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魚我所欲也》閱讀試題及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試題,試題是參考者回顧所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參考資料。那么問題來了,一份好的試題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魚我所欲也》閱讀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魚我所欲也》閱讀試題及答案 1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下面題目。(14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選自《魚我所欲也》)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子知之乎?夫鹓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以梁國而嚇我邪?(節選自《<莊子>故事兩則》)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欲代子相()
(3)故不為茍得也()
(4)于是鴟得腐鼠()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這個句子的意思。(3分)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小題3】莊子在文中將自己比作的“鴆鶵”,將惠子比作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鴟”,把“腐鼠”比作,巧借鴆鶵的故事辛辣地譏諷了惠子。(2分)
【小題4】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來表現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魚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體現了這種追求。(2分)
【小題5】《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思想主張與《<莊子>故事兩則》(《惠子相梁》、《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莊子的思想主張有很大不同。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孟子與莊子思想主張的不同點。你贊同哪種思想主張?簡談你的.理由。(3分)
答案:
【小題1】同“避”,逃避做國相茍且在這時(2分)
【小題1】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3分)
【小題1】志向高潔;功名利祿(2分)
【小題1】舍生取義(2分)
【小題1】孟子積極入世;莊子消極避世。
答到“積極”、“消極”或“入世”、“避世”的意思,均可得滿分;
答到孟子“重義輕生”,莊子“不貪圖富貴,幽默風趣”等也可給滿分。
解析【小題1】解釋詞語注意通假字和古今異義字。
【小題1】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的意思注意字字落實,連詞成句的原則。注意關鍵字:子:對人的敬稱,你。欲:想要。以:用。(3分)
【小題1】對話外之音的考查,“的鴆鶵”實際是“——的莊子”可以聯系人物性格特點。(2分)
【小題1】考查運用原文回答問題,也考查對主旨的理解。(2分)
【小題1】沒有固定答案,注意抓主要觀點,莊子:消極。孟子:積極。談理由要充分且言之有理。
《魚我所欲也》閱讀試題及答案 2
《魚,我所欲也》(9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對加粗的詞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D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過)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謂失其本心(自己的修養)
5、選出加粗詞用法相同的一項( B )(3分)
A、得之則生 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義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
6、選出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A )(3分)
A、作者在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魚而取熊掌”的常情來比喻“舍生而取義”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對比的方法說明不應為物欲所獲而喪失本心。
D、文中運用了不少兩兩相對的句子,形式優美,情感強烈,說理透辟。
7.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分)
譯文:如果人們喜愛的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來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譯出大意計1分,落實“如使”、“于”的解釋各0.5分)
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2分)
譯文:萬鐘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它,萬鐘的俸祿對于我有什么益處呢?(譯出大意計1分,落實“加”“為”的解釋各0.5分,未補出省略成分扣0.5分)
《魚我所欲也》閱讀試題及答案 3
閱讀《魚我所欲也》(節選),完成問題。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①
萬鐘則不辨②禮義而受之。③萬鐘于我何加焉?④為宮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向⑦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為“辯”。③有教材為逗號。④有教材為嘆號。⑤有教材為逗號。⑥有教材為逗號。⑦有教材為“鄉”。⑧有教材為冒號。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1)蹴爾而與之 蹴:____________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
呼爾而與之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及,到踐踏(用腳踢;踢)(2)停止。這里是“止而不為”的意思。(放棄;止)
2.輕蔑地呼喝著給他吃(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吆喝著給他)。
3.(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意對即可)
《魚我所欲也》閱讀試題及答案 4
閱讀《魚我所欲也》,完成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加粗字解釋相同的是( )
A.弗敢加也萬鐘 于我何加焉
B.故不為茍得也 為宮室之美為之
C.得之則生所識 窮乏者得我與
