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那么,怎么去寫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國傲立于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岳的脊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淀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后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淀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2
輔延的國學經典,堅持走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應該怎樣創新,怎樣有所突破。去年圣誕節我們請全國新經典課題組的專家領導來給我們指點迷津,他們給我們出了很多金點子,讓我們豁然開朗。在他們的指引下,我們學校成立了”時尚經典“開發小組,把國學經典和現代時尚生活結合起來,開辟了國學啟蒙的新天地。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研究:一、經典時尚短信研究。二、經典與兒童劇創作研究,三、經典主題閱讀研究,四、經典與學生文言寫作研究等。
(一)經典時尚短信研究,旨在讓學生學習經典,品味經典,運用經典,創編并傳播文明高雅的短信,以傳播文化,豐富生活。我們已做了以下工作:
做調查,了解短信;
聽講座,感知方法;
選時機,練習創編;
后援團,修改發送;
家長團,相互轉發。
學校大隊部成立了經典時尚短信研究院,定期開展活動。
(二)經典與兒童劇創作研究:是把國學經典的內容創編成喜聞樂見的兒童劇,在舞臺上表演,讓學生感受經典的魅力。如去年我們把描寫兒童的九首古詩以孩子一天的活動為線索,排成了一個融朗誦、音樂、舞蹈、歌唱為一體的節目,在無錫市中華經典詩文朗誦比賽中表演,獲得了特等獎,并在頒獎典禮上再次演出。再如,我們把孔子周游列國時發生的故事也編成了劇本,以說書的方式開頭,融話劇、歌舞、音樂為一體,表現了孔子作為萬世師表的高尚而又平實的美好形象,讓觀看節目和表演節目的學生都受到了思想品德的陶冶。
三、經典主題閱讀研究:這是我們準備開辟的綜合實踐可復制課程研究,主要研究方式是每個學期圍繞一個國學經典主題,搜集各方面相關的閱讀資料,展開閱讀活動。有植物專題研究,如”柳“文化主題閱讀,”荷“文化主題閱讀等;動物專題研究:如”蝶“文化主題閱讀;自然風物專題研究:如”水“主題閱讀,”山“主題閱讀,”月“主題閱讀等;節日文化專題研究,如”清明節“主題閱讀、”端午節“主題閱讀等;歷史人物專題研究:如辛棄疾主題閱讀,陶淵明主題閱讀等等,讓學生在主題閱讀中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了解祖國的歷史人物民族精神。
四、經典與學生文言文寫作研究。這個主題主要在高年級進行,學生誦讀積累了大量的文言文經典,形成了初步的文言文語感。我們在合適的文言文教學后經常設計相關聯系,讓學生運用文中文言文說一段話;或者學習一個文言文故事后,讓學生嘗試用文言文續編故事或模仿創作故事。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學生興趣都很高,因為文言文簡短,再也不要像平時現代文寫作要求的那樣要四五百字以上了。再如我校貢振亞老師,她本人喜歡古典詩詞,對古詩詞創作也很有研究。她便在班里教學生創作古詩詞。她在網上建立了一個小蘑菇論壇,邀請社會上古典詩詞的專家給學生的作品評點修改,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也提高了學生的創作水平。
是的,當國學經典,穿越了歷史的時空,與學生當代生活結合,它會有更富有魅力,更具有生命力。
各位老師,各位專家,傳世經典,在千年的歲月中長歌浩嘆,既有歡歌,也有吶喊。昨天是歷史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歷史,讓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在歷史的文化中漫步采擷,相信,傳統會在這里升華,文化會由此更生。祝愿輔延,也祝愿全國新經典課題組的所有實驗學校,我們的經典誦讀之路能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堅實!讓我們的學生在經典誦讀中奠定文化的底蘊,生命的底蘊。讀圣賢書,做有德人!
