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張翼傳》的閱讀訓練答案及翻譯
張翼字伯恭,犍為武陽人也。高祖父司空浩,曾祖父廣陵太守綱,皆有名跡。先主定益州,領牧,翼為書佐。建安末,舉孝廉,為江陽長,徙涪陵令,遷梓潼太守,累遷至廣漢、蜀郡太守。建興九年,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翼性持法嚴,不得殊俗之歡心。耆率劉胄背叛作亂,翼舉兵討胄。胄未破,會被征當還,群下咸以為宜便馳騎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蠻夷蠢動,不稱職故還耳,然代人未至,吾方臨戰場,當運糧積谷,為滅賊之費,豈可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乎?”于是統攝不懈,代到乃發。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聞而善之。亮出武功,以翼為前軍都督,領扶風太守。亮卒,拜前領軍,追論討劉胄功,賜爵關內侯。延熙元年,入為尚書,稍遷督建威,假節,進封都亭候,征西大將軍。
十八年,與衛將軍姜維俱還成都。維議復出軍,唯翼廷爭,以為國小民勞,不宜黷武。維不聽,將翼等行,進翼位鎮南大將軍。維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經眾死于洮水者以萬計。翼曰:“可止矣,不宜復進,進或毀此大功。”維大怒,曰:“為蛇畫足。”維竟圍經于狄道,城不能克。自翼建異論,維心與翼不善,然常牽率同行,翼亦不得已而往。景耀二年,遷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六年,與維咸在劍閣,共詣降鐘會于涪。明年正月,隨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
(選自《三國志·蜀書》十五)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皆有名跡 名跡:聲名業績。
B.不得殊俗之歡心 殊俗:少數民族。
C.代到乃發 代:取代。
D.共詣降鐘會于涪 詣:前往。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吾以蠻夷蠢動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B.代到乃發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C.翼亦不得已而往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D.為亂兵所殺。 如今人方為刀俎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張翼出身官宦世家,篤志好學,執法嚴明,智勇雙全,深思經算,睹事知機,對百姓仁愛有加。
B.張翼舉兵討伐叛賊劉胄未破,即被朝廷召回,在走之前,他準備好打仗的物資。戰事平息后,張翼得到諸葛亮的`賞識,即被封官賜爵。
C.張翼與衛將軍姜維一起回到成都,姜維要出兵,張翼反對,認為國家弱小,百姓勞苦,不宜再起戰事,表現其愛民如子的仁厚品德。
D.張翼跟隨姜維攻破王經后,張翼勸阻姜維不可再進攻,否則前功盡棄,表現出其非凡的軍事謀略。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吾方臨戰場,當運糧積谷,為滅賊之費,豈可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乎?
譯文:
(2)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聞而善之。
參考答案
4.C (代:取代的人)
5.A (以:因為。B乃:才,竟然;C而:表承接,表并列(注:應該是表遞進關系,不知命題者是怎么判斷的);D為:表被動,是。)
6.B (諸葛亮死后,才追論征討劉胄的功勞,被賜爵關內侯。)
7.(1)我剛身臨戰場,應該運積糧草,做好消滅敵人的物質準備工作,怎么可以因為撤職的緣故而耽誤國家的大事呢?(為、豈、可以、廢、句意各1分)
(2)馬忠依靠他做好的物質準備消滅了劉胄,丞相諸葛亮聽說后贊揚張翼。(因、成、基,以、善、句意各1分)4.C (代:取代的人)
5.A (以:因為。B乃:才,竟然;C而:表承接,表并列(注:應該是表遞進關系,不知命題者是怎么判斷的);D為:表被動,是。)
6.B (諸葛亮死后,才追論征討劉胄的功勞,被賜爵關內侯。)
7.(1)我剛身臨戰場,應該運積糧草,做好消滅敵人的物質準備工作,怎么可以因為撤職的緣故而耽誤國家的大事呢?(為、豈、可以、廢、句意各1分)
(2)馬忠依靠他做好的物質準備消滅了劉胄,丞相諸葛亮聽說后贊揚張翼。(因、成、基,以、善、句意各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張翼,字伯恭,是犍為郡武陽縣人。他的高祖父漢朝的司空張浩,曾祖父為廣陵太守張綱,都很有聲名業績。劉備平定益州,兼任益州牧,張翼任書佐。建安末年,張翼被舉薦為孝廉,任職江陽縣縣長,調任涪陵縣縣令,升任梓潼太守。歷任廣漢郡、蜀郡太守。
建興九年,張翼任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張翼生性執法嚴厲,故得不到偏遠地區民眾的喜愛擁戴。當地首領劉胄背叛作亂,張翼率兵征討劉胄。劉胄尚未打敗,恰逢張翼受到朝廷征召要返回,眾部下都認為應該急速騎馬奔去請罪,張翼說:“不能這樣,我是因為蠻夷部族騷亂,不稱職而回朝的,但是接替我的人還沒有到,我正身臨戰場,應該組織運送屯積糧草,作為消滅叛賊的物資,怎么能因為免除官職的緣故而荒廢國家的政事呢?”于是統領事務毫不懈怠,接替的人來到后他才出發。馬忠依靠他打下的基礎而打敗消滅了劉胄,丞相諸葛亮得知后很贊許他。諸葛亮出兵武功,任命張翼為前軍都督,兼扶風太守。諸葛亮死后,張翼北任命為前領軍,追論他征討劉胄的功勞,賜爵位為關內侯。
延熙元年,張翼入朝任尚書,逐漸升任建威督,授予符節,進封為都亭侯,征西大將軍。延熙十八年,和衛將軍姜維一同回到成都,姜維提議再次出兵,只有張翼當朝爭辯,認為國家弱小民眾疲勞,不應濫用武力征伐。姜維不聽,帶著張翼等人出發,晉升張翼任鎮南大將軍。姜維到狄道,大敗魏雍州刺史王經,王經的部眾死在洮水的有上萬人。張翼說:“可以停止了,不應再進軍,進軍可能會毀掉這個大功。”姜維大怒,說:“替蛇畫足。”姜維終于在狄道包圍王經,但狄道城沒有能攻克。自從張翼提出不同意見,姜維內心就同張翼不和睦,但常常要帶著他一同出征,張翼也不得已而前往。景耀二年,升任左車騎將軍,兼任冀州刺史。景耀六年,和姜維都在劍閣,一同去到涪縣投降了鐘會。第二年正月,跟隨鐘會到成都,被亂兵殺死。
【《三國志·張翼傳》的閱讀訓練答案及翻譯】相關文章:
《庾敳傳》閱讀訓練答案及翻譯11-14
《三國志魯肅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6
《三國志菁華郭嘉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6
《三國志·鄧艾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6
《孟嘗君傳》閱讀訓練及答案12-17
《華歆傳》翻譯及閱讀答案06-15
《王夫之傳》閱讀答案及翻譯12-26
柳敬亭傳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