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短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

時間:2024-12-31 14:50:00 麗薇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廬山短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那么一般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廬山短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廬山短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

  廬山短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 1

  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1.給短文加上標題:________________

  2.請用一句話概括第2、3自然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_”畫出文中的比喻句。

  4.積累6個四字詞語,抄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摘抄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注意把句子抄完整,標點抄正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廬山云霧

  2.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3.①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

  ②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③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4.變幻無常 騰云駕霧 飄飄欲仙 一瀉千里 四蹄生風 瞬息萬變

  5.“略”。

  廬山短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 2

  廬山

  玄武

  諸事椎心,即便身在廬山。當1514年,中年的唐寅自朱宸豪府中佯狂逃出,來到廬山,想必心境便那般復雜。他曾在此留下一幅畫作,迷茫和陰冷的氣息在畫卷上彌漫開來。有誰在畫卷中感觸到了這些?

  于我,廬山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已遠離,變得恍惚和不可信。也許我該留下一點印記,一點在廬山的氣息。廬山并不會因一個人的書寫而減石增霧,它只是隨著書寫的展開,從我的心里一點一點消失。

  那是一次半公差式的游玩。現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來,總覺得帶了若干輕浮的意味。隨行的人頗多,有肥胖老太,逼仄的山路上她的身軀堵在眼前東挪西挪;有婦人或者少女,不辭辛勞帶著衣服、每到一處景點就興高采烈地更換。這些令人厭倦,而混跡人群之中,卻也自有些污濁的快樂。

  夜間乘車上山,騰騰的濃霧罩著山路,車燈只能照見前方二三十米的距離,此外一切不見。車窗上很快積了白茫茫的水霧,用手擦開一塊探頭看,黑漆漆一片——那黑的體積和壓力時輕時重逼著眼睛,讓人心驚和下意識地躲——水霧繼而又漫上窗。

  車進山門停下購票時我跳下來,抽了半支煙。好涼,這是九月。風大,霧無聲無息地、迅疾地撲上來、撲上來。那霧有陰殺之氣,讓人覺得不祥。

  這是對廬山最初的印象,和內心情感一般茫然。夜里下榻牯嶺鎮一賓館,心中煩悶,出來走動,黑暗步步緊逼,人很快便一點一點退回房間。被褥潮濕,入睡時我想到多年以來我不斷失落的一些事物,它們永不回歸;想到一些具體的人,已經很久不曾記起他們了。此時他們像那些霧一般,無聲無息地、迅疾地撲上來、撲上來。

  對廬山最初的認識來自李白的詩句,與水有關的句子自少時起便令我欣喜莫名。然后是宋美齡的別墅,廬山會議,廬山遂名震天下。此外有朱熹在這里待過,一個令我厭惡的人。我其實并未讀過他的理學論著,而僅憑直覺便將此人斥于千里之外。他與我無關,對我而言并不存在。

  找到廬山更為久遠的人的氣息,是在第二天。

  我到了廬山花徑。花徑之名源于白詩,白居易曾在此地流連忘返。這個自稱是太原白公的人讓我覺得親切。他在春末寫下“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句子,在秋夜、在山下不遠處的九江書寫江上的明月。我今日所在的廬山正是秋高時節,這時節白公不在,他在九江。這時節另一個高貴而寂寞的人是常處山間的,他種豆,采菊,修補八九間草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那時候的廬山何其清爽,如今已宛若鬧市了。

  這個人是陶淵明,廬山原來竟是他的家鄉。這個渴求淡泊的人不會想到在他身后,廬山變成了一處與陰暗爭斗密切相關的場所。

  陶淵明令我略感到一些安慰,但廬山幾乎沒有關于他的任何紀念場所。也好,他原本便是個寂寞的人。

  廬山流水要看一看的,首先是著名的廬山瀑布。但導游說離此尚遠,不在游程之內,如今也風范不再,只好作罷。看了兩處瀑布,分別是大口瀑布和三疊泉,并無甚可觀。水量頗小,像三疊泉落差雖大,卻只有細細一般流水,算不得瀑布,所以叫泉了。下了那么深的山谷去看,心覺不值。

  這些已是廬山遙遠的、日趨淡薄的氣息。人皆知宋美齡的廬山、彭德懷的廬山,誰曾見有人提過是陶淵明的廬山?那是廬山漸漸喪失的事物。(選自2005年第9期《散文》,有改動)

  閱讀題目

  1、作者寫廬山,為什么要從唐寅在廬山留下的一幅畫作寫起?

  2、怎樣理解文中“現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來,總覺得帶了若干輕浮的意味”這句話?

  3、文中兩次提到“撲上來、撲上來”,試比較它們的不同。

  4、針對文最后一自然段“人皆知宋美齡的廬山、彭德懷的廬山,誰曾見有人提過是陶淵明的廬山?那是廬山漸漸喪失的事物”,說一說作者對廬山的認識。

  參考答案

  1、(1)唐寅的畫作畫出了廬山迷茫和陰冷的氣息,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

  (2)用唐寅作畫時的復雜心境,比況自己的感受:諸事椎心。

  2、(1)這句話是說,在現代旅游中,人們更多地注重外在的、表面的、有些污濁的快樂。

  (2)很少從內心深處體悟自然本身的閑逸情趣。

  3、第一處實寫霧的濃重,渲染了陰殺的氣氛。第二處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腦海中不斷涌出“失落的一些事物”、“一些具體的人”,表現心情的茫然、煩悶。

