希望以后多一些類似活動。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4
說起孩子,大概每個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不清的歡樂。孩子們一天天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小小兒童,他們的變化帶給我們一個個的驚喜。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成長過程,我們在父母這個學堂里也在不停地學習和進步,真不知道是我們教會了孩子還是孩子教會了我們?
要說起教育孩子,我覺得談不上有什么成功之處。但是,孩子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一個了略懂人事的少年,這過程也的確是凝聚著我們做父母的一番心血。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來談談我們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為一個正心、誠意的人。一切時,一切事正確引導,養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孩子要多為公著想,盡量斷除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必須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為德智體皆優的學生。
孩子一天天長大,但無論怎樣長他們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處處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其實孩子的能力經常是出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大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會做些我們從沒特意叫過他的事情,我們會驚訝:他怎么學會的?這就是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讓他邁出第一步,他們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讓他們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會有兩次、三次,總有一天會做好!如果不讓他去做,恐怕將永遠做不好。我們在家盡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倒茶水、掃地等,現代社會交際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視培養。我們一是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5
我的孩子今年已經5歲了,正在上中班,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我一手帶大的,雖然苦了點,但是苦中有樂,母子之間有一種永遠無法割舍的情感。我天生樂觀、開朗,我的孩子活潑好動,我與兒子之間有時不分大小,經常與他一齊光著腳在草地上摔跤、翻跟頭。與他玩游戲我還會耍賴,他的娃哈哈、果凍我會與他搶著吃。有時音樂聲起,我會情不自禁地舞起來,兒子也與我一齊同舞,我們倆經常鬧得滿頭大汗。有時我們倆也鬧矛盾。比如我把兒子弄哭了,說話語氣重了,或不講理打了他,我都會抱住他吻干他的小眼淚,認真地對他說一句兒子對不起。而每次兒子做錯了事,他也會對我說媽媽對不起,然后親我一口,就什么都化解了。
我覺得做個快樂的母親很重要,盡管生活中有那么多不盡人意之處,生活有那么多酸甜苦辣,但是這個完美的生命會讓你覺得這個世界上什么苦、什么困難都是不可阻擋的。哪個母親不愿意看到自我的孩子快樂得小眼睛放亮、食欲大增,帶著快樂的微笑入夢?
兒子小的時候,我經常牽著他的手步行送他上幼兒園,一路上我總是給他講故事,談天說地,他的情緒很愉快,不知不覺就進了幼兒園。為了讓他學會與叔叔阿姨打招呼,有時我故意先爬上樓,然后再從樓上一本正經地走下來與他打招呼:“嗨!小朋友你好。”他也會很神氣地說:“你好!媽媽阿姨。”這種禮節就這樣很生動地訓練出來了。
做母親的我經常給孩子講他兒時的事,講他在媽媽肚子里時,媽媽為了他每一天要吃很多不愿意吃的東西,講媽媽在夜里抱著大哭不止的他不能入睡。孩子會感受到媽媽的辛苦,他會很心疼自我的母親。此刻每當我身體不舒服或累了的時候,兒子都會說:“媽媽你休息吧,我來干。”他會把自我的房間收拾好,有時搶著要自我洗衣服。一個孩子要讓他學會愛別人,為別人付出,就要讓孩子首先學會愛自我的母親。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6
由于現在小孩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加上現在生活條件好,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很難給幼兒一個獨立成長的機會,直接導致幼兒在身體和人格上的不足。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學校、老師的教育,更和家庭、父母的培養息息相關。現在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誰都不可忽視,現淺談幾點:
1、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人的品質是第一要素,是決定孩子未來人生道路的關鍵。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受到社會周圍環境的一些消極或負面的影響,因此,我們做到凡事從正面教育孩子,幫助孩子辨別是非、真善,培養孩子的善良、寬容、積極樂觀、富有同情心、客觀公正等良好品質,以及熱愛集體,尊敬師長,遵守一切規章制度等行為規范。而家長是孩子的“克隆”對象,家長是子女所有行為的被模仿者與榜樣,想要孩子有好的品質,首先要從我們自身做起。
2、注重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一經養成,孩子將終身受益。
首先,孩子能做到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去做,包括自己趕車上學,自己背書包,自己洗漱、穿戴,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其次,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和思考的習慣,針對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我們有意識引導孩子自己做學習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自己做檢查,家長最后作全面檢查。
3、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一樣有自尊的。
有的父母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說自家孩子不好,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是相反的,孩子的心里產生逆反心靈,孩子就會想,我做得那么好,父母說做得不好,反正好也是不好,不好也就這么不好,干脆就不做好。別總盯著孩子的缺點,孩子是要經常夸獎的。4、善于挖掘孩子的潛在優勢,培育孩子特長和興趣。每個孩子都有特長,家長應揚長避短,善于挖掘孩子的優勢,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思考是在好奇和興趣中產生,家長千萬不要磨滅孩子閃光的苗頭。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7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靠海的村子里,生活著一群漁民,他們世代以捕魚為生。也不知過了多少年,村子里出了一個捕魚高手,每次出海,他總是要比別人多捕好幾倍的魚,人們都尊稱他為“漁王”。
“漁王”有三個兒子,個個聰明伶俐。“漁王”心想,等他們長大了也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人,誰讓他們有一個了不起的父親呢?為了讓三個兒子將來能成為捕魚高手,從他們剛剛懂事起,“漁王”就開始著手教授他們捕魚的技巧了。
“漁王”深知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成為捕魚的高手,就得從最基本的東西學起。于是,他循序漸進地教孩子們如何織網,如何選擇天氣,如何劃船,如何下網,如何拉網,如何識潮汐,如何辨魚汛,如何誘魚入網……“漁王”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平生的經驗,悉數傳給了他的三個兒子。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三個兒子長大后,不但沒能成為捕魚高手,反而是村子里捕魚技術最差的人。“漁王”感到十分納悶,自己捕魚的技術無人能及,為什么傾囊相授,孩子們卻如此不成器呢?
