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園本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園本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是課程與幼兒之間的橋梁,是幼兒成長的促進者,教師的專業成長關系到新課程的實施,更重要的是它關系到幼兒成長的速度和方向。因此,我們對教師的培訓強調的是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和發展,尤其作為農村幼兒園,我們更應根據自身水平,結合本園特點,促使我們的教師在原有水平上更快提高與發展。
一、構建園本研訓的師德基礎,營造良好氛圍。
良好的師德是教師取得成就的關鍵。一個教師能否成長的根本決定于教師的職業思想、職業道德和教育觀念。因此,我園領導十分重視教師以良好的師德為事業基礎,經常定期、不定期地對教師進行師德培訓,著力幫助教師形成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的品質、無私奉獻精神,讓其明白自身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使每位教師都有全身心投入幼教工作的積極進取心。同時,我們充分認識到,幼兒園的教育是一種集體行為,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一種整體效應,更需要團隊的合作。我園切實注重在園內建設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高凝聚力的學習型團隊,增進相互溝通與了解,促進相互學習與提高,自覺維護集體利益和榮譽,團結互助、不分彼此,創造管理者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幼兒共同成長的和諧氛圍。
特別是針對我園青年教師多,新教師急需成長的特點,我們更加注重在情感上給予新教師成長的支持。因為新教師剛從學生的角色轉化為教師的身份,她們是具有很多美好的憧憬、積極上進的,就好比是初升的朝陽。但是,她們在陌生的環境中卻又是茫然的,會因為一點進步而欣喜不已,也因為一點挫折而沮喪不已。如何才能使新教師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呢?我們的做法是從情感上入手,給予新教師充分的信任、尊重、寬容。經常主動與新教師進行正式與非正式的語言溝通,隨時傾聽、詢問、注意和回應教師的想法,讓新教師感受到“我的存在是重要的,我的努力是需要的,我的進步是大家看到的”等,激發新教師成長的愿望,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在無形中讓新教師了解到業務素質必須不斷提高才能勝任工作,增“壓力”促“動力”,讓她們不斷為了發展而努力。
二、立足本園實際的園本研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中心教研組的群體學習。
中心教研組的業務學習,我們更多的是關注教師的實際需要,就教師關心的問題作出理論與實踐指導,既有上行性的學習,由業務園長提出的要求。這些理論的學習讓教師能以科學的觀點去分析自己的行為,進而調整與改進,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充實。每一次的學習由教師選擇輪流擔任組織者,從選擇學習的主題到征求廣泛意見、收集資料、再組織討論,對教師而言,更是一種鍛煉,也是自我學習的能力的提高,體現了人人參與教研,共同學習,共同發展的主體氛圍。
2、連環跟進式的教研。
實踐性和反思性是教師學習的兩個重要而突出的特點。教師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習的,并在實踐反思中不斷提升的。因此,我園將連環跟進式的教研作為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徑。所謂連環跟進,也就是我們說的一課三研,是對某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在一步步的研究過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提高教師實踐反思能力。我們以集體備課為載體,從教師的單獨設計方案到教研組的交流探討,再到中心教研組的集體修改,此為一研。再由教師的實踐活動、觀摩、評析修正,此為二研。第三步,再次的實踐、觀摩,利用錄像進行對比分析,集體反思與修改,“好中求好”,“精益求精”,如此反復實踐多次。通過這樣的逐層研究,教師集體參與,使教師在如何設計活動、研究方案、實踐教學、分析反思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指導。這種實踐中的研究學習既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無窮無盡的學習、思考資源,而且有助于教師直接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將思考、設想付諸試驗,并直接感受、分析其效果。這樣的行動教育更能促進教師的主動參與,更能聯系實際,指導實踐。
3、組織專題研究。
我們以一個階段內教師們比較關注的,來自于教學實踐中相對集中的問題,作為一個活動主題。本學期,我們集中于“建構式課程在我園的適應性研究”,探討如何在有限的軟件硬件資源下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新課程實踐體系。建構式課程將社區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都引入課堂,并且有很多融入自然,融入社會的活動。同時課程中的活動更具有綜合化,使我們教師對重難點的把握更加困難。更重要的是課程的一部分內容,我們欣賞,但沒有條件實踐。這就成了我們研究的重點。
4、問題會診式的探討。
(一)以分散教研組活動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如果說“教師是研究者,教師是研究室,幼兒園是研究中心”那么,各年齡段的教研組就是一個研究小組。中心教研組集中學習的時間有限,有些方面的研究任務分散在各個教研組。比如說,本土化集體活動、區角活動、角色游戲的研究,關于主題評價的探討等,通過小組的研究、交流,使重大的研究任務在分散學習中逐一完成。這種分散的小組學習更重視教研到班、落實到人,更注重對事實問題的描述。這種學習形式有利于啟發教師觀察生活,并從生活中發現、交流與分享,又使得大家對問題的認識有一個更高的起點,也使所有參與者的認知不再只是單純的個人意見,而成為群體認知的結果。這種小組的學習活動,提高了教師對教學實踐的自覺意識,促進對自己行為的理解,從而逐漸提高教學工作的理性程度,也使得教育能更趨專業化,也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二)發揮中心幼兒園的輻射作用,加強對村幼工作的指導。
對村幼實行統一管理后,為了促使村幼教師與教學工作的協調發展,本著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我們以中心幼兒園為教研基地,村幼教師與中心園教研組結對的方式開展輔導。園長、業務園長負責檢查、督促。教研組長負責具體的業務指導。骨干教師為村幼教師展示教學活動、做好領頭羊,使村幼教師的教研工作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本學期剛接管村幼工作后,對各村幼的作息時間、課程安排、教研活動等方面進行了一一調整,作了統一要求。開學初,教研組長下村指導,指導村幼教師各類計劃的制定,區角的創設,環境的布置,一日活動的組織,家長工作等。同時,對村幼教師的一日教學常規、集體舞、早操進行了培訓。期中,由骨干教師向村幼教師展示了教學活動,理論聯系實際地指導了具體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針對一人一班,外出聽課有困難的特點,由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送教下村。以上活動的開展為村幼教師在一日活動的組織上增添了生機和活力,使中心幼兒園教師與村幼教師共同攜手共進。
(三)突出青年教師的培養,壯大師資力量。
隨著幼教師資隊伍的年青化,青年教師已經成為我園的一支極其重要的力量。而我園每年都有新教師的加入,因此對新教師的培養是我園的又一重點。新教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不僅有心理的跨越,更是教育教學基本功的實踐化能力轉變的過程,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這一轉變,我園確立了由園長主導,全園教師共同參與的培養模式。圍繞“精心培養、嚴格要求、合理安排、大膽使用、全面考核、鼓勵先進”的二十四字方針,做到“起點高、要求嚴、培訓實”,對新上崗教師制定了三年培養規劃,實施導師制,要求:“一年入軌,二年有提高,三年出骨干”,由指導教師圍繞培養總目標,對新教師分別制定出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并遵循需要原則,采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進行新教師崗位培訓和實踐鍛煉。為提高新教師素質搭建成長舞臺,讓新教師能富有個性的發展。
【幼兒園園本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幼兒園園本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8-09
幼兒園園本培訓總結04-14
幼兒園園本培訓方案02-05
幼兒園園本培訓計劃01-30
幼兒園園本培訓方案12-05
幼兒園新課程園本培訓的心得體會07-27
幼兒園園本培訓計劃范文11-05
幼兒園繪本培訓心得07-07
幼兒園園本培訓總結(精選6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