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教學法的心得體會范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步教學法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步教學法的心得體會范文1
我校自實施五步教學法以來,我們備課組的教師不但積極實施,而且相互交流探討在實施過程當中的喜悅和困惑,因此,我們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尤其是運用五步教學法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把我在實施過程中的的一些喜悅和困惑拿出來和同志們進行交流和分享,以期共同提高。
1、我校五步教學法是:目標導學、自主質疑、合作探究、達成目標、鞏固提高這五步中,目標導學相對好操作,具體實施時,我讓學生先將導學案中學習目標通讀,然后用筆將自己認為的學習重點詞畫出來,然后,學生閱讀教材,畫出自己對教材中知識的理解,如果教材內容簡單,就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內容包括幾點,然后小組交流,小組交流的主要內容是本節(jié)教材主要包括那幾個問題,如何理解,經過交流學生基本上能將學習內容整理清楚。然后學生完成導學案填空內容,要求學生先不要看書自己做,不會的內容在看書完成。較難的內容,小組交流討論解決。
2、這五個步驟中,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主要體現在二三五步中,教師除了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中,還應該在學生小組交流的某一關鍵思考,就學生存在的共同的主要問題進行適時簡練清晰的引導點撥,占時一定要少,而且要簡潔明了,學生易理解接受,同時通過教師的點撥還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如學習化學平衡時,我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舉了幾個生活例子人流、水流等讓學生理解平衡的本質是進量等于出量,學生聽完后興致勃勃,很快就抓住了化學平衡的本質,解決了學生心中的困惑。
3、教師的主導地位一定要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這個五步教學法中得以體現,引導要到位,還要注意不能喧賓奪主,時間把握要好,不能太長,同時還要點到位,否則學生的學習只是表面的,能力難以提高。這點很重要,在教學中不太好把握,必須要經常思考。
4、在學生自主質疑的過程中,學生由于經驗欠缺,對學習的主要內容往往把握不到位,這時候教師就要在學生質疑的時候,幫助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同時,還要通過問題讓學生明確一些學習方法。如學習有機物我在學生自主質疑的時候,給學生提出問題,斷鍵方式是什么,同學們一定要關注,可以用前后比較的方法找到斷鍵的方式和規(guī)律,學生慢慢習慣了這樣學習,實踐證明這樣的引導比較成功。
總之,五步教學法要運用的得心應手,必須要觀察學生的困惑,點撥引導要適時,還要得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斷的.去實踐去思考去學習。
四步教學法的心得體會范文2
我們學校讓寫對四步教學法的認識經驗和體會,沒什么感觸隨便寫幾句。
本學期,四步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被廣泛地推廣和運用。由于學習與運用時間還很短,再加上本人能力的原因,我對四步教學法的精髓還有待進一步學習。對什么經驗,我不敢妄稱,只在此略談一下自己的體會與困惑,以期待專家的解疑和點撥,以便促進自己更好地學習。
四步教學法的本意很好,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打破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獨霸課堂滿堂灌的現象。但是,即使如此,我還是認為“教無定法”。任何一種模式都不是萬能的,神圣的。我們學習者更不應僵化的教條的照搬套用。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控。例如本學科的學習特點,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情況,本節(jié)課的具體學習內容等等。我更不贊同將一節(jié)課硬生生地割裂成四大塊,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用多少分鐘,第二板塊學多長時間等等過于程式化,框框化。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這些我們教師心中沒一點計劃。而是說不應邯鄲學步,因為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它不是完全可以預期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因循著某種固定的路線走下去,而是隨時都有可能有意外發(fā)生。如果陷在某種固定的模式中必然會越走越死,有悖于構建有生機有活力的課堂。
例如我再作公開課《囚綠記》這堂課的過程中,按照四步教學法的程序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課文,設計了三個問題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2、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3、在你有感觸的地方做標記;第二展示交流問題,第三、深入研讀:全文那一處最能打動你?有感情地讀一讀,品味一下;第四、課堂質疑:探究綠的象征意義、第五、拓展延伸:由本文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設想著每個問題學生異彩紛呈的答案,為了追求完美的課堂,我還設計了幾個機動問題供我在課堂上靈活運用,這堂課我可謂煞費苦心,平時上課絕對沒這樣做足功夫的。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總是很殘酷。課上下來之后,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課前我還是有許多細節(jié)沒考慮周全,學生在探討交流問題的環(huán)節(jié)顯得異常沉悶,朗讀課文缺乏激情,我?guī)追{動都無濟于事,我不禁都有些氣惱了。課后我反思,我想還是教師備課時沒有備學生,沒有正確估計學生的情感和理解能力,給學生的時間也不夠充分,唉,這節(jié)課很失敗。
