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課心得通用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綜合實踐課心得通用,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理論聯系實際
剛剛接手綜合實踐活動課時,我很茫然,不知從哪兒入手,上課總是機械地按照所學的理論指導學生,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當我生搬硬套地將我所知道的理論引到課堂時……
記得那一節課的主要任務是確定主題和學生的分組。我先介紹了一下綜合實踐活動課主題研究的一般過程:準備階段(確立主題、分組制定活動方案)……我剛說完,一個男同學站起來了說:“老師,我們可不可以先分組,大家一起商量選課題?”我馬上否定了他的意見,并告訴他,這是進行主題研究的一般規律。一會兒,又一個學生站起來:“老師,我們小學研究性課都讓我們先分組,小組同學一起商量選課題的。”我還是很有耐心地解釋:“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要求你們每個人自主地選擇,并提出活動題。”我還是很有耐心地解釋:“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要求你們每個人自主地選擇,并提出活動課題。”一陣沉默,學生似乎接受了我的理論,我又談話啟發大家選題。但是,除了幾個發言積極的學生提出了幾個課題外,其他人沉默無語,沒有我想像中的熱烈場面。這節課我沒有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
這是我的一堂課的片斷,由于我的教學還停留在“教”理論的層面上,導致沒有完成教學目標。這次“事故”使我認識到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光靠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照搬理論更是行不通的。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中,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學生是最好的驗證官。當你發現學生“有所不適”了,就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好意識,綜合實踐活動課具體實施的過程,內容和形式都是在實踐中動態生成的,只有真正做了,才能找到理論于實踐的真正結合點。
二、為學生選題搭橋鋪路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題確定是首要階段,要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選出要研究的主題或課題。而每每在這個環境我都大傷腦筋……
第一次上研究性選題課時,我介紹了選題的原則:科學性、興趣性、實踐性、可行性。然后非常民主地告訴學生,尊重他們的個人興趣,讓他們自主徐骯臟探究內容。學生們七嘴八舌的,熱鬧場面前所未有。下課前,黑板上寫滿了題目:《我看二戰》、《ufo之謎》、《金字塔之謎》、《網絡游戲》、《服飾》、《陶藝》……學生選的題目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不能完全認同他們的課題,像《ufo之謎》、《金字塔之謎》等課題我馬上以“研究困難”為由將之“槍斃”了,學生不高興了:“老師,你不是說選什么課題都可以嗎?”“老師,我就對金字塔感興趣。”……僵持中,下課鈴響了,我逃離了教室。
經歷是一種財富,只有善于從教學經歷中汲取養料,才能不斷地使自己更快地成長。那節沒有收場的課讓我反思了很久,也促使我更細致地研究這門學科好關注學生們的實際。等到去年綜合實踐活動課選題是,我就有所準備地走進教室……
“我們很多同學都是來自于農村的,農村作為綜合實踐一個很好的基地,有很多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今天,我們在這里交流一下你眼中的新農村,或是你所了解的有關新農村的情況。”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舉手,“我、我”地嚷著,這個選題對于他們來說太熟悉了。讓我感動的是一個叫“王佳輝”的學生不但介紹了他的收集材料,還將剪貼的很多新農村的圖片資料提供給大家看。不管是講的同學,還是聽得同學都很興奮,我看到了我想要創設的情景。交流之后,我開始指導如何選擇課題。學生由于有了前面的興趣和經驗,主題的選擇有了一定的傾向性,而且研究的問題更是具體了,如《農村的變化》、《農村新能源使用的研究》、《農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等
我很欣喜,不是學生變了,而是我的認識改變了,中學生對各種自然好社會現象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同時他們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志向,需要有適當的引導和扶持。而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還要受教育資源的局限,所以主題的確定要根據學校、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此,教師要為問題及課題的產生做好充分的鋪墊和引導工作,《走進新農村》這個主題設計的想法就是在我們學校組織學生到靈武中北村參觀后產生的。
三、放手實踐
