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盧柔傳》閱讀答案與翻譯
趙剛字僧慶,河南洛陽人也。起家奉朝請。累遷鎮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歷大行臺郎中、征東將軍,加金紫階,領司徒府從事中郎,加閣內都督。魏孝武與齊神武構隙,剛密奉旨召東荊州刺史馮景昭率兵赴闕。未及發,孝武西遷。景昭集府僚議。
司馬馮道和請據州待北方處分。剛曰:“公宜勒兵赴行在所。”剛曰:“公宜勒兵赴行在所。”久之更無言者。剛抽刀投地曰:“公若欲為忠臣,請斬道和;如欲從賊,可速見殺!”景昭感悟,遂眾赴關右。侯景逼穰城,楊祖歡等起兵應景,以其眾邀景昭于路。景昭戰敗,剛沒蠻中。大統初,剛于霸上見太祖,具陳關東情實。太祖嘉之。是年,詔剛剛使三荊,聽在所便宜從事。使還,稱旨,進爵武城縣侯。頃之,御史中尉董紹進策,請圖梁漢。剛以為不可,而朝議已決,遂出軍。紹競無功而還,免為庶人。除剛潁川郡守。為侯景所破,乃率余眾赴洛陽。大行臺元海遣剛還郡征糧時景眾已入潁川剛于西界招復陽翟二萬戶轉輸送洛明年洛陽不守剛遠隔敵中連戰破東魏廣州刺史李仲侃。時有流言傳剛東叛, 齊神武因設反間, 聲遣迎接。 剛乃率騎襲其下塢, 拔之, 露板[注]言狀。太祖知剛無貳,乃加賞賚焉。渭州民鄭五丑構逆,與叛羌相應,令剛往鎮之。魏文帝舉觴屬剛曰:“昔侯景在東,為卿所困。黠羌小豎,豈足勞卿謀慮也。”剛至,并攻破之。孝閔帝踐阼,出為利州總管、 利沙方渠四州諸軍事。 沙州氐恃險逆命,剛再討服之。 方州生獠,自此始從賦役。加授渠州刺史。剛初至,渠帥憚其軍威, 相次降款。 后以剛師出逾年, 士卒疲弊,尋復亡叛。后遂以無功而還。又與所部儀同尹才失和,被征赴闕。 遇疾,卒于路。年五十七。
(節選自《周書·趙剛傳》)
[注]露板,書信不封口 。
10、 下列對文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大行臺元海遣剛還郡征糧/時景眾已入潁川/剛于西界招復陽翟二萬戶/轉輸/送洛/明年/洛陽不守/剛遠隔敵中/連戰破東魏廣州刺史李仲侃/
B、 大行臺元海遣剛還郡征糧/時景眾已入潁川/剛于西界招復陽翟二萬戶/轉輸送洛/明年/洛陽不守/剛遠隔/敵中連戰破東魏廣州刺史李仲侃/
C、 大行臺元海遣剛還郡征糧/時景眾已入潁川/剛于西界招復陽翟二萬戶/轉輸/送洛/明年/洛陽不守/剛遠隔/敵中連戰破東魏廣州刺史李仲侃/
D、大行臺元海遣剛還郡征糧/時景眾已入潁川/剛于西界招復陽翟二萬戶/轉輸送洛/明年/洛陽不守/剛遠隔敵中/連戰破東魏廣州刺史李仲侃/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家”的解釋有三:從家中征召出來授以官職、興家立業和出身。這里為第一種。
B、“闕”意思原指皇宮前面兩側的樓臺,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稱。赴闕,指應召入朝覲見皇帝。
C、“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在本文中趙剛讓馮景昭率兵前往的皇帝西遷后的逃亡處。
D、 古代廟堂下東邊的臺階稱“阼”,“阼踐”原指踏上這層臺階,又表示登上國君寶座。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趙剛有識有膽,不恤個人安危。皇帝危難之時,群臣議政,趙剛不僅能出謀劃策,而且能在眾人猶豫不決時,勇敢地站出來,以其決絕的言語左右局勢。
B、 趙剛深受信任,受詔遇事自決。他先在霸上遇太祖,向皇帝說明了關東一帶的情況,受到嘉獎;后在出使外地時,被賦予了自行決斷處置的權力。
C、 趙剛忠于朝廷,贏得皇帝賞賚。齊神武帝設下反間計,大肆宣揚要迎接趙剛東叛,一時流言四起,然而趙剛卻率兵襲破敵城,獲得皇帝信任、賞賜。
D、趙剛總領四州,出師未克全功。沙州被他兩戰征服,方州也歸順了;渠州也曾被降服,但后來因為軍隊征戰時長,士兵疲勞不堪,他未能穩定全局。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侯景逼穣城,楊祖歡等起兵應景,以其眾邀景昭于路。
(2)昔侯景在東,為卿所困。黠羌小豎,豈足勞卿謀慮也。
【答案】
10。 D
11。 B
12。 C
13。 (1)侯景近穰城,楊祖歡等人組織軍隊接應侯景。率領自己的`人馬在路上截擊馮景昭(2)過去侯景在東面襲擾,被您打得困窘不堪。較猾的羌人小子哪里值得煩勞您操心呢!
