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總結1
8月15日至8月25日期間,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20xx年)”北京師范大學小學數學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為期10天的研修,在這短短的10天里,我們有幸聆聽了鮑傳友副教授、錢志亮副教授、劉京莉副教授、朱文芳教授、全國模范教師吳正憲老師、天津市特級教師徐長青、數學特級教師華應龍、心理專家鄭日昌教授、北京市特級教師范香玲等的報告,專家教師深邃的教育思想對我的影響深刻而久遠。通過深入學習和消化理解,收獲頗豐,感觸頗深。這種收獲不是從書本中所能感受得到的,從專家講座中我收獲的是知識、是理念、是先進的教育思想,帶給我更多的思考。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數學課程應提供基本內容的實際背景,反映數學的應用價值,開展“數學建!钡膶W習活動。應力求使學生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數學與日常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錢志亮教授的報告,讓我們不斷反省,自己教的是有價值的數學嗎?是孩子需要的數學嗎?從而不斷警示自己的教學要有效,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華應龍老師的報告,讓我有了更深刻的感動:以堅持的心態成就事業,事業之樹定會鮮花綻放,以堅持的心態設計教學,生命力的課堂就會換發精彩,把學習過程中的差錯融為資源,對學生的錯要包容、
欣賞!反思我們的教學,我們缺少堅持,缺少創新的思維,缺少膽識,缺少包容,為什么不去想?教師的工作,是良心工程。為了實現教育的文化功能,老師除了要有本體性知識以外,還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把學生引向未來的人生之路。專家們說過:沒有好孩子,沒有壞孩子,只有等待著發展的孩子。是的,只有等待著發展的孩子,而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所以在學校里,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因為教師的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立足數學教學本質,簡簡單單教數學,“改善教的方式,讓孩子快樂的學”,這是徐長青老師老師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平時我們教學觀察物體時都叫學生數能看見幾個面,幾個頂點,而徐老師則是教的是看不見的有幾個面、幾個頂點,這種獨特的教學方式就體現了外膚雜亂,內深清晰的思想。聽了專家的報告,我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我決定把所學的知識帶到我的實踐工作中,正如吳正憲老師所說的“上兒童喜愛的課堂、做學生喜歡的老師”!上好每一節課,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是每一位教師共同的追求,數學日記“我不再像個木頭”告訴我,在我們的教學中要讓每一位兒童(特別是待進生)有尊嚴的生活在集體中,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學生,包容學生的錯誤,把學生的錯誤轉化成資源,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時,“哦,是我問得不好,我調整一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擁有學習的愉悅心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打開教與學良好局面的關鍵。愛是開啟心靈之窗的鑰匙。撒下一片愛心,可以消除學生緊張、拘束的心理,更能促使學生以堅強的意志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老師和藹可親的微笑、善解人意的目光、耐心細致的啟發誘導以及對學生表現出來的每一點積極因素的鼓勵,都可以產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動力。
通過零距離接受專家指導、對話和交流,使理論與實踐的思想再一次發生碰撞,產生新的火花,受益匪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有憂患意識和較強的敬業精神,加強學習向專家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不斷地積累和儲備,教學生喜歡的數學、簡單的數學、好玩的數學、有用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
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總結2
在忙忙碌碌中,一個學期很快就過去了。這學期我認真執行學校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我校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構建有效課堂落實到教學中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體總結如下:
一、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本著“多學、常思考”的宗旨,本學期我除了經常閱讀有關的專業資料和網絡信息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并經常到有經驗、有先進教學理念的教師那里去聽課。在學校組織的“三制”、“三課”中,我們教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并將學到的知識與經驗應用到平時的教學中來,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創建有效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我們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了創建有效課堂,這學期我研究的小課題是:“如何創設有效數學情境的研究”,是想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他們真正體味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本著這一原則,我主動參加了我校組織的自愿上一節創新的課,在教學“拋硬幣”一節時,我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情境中設疑,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來感知問題的可能性,在一系列的游戲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中學、玩中學、大大的增加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的興趣。并且在與同行們研討時既能提高自身水平,又有利于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課堂效率,達到自主、創新、高效的教學效果。
三、做好常規教學工作、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
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本學期每位教師平均每人聽課不少于20節,好的教學設計16篇,反思16篇,學習筆記10000字等。并且認真備課,作業批改仔細,扎扎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真正做到了課前有準備、課后有反思。
四、認真落實培優補差,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培優補差對于數學學科而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每個數學教師在這方面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學校也很重視,除了培優補差外,每個教師還指定了詳細的轉差計劃、轉差有記錄,有總結。本學期每位教師至少轉化一至二名學困生。由于我們學校每個學期都有插班生,再加上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學困生很多,所以把每周一下午最后一節課,給學生補差,特別是臨近期末考試這段時間,有時還要利用利用中午休息時間給差生補課,確實很辛苦。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學生都有較大的進步。說明補差效果很好。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力爭把工作做得更好!
