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概論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師德概論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師德概論心得體會1
我院開展了師德學習心得征文活動,對于剛剛邁入教師隊伍整一年的我有很多的感觸。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師德應該是第一位的。師德古已有之,不同時代對師德賦予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在當今的知識時代對師德又賦予了新的內涵。我認為師德不是孤立的,而是多方面系統的。
一、愛崗敬業、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師的職業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按照一定社會的需要和標準,塑造學生的思想道德,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修養和工作能力,決定教育的發展水平和質量。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
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對任何一種職業,都要明確其職業性質,才能落實其相應的社會地位和有關的待遇。對社會發展影響重大的教師職業更不例外。教師到底是自由職業者還是國家公職人員,雖然還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在很多發達國家,都是把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有的是作為公務員)對待的。國家公職人員(或公務員)的顯著特點是有具體的職業資格要求,有專門的機構進行嚴格的考試并認定職業資格。對于教師而言,目前,日本、美國、德國、法國等國都在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在上述國家,必須取得國家認定的教師資格后,才有可能由政府任用為教師。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長期是把教師作為“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干部”對待的。1993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將教師身份規定為“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從對教師隊伍的管理看,仍把教師列為國家公職人員。國家公職人員社會地位較高、職業穩定、待遇有保障,在大多數國家都是公眾向往的職業。而另一方面,由于國家公職人員地位高,社會影響大,所以限制也較多,包括道德品質在內的各方面要求也很高。例如,在歐洲的很多國家,作為教師,不準有反政府的言論;禁止教師集體和政府進行談判;美國雖然比歐洲寬松一點,但教師和政府談判只限于工作條件方面的問題;大多數國家都規定教師不能罷工,等等。在職業道德方面,由于教師的公職人員性質,要求更高,因為教師職業有社會形象、社會影響問題,不僅對學生,對社會也應當以身立教、為人師表。
二、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表現在他們的勞動對象是可塑性強、模仿性強的兒童和青少年。因此,教師在各方面要起表率作用,以自己的學識、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質影響學生,培養學生。正如江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的那樣,“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起著教育作用,而且這種教育作用不僅僅表現在課堂上。教師職業道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要求,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由于教師的勞動對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業,決定了教師職業具有較強的表率性,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質,以此去影響、感化和教育學生。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他們通過對老師的模仿、借鑒、學習,不斷自我發展。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道德表現任何時候都和在課堂上一樣對學生有教育作用,對社會風氣有影響,因此,要用教師職業道德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師職業道德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且能夠長期起作用。很多對人類科技進步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大科學家,在談到自己的成長時,無不談及自己的老師對自己的終身影響。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歧視學生,建立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教育的目的是對不同性格、不同愛好、不同條件的學生因材施教,發展各種類型學生的個性,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與探索的積極性,使他們的特長能夠得到充分發揮。這就是說,教師的勞動“產品”——學生,是一種特殊“產品”,在理論上不應當有“廢品率”。教師的勞動“產品——學生即使“毛病”再多,也不能將其列為“朽木不可雕”而置之不理,更不能拋棄他。要運用教育規律去發現他的閃光點,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去調動他的積極性,挖掘他的潛力。這也是教師職業道德中要求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的基礎。
在老師的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三、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是師德的新發展
要讓學生從分數的奴隸變為學習的主人。要從以“教”為出發點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教為學服務,教不是統治學生學、代替學生學,而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課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發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場所。教師應是教練員,不是運動員,要讓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去學習、去實踐。
四、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教育的目的是對不同性格、不同愛好、不同條件的學生因材施教,發展各種類型學生的個性,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與探索的積極性,使他們的特長能夠得到充分發揮。這就是說,教師的.勞動“產品”——學生,是一種特殊“產品”,在理論上不應當有“廢品率”。教師的勞動“產品”——學生即使“毛病”再多,也不能將其列為“朽木不可雕”而置之不理,更不能拋棄他。要運用教育規律去發現他的閃光點,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去調動他的積極性,挖掘他的潛力。這也是教師職業道德中要求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的基礎。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范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教師的職業性質、勞動特點和歷史作用,不僅要求教師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師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修養,對于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同時,高尚的職業道德又能鼓舞教師自覺地為人民的教育事業而獻身。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既是當前我們減輕學生負擔、實施素質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
