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教育心得體會推薦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恩教育教育心得體會推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里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情感行為,這種情感和行為包含著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回報祖國、珍愛生命、追求和諧等倫理價值。一顆顆感恩的心,組合成社會的良心、善心與愛心。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培養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歷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魯迅先生則要求人民要“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健康的學生,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樂的人。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面對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環境里,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從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氣氛中,我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讓他們擁有一顆陽光的心靈、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同學,從而與人與社會和諧相處。
首先,要循循善誘,引導大學生學會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巴爾扎克說:“驕傲的人,很少感恩,因為他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已得到他應得的一切”。處于成長階段的大學生,尤其是部分獨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識,使他們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敗皆由人”的思維習慣,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大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到他人對自己的幫助,養成謙虛進取的心態,由此知道感恩、學會感恩。
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的權責意識。如盧梭所言“當舒適地享受一旦成為習慣,便使人幾乎感覺不到樂趣”。當外來的幫助和關懷成為習慣時,人便容易變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師長們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責”,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師生關系、長幼關系中理應享有的“權”,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由此,孩子因沒有付出的體驗,久而久之,老師、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里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了。長此以往,又何談對師長的體諒和感恩呢?因此,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權責觀。師長在付出努力的同時,要有意識地讓大學生看到和感覺到,讓他們理解師長的艱辛與付出,進而要求他們也要盡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逐步讓他們在享受擁有的同時懂得回報,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感恩教育,提高實效性。要使感恩意識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成為他們的品德中的組成部分,無疑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引導和熏陶,找到正確的學校途徑。
【感恩教育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06-11
感恩教育的心得體會10-29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07-21
感恩教育的心得體會03-22
感恩教育05-06
感恩教育的心得體會的精選范文06-10
感恩勵志教育心得體會06-11
感恩教育活動的心得體會10-29
資助感恩教育的心得體會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