【解析】
【10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此類試題解答時,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轉輸送”的地點是“洛”,不應該斷開,排除A
項、C項。“連戰”是接連作戰,主語是“剛”,結合句意內容分析,排除B項。句意:趙剛就帶領下的軍隊奔赴洛陽大行臺元海派遺趙剛回潁川郡一帶征收糧食。當時侯鞏的部隊已經透入潁川,趙剛在西部的邊界上招集收復陽翟兩萬戶,特送到洛陽,第二年,洛陽失守。趙剛逃隔在敵人之中,連作戰打敗了東魏廣州史李仲侃。故選D。
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的考核,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
【11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B項,“赴闕”多數情況是指應召入朝覲見皇帝,結合文本內容“又與所部儀同尹才失和,被征赴闕”分析可知,有時沒有應召指奔赴京城。故選B。
【12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C項,根據原文“時有流言傳剛東叛, 齊神武因設反間, 聲遣迎接。剛乃率騎襲其下塢,拔之,露板言狀”分析可知,是先有流言,后有齊神武帝設反間計。故選C。
【13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1)“起”,發動;“應”,接應;“以”,動詞,率領;“邀”,截擊;“以其眾邀景昭于路”(狀語后置)。(2)“昔”,過去;“為……所”,被動句;“豈足”,哪里值得;“勞”,煩勞;“謀慮”,操心、擔憂。
參考譯文:
趙剛字僧慶,河南洛陽人。被征召投予奉朝請之職,屢次升遷為鎮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魏孝武帝與齊神武帝結怨,趙剛秘密奉旨召喚東州刺史馮景昭帶兵奔赴京城尚未來得及出發,孝武帝己經向西迂移了。馮昭召集冋僚商議。
司馬馮和捉議占據東荊州等待北方咐。趙剛說:“你應該兵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過了很久再沒有發言的人了。趙剛抽出刀去在地上說:“您如果做忠臣,可以殺死馮道和;如果想限隨賊寇,可以殺我。”馮昭交到感動有所醒悟,于是帶領部眾奔赴了關右。侯逼近穰城
?祖歡等人組織軍隊接庶侯,率自己的人馬在路上攔截景昭。馮景昭戰敗,趙剛于是淪落在了黨族。大統初年,趙剛在霸上拜見太祖,詳餾陳逑了美東的實綜情況。太祖喜獎了他。這」年,皇帝下詔趙剛讓他出使三荊,聽任所到之處可以自行決斷處置。出使返回,符合皇帝的意旨,升爵為武城縣侯。不久,卿史中尉董紹進獻計策,請求謀梁漢。趙剛認為不能這樣做。但朝廷的商議已經決定了,于是出兵。董紹終于沒有成采而返回,被兔為平民。趙剛被投予穎川郡太守。潁川郡被侯景攻破后,趙剛就帶領下的軍隊奔赴洛陽大行臺元海派遺趙剛回潁川郡一帶征收糧食。當時侯鞏的部隊已經透入潁川,趙剛在西部的邊界上招集收復陽翟兩萬戶,特送到洛陽,第二年,洛陽失守。趙剛逃隔在敵人之中,連作戰打敗了東魏廣州史李仲侃。當時有流言傳說趙剛向東背叛,齊神武帝趁機設下反間計,聲稱派人迎接。趙剛卻帶領騎兵襲擊齊國的下塢,攻下了它,用不口的文書說明情況。太祖知遒趙剛沒有貳心,于是加以賞賜。渭州人鄭五丑造反,與羝的*族互相呼應,皇帝下令趙剛前往鎮壓,魏文帝舉起酒杯囑咐趙剛說:“過去侯景在東面時,被您國過。較猾的羌人小子,嘟里值得煩勞您操心呢!”趙剛到達,把他們都攻破了。孝閔孛登基,出任利州總管、利沙方采四州諸軍事。沙州氏人侍仗險阻違背王命,趙剛兩次征討使他們歸服。方州的繚人,從此開始交稅鼠役。于是皇帝又任命趙剛為采州刺史。趙剛初到,采州的部落首領害怕他的軍成,一個接一個地投降順服。后來因為趙剛出師過了一年,兵士疲勞因苦,采州人不久又逃亡叛變。此后趙剛終于未能成功平叛而回。趙剛又與所管轄的僅同尹才不和,被征召回朝,遏上疾病,在豐路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周書盧柔傳》閱讀答案與翻譯】相關文章:
周書盧柔傳語文文言文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2-02
《新唐書·盧承慶傳》閱讀答案及翻譯12-27
周書·高琳傳 閱讀答案01-07
《周書于翼傳》閱讀題及答案09-24
《周書蘇綽傳》閱讀答案09-20
《周書陸騰傳》的原文與閱讀答案08-28
《周書崔謙傳》閱讀答案以譯文06-15
《周書·熊安生傳》閱讀答案及譯文12-26
《周書·崔謙傳》閱讀答案及譯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