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辨認閱讀答案
誰能辨認(節選)
余秋雨
我們歷來被告知一切優秀的文學作品總與作家的個人苦難直接相關。也許歌德是個例外,歌德在美麗的小城魏瑪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由這個例外又想起中國盛唐時期的大批好命詩人,以及托爾斯泰、雨果、海明威等很多生活優裕的外國作家,似乎也在例外之列。如果一個文學規律能把這么多第一流的大師排除在外,那還叫什么規律呢?
今天到了魏瑪才明白,歌德在這兒的住宅,比人們想象的還要豪華。
整個街角一長溜黃色的樓房.在鬧市區占地之寬讓人誤以為是一個重要國家機關或一所貴族學校,其實只是他個人的家。進門一看里邊還有一棟.與前面一棟有幾條甬道相連,中間隔了一個長天井似的石地空廊,其實是門內馬車一道槽,車庫里的馬車一切如舊,只是馬不在了。
車庫設在內樓的底層,樓上便是歌德的生活區,臥室比較樸素,書庫里的書據說完全按他生前的模樣擺放,一本未動。至于前樓,則是一個宮殿式的交際場所,名畫名雕,歲陳有序,重門疊戶,裝潢考究,好像走進了一個博物館。
腳下吱吱作響的,是他踩踏了整整五十年的樓板,那聲音,是《浮士德》一句句誕生的最早節拍。
我一間間看得很細很慢,在歌德家里一遍遍轉。直轉到每級樓梯都踏遍,每個角落都拐到,每個柜子都看熟,才不慌不忙地出來,慢慢向歌德檔案館走去。
檔案館是一個斜坡深處的堅固老樓。在二樓上,我看到了他們的筆跡。
歌德的字斜得厲害,但整齊瀟灑,像一片被大風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顯自由,我想應該是多數西方有才華作家的習慣寫法。最怪異的莫過于尼采,那么狂放不羈的思想,手稿卻板正、拘謹,像是一個木訥的抄寫者的筆觸。
歌德到魏瑪來是受到魏瑪公國卡爾奧古斯特公爵的邀請,當時他只有二十六歲。
德國在統一之前,分為很多小邦國,最多時達到二三百個。這種狀態非常不利于經濟的發展、風氣的開化,但對文化卻未必是禍害。有些邦國的君主好大喜功,又有一定的文化鑒賞能力,就有可能做一些招納賢達、樹碑立傳的好事,很多文化精英也因此而獲得一個安適的創作環境,留下佳績。德國在統一之前涌現的驚人文化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就與此有關。
歌德在魏瑪創造的文化業績,遠遠超過魏瑪公爵的預想,尤其是他與席勒相遇之后。
歌德和席勒在相遇之前,都是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主將,歌德以《少年維特之煩惱》,席勒以《強盜》,還有他們的其他作品,對封建意識形態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掃蕩氣勢。他們的精神前輩,應該是那位現實身份低微而歷史地位崇高的萊辛。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特意讓主人公自殺前還在讀萊辛的'作品。
歌德和席勒在魏瑪相遇之時,“狂飆突進運動”的鋒頭已經過去,而他們已在開創一個古典主義時代。歷史將承認,德國古典主義的全盛時代,以他們的友誼為主要標志。
這三個人,構成了我們對德國文學起點性的印象。他們幾乎都是哲學家,不僅深思,而且宏觀,有極高的學術素養。這使他們的作品有一種罕見的終極沉思的品格。這種品格有兩個走向,既有可能走向概念嶙岣的學者化方向,又有可能走向吞吐萬匯的巨人化方向。相比之下,歌德是全然走向了后一個方向,萊辛、席勒兩者兼融,在后一個方向上卻沒有歌德那樣圓滿。當然,這與歌德的優裕和高壽有關。
無論如何,德國文學以后濃郁的哲理素質,就這么定下了。
榮格說,每一個德國人靈魂深處都有浮士德的影子。因此,當歌德他們定下了德國文學的素質,同時也定下了德國人的素質。
也許反過來,他們的素質原本就是德國人本體素質的產物,他們只是經過天才的吐納,把它凝固住了。
那么還是榮格說得對:不是歌德創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造了歌德。
其實,此間是一種宏偉的互創關系。魏瑪是重要的互創現場。
1.下列對作品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這篇文章記敘了作者游覽德國小城魏瑪的一段經歷,詳細地描述了歌德、席勒、萊辛等德國古典主義時代文學巨人的形象。
B.作者對“苦難出佳作”這個規律并不認同,他認為德國能夠取得驚人的文化成就,是因為文化精英們都獲得了安適的創作環境。
C.作者從歷史和文學史的角度述評歌德,視野寬廣,凸顯了歌德的巨大貢獻和崇高地位,使文章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
D.本文的語言樸實自然、飽含深情,體現了作者對歷史、文學的理性思考,意蘊豐富,表現了情理交融的行文風格。
【解析】A項中只是詳細地描述了歌德,席勒、萊辛描述并不詳細。B項“他認為德國能夠取得驚人的文化成就,是因為文化精英們都獲得了安適的創作環境。”錯,他只是想說并非“一切優秀的文學作品總與作家的個人苦難直接相關”。D項“本文的語言樸實自然”錯,本文的語言是典雅、靈動的。
【答案】C
2.作者詳細描述了歌德的住宅以及自己專注細致的參觀過程,這樣寫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1)詳細描述歌德的住宅,意在表現歌德高雅精致的生活品位,說明終極沉思的品格、極高的學術修養與此有密切關系,突出了優裕安適的環境對歌德文學成就的重要作用。
(2)詳細描述自己專注的參觀過程,為后文對歌德其人及其成就的高度評價作鋪墊,表現了作者對歌德的崇敬之情。(第一點2分,第二點3分)
3.如何理解“不是歌德創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造了歌德”?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答案】(1)這句話的意思是:浮士德的形象帶有濃郁的哲理素質,是德國人本體素質的反映;(2)歌德創作出浮士德的形象,不過是把這種濃郁的哲理素質集中地呈現出來;(3)浮士德形象的成功塑造,成就了歌德的偉大。這句話表明了作品與作者之間是一種宏偉的互創關系,即彼此成就對方。(每點2分)
【誰能辨認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誰能潤澤我們的生命》閱讀答案03-25
誰能讓我忘記閱讀答案09-27
《誰能潤澤我們的生命》閱讀答案09-04
《誰能潤澤我們的生命》閱讀答案09-12
《誰能讓我忘記》閱讀答案10-26
誰能潤澤我們的生命閱讀答案09-18
誰能潤澤我們的生命閱讀理解及答案06-09
誰能潤澤我們的生命閱讀理解答案05-18
《誰能看見鷺鷥的腿》閱讀理解及答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