一天,一位智者路過此地,“漁王”向他訴說了心中的苦惱。智者聽后問道:“長期以來,你是不是總是一邊指點,一邊示范,幾乎是手把手地教學,而很少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
“漁王”點點頭說:“是的,為了讓他們學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認真,也很仔細,哪怕是很小的細節,我都會重復一遍又一遍,你說孩子們怎么就學不會呢?”
智者沒有回答,又接著問:“你教孩子們捕魚的時候,他們是否寸步不離你的左右?遇到什么困難和障礙時,是不是你主動幫他們排除了?”
“漁王”仍舊點點頭說:“的確如此,為了讓孩子們少走一些彎路,我總是讓他們跟著我學。對于他們今后可能會遇到的麻煩,我都提前告訴了他們解決的辦法。”
智者微笑著說:“問題就出在這里,你只把技術傳給了孩子們,卻忘了把教訓一起傳給他們。而對于孩子們的成長來說,教訓其實比技術重要得多。”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8
聽了王教授的《培養孩子主動生活》教育講座,才認識到家庭教育如此重要,才進一步明白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成功,才認識到對孩子的投入,不單純是金錢和時間,家長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現擇其扼要結合自己反思如下:
一、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保持情緒良好,不要把在單位的工作情緒帶到家里,甚至轉移給孩子,要“制怒”,怒則失去正常理智,萬事皆失去準線。父母之間即便真有矛盾爭吵也要避開些,減少對孩子的影響。
二、要真愛自己的孩子。
人際交往的原則,理解、尊重、平等,多看優點,少看缺點,何況自己的骨肉至親,不要吝嗇我們的愛,多表揚他,增加自信,有自信才有志向,有志向才會成功。不要光看分數而看不到孩子的進步,“愛屋及烏”捆綁式的愛是要不得的,和孩子相處、和老師溝通都要講“和諧”,和則興,學習才會進步,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對孩子要放手,培養其獨立能力。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勇敢放手,沒有錯何來對,讓孩子自己領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方能進步。
四、學習要走直線。
1.眾人皆知一個數學觀點:“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所以從學習到有成。
2.要堅持走直線,中間彎曲將事倍功半,家長負責時刻矯正。避免“小貓釣魚”的故事再發生。
3.家庭教育也是一項工作,我們要堅持做下去才會有效果。
4.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事斷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必要日積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侯”。
5.總之,聽完王教授的講座深有愧意,父母的做法,言傳身教直接影響著孩子。
6.未來的成功與否,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感謝學校和趙老師給了我們做父母的一個學習的機會,給了孩子一個成功的可能。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9
初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處于一種半成熟、半幼稚、半服從、半逆反、半獨立、半依賴、半封閉、半開放、青春期萌動、渴望異性交往的特殊年齡段。在這個年齡結構的孩子最容易走向極端,所以這個階段對整個人生人格魅力的奠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針對這個年齡群的孩子來說,我們父母要能降低自身的身段以平等的心態,與子女交流溝通,深入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對他們幼稚錯誤的想法及行為要進行合理化的引導,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和阻攔,那只會適得其反使他們更加的走向叛逆、封閉的境地。猶如洪水決口時來勢洶涌,光靠堵截是欄擋不住,只能順勢合理化的引導才能使他們健康平穩的奔向茫茫的人生大河。
作為一個家長必須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中,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要做到一個有責任心、敢擔當、有目標、有控制力、有愛心的人,并要求他也必須做這樣的一個人。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想法和行為沖動,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獨立行動的機會,使他們能有獨立的機會處理問題,其中家長可以提出合理化的建議與指導,尊重孩子自己選擇如何處理問題,并勇于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使孩子才能對這個世界及自身的不足有深刻的認識,幫助分析總結實踐中的不足與優勢,對孩子的社會能力及心理有很大的幫助。
在初中階段要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做出一個詳細的學習生活日程表,如:幾點起床、刷牙洗臉,幾點寫作業,幾點休息等,要每天嚴格認真按照日程表行事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會掌握自己的自控能力,比如如何調節看動畫片或玩游戲與寫作業的調節控制及時間的控制等,使孩子在一個勞逸相接,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在此對所有代課的老師真心地說聲謝謝!也非常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提供這次難能可貴培訓的機會,萬分感謝!倉促之筆還望見晾。
【2021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9篇)】相關文章:
家長教育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08-31
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精選21篇)07-28
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15篇12-21
小學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09-05
幼兒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08-22
雙減教育講座家長心得體會范文(精選6篇)01-12
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匯編15篇)12-24
一個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09-28
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5篇09-15
幼兒園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