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記敘文閱讀和諧城市題目及參看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1)城市從發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軍事、貿易和遷徙進一步推動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獨特氣質。這種氣質一方面基于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創意產業;另一方面則集合了城市中各個社會群體和階層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
(2)今天,世界各國的人們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關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識別性。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沖擊。信息和人員的大量流動使得城市之中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異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間的碰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度。
(3)多元文化同時影響著歷史和未來的和諧。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認識到,一個兼顧了歷史和未來、促進‘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的文化戰略,以及融合之中的個性,即鮮明的文化識別( cultural identification),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
(4)“和諧”的理念蘊藏在中國古老文化之中。中華文化推崇人際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禮記》在描繪“大同社會”時提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論語·子路》記載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在社會學上,“和諧”是指一種社會安定平和的狀態。如《左傳》所言:“八年之中,九和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中國的先秦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設想了和諧社會的圖景。同時“和諧”也見諸西方先賢的理想。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系統地提出了“和諧說”,和諧包含著對立和統一。同一時期的另一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進一步提出“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到的和諧更美好”的主張。而在《理想國》和《法律篇》里,柏拉圖也開始尋求“整個社會將獲得非常和諧的發展,各個階級將獲得自然賦予他們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狀態。
(6)數百年來,人們對“和諧城市”模式的探討,從來沒有停止過。從“烏托邦”到18世紀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園都市”的一系列的理論、主張和模型無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間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質吐納上的平衡與和諧。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的日趨嚴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運而生。各國政府提出的發展戰略大多圍繞如何重建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展開。最終達到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和諧。由此可見,對“和諧生活’’和“和諧城市”的追求和實踐貫穿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并且越來越彰顯在人們為城市的明天所描繪的藍圖之中。
(7)建立“和諧城市”,是從根本上立足于人與自然、人與人、精神與物質的和諧,在形式上體現為多文化的和諧共存、城市經濟的和諧發展、科技時代的和諧生活、社區細胞的和諧運作以及城市和鄉村的和諧互動。“和諧城市”的理念對城市管理和城市規劃提出更新的挑戰,并將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選自百度《上海世博主題問答》)
6.下列有關“和諧’’與“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城市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軍事、貿易和遷徙進一步推動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城市和諧的因素變得越來越復雜。
B.信息和人員的大量流動使得城市之中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異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間的碰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度,從而使和諧成為城市的主題。
C.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認識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兼顧歷史和未來的多元文化狀態,制定促進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的文化戰略并融合其中的個性。
D.“和諧”與“文化”一方面基于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創意產業;另一方面則集合了城市中各個社會群體和階層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人們對“和諧城市”模式的探討,數百年來從來沒有停止過。從烏托邦開始的一系列理論、主張和模型都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間上、秩序上等方面的平衡與和諧。
B.隨著環境等問題的日趨嚴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運而生。各國政府提出的發展戰略都圍繞如何重建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達到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和諧展開。
C.作者強調了立足于人與自然、人與人、精神與物質的和諧在建立和諧城市中的重要性并且認為這些是建立多元文化“和諧城市”的根本。
D.多文化的和諧共存、城市經濟的和諧發展、科技時代的和諧生活、社區細胞的和諧運作以及城市和鄉村的和諧互動是和諧城市的表現形式。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禮記》中“大同社會”中描繪出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與共產主義社會理想中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極大提高完全一致。
B.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的和諧說包含著對立和統一,即通過事物內部的對立斗爭,產生矛盾的各種因素或者說各方力量的均衡,從而誕生統一而又穩定的和諧。
C.同一時期的另一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進一步提出“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到的和諧更美好”的主張。強調了精神層面的和諧的重要意義。
D.在《理想國》和《法律篇》里,柏拉圖也開始尋求“整個社會將獲得非常和諧的發展,各個階級將獲得自然賦予他們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狀態。
參考答案:
6.D(D項錯在偷換概念,將原文“每一座城市的獨特氣質”換成了“和諧與文化”;A項根據第一段第一和第二行的內容概括而來;B項見第二段后半部分;C項見第三段后半部分。)
7.B(B項錯在將原文“各國政府提出的發展戰略大多圍繞”換成了“各國政府提出的發展戰略都圍繞”;A項見第六段前半部分的敘述;C、D項見第七段。)
8.A(A項見原文第四段,《禮記》在描繪“大同社會”時指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與共產主義社會理想中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極大提高并不完全一致。
【記敘文閱讀和諧城市題目及參看答案】相關文章:
《和諧城市》閱讀試題及答案07-04
天窗的閱讀題目及答案05-12
《公輸》閱讀題目及答案06-12
《石榴》的閱讀題目及答案11-15
光陰閱讀題目及答案06-12
《善良》的閱讀題目及答案09-15
社鼠的閱讀題目及答案06-16
《海燕》的閱讀題目及答案06-16
雷閱讀題目及答案07-04
《血》閱讀題目及答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