  4、作者認為廬山的本質是人的氣息,壯麗,秀美,清爽,渴求淡泊,但這些漸漸消失了,廬山現在成了一處與陰暗爭斗密切相關的場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傷痛。

  廬山短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 3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只疑云霧時,猶有六朝僧。”(錢起)這位唐朝詩人教我們“不可登”,我們沒有聽他的話,竟在兩小時內乘汽車登上了匡廬。這兩小時內氣候由盛夏迅速進入了深秋。上汽車的時候九十五度,在汽車中先藏扇子,后添衣服,下汽車的時候不過七十幾度了。赴第三招待所的汽車駛過正街鬧市的時候,廬山給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茶館、酒樓,百貨之屬;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不過他們看見了我們沒有“乃大驚”,因為上山避暑休養的人很多,招待所滿坑滿谷,好容易留兩個房間給我們住。廬山避暑勝地,果然名不虛傳。這一天天氣晴朗。①憑窗遠眺,但見近處古木參天,綠陰蔽日;遠處岡巒起伏,白云出沒。有時一帶樹林忽然不見,變成了一片云海;有時一片白云忽然消散,變成了許多樓臺。正在凝望之間,一朵白云冉冉而來,鉆進了我們的房間里。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開窗戶,歡迎它進來共住;但我猶未免為俗人,連忙關窗謝客。我想,廬山真面目的不容易窺見,就為了這些白云在那里作怪。

  廬山的名勝古跡很多,據說共有兩百多處。但我們十天內游蹤所到的地方,主要的就是小天池、花徑、天橋、仙人洞、含鄱口、黃龍潭,烏龍潭等處而已。夏禹治水的時候曾經登大漢陽峰,周朝的匡俗曾經在這里隱居,晉朝的慧遠法師曾經在東林寺門口種松樹,王羲之曾經在歸宗寺洗墨,陶淵明曾經在溫泉附近的栗里村住家,李白曾經在五老峰下讀書,白居易曾經在花徑詠桃花,朱熹曾經在白鹿洞講學,王陽明曾經在舍身巖散步,朱元璋和陳友諒曾經在天橋作戰……古跡不可勝計。然而憑吊也頗傷腦筋,況且我又不是詩人,這些古跡不能激發我的靈感,跑去訪尋也是枉然,所以大都沒有專程拜訪。②有時我的太太跟著孩子們去尋幽探險了,我獨自高臥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山樓上看看廬山風景照片和導游之類的書,山光照檻,云樹滿窗,塵囂絕跡,涼生枕簟,倒是真正的避暑。我看到天橋的照片,游興發動起來,有一天就跟著孩子們去尋訪。爬上斷崖去的時候,一位掛著南京大學徽章的教授告訴我:“上面路很難走,老先生不必去吧。天橋的那條石頭大概已經跌落,就只是這么一個斷崖。”我抬頭一看,果然和照片中所見不同。我們在斷崖上坐看云起,臥聽鳥鳴,又拍了幾張照片,逍遙地步行回寓。晚餐的時候,我向管理局的同志探問這條橋何時跌落,他回答我說,本來沒有橋,那照相是從某角度望去所見的光景,啊,我恍然大悟了:那位南京大學教授和我談話的地方,即離開左面的斷崖數十丈的地方,我的確看到有一根不很大的`石條伸出在空中,照相鏡頭放在石條附近適當的地方,透視法就把石條和斷崖之間的距離取消,拍下來的就是我所欣賞的照片。我略感不快,然而就照相術而論,我不能說它虛偽,只“太”巧妙了些。天橋這個名字也古怪,沒有橋為什么叫天橋?

  (有改動)

  品讀:本文系作者1956年所作游記散文《廬山游記》中的一部分,為讀者揭開了廬山的神秘面紗。文章寫景狀物,從容不迫,隨意自然;情感率真,語言樸質,而似乎信手拈來的詩文典故又使文章顯得氣韻生動,極富情趣。

  1.選文圍繞“廬山面目”而寫。第①段生動地說明了“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原因:________;第②段揭開了一個常人不知的“廬山真面目”:________。

  2.品味詞語的含義和表達效果。

  ①第二段中加粗的“憑吊”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②第二段中加粗的“太”上面為什么要加引號?

  ________________

  3.畫線句①的表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

  4.通過畫線句②,你能讀出作者怎樣的個性?

  ________________

  閱讀答案:

  1.廬山多霧(白云出沒,作怪) 廬山天橋沒有橋

  2.①面對廬山古跡懷念古人,感慨往事。②表示否定;作者一方面從照相的角度肯定它沒有出格,另一方面又批評了它像“商業廣告”一般讓人上當,因而“略感不快”。

  3.按由近及遠的順序,生動地描寫了“憑窗遠眺”所見的樹林陰翳、白云變幻的美妙景象;同時連用四字短語和結構相近的句式,讀來瑯瑯上口,富有節奏感。

  4.特立獨行、心態平和、心境閑適、自得其樂。

【廬山短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相關文章:

短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韓愈篇08-31

短文三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06-08

閱讀《大風》訓練題目及答案11-19

短文閱讀理解訓練及答案11-25

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閱讀歡樂島11-21

小學《燕子》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08-09

粽子情結的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06-08

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棉襖與玫瑰09-10

《森林的功能》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08-17

《真正的圣誕》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06-2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字幕 | 永久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 日韩在线一本三区四区 | 日本熟女中文字幕DVD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