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危機干預學習心得體會(實用)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危機干預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心理危機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即使是小事,如孩子的學業問題、夫妻的意見問題、工作的變化問題等,也會打破我們的平衡,引起心理波動。但是,這些都是在非正常情況下人的正常反應。人生就是一個平衡、破壞、再平衡的過程。當我們理解這一點時,就會更寬容地接納、理解自己和別人的心理和行為反應。
心理危機并不總是負面的。有時,它們的出現會讓我們不斷調整自己,讓我們成長、成熟。有時,在極度的負面情緒后,會出現“燦爛的拐點”,情緒在某一刻就會豁然開朗起來。比如,在地震后,人們可能對人生和生活有了新的思考,會更積極地面對未來的日子。因此,我們不應該害怕平衡的打破。
當我們面對遇到心理危機的人時,需要了解一些應對方式和方法。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心理安慰的需求是不同的。低年級的學生應該用軀體語言等方式建立安全感,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進行心理指導,使他們能夠自我應對。同時,我們需要認同他們的感受,及時給予支持和安全感。還要允許他們有一兩周的心理適應期,給他們心理緩沖的時間和情緒發泄的出口。
我們應該盡量減少自己和孩子面對一些慘烈的場面,如殺傷案等。因為這些東西會使人印象深刻,讓人大腦在“閃回”時不斷干擾心理,讓人產生噩夢。在危機后,我們也需要改變孩子受刺激的環境,如殺傷案后校園設施要變動,以免“觸景生情”。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重視心理危機的出現,重視心理問題。我們需要讓人的負面情緒找到一個宣泄的出口,給予專業的心理干預和指導,使人正確地應對危機。否則,這些心理危機的受害者有一天可能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把傷害帶給社會和他人。
最后,心理危機和人對事件的認知和評價有關。同樣的事情有的人可能會產生心理危機,有的人卻無動于衷。因此,如何指導轉變認知是解決危機的一個關鍵。總的來說,我們應該知道,無論什么樣的事情,如果放在漫漫人生里,都是微小的一瞬。如果我們能這樣想,許多事情都可以看開了。當然,如果處理不當,危機沒有正確應對,也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
【心理危機干預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心理危機干預學習心得體會03-31
心理危機干預方案12-02
心理危機干預方案03-30
小學心理危機干預方案12-06
心理危機學生干預方案05-15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方案03-31
學校心理危機干預方案03-30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方案03-30
心理危機學生干預方案03-17
疫情心理危機干預方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