最后紀伯倫的一句話作為我今天講話的結尾:我知道我所說的一半都是廢話,但是,我說出來,為的是你能領悟另一半。——紀伯倫《沙與沫》。
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經典浸潤童年,智慧點亮人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名篇佳賦,燦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閃爍著光輝思想和深遠智慧的篇章,這些經典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寶藏!為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激發全體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我校舉行這次集吟誦、演唱、表演、背誦為一體的國學經典詩文誦讀比賽。
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就需要我們誦讀經典詩文,在誦讀中品悟,在品悟中傳承。閱讀經典可以使我們心情愉悅,眼界寬廣;可以使我們撥云見日,柳暗花明。
《論語》字字珠璣,教我們如何做謙謙君子;《弟子規》諄諄教誨,教我們學修身齊家;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告訴我們怎樣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如何尊老愛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告訴我們懂得怎樣感恩。一篇篇經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結晶,不僅能讓我們享受閱讀的快樂,還能讓我們悟出做人的道理,從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追求美好人生。同學們,老師們!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是短暫的,但是,誦讀的任務是延續的,是長久的。愛中華,讀經典,讓每個人,每個青少年學生都參與到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中去。
在中華美德的`滋養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陽光燦爛,我們誦讀千古美文,在書聲瑯瑯的氛圍里,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我們舉辦經典誦讀比賽,就是要讓經典滋潤我們的心田,伴著我們成長,使文明溢滿校園。
最后,衷心地祝愿我們這次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活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4
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傳統給我們炎黃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那些流傳了成百上千年的經典著作、詩詞曲賦、文學名著、名言佳句,如燦爛的星辰,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觀看了中國傳統文化誦讀節目,感受頗深,經典誦讀大賽是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主題,復賽和決賽都采取國學知識和應用題的形式,在全國各地的選手為代表來參賽,已檢測當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品德的傳承。經典誦讀大賽在啟動儀式上,六十名學童集體誦讀《弟子規》,并舉行了開筆禮。經典誦讀大賽是以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我愛記詩詞、名師對對碰和美德大考驗。
我愛記詩詞是在大屏幕上出現1個或2個字,由5名選手分別說出有這些字的詩詞,堅持到最后者獲勝。那么多的古詩詞流利的從他們的口中說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他們要下多少功夫!我覺得自己和他們相比遜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多讀而且這個比賽清晰的體現了我囯學生對詩詞的知識的掌握情況,也體現了我囯學生的博學多才!名師對對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問題,從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
最后是美德大考驗,導演會給選手們設置不同障礙,觀察選手們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三百四十名選手有許多選手沒有通過比賽,很遺憾。經典誦讀,是對廣大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揚族精神,張揚中華文化的魅力的法寶。經典誦讀,使我們跨越了時空界線,連接起亙古爍今的世族文化精粹,為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唱響了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最強音。它是民族傳統與民族精神的化身。通過誦讀經典詩文,可以讓我們走進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什么是儒家風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經典”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通過觀看《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讓我覺得經典誦讀對我們的重要性。
誦讀、熟背詩文,讓我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經典文化的'熏陶。培養我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心地向善,提高修養。提升我們語文水平,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我們要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讓我們的每個人誠摯有愛、充滿活力,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定有序、和諧美好,讓我們的國家更富
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5
老師們,同學們: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正是在這歷史長河中,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誦讀國學經典致辭。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從琴棋書畫到禮樂射御,從孝悌忠信到精忠報國,我們無不感受到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太多文化基因,在我們血液里留下了中華民族烙櫻中華民族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薪火相傳使我們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九隆實驗小學從辦學開始設立“國學經典誦讀”課,我們立足鄉村語文教學實際,結合我校精細化管理辦學理念和實踐,積極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到目前已經初見成效。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典范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在吟誦中繼承和發揚中華精典文化精髓,使得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具體實踐中,我們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我校以“國學經典誦讀”為切入口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與經典同行,與圣人為伍”校園文化氛圍,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蘊育人環境。校園本來就是文化傳承地方,國學經典所承載中華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核心正是我們需要弘揚和發展。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和提高教學質量重要手段。由于眾所周知歷史原因,我國教育中對于國學經典傳承顯得比較蒼白,有些經典對于老師來說也比較陌生。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達到教學相長,提升教師對國學經典認識和理解水平,從而提高教師思想道德修養,補充教師精神文化食糧,進一步培養廣大教師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最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語文素養是學好其他課程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基礎隨著師生語文素養發展,教學質量也會相應提升。
