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誠不行閱讀理解答案

時間:2021-07-13 14:44:40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人無誠不行閱讀理解答案

  人無誠不行

人無誠不行閱讀理解答案

  ①信,是一種行為驗證,然而“誠信”這個詞,“誠”在“信”前,“誠”比“信”更為重要,誠,是內心自覺。誠信,必須心意真誠,才好信守約定。

  ②所以孔子論誠信,為我們所熟知的那句“言必信,行必果”之后加了一句令人驚愕的話:“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言就必須要信守,做事就必須要堅決,這并非君子所為,而是沒有判斷能力、不問是非黑白、淺薄固執己見的小人行徑!這句話真是石破天驚!言行一致并不一定代表誠信品格?——在孔子這句話里,就涉及了“誠”的重要性:假如被迫做出的承諾不是本心所愿,假如一時糊涂的約定不是正義所為,那么還要去義無反顧地踐行它嗎?假如對壞人做出了違心承諾,假如做壞事順從了錯誤約定,這些權宜之計、這番歪理邪說反倒要如約信守嗎?當然不是!

  ③對孔子這句驚人論斷,孟子就深以為然,孔子說了小人的言行,孟子便明確說君子的言行。《孟子》中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惟義所在”,唯有正義存在,才能心正意誠。

  ④所以宋人晁說之就說:“不信不立,不誠不行。”人無信不可立,心不誠更不能行。不講首要的誠心實意,僅憑“信”的結果來衡量人品未免會有失偏頗。沒有心之誠在前,信之行就成了刻板的教條、拘泥的桎梏、僵化的思維、固執的行徑、不情不愿的強迫、形式主義的空洞。

  ⑤《大學》里論到,“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后心正”,孟子所言的正義、正心,都是從“意誠”開始的。能秉真誠之性、能懷赤誠之心、能發坦誠之言,才能擁有正直的心,才能遵循正義的理,才能奉行正義的事。

  ⑥而《中庸》又說:“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心誠才能明了真理,明了真理才算真正心誠。所以,在不明理時做出的錯誤承諾,本就是心不正、意不誠的,怎能再信其行、順其非,讓錯誤更加荒謬地履行?

  ⑦“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貫穿了萬事萬物的始終,不誠就沒有萬物,因而君子以誠為貴。這也正是“中庸”這一智慧思想的重要出發點,中庸之道的.做法就是:本于誠,用于中,致于和。

  ⑧“誠”是君子最看重的本心,先做到“誠”,而后才能達到《孔子家語》里描述的理想狀態:“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誠信這個詞因而涵蓋著內外兩方面的意義:誠于中,信于外。中庸之道要“本于誠”,誠信之道要“誠于中”,由此可見,誠之為貴,就在于它關乎著內心的本源,是為人為事的出發源點,若本末倒置,只要求表面行為的達標而忽略了對內心意愿的安頓,便是緣木求魚,背離了“誠信”的本質意義。

  ⑨《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只有天下最為真誠的圣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則,樹立天下的根本德性,了解天地萬物化育的道理。

  ⑩國之誠信,在固邦,在安民;人之誠信,在立世,在明道。

  (摘自20xx年2月22日光明網,有刪節)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誠,是內心自覺;信,是一種行為驗證。如果心意真誠,就能很好地信守約定。

  B. 孔子關于誠信的論述之所以石破天驚,是因為他認為人在交往中不必拘泥誠信。

  C. 孟子關于誠信“惟義所在”的論述,強調“義”,是對孔子仁義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D. 中庸要本于誠,誠信要誠于中。因此,誠信是關乎著內心的本源,是為人為事的出發源點。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首先提出“誠”和“信”的關系,然后用孔子、孟子以及晁說之的論述加以論證。

  B. 文章在論述如何踐行“誠信”時引經據典,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C. 文中引用《大學》“意誠而后心正”等論據,論證了“意誠”都是從正義、正心開始的觀點。

  D. 文章結尾強調誠信在固邦、安民、立世、明道方面的重要性,既強調了論點,又升華了主旨。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孔子家語》把誠信描述為“言必先信,行必中正”,因為誠信應“誠于中,信于外”。

  B. 只有正義才值得信守,只有誠懇才甘愿信諾——內心的意愿,才是守約的根本。

  C. “誠”在不同的時代被濃墨重筆加以論述,可見其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D. 因為“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所以“中庸”把“君子以誠為貴”作為出發點。

  【答案】

  1. B 題中A 項,原文為“必須心意真誠,才好信守約定”,選項表述為“如果……就……”,混淆邏輯關系;C 項,“是對孔子相關論述的繼承和發展”錯誤,只是二者談論的角度不同,原文是“孔子說了小人的言行,孟子便明確說君子的言行”;D 項,因果倒置。

  2. C 題中C項,文中引用“意誠而后心正”等論據,是為了論證“能秉真誠之性、能懷赤誠之心、能發坦誠之言,才能擁有正直的心,才能遵循正義的理,才能奉行正義的事”的觀點,且原文為“孟子所言的正義、正心,都是從‘意誠’開始的。”順序顛倒。

  3. A題中A 項,因果倒置,原文“《孔子家語》里描述的理想狀態:‘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誠信這個詞因而涵蓋著內外兩方面的意義:誠于中,信于外”,選項把“因而”前后內容倒置。

【人無誠不行閱讀理解答案】相關文章:

露珠的閱讀理解無答案12-07

消失的無忌童言閱讀理解與答案06-01

有家無長閱讀理解及答案11-28

相見以誠閱讀答案09-30

《捐誠》閱讀答案10-30

贏自己一把閱讀理解無答案05-17

有家無長閱讀理解答案05-19

有家無長閱讀理解附答案11-16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閱讀理解的答案11-1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卡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 亚洲欧美在线网址 | 欧美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