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閱讀文章《不可纏繞的心靈》試題及答案
我們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們卻會因為一些僵硬的知識的束縛而失去自由。
十二歲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發現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樹苗,便將它挖回來栽在菜園里。它一天一天地長大了,兩年后就躥成一米多高。春天來臨,它的樹干是亮燦燦的紫銅色。它長得結實而漂亮。再過兩年,它就能掛果——我想。然而,兩年后,它并沒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樣。我的小桃樹再也沒有長高,而且還顯出奄奄一息的樣子。記得那時我很難過。
后來我終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為瓜架,在它的跟下種了絲瓜,那些刁鉆的絲瓜藤就沿著它的樹干攀緣而上。若是直上也罷了,卻是像鎖鏈那樣一道道地把樹干箍扎起來,對它千纏百繞。我把它們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樹又生機勃勃地成長起來。那年,春寒料峭,它開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愛。
如果我們也像這株桃樹一樣,被僵硬的知識的藤蔓所纏繞,我們就會失去創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會精神窒息。
一位從事詩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紹過兩首臺灣小孩兒寫的詩。詩的題目我都記不得了,詩句也已忘卻,但大概意思還記得。一首詩說一群孩子去捉魚,可是已沒有什么魚好捉了,他們自己就互相把對方作為魚而玩起捉魚的游戲來。在他們的歡笑聲中,透出了一股悲哀。另一首詩說一個無拘無束的小孩兒光著腳丫在地板上跑起來,留下的腳印就像游動的魚。媽媽來了,卻用拖把將這些“魚”一網打盡。這兩首詩簡直妙極了。我想,它們只能出自兩顆未被僵硬的知識束縛的心靈。
(選自《東方少年》2009年第10期)
心香一瓣
古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偉人說:創新是社會前進的不竭動力。房間里若沒有新鮮的空氣會窒悶無比,花園里若沒有奇異的花朵會暗淡無色,思維的翅膀若沒有創新的動力則無法飛翔。選文以十二歲那年桃樹被絲瓜藤纏繞著難以結果為事例,表達出我們“會因為一些僵硬的知識的束縛而失去自由”的觀點,結尾臺灣地區小孩兒的詩歌更是佐證了這一觀點。很多時候,為了“出于藍而勝于藍”,為了將來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僵硬的知識”。于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漸漸失去了自由的天性,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失去創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選文發人深省,值得我們反思。
且讀且思
1.選文寫了幾件事?請簡要概括。
2.選文的中心是什么?
3.選文說:“我們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們卻會因為一些僵硬的知識的束縛而失去自由。”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4.“假如世界沒有聯想,人類將會怎樣?”這是一句含義深刻的廣告詞。是的,人類若沒有了創新,世界又將怎樣呢?讀了選文,你有何感想?請你談一談如何培養創新能力。
《不可纏繞的心靈》:1.兩件:十二歲那年桃樹被絲瓜藤纏繞著難以結果;臺灣地區小孩兒的詩歌中透露出創新的氣息。2.我們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們卻會因為一些僵硬的知識的束縛而失去自由。3.同意,言之成理即可。4.示例:解放孩子的心靈,不要讓分數成為學習的唯一目標;不要一味地接受書本知識等。
【閱讀文章《不可纏繞的心靈》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不可纏繞的心靈閱讀答案02-24
語文試卷閱讀文章試題及答案06-30
《談禮貌》閱讀文章試題及答案06-20
《雜說》閱讀文章及答案06-22
閱讀文章練習及答案解析06-15
水鄉懷舊閱讀文章及答案06-26
神童閱讀文章附答案06-17
閱讀文章《溫暖的羊皮手套》及答案06-22
氣候的試題及答案05-26
閱讀試題及答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