進入實踐體驗階段,學生要在“做”、“考察”、“探究”中進行活動體驗。這時的學生就像放飛的風箏,在廣闊的社會環境中自由的翱翔,教師既要讓風箏飛得高,又要牽住手中的線。對于學生來說,“實踐體驗階段”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也是面臨困難最多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要深入社會,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教師不易調控,學生在困難面前容易退縮,滋生惰性。
那是一節階段總結交流課,經過一個月的資料收集和社會調查,以及兩周的總結整理,在我想像當中,學生應該是很有收獲的。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份總結報告,形式多以小論文的形式,初聽起來寫得還真不錯,細細品味,覺得很多同學的總結缺乏真情實感,資料堆砌的現象很嚴重,這是怎么回事?學生不是喜歡進行調查嗎,為什么沒有人寫調查報告?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先肯定了他們的總結完成的都很及時,然后跟他們說出了我的疑惑。同學們七嘴八舌說開了:“老師,還是寫小論文簡單,網上有的是。”“老師,哪有時間去調查?再說調查報告多難寫。”學生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學生在實踐中走了捷徑,從中暴露出綜合實踐活動課主題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極易出現的問題,我幾經思考,認識到自己在學生實踐基地忽視了具體的指導,放任城市自由活動,等到結果出來時才關注就太遲了。
于是我及時調整了自己在下一個階段的工作,首先做到跟蹤指導,在小組活動前我組織大家開展計劃交流會,一方面我自己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間的相互借鑒和進一步完善。活動中我盡可能地作為他們的一個合作者去參與活動,活動后鼓勵他們寫活動體驗,同時我學生展示自我搭建平臺,并組織開展“體驗交流會”、“我的新發現”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談困惑,有的談收獲,有的談自己遇到的小麻煩等。在相互的交流中,同學們分享著各自的經歷,并彼此啟發著。我在這個過程中要做的就是及時抓住契機鼓勵和引導他們,并提議,尋找解決的辦法。學生們在實踐中提出問題最多的是采訪難,很多小組總是依賴找熟人進行采訪。《噪音污染研究》小組的一個做法啟發了大家,為了進一步調查噪音的界定和危害問題,這一小組想到中山區環保局進行參觀采訪。在沒有教師和家長引薦的情況下,組長想到通過114查找環保局的電話,然后撥通了環保局領導的高度支持。他們不但派了兩名監測站的工程師接待了《噪聲污染研究》小組的同學。而且,在我校《我們身邊的環保》主題活動結題展示會上,環保局的工程師還親自臨會場對學生們的研究和實踐活動進行了點評。《噪聲污染研究》小組的做法使其他小組豁然開朗。實踐體驗使學生找回自己,體驗交流使學生學會了選擇。經過幾次體驗交流會之后,我越來越認識到利用學生這一活躍的資源為教學指導服務的重要意義,因為學生間的相互學習是不可忽視的。
學生在實踐中時時面臨困難的挑戰,為了激烈學生堅持到底,除通過加強指導這根線來調控學生,還必須要有另一根線牽住學生,那就是正面的評價激勵機制。為此,我在實踐中發現檔案帶評價比較適合我校的學生。評價方式主要采用全程評價和多元評價,全程評價從學生主題或課題的確立、資料收集、社會調查、社區服務、動手實踐等環節進行評定,多元評價是從學生主題研究的態度、參與實踐的熱情,學生實踐的體驗、感悟、反思等進行評定。評定的標準由我們師生共同商討決定,評價分自評和師評、組評。顯性的評價一般由師評和組評來完成,隱形評價主要由學生自評來完成。評價體系的建立在某種程度上約束了學生主題研究活動的隨意性,最重要的是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因為不管是“資料收集”還是“態度”,都與對自己的評價密切相關,他們還會大意嗎?
兩年來,在“學中做”、“做中學”的過程中,我和我的學生完成了《我們身邊的環保》主題活動的研究,這一課題在“中山區研究性成果展示會”上做了展示。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又及時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好實踐中的體驗及收獲匯編成冊,緊接著我校《新農村》主題活動也拉開了序幕。伴隨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成長,我的學生也成長起來。學生研究環保,不知不覺接受了生態倫理教育;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借鑒,不知不覺在接受了精神的互助熏陶;學生共同設計了活動主題,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合作精神。
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我逐漸地感到自己在變化,我不僅僅是學生的指導者、合作者,更是一個跟他們一樣的學習者、研究者。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和大家一樣渴望找到自己的方式,迎接成功的到來。光說不做,只能在成功的邊緣徘徊;只有去做了,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
【綜合實踐課心得】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課心得01-13
綜合實踐課論文04-05
綜合實踐課的總結07-07
綜合實踐課總結06-10
綜合實踐課教案02-20
綜合實踐課老師心得06-14
綜合實踐課的心得體會06-14
綜合實踐課心得體會04-11
綜合實踐課觀課議課心得體會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