在進行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我校成立了以校長掛帥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明確職責,細化分工。從誦讀教材選擇到誦讀目標制定,從實施方案醞釀到課程落實檢查都有專人負責。
在國學經典誦讀內容上,我們主張教學內容多元化,在誦讀好必讀書目同時要結合班級實際情況為學生選擇恰當書目,沒有教材可以讓孩子們在誦讀時候自行抄寫并積累成冊。主要選擇了《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內容。在學校教學實際中,我們國學經典誦讀不能停留在“誦讀”層次上,重要是讓學生理解國學經典深刻內涵,從內而外地受到先賢圣人影響,通過國學經典誦讀能夠通圣人禮,知天下事,并且從行動中表現出來。通過經典誦讀使我們學生能夠從言語舉止,行為習慣、內在修養、內在氣質上都能夠上層次。
在活動落實上,我們通過學校統一課時安排和班級課時安排相結合方式,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上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恰當誦讀量,從而保證了學生誦讀事件和誦讀量。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站在國家文化建設戰略高度,站在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和―諧發展高度來弘揚我們傳統文化,熔古鑄今,就會使我們廣大青少年得到美好文化滋養,重整中國人內在理想、良知和秩序,創造一個海晏河清、祥和安樂社會。
最后預祝今天匯演圓滿成功!
謝謝!
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6
尊敬的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來到仰慕已久的――大學出席“中華誦?――經典誦讀進校園――大學篇”晚會,我感到十分高興。有著116年傳統歷史的――大學景色優美,是中國現代學制最重要發祥地之一,又是一所在國內外都享有廣泛學術影響的大學。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教育部和國家語委對在――大學成功舉辦這次晚會表示熱烈的祝賀!
“中華誦”活動進校園,是教育部黨組決定和倡導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優秀詩詞歌賦濃縮了漢語韻律、詞章之美,寄寓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追求和審美理想,閃爍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光輝,展現出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高尚情懷。這些經典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成為啟迪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豐富我們情感世界的精神源泉。用雅言也就是普通話誦讀經典,體味、感悟人生哲理,陶冶情操,砥礪心志,受到優秀文化傳統的滋養,是中國傳統的治學、修身途徑。今天,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需要我們更加重視和發揮傳統文化在提高人文素養、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軟實力方面的獨特作用。通過誦讀親近、熟悉經典,理解、熱愛經典,潛移默化中提升語言文字和人文素養及審美情趣,進而把握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有利于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升公民語言文化素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也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徑,應該大力提倡,積極推進。
――年,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在部分省市開展了“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兩年來,全國范圍的誦讀比賽、以四個傳統節日為主題的誦讀晚會等活動,吸引了社會廣泛參與、電視及網絡等媒體的.積極傳播,“中華誦”活動的影響力逐步擴大,受到了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的表揚,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在湖南長沙剛剛閉幕的第五屆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中華誦”經典誦讀活動已被列為兩岸文化交流的議題之一。――年從――大學開始的這項誦讀活動,除了在全國繼續舉辦誦讀比賽和四個傳統節日誦讀晚會外,還要舉辦新中國成立60周年專題誦讀晚會,并推進誦讀活動進高校、舉辦中小學生“中華誦”夏令營,使經典誦讀成為豐富學校教育和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
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7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臺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于我來說,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扎根在心底,從為萌發的種子,到后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注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梁。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里,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著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中,一句爛熟于耳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愛情,算是到了x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后,是以深厚的文化為底蘊形成的。但詩經并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于是現在大家漸漸習慣于唱“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而但忘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對于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詩經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國學之莖——唐詩
漢唐,中國民族五千年里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的古代文學體裁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或老師就一字一句教予我們“床前明月、春眠不覺曉。”但當時也只是學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它的美麗與哀愁。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凈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獨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愛,可兩者都蘊含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前一句“獨”,后一句“孤”,李白在塵世中活得無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單薄且虛妄。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情感也會迥然不同。而唐詩,也正因此變的`瑰麗多彩。
國學之枝——宋詞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仍陶冶著人們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在秋風蕭瑟時,柳永將自己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表達得如此凄婉動人。而晏殊用“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問道對美好景物的留戀。反之,蘇軾、辛棄疾的氣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詞無疑是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枚巨鉆,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園,有傲骨佇立的梅,有嬌艷依人的杜鵑,更不缺大氣豐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態,姹紫嫣紅的花兒趕趟兒開,怎可能不多彩絢爛呢?