五、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升華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會面臨落伍的危險。在科學和技術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經常處于學習狀態,人們的知識結構很快就會落后于實踐的要求。所以,時代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確立“邊學邊干、邊干邊學、終身學習”的觀念,緊跟當代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步伐。
良好師德的培養,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對陶冶教師情操,轉變教師氣質,提高教師素質,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培養大批為教育事業獻身的新師資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反思近年來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會越來越體會到師德的重要性。
師德概論心得體會2
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8月29、30日,學校組織進行師德培訓,經此,我明白了教師應該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擔,責任重大。因此,教師的道德修養、道德水平,對于建立教育活動中和諧的人際關系,對于維持一個學校工作的良性運行和保證教育任務的順利完成,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助于提高教師覺悟,促進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如果一個教師在工作中教書育人,循循善誘,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勤勤懇懇地為學生及家長服務,其他教師從這樣的教師身上看到了模范遵守教師職業道德的品質,就會在心靈上受到啟迪,促使他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精心培育自己的學生。
其次,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助于激勵和鼓舞教師自覺獻身人民教育事業。教師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教師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就能刻苦鉆研業務,積極工作,自覺獻身教育事業。人們把教師比作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正是師德對教師起激勵和鼓舞作用的生動說明。
再次,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利于培養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不僅要從思想上、業務上去努力,而且更應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這是加強教師隊伍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師德建設的重要任務是陶冶教師情操,轉變教師氣質,培養教師品德,提高教師素質。
《中國師德手冊》是此次培訓材料,他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愛和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立足于師德建設的核心,系統而全面地介紹了師德建設的細節,并結合名師的.經典案例,直觀地給出了實施師德培養的具體方法。本書按照新師德規范,分六大部分進行全面的詮釋——倡導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所以作為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為當今社會服務的教師,應遵守以下職業道德規范:
一、獻身教育,甘為人梯
“獻身教育,甘為人梯”是人民教師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會主義祖國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體表現,它是履行其師德要求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只有首先具備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覺地履行其他師德規范,為人民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我一生中最主要的東西是什么呢?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熱愛兒童。’愛,是學生的需要。熱愛學生,是教師在一種道德責任感的驅使下對學生發自內心的誠摯的親密感情。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歧視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俗話說,“愛”能使“冰雪融化”。特別是對后進生,只要我們對他們傾注真心的愛,并把握好教育時機,掌握恰當的方法,我們相信,再頑皮的學生也是可以轉化的。愛學生,怎么愛才是真正的愛,近來一些輿論批評x些教師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師”。因為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最可貴的是身體力行。兒童、少年學生,除了向書本上學習之外,主要是向教師學習。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的話就是真理,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教師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響學生。正所謂“身教重于言教”。一個好教師應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么應為之,什么不可為。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四、精通業務,學而不厭
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讓學生學到人類的知識和經驗,因此,勤奮學習,精通業務,掌握教學規律,是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關鍵。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學相長也。”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
五、互相學習,團結協作
教師的工作既表現為個人的腦力勞動,同時又是一種集體活動。這就要求每個教師既要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又要發揮互相學習、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處理好各方面的人際關系。
新師德規范要求教師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通過本書給出的教師建設、師德教育的方法,的學習,我們的職業認識、專業提升、理論增強、實踐提高都得到了很大的幫助,從而實現樂額精神層面的解放,使身心得以放松、愉悅,使工作得心應手,起到了積極地作用,我將之付諸于實踐,為神圣的教育事業服務,我想我會讓自己體會成功的喜悅的。
【師德概論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文學概論的心得體會03-24
藝術概論心得體會08-18
物流學概論心得體會08-17
管理學概論心得體會01-27
應急管理概論心得體會范文12-28
企業管理概論的心得體會05-21
參加《文學概論》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03-02
學習藝術概論的心得體會范文12-22
藝術概論課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