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實踐貧困戶走訪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走訪貧困戶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訪貧困戶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走訪貧困戶心得體會1
為全面貫徹落實威信縣“脫貧摘帽”百日會戰,打響威信縣脫貧攻堅的最后決戰,麟鳳鎮金鳳村全體駐村和掛包幫干部全部進村入戶,開展“金鳳村脫貧攻堅百日會戰暨信息采集和貧困戶走訪工作”,整個10月份,可以稱之為我們駐村干部的走訪月,圍繞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貧困戶信息采集及群眾走訪,群眾工作組走訪,走訪活動中我深刻體會到入戶工作中“走”是形式,“訪”是內容,不僅僅是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當前困擾貧困群眾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更重要的是要送去黨和政府對老百姓的關愛和溫暖,真正做到進家門、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做好困難群眾的貼心人。我在走訪實踐中有以下三點感受:
一要用“心”去訪。“金鳳村脫貧攻堅百日會戰暨信息采集和貧困戶走訪工作”作為脫貧攻堅和維護社會穩定、提升人民滿意度的一條主線,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讓我們走進困難群眾家中,學會傾聽,了解掌握群眾思想動態和生產生活情況,實事求是、力所能及地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對于目前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他們的愿望和要求。通過“貧困戶信息采集及走訪工作”活動,我們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切切實實為民辦實事,就會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愛戴。
二要當好信息員、宣傳員和調解員。通過“金鳳村脫貧攻堅百日會戰暨信息采集和貧困戶走訪工作”活動,我們及時把村情民意進行1 分析、研判、匯總,第一時間向村黨總支和村民委員會匯報,能解決的自行解決,不能解決的上報給黨委政政府,當好黨和政府的“信息員”。深入群眾家中,宣傳黨委政府及村委會近年來的所做的工作,把黨委政府的'脫貧攻堅政策、惠民政策、便民舉措帶到了貧困群眾家中,當好黨和政府的“宣傳員”。同時,我們也要當好鄰里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把各種矛盾糾紛排查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為基礎群眾創造平安祥和的生活環境。
三要搞好服務。通過“金鳳村脫貧攻堅百日會戰暨信息采集和貧困戶走訪工作”活動,我們以拉家常的形式更深入地了解貧困群眾的日常生活狀況,收集了一些貧困戶最為關注、最需要的服務信息,為進一步開展好“便民、利民、為民”服務提供了充分的事實保障。通過“大走訪”,我們也收集貧困戶對黨和政府及村黨總支、村委會工作的意見建議及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并將收集情況匯總后,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做好參謀,解決一些屬于基層可以解決的實際問題,為社會的和諧穩定貢獻力量,實現自我價值。
走訪貧困戶心得體會2
今天是正式來到中州村的第三天,我們今天的任務是走訪貧困戶。
早上八點半,隊員們排好隊伍兩人一組,用桶或籃子提著六個大西瓜,趕往中洲村村委會。
到達村委會后,郭會計帶我們去了第一戶低保戶郭叔叔家。我們看見郭叔叔的第一眼,十分瘦弱的他坐在門邊的板凳上愣愣地望著我們。在郭會計的介紹下,我們才知道郭叔叔幼年十時期患上了關節萎縮,由于當時醫療水平不夠發達導致病情蔓延造成如今不能行走,沒有自理能力的情況。平時只能依靠隔壁奶奶為他做好飯菜送過來,因為哥哥在外打工、妹妹已經成家,郭叔叔獨自一人守著一棟房子。第二位低保戶是羅奶奶,她的兒女都外出打工了,羅奶奶和她丈夫帶著孫子外孫住。她和中州村的大部分村民一樣,靠種菜買菜為生。在和羅奶奶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中州村的土質為沙質土,種不了水稻,只能靠種應季蔬菜維持生計。而中州村土地面積有限,每家每戶只分到很少一塊地,為了維持生計,村民們必須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小小的`菜地種滿了各種蔬菜。第三戶我們來到了梁爺爺家中,梁爺爺有個兒子在外打工,他和懷孕的兒媳婦以及孫女住在一起。在談話中我了解到,梁爺爺在三四年前患上了股骨頭壞死,不得不放棄收入可觀的工作回家治病,但是病情沒有得到改善。后來迫于經濟原因不得不放棄治療,回家休養。為了維持生計,梁爺爺一邊忍受病痛的折磨一邊開始像許多村民一樣種菜賣菜。每天半夜十二點,梁爺爺和村里的村民們一樣,騎三輪車運新鮮的菜去縣城批發。梁爺爺的收入來源除了賣菜之外,只有每月230元的低保。
