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

時間:2023-06-07 13:09:58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范文1

  國學,它橫貫五千年的光輝燦爛,鑄就了華夏民族的渾厚,它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疇,閃爍著中華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無數中華英才,千古風流人物,他們使中華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且至今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國人的人格智慧。

  國學,是中華文化中的精華,它能穿透深邃的歷史時空,和我們的心靈相遇,相勵、相慰,猶如世代相傳的火種,點亮一脈相承的人們的智慧和情感之燈。我覺得,國學給人教養最深的應該是做人,的確,做人是天下第一學問。正如徐老師所說,國學是一門研究“人學”的學問,它蘊含著傳統美德,一些經典的文學陶冶著我們的情操,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孩子們的人格、素養,“國學”是智慧之光,引悟孩子走出迷茫,使孩子的人生輕松而灑脫。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可是該如何繼承并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顧老師又用鮮活的例子、真實的教材為我們指點迷津,讓我們知道了如何通過教學,讓國學這棵滋養我們先人成長的大樹開出新的奇葩,在繼承中發展,在傳統中融入現代意識,更好地在培養人、教育人、陶冶人、美化人方面作出貢獻。

  三天的培訓一晃而過,在這三天里,我們全身心浸潤在國學里,在教師們睿智的指引下,感受了國學的博大精深,聆聽古人的智慧和心跳,心靈變得平靜而溫和。“國學養心,教育樹人”,讓我們都來走進國學,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國學的滋養和澆灌,變得寧靜與強大,從而讓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指引下從小浸潤在國學里,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范文2

  1、感受

  通過這次的培訓我懂得了很多,知道我國的傳統文化是那么重要,我們作為中國人就更應該好好地傳承中華文化。果雪兒的老師們很棒,說的每一句話都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這種經典文化更要從娃娃抓起。我的收獲有很多,知道了什么是禮,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做人。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一定努力地把我所學的教授給我的學生們,希望把我們的國學文化發揚光大。

  2、規劃

  幼兒們對國學可能還有些陌生,作為老師的我會漸漸地滲透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從內而外地喜歡,我會想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讓他們對此感興趣,在玩兒中學習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了。我非常期待祖國未來的花朵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道路上璀璨綻放。

  3、建議

  園長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非常好,園長這種積極上進是值得我們作為教師所學習借鑒的,如果以后能走出去看到外面的多樣教學生活也是一種不錯的經歷。

  對果雪兒團隊我表示非常感謝,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給我們培訓,這種培訓是對我精神上的一種補充,我對本次培訓內容非常感興趣,聽到您的每一句話我感到很羞愧,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本國的.傳統文化,國學文化了解得不是很透徹,經過這次培訓我會努力做好準備工作,把最好的,新鮮的果實,補給孩子們。我堅信中國人是不會忘本的!

  4、問題

  (1)教師對國學還不是很深入的理解;

  (2)如何提高教師對傳統文化,國學文化的教學質量?

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范文3

  讀國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收獲可以從兩方面來說:

  一、提高自身素養,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

  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

  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里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論語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業余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讀中師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扎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松應對。

  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并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扎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里說:“因材施教。”真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于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發展規律的。由于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詢建議。最后得出結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的幾個孩子有什么問題經常跑來和我說。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一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展,一個愛繪畫并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為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斗的決心,現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做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一筆財富。它讓我知道一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財富。讓我成為一個正直,勤勞的人。現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于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么不塌實。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范文4

  非常榮幸有機會能在陳志發校長的帶領下去到上饒縣七中,參加國學培訓會的學習,在聽了鄭志剛等優秀國學教師的示范課和兩位國學研究組帶頭人的報告后受益匪淺,在此與大家分享。

  一: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是我國的文化精粹,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可是很多人把文化的傳承簡單地當成經典篇章的誦讀,特別是唐詩宋詞的記憶背誦,很多時候課堂要求僅是能背誦并默寫,學生只是機械地囫圇吞棗地學習。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沒能體味到詩詞經典的韻味,反而在枯燥的背誦壓力下產生厭煩心理。試問,學生沒嘗出某種糖果的香甜美味,會把它分享給朋友們嗎?因此在國學課堂中,我們更應該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走進詩人作者,走進那個遙遠的年代中去。

  二:化文本為圖畫,為故事,為意象,為情境等,才能更有效地讓學生走進國學經典。低年級學生愛好圖畫的直觀和親切,在教學《三字經》、《弟子規》這樣的經典時,就可以化文本為圖畫,讓低年級小朋友在圖畫中得到很好的國學啟蒙教育。例如在教學“喪盡禮,祭盡誠”時,就可以將它們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畫面:一幅是富有人家高朋滿座,菊花滿地,觥籌交錯的喪宴場景圖,另一副是貧窮人家兒子一人默默跪在母親墳前落淚祭拜的場景圖,學生自然能在兩幅圖的強烈對比中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孝,理解“喪盡禮,祭盡誠”這句話。