國學之葉——元曲
元曲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獨特的,所以它才有資格與唐詩宋詞鼎足并舉。
馬致遠是我最愛的戲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優秀的散曲家。他的《天凈沙。秋思》或許許多同學都熟知。一個人,僅用二十八個字,就能把秋意那樣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且“不著一字,盡顯風流。”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馬致遠意境。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
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8
春去秋來,千載的長風吹散了千年的往事,亙古不變的流水沖走了沉睡千年的記憶。但歷史的印記,文化的傳統,卻牢牢的融入到這片土地里,融入每一位炎黃子孫的血液里。
從數千年前《詩經》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到汨羅江畔屈子的那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從浪漫的楚辭到華麗的漢賦;從對仗押韻的唐詩到宛轉悠揚的宋詞
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到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到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閱盡翰林書三千,千古佳句豈等閑。空留悲歌滄桑盡,春風經年憶流年。
你可知道有一個盛世被稱之為漢唐?你可知道有一家學說被稱之為儒家經典?
朋友,當你深情的唱著李宇春那句看鐵馬踏冰河,絲線縫韶華,紅塵千帳燈時你是否知道陸游的鐵馬冰河入夢來?當你唱到那句戰歌送離人,行人欲斷魂可曾想起杜牧的牧童遙指杏花村?當你整天喊著有志者,事竟成的時候,你可知道它出自《后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當你沉迷于西方的神話傳說,你可曾知道中國有一個故事叫做后羿射日
數千年來,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它是千百年來祖先們智慧的結晶,它是祖祖輩輩精髓的傳承。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現如今,在這個繁華喧囂,在這個利欲熏心的年代。我們丟失的已經太多,驀然回首,那燈火闌珊處是否依舊有一個蒼老的聲音在吶喊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如今的燈紅酒綠,如今的盲目媚外。我們早已忘記了九月九日登高臨遠要遍插茱萸;早已忘記了端午節的粽子是為了紀念何人。我們開始嘲笑愚公移山的`迂,我們開始排斥男女授受不親的保守,我們只能憑借那曲《東風破》感受到古典主義的唯美。然而多少優美的傳統文化語言從我們口中流失,多少優良傳統美德正在被我們遺忘?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面對這一切的損失,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但是徘徊與匆匆的瞬間,我們是否應該抓住些什么?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能遺忘過去的優良傳統。君不見我華夏的天空近百年來受到蠻夷的玷污,君不見曾經列強的炮火對中華大地的侵擾。今天的中國沒有了戰火硝煙,站在了世界的前面。然而我們不能忘卻先人們的那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示訓。聽聽古代先賢們關于愛國的呼喚,看看那慷慨激昂的滿江紅詩篇。如今的我們在接受傳統文化精髓的過程中,愛國的熱情不能得到絲毫的退減!
《誡子書》有云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如今的我們,面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統美德的傳承和發揚,我們顯的漠不關心,勤儉節約被更多的忽視,淡泊明志被看成沒有上進心的表現,寧靜致遠成為一句遙不可及的神話!我們尚且不談為社會做巨大的貢獻,也不談為國捐軀,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我們中國人的根基是什么。我們應當一邊讀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豪言壯語,一邊擔負起自己對社會、對家庭以及對工作的責任,用我們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去重新詮釋傳統文化的內涵。
【國學經典誦讀演講稿】相關文章:
誦讀國學經典08-08
國學經典誦讀感悟04-03
國學經典誦讀教案06-30
國學經典誦讀的作文01-26
誦讀國學經典作文02-24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總結08-23
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方案11-23
國學經典誦讀培訓總結03-06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方案12-28
國學經典誦讀感悟通用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