隨后觀摩我校另外一位老師的語文課《夏》我又感慨頗深。整節(jié)課跟人感覺非常完美,學生狀態(tài)始終很好,幾乎無懈可擊。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有序,學生根據預習問題自主學習,借助工具書學的興致勃勃,有條不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很充足,在展示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有話可說,表達的欲望很強烈。和我的課堂形成鮮明對比。
“看似平常最崎嶇,成如容易卻艱辛”。教師如學生一樣,也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超越自我,不斷攀登高峰,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
四步教學法的心得體會范文3
看了今天的視頻,學習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五步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包括教學流程、情境導入、探究活動、形成理念、學生踐行五步。這五步,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不可截然分開,前一步為后一步打下基礎、創(chuàng)造條件,后一步是在前一步基礎上的發(fā)展與拓展。這五步是,步步為營,層層推進,實用高效。
“五步教學法”的第一步是“教學流程”。這一步是教師的課前設計,是教師對教材知識的整體把握,對知識脈絡的梳理。沒有對教材知識的整體把握,頭腦里沒有知識的框架結構,不了解和把握不準教材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在實施教學時就不能高屋建瓴,不能從整個知識體系中分析知識,只能是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孤立地傳授知識,這對于學生知識結構與系統的建構是不利的。同時,教學流程這一步,也是教師為教學準備材料、進行教學設計的階段,材料準備充分了,教學設計合理了,才能為以后的“情境導入、探究活動、形成理念、學生踐行”四步打好基礎。這一步做好了,教師才能在實施教學時操作自如,游刃有余。我認為,這一步做成的“成果”,也可以展示給學生看,使他們對學習內容和計劃有個整體感知,增強其學習的目的性。
“情境導入”是“五步教學法”的第二步。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情景導入的關鍵是如何設計教學情景。根據視頻學習和自己的理解,我認為,設計教學情景,必須堅持緊扣教材和主題、創(chuàng)新形式、創(chuàng)新內容、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一緊二創(chuàng)三貼近”原則。這樣的情景設計,才能符合課堂教學的需要,真正發(fā)揮增強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的作用,為下一步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探究活動是教師引導學生在熟悉情景后,對情景進行思考、分析、討論和理解的過程。要組織好學生的探究活動,教師應該根據情景設計設置探究性問題,以使學生明確思考的方向,思考具有針對性,防止無的放失;同時,這些探究性問題還應該具有開放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話想說,都有話可說,都能夠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組織探究活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自主學習、分組討論、實地調查、師生合作等這些形式既可單獨利用,也可結合起來實施。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探究活動的形式必須符合情景設計和問題設置,符合學生實際(如學生的研究能力、知識狀況等),必須符合教學目的,不能為形式而形式,搞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在設置探究性問題時,我覺得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情景,發(fā)現問題,從而更加全面地認識情景,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等。
探究活動的目的和結果是達到“五步教學法”的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理念,就是對教材知識的回歸、認可與接受。通過探究活動實現理念的形成,對學生來說,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沒有教師板著面孔一味說教的感覺,因此對從探究活動中獲得的知識、理念愿意認可,樂意接受,才會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自覺地踐行。由于探究活動中所有的結論、觀點并非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因此在這一步中,教師要善于對學生探究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要引領學生回歸教材。
知識如果不用,就沒有任何價值,必須學以致用。所以,“五步教學法”把最后一步設置為“學生踐行”。“學生踐行”是對第四步“探究活動”的進一步深化和發(fā)展,是學生對知識學以致用的過程。只有踐行在探究活動中形成的理念和知識,學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這些理念和知識,才能在實踐中對這些知識和理念進行檢驗和豐富,才能認識到這些理念和知識的價值之所在;也只有認真踐行這些理念和知識,學生才能不斷地鍛煉和提高發(fā)現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自身全面健康發(fā)展。這也是我們的教學以及“五步教學法”的最終目的。
教學流程、情境導入、探究活動、形成理念、學生踐行,這五步既步步為營,各有各的特點,又層層深入,前一步為下一步的完成打好基礎、創(chuàng)造條件,后一步是前一步的深入;這五步相互聯系、綜合運用,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身心發(fā)展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知識的接受與消化吸收,有利于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一句話,“五步教學法”實用高效。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實施“五步教學法”,一定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定能夠獲得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雙贏”!