D.宮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2.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此,你是怎樣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列舉了“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請你給本文補充一個論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儒家認為“性相近,習相遠”,即人們生來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會環境與物欲使人的“性”差距變大,有人變“惡”了。閱讀選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這一觀點相近,并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1)(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我寧愿)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
(2)過去寧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激自己卻去去做接受它。
3.我們每一個個體,由于身體的、技能的原因,有著不同的特長與能力,只要為社會的正義事業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個好市民。我們不能完全贊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這種“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則,對自己,可能是身體的損害;對家人,是失去親人的悲傷:對國家,則是社會資源的無謂浪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們倡導的見義勇為,應該是“巧為”、“智為”。
4.朱自清寧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
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魚我所欲也》閱讀試題及答案 5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舍生而取義者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皆以美于徐公
C.行道之人弗受
是以謂之“文”也
D.萬鐘于我何加焉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2.分別選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共4分)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分)
A.不是賢德的人有這種想法,人人都有這種想法,(只不過)賢德的人有能力不喪失罷了。
B.非常獨立且賢德的人有這種心態,人人都有這種心態,(只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C.不只是賢德的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
A.這種(做法)不也已經可以了嗎?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的)本意。
B.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自己的)本性。
C.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完成了嗎?這就叫做改變了(自己的)心意。
3.分析第①段畫線句子運用的論證方法及作用。
4.孟子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在當今社會,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如何處理好“合生取義”和“珍愛生命”的關系?請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1.答案B。A項“而”分別表并列和轉折;C項“之”分別作結構助詞“的”,人稱代詞“他”。D項“加”的意思分別是“好處”,“虛夸,謊報”。
2.(1)C (2)B
3.示例:畫線句子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用“魚"喻“生”,用“熊掌”喻“義”,通過類比,形象生動地提出了“舍生取義”這一論點。
4.示例:(1)生命誠可貴,正義價更高。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我們應該舍生取義。如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面前,決不吐露黨的秘密,用青春傳承了舍生取義,用無畏譜寫了英雄贊歌。
(2)生命只有一次。面對誘惑和考驗,我們既需要珍愛生命,同時應該用智慧去維護“道義”。如①魯迅先生,用100多個筆名,與敵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捍衛了正義和真理。②湖北青年周沖,為了營救被卡懸空的女童,急中生智,巧妙借助防護欄,冒著生命危險,用頑強的毅力托舉女童,展示了平民英雄的義舉。
《魚我所欲也》閱讀試題及答案 6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者;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也,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孟子是_______________ 時期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_______家經典著作。
2、解釋下列加粗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
(2)蹴而與之( )
(3)萬鐘于我何加焉( )
(4)此之謂失其本心( )
3、文章開篇關于“魚和熊掌”的論述有何作用?
4、文中“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本可以一句話寫完,可作者卻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來,為什么?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批仁人志士,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則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于這一問題,你是怎樣認識的?
參考答案:
1、戰國 儒
2、(1)同“避”,躲避 (2)用腳踢 (3)益處 (4)天性、天良
3、圍繞“用‘魚和熊掌’設喻,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形象生動地闡明義比生命珍貴,就像熊掌比魚珍貴一樣,自然引出‘舍生取義’的論點”回答即可。
4、(1)三句排比,可以加強語勢,增強感情,顯示出說話人的義正詞嚴,理直氣壯,把孟子對一些人喪失本心的'痛心和遺憾表達得淋漓盡致。
(2)體現出孟子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個性,表現了孟子雄辯、善辯的才華。(圍繞任意一點回答即可)
5、圍繞“珍愛生命,量力而行”回答即可。
示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當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再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還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脅。 (意思對即可)
【《魚我所欲也》閱讀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魚我所欲也》閱讀試題及答案07-26
《魚我所欲也》試題及答案08-25
魚我所欲也的試題及答案11-21
《魚我所欲也》閱讀答案05-27
《魚我所欲也》閱讀答案05-27
魚我所欲也的閱讀答案11-25
《魚我所欲也》閱讀答案05-28
魚我所欲也閱讀及答案10-13
《魚我所欲也》閱讀及答案12-04
閱讀魚,我所欲也及答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