  三:國學經典不僅要傳承還要發展,學過聲律啟蒙,至少會對兩個對子,學過唐詩宋詞也要學樣寫兩句,這聽上去感覺要求太高,不可思議。聽了鄭志剛老師的'課,發現,他帶出來的學生一定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創作應該在一定的預設情境下從嘗試模仿開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他在上《卜算子詠梅》(陸游)一課中,在最后讓學生嘗試創作,當時一聽就嚇到了,看后才恍然大悟,這創作并非讓學生作詩一首,而是出示《卜算子》(蘇軾)的現代翻譯詩句讓學生為其選配合適的古詩句,然后由淺入深,增加難度,學生根據詞牌的句式結構,韻腳和現代翻譯自己填寫詞。從學生的填寫反應來看,確實有很多值得嘉獎和出乎意料的地方。

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范文5

  現代化帶給人們更多的物質享受,卻并沒有帶給人們更多心靈的快樂,反而帶給人們的是更大的空虛和壓力。面對這煩躁的社會,許多人的生活失去了方向,心中少了那份寧靜與自然。當全社會都只是以追求物質的享受為樂,而精神卻變得一片荒蕪時,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我們不要只在那里感嘆現代社會“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現在已經到了該我們靜下心來,研讀先哲的教誨的時候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炎黃子孫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家園。國學經典則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國人的文化根基,是中華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讀讀我們國學經典中的語句吧,我們祖先早就通曉關于學習、事業乃至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當,“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道理直到今天,一樣的適用。

  因此,國學經典的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培養文義通曉、才華擅長、經書熟習、學問通徹的博學之士,更是要培養行誼謹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勵行的謙謙君子。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既博又雅。

  從老師這個角度來講,高尚的職業道德則是“以德育人”的基本保證。在我國,人民教師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因而,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樹立師表形象。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是一種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業,潛藏在教師的言行之中的高尚人格形象,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高尚的人格無聲無語地具體化、日常化于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笑一顰、一喜一怒之中,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所起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必須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為人處世和言談舉止時刻置于學生的監督之下。在思想上,要實事求是,表里如一;在工作上,要愛崗敬業,科學嚴謹,認真求實;在為人上,要胸懷坦蕩,光明正大,誠實守信;在生活上,要先人后己,廉潔奉公,端莊穩重,平易近人。知識要豐富,語言要準確生動,儀表要清潔整齊,舉止要文明和諧,以實際行動感召、帶動和影響廣大學生。

  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上養成崇尚真理、刻苦鉆研、富于開拓、耐心細致的風氣,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上養成敬重師長、誠懇禮貌、遵紀守規、舉止典雅、樂于奉獻的風氣。

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范文6

  “學無止境”,對于從前的我來說,只把它當作一句警句來勉勵自己。如今,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才深切地領悟它的廣博內涵。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有專業知識,管理理論及能力,還應當多探討人生的哲學,修身養性,明確幸福的真諦,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眾所周知,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它提倡注意個人修養,推崇“修身齊家天下平。“我們今天所說的”“閑時莫論人非,靜時反思己過”,“獨處靜思”,都說明了一個人只有在獨處中,在反思中,才能更清醒地認識自己,看清自己個性中的弱點,在反思中逐漸走向個性的完善。于是,尊重、賞識、寬容、謙遜,成為自己人格修養中的亮點,堅持不輕言放棄,成為自己事業的信念。“品格鑄造人生,性格決定命運。”成為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的信條。而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認真、踏實、敢干、創新的做事風格,寬厚謙讓的品格,將是我們的育人目標。

  至于養生之道,莊子《養生主》中《庖丁解牛》,這樣論說:養生的旨在于清靜無為,與世無爭,要善于鉆空子,就象庖丁解牛一樣,集中精神,依乎天理,游刃于空隙,不碰硬骨頭。這樣就能象護刃一樣,使自己不受傷害。這是一種“養性金身”圓滑處世哲學。不過,它仍然給人以深刻的.啟迪,世界一切事物都有它內在的規律性,只要通過長期的反復實踐,就能認識和運用它,再加上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我不欣賞這種“養性全身”的圓滑處世哲學,但我還是喜歡它給人的深刻啟迪。不過說到處世哲學,我還是喜歡《方和圓》中的“銅錢人生”,外圓內方,既保持做人的正值善良的根本,又不乏圓滑,能處理好人際關系。我想,在今天我們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人際關系融洽、和諧,家庭了。可見,能認識和運用事物的內在規律,掌握“外圓內方”的處世哲學,我們的人生會少走很多彎路。

  今后,我要多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

【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國學課培訓心得體會11-21

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03-02

國學經典培訓心得體會11-10

國學培訓心得體會04-11

幼兒園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09-18

幼兒園教師國學培訓心得體會03-28

幼兒國學培訓心得體會12-13

國學培訓心得3篇-培訓心得體會12-21

國學培訓心得體會小學教師(通用7篇)09-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男男 |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制服丝袜国产激情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网国产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