四步教學法的心得體會范文4
四步探究教學法實施已經二年,通過學習四步探究教學法的基本理論,及兩個學期的課堂實踐,使我們都已感受到四步探究教學法的精髓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學習使我倍受啟發(fā),從學習中得到了一定的心得體會。
一、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閱讀包括課前自讀和課堂閱讀,做到有目的而讀。課前自讀指學生自讀文本,存疑置難,要求學生讀、查、思、寫、記。讀要達到初步感知的目的,查指查閱工具書和有關資料,為進一步學習做打基礎;思是初步思考本課的主要內容,寫是摘記知識要點和難點;記指初步識記定義、公式、定理等。課堂自讀要求學生最好默讀,即不出聲,邊讀邊想,便批注,把讀文本的感受,體會及遇到的問題在課本上作旁批,這都是為下一步的質疑做準備。
質疑要引導學生圍繞本課學習目標設問質疑,防止漫無邊際的設疑。學生自己讀課文,提出不懂的需要問題。教師設疑,教師根據教參、自己備課預設提出問題,最后師生相互補充、合并、梳理歸納出本節(ji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即自學提綱。老師要借助文本材料堅持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質疑,從標題到內容,從語言形式到層次結構,從關鍵詞句到主題思想都要敢于質疑。質疑的問題忌瑣碎重復,要有探究的價值要重視質疑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思考-發(fā)現-提問-篩選-梳理的思維過程,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學生設疑的基礎上,隨機轉化、歸納和補充,最終梳理課文要探究的主要問題。
自主探究,問題來自學生須再回到學生中去,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近文本,讓他們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潛心文本,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尋求問題的答案。
二、多元互動,合作探究
在個體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發(fā)表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獲。教師審時度勢,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班級匯報等多重對話。通過生生、師生多邊而有效的對話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善問題的答案,提升對文本的認識,以此達到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張揚個性的目的。
三、訓練檢測,目標探究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關鍵在于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達標訓練,以達到運用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通過對四步探究教學法的不斷學習,我覺得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很重要,是檢測本節(jié)課學生掌握情況的重要依據,所以教師所給的訓練檢測題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并且一定要注意要以基礎知識為主。
學生能夠完成目標,稱謂達標;大多數完不成任務,教師要及時調整課堂,找出學生沒學會的原因,及時進行矯正,直到學生明白。課后還要進行跟蹤。
四、遷移應用、擴展探究
在“遷移應用,拓展探究”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據所學知識發(fā)散質疑時,要緊密聯系實際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四步探究教學法"是在課程改革基礎上提出的符合我們教育教學實情的一種教學模式,帶有鮮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個性烙印。我感覺它的最可貴之處在于讓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而不是被動思考問題;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而不是被動解決問題;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單純的“學會",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由單一接受到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根本轉變,實現了教師由知識的傳承者到創(chuàng)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換位。
這就是我們必須理解的“四步探究教學法"的科學實質和深刻內涵,也只有理解了這個內涵,我們在具體運用過程中才能做到融會貫通,才能力戒形似而神異,才能達到心中有模而實際無模的境界。
【四步教學法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四步教學法心得體會04-09
四步教學法心得體會范文11-11
有關四步教學法心得體會范文11-29
四步教學法心得體會范文五篇12-12
小組的利與弊的四步教學法反思07-01
在語文教學中靈活運用學導式四步教學法08-04
案例教學法心得體會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