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保不齊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為了盡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響,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應急預案。那么應急預案應該怎么編制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醫療安全應急預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1
一、前言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我院的相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二、目的
確保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時,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將意外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防止意外事故對人體傷害或環境污染擴大,盡最大努力減輕其危害程度。
三、預案啟動條件
凡在我院范圍內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即啟動本預案。
四、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是指:醫療廢物未按《醫院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要求處理而發生的流失、泄漏、擴散和人體傷害。
五、對策與措施
(一)組織領導,部門配合
當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時,事故發生科室應及時報告科室領導及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辦公室及時報告院領導,由院領導統一部署應急處理工作,協調臨床科室、醫教科、控感辦、后勤總務科、保衛科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與分工,做好各項應急處理工作。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負責具體實施以及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和處置效果評價,各部門應服從命令,積極配合。
(二)報告
事故發生科室應于第一時間報告醫院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辦公室及控感辦,并及時報告院領導,由院方按照衛生部《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第七條和第八條要求向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報告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意外事故情況和調查處理結果。
(三)收治暴露人員
當有人暴露于泄漏或擴散的醫療廢物時,及時采取隔離措施,將病人收治于相關業務科室,接受科室應積極治療、控制病情。
(四)各部門職責
當發生意外事故時,事故發生科室應于第一事件按程序進行報告,并爭取時間積極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處理事故現場,控制事故擴大化。總務后勤務負責提供人力物力和醫療廢物技術支持,處理事故現場,配合事故發生科室追回流失的醫療廢物;控感辦負責提供現場消毒隔離及個人防護技術支持;感染科、皮膚科等臨床科室應做好急救準備;其他部門和科室應服從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的指揮調度。
(五)消毒隔離防護要求
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時,根據醫療廢物性質及時對被污染的環境進行空氣、物品和人員隔離,對隔離區域進行空氣、物品及物品表面消毒;發生人體污染時應及時進行清洗和消毒后在考慮收住相關業務科室;在應急處理現場時,各類人員應采取呼吸道、血液和皮膚粘膜的保護措施。
(六)宣傳教育
發生意外事故時,在有效范圍內進行正面的應對防治知識宣傳教育,穩定公眾情緒,保障正常的醫療秩序。
六、痕跡管理
各參與意外事故處置的部門科室,應對其所履行職責和工作進行認真記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2
為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食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以下簡稱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醫療衛生救援工作迅速、有效、有序的進行,提高應對各類物中毒、自然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醫療衛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傷病員為中心,以救死扶傷為宗旨,以體現社會公益性為前提。
二、目的與任務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救援工作,應遵循平戰結合、常備不懈的方針。
平時要加強對醫務人員進行各種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各種急診急救儀器技術操作能力以及各種急救知識的培訓,逐步提高我院緊急醫療救援能力。
(二)建立緊急醫療救援組織機構及應急隊伍,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收集與報告
突發事件發生后,院總值班及所有工作人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將收集到的信息逐級上報,并要求及時、準確、全面。任何科室或個人對突發事件信息不得隱瞞,緩報和漏報。報告程序見附件二。
四、急救物資的管理
院辦、醫務科、藥劑科、配合,制定出我院應對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急診設施、設備、藥品、車輛、通訊等急救器材的明細清單,定點存放并定期檢查。一經發現過期或損壞,應及時更換和維修,保證急救物資的數量和質量都達到100%完好率。任何條件下,無緊急醫療救援領導小組負責人的指示,不得隨意挪做他用。緊急情況下,醫療救援領導小組可調用任何科室的急診設備。
五、人員調配
當接到突發事件醫療救援指令下,為提高應急反應速度,院總值班可立即指派值班醫師緊急出動。當啟動應急預案后,領導小組應及時通知應急隊員迅速集中趕往出事地點,若事態擴大到需要支援時,領導小組有權在全院范圍內抽調人員,任何科室或個人不得拒絕或阻撓。
六、緊急救援措施
防治組人員趕赴現場后,要及時制定搶救方案,并采取果斷措施,防止災害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對原因不明的集體中毒除常規處理外,應及時通知本地疾病控制中心進行排查。
緊急醫療救援本著先重后輕的原則,應對傷者進行簡單的止血、包扎、止動,遇生命體征不穩的傷病員,應就地搶救,待生命體征平穩后,再進行轉運,若現場搶救有困難,應及時與緊急醫療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匯報,求得支援。避免因銜接失誤延誤病員的搶救。
對新發現的傳染病,參加處理的工作人員應采取防范措施,并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對接觸人員應采取醫學觀察措施,有關區域要按規定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內感染發生。
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全院職工均要緊急動員起來,從人員、設備、物資、病房等各方面作好接收救治傷病員的`準備,任何科室或個人不得拒收病員。
七、衛生救援的事件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導致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情況將醫療衛生救援事件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一)特別重大事件(Ⅰ級)
一次事件出現特別重大人員傷亡,且危害人員多,或者國家規定的特別重大事件(突發放射事件、化學品泄漏事
件)導致大量人員傷亡,需請求上級機關對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給予支持者。
(二)重大事件(Ⅱ級)
一次事件出現重大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5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三)較大事件(Ⅲ級)
一次事件出現較大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3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四)一般事件(Ⅳ級)
一次事件出現一定數量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1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八、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
(一)Ⅰ級響應
1、Ⅰ級響應的啟動
發生重特大突發公共事件,全院總動員仍不能完成救援工作,需請求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派出支援。
2、Ⅰ級響應行動
當接到關于衛生工作救援特別重大事件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醫療救援領導小組應立即啟動緊急醫療救助預案,進行全院總動員,派出專家組對傷病員進行綜合評估,組織現場救治;并立即將情況逐級匯報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求得緊急支援。
(二)Ⅱ級響應
1、Ⅱ級響應的啟動
發生特大突發公共事件,需舉全院之力才能完成救治任務,必要時可請求上級醫院予以支援者。
2、Ⅱ級響應行動
當接到關于衛生工作救援重大公共事件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醫療救助領導小組應啟動緊急醫療救援預案,組織專家組對傷情進行評估,開展醫療救治,并分析突發公共事件的發展趨勢,專家組在進行緊急救援的同時應提出應急救治的建議,并及時將情況向院救援領導小組匯報,救援領導小組根據情況請求上級醫院支援,并將事件匯報給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三)Ⅲ級響應
1、Ⅲ級響應的啟動
發生一次性事件出現較大人員傷亡超過3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Ⅲ級響應行動
當接到關于醫療衛生工作救援較大事件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醫療救治領導小組應派出專家組到達現場,迅速組織開展現場醫療救援工作,并及時將情況向有關部門匯報。
(四)Ⅳ級響應
1、Ⅳ級響應的啟動
發生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1例的事件者。
2、Ⅳ級響應行動
當接到關于醫療衛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急診科立即派出有經驗的專科醫生到達現場進行救治,并將現場及救治情況匯報醫院辦公室,以決定是否需派其他科室予以增援。
九、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的終止
突發公共事件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完成,傷病員在醫院得到救治,經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可宣布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終止。
十、責任與獎懲
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對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作出貢獻的先進科室和個人要給予表揚加獎勵,對失職、瀆職的有關責任人,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責任。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范文】相關文章:
6.吊裝安全應急預案
7.安全風險應急預案
8.元旦安全應急預案
9.電梯安全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