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總結3
三年前,我懷著緊張而激動的心情踏入了四川省農村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的培訓課堂。第一次參加如此高級別的專業培訓,我無數次下決心: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學技能,做一個有厚重感的小學數學人。彈指一揮間,三年的研修即將結束,捫心自問:三年的培訓,我究竟學到了什么,提升了多少?雖說是三年的研修,但坐在課堂中的學習時間加起來不足一月。然而就是這短短的二十幾天里,專家們精彩的講座,組織者高強度的培訓安排,課后密集型的研修作業,讓我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沖擊與洗禮。課堂中,張曉霞老師的“有眼界才有境界”道出了人的發展在于視野開拓,在于自我規劃,在于勤學善思;博導孔凡哲教授那“一張火車票、一張報紙、一袋冷饅頭”北京噌課的求學經歷讓人感動之余明白,經歷人生歷練的人方能改變命運,成就輝煌;心理學教授張皓解析幸福人生時,侃侃而談使人如沐春風,舉手投足盡顯優雅氣質,而這一切都如她說言“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一名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平凡的工作崗位注定我們不可能有如專家們一樣的輝煌成就和精彩人生。然而,在知識經濟與信息社會的特性日益顯現的今天,要勝任教書育人的工作,要發揮一名骨干教師輻射和影響作用,我們沒有理由按部就班、原地踏步,沒有理由不學習不提升。因此,走專業發展之路,做一個有厚重感的`小學數學教師,當務之急!“厚重”相對于淺薄,“厚重”預示著積淀與提升。為著自身的“厚重感”,三年來我一直在努力著。
一、在學習上積淀“厚重”
“充電”、“學習”是我在培訓中感受最迫切的事。曾以為,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以現有的專業知識及多年來積累的教學經驗,完成教學任務是一件駕輕就熟的事。然而,在培訓的課堂中,當被問及
0.999…=1”、“分數的定義僅僅是平均分的份數嗎?”……我無言以對,一種從未有過的”無知感”襲上心頭。“老本”已經“不夠吃了”。要勝任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除了熟知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握好每個知識的重難點,運用好靈活多變的教學機智,還要從數學的本質去理解小學數學內容,準確把握數學中蘊含的思想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地組織教學,上出的課才能彰顯數學本質,才具“厚重感”。于是,在培訓的課堂中認真領悟著專家們講授的專業知識:在于蘇濱教授的課堂中,我知道了數學的本質既包括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又包括數學規律的形成過程,還包括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以及數學理性精神的彰顯。在孔凡哲教授的課堂中,我再一次解讀了新課程標的基本理念,明白了”四基”(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本知識、基本活動經驗)的真正內涵。課堂培訓時間有限,為了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我利用工作之余捧起孔教授推薦的《小學數學研究》惡補。在閱讀中,我知道了利用極限和等價類的思想能證明0.999…=1,知道了分數的定義有四種:
1、小學數學中,采用平均分份數的角度定義分數;
2、分數的真正來源而在于自然數除法的擴充,商不能用整數表示而是引入一種新數—分數表示;
3、分數還是”比”的擴展表示兩個整數的比;
4、在現代數學思想中,分數還可以使用公理化定義,知道了小學數學知識怎樣使用公理證明……不學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閱讀《小學數學研究》一書時,我才發現限于小學生年齡特征,其實小學數學教材里的很多數學知識點的定義都是不嚴密的作為教師應當大體知道它們的邏輯特征、公理化處理方法,領會現代數學思想,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數學本質。然而,書中生辟的數學術語,抽象的公理證明,我讀起來還真是吃力。慢慢讀,細細讀,反復讀,相信今天一小節,明天一小段,不久的將來我就能將其讀通讀懂讀透。到那時,自己就能真正厚重起來了。
信息時代搭乘網絡高速列車進修學習是現代人提升自已的一種捷徑。為了開辟新的研修平臺,我利用網絡開通了”我的維普”學臺。劃動鼠標、點擊頁面,大量的專業書籍和教學期刊可以隨時在線閱讀。利用這個平臺,我閱讀到了數學教育家張奠宙教授關于數學思想方法的論述,利用這個平臺,我閱讀了全國特級教師朱樂平關于小學空間與圖形教學內容的動態處理方法,利用這個平臺,我收集了專題講座所需的教學案例與解析,利用這個平臺,我讀到了“雞兔同籠”問題中蘊含了多種數學思想方法及策略滲透(轉化、猜想、列舉、畫圖、假設、建模、代數等思想方法);利用這個平臺,我找到了積淀厚重的途徑………
【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總結范文(精選6篇)01-10
關于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總結(精選7篇)12-24
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總結報告范文11-22
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培訓研修總結(通用8篇)05-19
最新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總結(通用6篇)08-24
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個人研修總結(通用5篇)12-28
小學數學研修總結02-19
小學數學研修總結09-30
小學英語骨干教師研修總結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