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在南極這個最不適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卻最能感到生命的美麗及
在南極這個最不適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卻最能感到生命的美麗。
這份美麗來自頑強。在長城站西邊的山麓中,有一個湖,也叫西湖,美麗如同西子,是長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邊散步,下雪了,長在石頭上的地衣平時灰蒙蒙的,這時頂著叢叢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叢作紀念,但馬上為這個念頭而自責,因為科考隊員告訴過我“它每生長一毫米,需要一百年。這叢地衣高約四五厘米,算來有幾千高壽。比起人來是“老祖宗”了,豈敢動它一指!
這份美麗來自和諧。踏上南極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望已久的企鵝,盡管它是孤身一只,卻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歡樂。一位女考察隊員“呀、呀”地驚呼著,恨不得把那只小精靈擁在懷里。小企鵝落落大方,穿著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處地“吻”著女隊員的手指,一派南極主人的優雅風度。……作為南極的主人,它們與自己的同伴和諧相處,與初來乍到的人類結交朋友,共享天趣。人與動物,共同詮釋著一個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這份美麗來自奉獻。我們走進南極那天,從“大力神”運輸機上下來的還有一個須發花白的外國老頭兒,和我們一起到了長城站。長城站上的中國人都認識他。開始,我并沒有十分在意。后來,我們訪問捷克站,才對他肅然起敬。他是捷克站站長,一所大學的教授。他的捷克站與眾不同,不僅地處海峽深處,交通十分不方便,環境非常嚴酷,而且經費極短缺,因為它是一個民間考察站,得到的只是政府道義上的`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嚴寒中,沒有電熱器,靠風力發電照明,燈光如豆,物質的匱乏,更是捉襟見肘,當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我們到別的站訪問,帶的禮物是長城掛毯。到捷克站,長城站的管理員說給老頭來點實的,背去了一編織袋洋蔥、土豆、蘋果。老教授選擇的課題,是人類在南極的生存極限,他是用自身來做實驗!盡管他蓬頭垢面,衣衫襤褸,但他是美麗的,因這種精神而美麗。老教授的捷克站,沒有電視,沒有音樂,沒有充足的補給,惟有海風,惟有天簌,惟有純凈。在這樣一個苦地方,老教授還不忘用海石壘成路標,路標以內不準踐踏,因為那里長滿苔蘚,要是在這些苔蘚上踩一腳,它們會停止生長二十年!
在納爾遜冰蓋腳下,捷克老教授預支著自己的生命,用來證明人對自然可以減少索取,演算著人對自然索取與給予的正確比例,這是一種真正的科學精神。
1.文段是圍繞哪句話寫作的?
2.第二自然段突出了南極苔蘚的什么特點?
3.第三自然段突出了南極企鵝的什么特點?
4.第四自然段中加黑的“這種精神”是什么精神?
5.文段抒發了什么感情?
6.寫捷克老教授,為什么要先寫“我”對他“并沒有十分在意”?
7.文中橫線上的“預支”一詞寫出了什么?
參考答案:
1.在南極這個最不適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卻最能感到生命的美麗。
2.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3.與同伴和人類和諧相處。
4.捷克老教授為科學獻身的奉獻精神。
5.對具有頑強生命力的苔蘚、能和同伴與人類和諧相處的企鵝、具有奉獻精神的老教授的贊美之情。
6.欲揚先抑,反襯捷克老教授為科學獻身的奉獻精神。
7.捷克老教授在考察研究中不顧身體,忘我工作。
【閱讀在南極這個最不適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卻最能感到生命的美麗及】相關文章:
生命的輕與重閱后隨筆06-12
生命讓我感到勇氣作文11-23
美麗的生命07-19
生命的美麗03-05
生命的美麗01-22
生命與美麗02-21
美麗的生命05-12
關于生命的作文——美麗的生命05-12
美麗的生命--珍愛生命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