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京與友人閱讀題和答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你所了解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在京與友人閱讀題和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京與友人閱讀題和答案 1
《在京與友人》
燕市帶面衣,騎黃馬,風起飛塵滿衢陌。歸來下馬,兩鼻孔黑如煙突,人馬屎,和沙土,雨過淖濘沒鞍膝,百姓競策蹇驢,與官人肩相摩。大官傳呼來,則疾竄避委巷不及,狂奔盡氣,流汗至踵,此中況味如此。遙想江村夕陽,漁舟投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花下曬網罟,酒家白板青簾,掩映垂柳,老翁挈魚提甕出柴門,此時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絕勝長安騎馬沖泥也。
閱讀題目
(1)文中描寫了“風沙”和“泥濘”,手法上有何特點?
答:
(2)試分析本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答:
(3)這篇短文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答:
閱讀答案
1)作者沒有直接寫風沙大作,而是通過寫人的狼狽不堪間接地來表現。
(2)這篇短文,妙在對比。兩幅畫面,前后對照,一面是帝都生活的污濁、艱辛、惶恐,一面是村居生活的自由、恬淡、幽雅,對照鮮明。通過比照,令人自然而然地厭惡前者而向往后者。
(3)表現了對都市生活的'厭惡和對鄉村漁歌生活的向往。
《在京與友人》閱讀譯文
在京城街市上帶著面衣(古代遮面的一種服飾),騎著黃馬,風吹塵土滿街飛揚。回來下馬,兩個鼻孔像煙囪一樣黑。人馬糞和沙土混合在一起,下雨之后泥淖淹沒膝蓋和馬鞍,百姓爭著揮鞭趕驢,與做官的人肩膀相互摩擦。大官傳令帶來,就飛速逃到小巷唯恐不及,用盡力氣狂奔,汗水一直流到腳后跟。其中的境況滋味就是這樣。回想夕陽下的江邊小村,捕魚的船回到水邊,夕陽返照進樹林,沙灘像雪一樣潔白;在花叢下曬著漁網,酒家有未上漆的門板和青青的幌簾,垂柳相互掩映,老人提著魚和酒甕走出柴門。這時與三五個朋友相伴,在沙灘上隨意走走,大大的勝過在都城騎著馬在泥中行進了。
在京與友人閱讀題和答案 2
在京與友人
孫一元(明)
燕市悲歌又幾年,
京華旅食故依然。
春來有客洛陽至,
相送河橋日欲偏。
吳山楚水無窮路,
驛騎征帆幾處閑。
后夜相思渺空闊,
一尊何處話凄然。
練習題
字詞理解:“燕市悲歌又幾年” 中 “燕市” 在古代常指代哪里?(2 分)
詩句翻譯:請將 “相送河橋日欲偏” 翻譯成現代漢語。(3 分)
內容理解:詩中提到 “春來有客洛陽至”,客人的到來對詩人的情緒有怎樣的影響?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來?(4 分)
情感分析: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復雜的情感?請簡要闡述。(5 分)
藝術特色:從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 “吳山楚水無窮路,驛騎征帆幾處閑” 這兩句詩。(6 分)
答案
“燕市” 在古代常指代北京地區。北京在戰國時期為燕國都城,故而有此稱謂。(2 分)
在河橋邊送別友人,此時太陽已經西斜。(準確翻譯出 “相送”“河橋”“日欲偏” 各 1 分,共 3 分)
客人的到來給詩人平淡孤寂的生活帶來了波瀾。從 “相送河橋日欲偏” 可以看出詩人送別客人時的不舍,一直送到太陽西斜;“后夜相思渺空闊,一尊何處話凄然” 則體現出客人離開后,詩人陷入了深深的相思與孤寂之中,側面反映出客人到來時詩人內心的`歡喜。(影響 2 分,分析詩句各 1 分,共 4 分)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漂泊異鄉的孤寂愁苦之情,如 “京華旅食故依然” 體現出詩人在京城多年生活依舊漂泊不定的無奈;與友人離別的不舍和相思之情,從送別場景及 “后夜相思渺空闊” 等詩句可看出;對前路迷茫的惆悵,“吳山楚水無窮路” 暗示了詩人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之感。(每點情感及分析各 1 分,共 5 分)
從修辭手法角度看,這兩句運用了夸張的手法,“無窮路” 極言路途遙遠,生動地描繪出友人離去后,詩人想象中友人前行道路的漫長與艱辛,表現出詩人對友人行程的擔憂。從表現手法角度看,運用了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吳山楚水間無窮無盡的道路以及奔波的驛騎和征帆,營造出一種空曠、忙碌的氛圍,襯托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對友人旅途的牽掛。(手法判斷 2 分,賞析 4 分,共 6 分)
【在京與友人閱讀題和答案】相關文章:
在京與友人閱讀題及答案04-08
《和友人鴛鴦之什》閱讀題及答案11-18
李白《送友人》的閱讀題答案09-22
《秋暮寄友人》閱讀題及答案08-28
閱讀題和答案09-07
閱讀題和答案05-26
同友人游青溪的閱讀題答案08-17
閱讀題和答案【精】12-04
《刃》閱讀題和答案10-01
《光陰》閱讀題和答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