走訪完這三家貧困戶,我的心情異常沉重,久久不能平復。有些人因為先天或后天的某些原因而身體有缺陷,導致生活情況因為我們在中州村待的時間已經過半了,必須開始著手準備最后一天的聯誼晚會,所以我們中午一點準時開始排練。一開始經過商討,大家決定跳最近大熱綜藝《創造101》的主題舞。一個小時我們只排
練出了三秒鐘的動作,因為時間緊迫,大家決定更換舞蹈。困意來襲、排練疲勞等導致隊員們無精打采、昏昏欲睡。但是在老師的提點下,隊員們打起精神開始集思廣益,尋找新的練習舞蹈。最后大家一致決定跳搞笑且動作簡單的一個舞蹈。伴隨著大家的歡聲笑語,排練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通過今天的活動,我深刻地明白了,生活并不容易,我們要學會知足。同時,我們要滿懷熱情,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為他們奉獻自己的綿薄愛心。
走訪貧困戶心得體會3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句話出自歌曲愛的奉獻,我覺得它很有道理,因為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遇到一點困難,這時候就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而我們今天的活動是拜訪貧困戶,給他們送去溫暖,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我們在9:00到達了村委會,由郭會計帶我們去貧困戶的家里。我們到的第一個人家是羅奶奶,大概是60歲,她的腿腳不太方便。在和羅奶奶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這里的村民是以種菜為生,奶奶的丈夫在昨天晚上12:00去縣城賣菜,早上回到家中睡覺。很難一個那么大年紀的人還要天天過著晝夜顛倒的生活。但是在中洲村,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就像他們說的那樣,一天不干活,就沒有收入。奶奶臉上有著農家人特有的羞澀,看著我們給她帶的西瓜,直說不好意思,還讓我們拿回去。我們跟奶奶講了許久,奶奶才接下了我們的.慰問品。
第二戶人家是梁爺爺他是因病制貧,病因是股骨頭壞死。不論是站在,還是坐著,腿上總是有陣陣痛感襲來,痛得讓人難以忍受,還4 沒有藥物可以控制,所以他平時的行走還得依靠拐杖。但是因生計所迫,他還是得下田耕種,收貨的蔬菜,和羅奶奶的丈夫一樣都要晚上十二點去縣城賣蔬菜,收入也深受市場行情影響。梁爺爺挽起他的褲子,我可以看出他兩個大腿的腿圍一大一小,小的是因為股骨頭在萎縮。而且這個病情會因為時間增加而越來越嚴重。
第三戶人家是一個45歲的郭叔叔,他有著嚴重的關節萎縮,從小學一年級病發到現在都只能依靠自己做的凳子行走。梁會計告訴我們,叔叔的父親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得病去世了。母親患有老年癡呆癥,送到了遠在廈門的弟弟家照顧。他一人獨自在家,又因為沒有讀過書,有什候跟他講遂川話,他都聽不懂,每天只能坐在大門口看著路上。因為行動不便,有個70歲左右的老奶奶會每天炒好菜后,放在電飯煲給他吃。至于米飯則由自己一點點的挪回電飯煲旁邊煮飯吃。看著那對于正常人來說,輕而易舉就能走完,而他需要挪動半天的距離,我不經感到一陣陣心酸。臨行前,隊員們拜托老奶奶切西瓜給叔叔吃。還囑咐了很多關于慰問品的保存事項。希望他能開開心心的過每一天!經常有人能陪他聊天!
【走訪貧困戶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精選走訪慰問貧困戶信息11-23
走訪慰問貧困戶信息11-23
幫扶走訪貧困戶簡報(精選10篇)12-12
中秋走訪慰問貧困戶簡報優秀11-22
走訪貧困戶調查報告11-06
幫扶干部走訪貧困戶總結(精選9篇)12-12
入冬走訪慰問貧困戶簡報(精選15篇)01-03
走訪貧困戶送溫暖簡報(精選37篇)01-13
社會實踐貧困戶走訪心得體會(通用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