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數學聽課心得體會通用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3數學聽課心得體會通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xx年10月19日到20日與其他三位數學老師一起到廈門六中參加第十屆全國“相約名師聚焦課堂”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我也從教學觀摩會中得到了許多值得學習的收獲和體會,對此我做出如下討論及交流。
一、教師的語言魅力
從名師與我們平時和孩子溝通的語言對比中可以知道,他們與孩子對話中有一種無形的拉近距離感,能讓孩子們從乏味的教學中,主動學習起來。每一位名師包括施銀燕老師、張齊華老師、劉延革老師、強震球老師還有劉偉男老師在與孩子們上課前都會親近的與他們攀談,不僅從中連接孩子與他的熟悉感,還深入孩子的心靈深處,了解他們想要的是什么,懂得了什么。原來老師扣人心弦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的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教師的教學設計
從施銀燕老師的四年級《認識負數》一課中,我們可以知道,她從生活中的知識著手,從設計了“電塔里的負數”、“室內溫度計的的測量”,以及“信用卡的-10”、還有“小明身高-2”不僅貼近了生活還讓學生懂得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的負數。這些實際情景中的問題不僅了解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參與中明確感悟到正、負數的應用價值。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讓學生直觀地認識溫度計上所表示的度數這一環節,又要怎么使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溫度計上讀寫出所表示的攝氏度,并說出各攝氏度所表示的意義,比較溫度的大小等,順利完成了對概念的初步建構,這也就是教師在上課中傾聽學生的發言、關注學生的表情、關注學生的思維及時的加以放大,努力使問題公開化、明確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我還非常佩服施銀燕老師的最后的那個時鐘設計,到此還使我無法忘懷,原本以為那個計時器只是一個計時器原來暗藏玄機的總結了一堂課提前下課就是“-1”分鐘,加深學生對負數的了解,并且總結了一節課。
張齊華老師五年級中《用字母表示數》從在課堂上,完全了解他如何將自己融入教學,整個課堂渾然一體,既清新又自然,看不出一絲一毫加工的痕跡。他聽起來既親切又有鼓動性,這樣輕松的語言,細致的點撥,大氣的闡述,快樂的笑聲使學生的興趣被“挑逗”得一波高過一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識。以一個儲蓄罐為引子,讓學生在感受愉悅的過程中學會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含義,就這個課題而言,難就難在應該如何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數?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數?怎樣用字母表示數?張老師用他獨特的構思,把算術與代數的關系演繹地非常透徹,巧妙的將他的年齡與兒子年齡關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來,更讓人回味的是將神秘人與他的年齡關系的設計,又增添了種種無限的遐想,讓孩子自己懂得在“變化中找出不變”,他不愧為“數學王子”。
劉延革老師的《周長認識》其實就是我想去學習的其中之一,因為我教的就是三年級,不僅能從劉老師的觀摩課上得到教學的啟發,還可以學以致用一下。劉老師創設了小明鍛煉的計劃:繞運動場跑一周,采用“慢鏡頭”的手法分別出現沒有繞邊線跑、沒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邊線跑一圈的三種情形,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圖形的一周。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將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把生活原型轉化為數學模型的過程,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在學生對周長有了直觀的認識后,劉老師給出了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圓形通過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幫助學生清晰建立周長的概念,突出了“從任意一點出發,繞邊線一周,回到起點”三個要素,并且重點解決了曲邊圖形一周的長如何測量,滲透了“化曲為直”思想,學生的體會不斷的加深,至此,對“周長”這一概念的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中劉老師為深化對周長內涵的理解,還畫出一個角,問:它有周長嗎?學生的發現是有趣的、深刻的:因為它斷開了、有缺口、不能饒一周,所以沒有周長!只有封閉的圖形才有周長。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劉老師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觀察、反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維習慣,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用曲線分割成兩個圖形后,比較分割后兩個圖形的周長,通過變式練習,提高學生反思的能力,這種探究不規則圖形的周長,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趨于深刻。
強震球老師的《圓的認識》是蘇教版的教材,它們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實物揭示圓,讓學生感受圓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再引導學生借助實物、圓規等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征,并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強老師在設計中先創設一個情節:讓學生猜猜手里有什么東西,激發學生好奇心,然后拿著一條線,線下有顆球。告訴孩子們“用力甩起來,是什么圖形?”這個直觀的教具,充分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腦海中有個“表象”。而后畫圓的指導應放在如何畫出指定大小的圓,而準確畫出指定大小的圓則基于學生對圓規畫圓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針尖為定點,兩腳之間的距離為定長(半徑)旋轉一周的點的集合”。學生這個意義上明白了圓的本質與圓規畫圓之間的相互聯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有助于學生對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圓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來當同學有對圓一定的了解與認識的時候以比賽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畫圓時兩腳距離不能改變而加深印象,設計是這樣的:請同學上來比賽畫圓,看誰畫得又快又好,之后同學們會發現一條繩子的距離不會改變,另外一條繩子則是橡皮繩無法固定距離。這樣的游戲設計使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到主動發現畫圓的技巧將學生置身于發現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畫圓為主線貫穿全課,讓學生輕松地、本質地認識圓。
三、我的課堂還缺少什么
這幾位名師的講堂,讓我從觀摩中發現我的課堂里還缺少一些實質的東西,包括要有發現的眼睛,還不夠關注孩子們課堂的表情,要懂得去偽存真,生成點多,處理課堂突發事件能力,及駕馭課堂能力的培養。或許多上幾節不同班級的課,能對我教學上的應變能力以及能快速讀懂孩子們心里的想法得到一定的幫助吧。因為在讀懂孩子的心的基礎上的教學,才能夠真正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要學數學,學好數學的強烈愿望。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01-05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2-23
數學聽課的心得體會12-01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04-15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02-04
初中數學聽課心得體會02-17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范文04-13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07-22
初中數學聽課心得體會06-15
初中數學聽課的心得體會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