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生教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生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生教學心得體會1
愛生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模式“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應該說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論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為具體化。
具體說來教師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積極地旁觀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教師的角色時而是活動的促進者、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得體的協調者、資源的開發者、得法的組織者時而又是“顧問”與“同伴”“顧問”角色其行為特征是“指點”“同伴”角色旨在參與合作教師以同伴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
生本課堂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主張教師不給學生過多的干預而是給他們學習盡可能的自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保證他們有獨立的活動空間、人格空間和學習空間同時創設情景引發學生自我意識的發生并不時強化。在生本課堂不是“教”決定“學”而是“教”引導“學”為“學”服務。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少預設性多生成性。
課堂是學生生長的地方。在生本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可點燃的“火把”。
一、教學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而是依靠學生的學。我們經常會發現在教學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當了許多工作渴望小朋友依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身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我們對學生所施加的影響教育都要通過兒童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來達到教育過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我們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學習是生命生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果。教育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這種需要從而使他們內在的生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沛的發揮。課堂上應該在給予學生充沛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身學會不能學會的創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協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教師不做“拉動學生的纖夫”繁重而痛苦而應該做“生命的牧者”。
二、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張白紙讓我們涂抹。這告訴我們一方面是學生對學習充溢了好奇欲望和發明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經歷中積累了學習的資源和學習的能力而不是一張白紙。人的起點非零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只僅是教材中。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沛利用小朋友學習能力把脫離了生活、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感受的知識符號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讓學生自身去做、去發現、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實質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自身的內在力量。教育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充沛尊重和依循生命的實質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沛的發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發展從而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人的現代化。
三、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一起發展和生長。教學中封閉的資源和方式給必將發生學習結果的單一和學生思維的僵化于是學習變成沒有個性的重復和驗證、記憶學生的思維和發明力都被禁錮沒有發明性的工作讓教師在重復、單調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厭教學生厭學。
四、建立在美好學習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內容就是養成教育我們以前的德育過分注重外在的說教與德育活動促進學生的內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種“向善”的天性他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樣讓小朋友天生的“善意”不被沖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發揚讓小朋友的生命中充溢著善帶來的積極情感。
當然在目前我們還停留在觀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層面還沒有成為一個實踐者隨著實踐研究一定有所收獲肯定能走出教學的誤區與盲區從面實現老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前景。那個時候就是中國教育培養出一批批適應社會的實用型人才完全能夠實現中國教育走出應試教育的桎梏我想這一天應該為時不遠了。
愛生教學心得體會2
“既選擇從教,則首應愛生,與學生建立深厚友誼,力建和諧優良的師生關系;既選擇從教,則應樂教,飽含責任感,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既教育學生成人成才。”這句話就是我對“愛生樂教”的理解,也許淺薄,但卻是我最真實的感悟。從開學到現在,我從“愛生樂教”中一路走來,收獲頗多。
從“愛生”中所得:“要想教好學生,首先要愛學生;要讓學生喜歡這門課,首先讓學生愛你這個人。”過去我們說的“愛”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愛。這種愛,很多時候表現為長輩對晚輩的關心、領導對下屬的關愛,兩者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我們現在提倡的"愛生",著重強調"平等、友善",這是一種職業愛。表現在日常工作中,就是學校與教師所做的一切,都要替學生著想,不僅要考慮到滿足他們對知識、技能的需要,還要考慮到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方式也應適應他們的接受方式。因此,愛生教育實際上就是以學生為本,建立有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和新型的師生關系。
教師有時候難免會在“尊師”與“愛生”的問題上產生分歧,當一個老師把“尊師”放在首位的時候,她會要求學生無條件地遵從自己,認為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師生是領導與被領導的主從關系,自己的每一句話都是“金玉良言”“至理名言”,作為學生必須“銘記在心”。而當一個老師把 “學生”放在首位的時候,她會首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思考學生的問題出在什么地方。還記得剛開始的時候,真沒少和這些“小蘿卜頭”生氣:不知道,為什么我布置的作業是寫一行他們卻寫兩行,也不知道為什么他們總是有打不完的“小報告”,上課總是有說不完的話。我是一個快樂的人,所以我不希望我是一個讓人害怕的老師,但吵鬧的課堂,調皮的孩子,卻讓我好長一段時間不知該如何面對,甚至焦頭爛額。直到有一天,我意外的在一篇文章中找到了一個好辦法,文中提到可以嘗試著在孩子喜歡的.游戲中培養孩子遵守游戲規則的習慣,而且我覺得這也很適合低年級的學生,孩子都比較喜歡玩一些游戲,而每個游戲都是有規則的,尤其是學生們喜歡的一些體育活動。于是,我讓同學們把自己想象成一名運動員,然后定一些小規則,對于表現好的同學進行加分,對于那些違反紀律的學生要進行扣分,每周選出冠軍、亞軍和季軍,至此之后,課上紀律便好多了很多。這讓我覺得要教好學生是需要方法的,一味的批評或處罰,并不是最好的辦法,老師大多數時候的身份應該是“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尊師”與“愛生”的尺度,應該是以學生為基礎的前提下去衡量,作為一名教師在處理問題時應該是以學生為出發點的。
從“樂教”中所得:“在教育別人的同時也是在讓自己成長。”這學期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后進生的進步問題,由于剛踏入這行不久又加上脾氣有些急噪,所以在處理后進生的問題上沒少碰壁,但學生的每次進步卻讓我有種說不出的驚喜,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意識到自己也在成長。我這學期我擔任的是八年級(8)班的班主任,本班在學習上的兩極分化一直十分嚴重,大部分學生屬于理解力較快的,所以在一、兩遍后就能明白課程內容,而還有個別學生,要說上好幾遍才有可能只有一點的了解,在這些個別學生中大部分是知道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不太正確,所以,開開“小灶”還是有機會趕上來的,不過這其中有一個小家伙卻尤為的放肆,上課不聽講,總是想當然,不寫作業,考試也不答題,無論我怎樣說服教育,就是聽不進去,每次問他為什么不寫作業和不答考試題的時候,他都會用一雙迷茫的眼睛看著我,仿佛在說,為什么要寫作業,為什么考試就一定要答題,不答也不會怎么樣啊?小家伙總是這樣的想當然,我只有向學生的家長了解情況了,父親說這孩子從來都不把事當事,從幼兒園就這樣,課下我向許多有經驗的老師討教了不少的建議,并逐一的進行了嘗試,終于,讓我找到了一劑適合小家伙的“良方”, 原來小家伙一直希望很想表現自己,引起老師的注意,于是我不再批評小家伙,反而總是找機會讓他表現自己,讓他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就會贏得榮譽,他也可以是個優秀的好孩子。一段時間后,當聽到他上課和同學們一起大聲回答問題,而且比其他人的聲音都大時,我知道小家伙進步了。記得有一次小家伙看著其他同學一百分的試卷問我:“老師,我還差多少分,也能考一百分啊?”我心中霎時被一股莫名的感動與欣慰所填滿,我知道小家伙成長了,懂得自己要做些什么了,而這對于我來說就是一份最甜的收獲,是我有勇氣迎接下一個挑戰的動力。
我會享受每一天與學生一起走過的日子,從“愛生樂教”中一路走來,讓我清楚地看到,在付出大量辛勤勞動的同時,也收獲著與學生一起成長的喜悅,也體驗著不斷自我超越的成就感。
【愛生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熱愛生命》教學反思08-27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07-08
珍愛生命教學設計04-16
熱愛生命教學反思02-11
熱愛生命教學反思11-23
愛生活_心得體會03-30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范文07-10
珍愛生命主題教學教案01-05
愛生學習心得體會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