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

時間:2021-03-27 18:34:12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通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通用15篇)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1

  文言文《與朱元思書》(吳均),回答問題。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1)從流飄蕩( ) (2)急湍甚箭( )

  (3)猛浪若奔( ) (4)橫柯上蔽( )

  2、用現代漢語在下面橫線上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3、結合文中語句說說作者有怎樣的志趣和情懷。

  4、把下列表達的感情與文章最接近的詩句寫在橫線上。

  (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二、比較閱讀

  (甲)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乙)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陋室銘》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以: ②期: ③勞: ④之: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現作者性格和品質的語句是 。

  乙段文字中統領全文、點明作者品德的語句是

  4.甲、乙兩段文字表現了作者共同的情懷和志趣,試加以概括。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2

  閱讀下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語。

  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 )

  ②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④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 )

  2.本文總領全文的事哪一句?(用原文回答)

  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文中哪句話從側面表現了水的清澈?

  5.文中的“鳶飛戾天者”與“經綸世務者”分別指什么人?

  6.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第二段前兩句寫江水的清澈,著眼于靜態;后一句寫急流、猛浪,著眼于動態。一靜一動。細致地描繪出“異水”的動人之態。

  B.“夾岸高山。皆生寒樹”寫映入視野的兩岸山林,以“高”狀山,以“寒”狀樹,照應“奇”字。

  C.“千百”,“千”“百”等詞在文中都是虛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從遠處寫視覺景物,再從近處寫耳聞之聲,從靜到動,從詳到略。

  7.下列句中未用對偶這一手法的是( )

  A.泉水激石……成韻

  B.蟬則……無絕

  C.鳶飛……忘返

  D.夾岸……寒樹

  8.下列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

  A.“與朱元思書”中的“書”是作者寫的信,“猛浪若奔”的“奔”為奔馳之意,“一百許里”的“許”表約數,“左右”的意思。

  B.從結構上看,本文為總分結構,第一段總寫“富春江山水的特點,然后分別具體描繪異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現山奇時,一寫山高,二寫谷深,三寫林密。

  D.“鳶……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厭惡官場,超脫塵世的清高思想,同時又反襯大自然的誘人魅力

  參考答案:

  1.解釋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語。

  ①(全,都) (消散盡凈)

  ②(順,隨) (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向西)

  ③(急流的水) (好像)

  ④(憑借) (爭著)

  2.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3.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5.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熱衷于官場的人。

  6.D

  7.D

  8.A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3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小題1:下列劃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寒暑易節,始一反焉/窺谷忘反B.猛浪若奔/奔走相告

  C.自富陽至桐廬/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D.猿則百叫無絕/絕巘多生怪柏

  小題2: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3分)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小題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 ”的景色特點;飽覽富春江綺麗風光,作者發出“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慨,含蓄表達了作者 的人生態度。(3分)(前兩個空用原文的話回答)

  小題4:下面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全文按照先總后分的結構組材,第二段寫水,第三段重在寫山。

  B.本文第二段最后一句和《三峽》中的“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在表達效果上不同之處是:《三峽》運用準確的數字和作比較的方法,具體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點,而本文則運用比喻和對偶的手法形象地表現水流之急。

  C.“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是從正面描寫水的清澈見底。

  D.第三段主要從山勢險峻、山中音響、游者感受和樹形山色四方面表現富春江沿岸的“奇”。

  參考答案:

  小題1:A

  小題1:(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仿佛互相競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小題1: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 淡泊名利,向往閑適生活(每空1分)

  小題1: C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意思的能力。A句“反”通“返”;B句的“奔”,第一個是“馬”,第二個是“快跑,疾走”;C句的“自”,第一個是“從”,第二個“如果”;D句的“絕”,第一個是“停止”,第二個是“極”。

  小題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舍去的主語才行。

  小題1:本題是一道綜合題。先根據作者對富春江的描寫來概括其景色特點,然后再去探究作者寫其的用意即作者想表達的人生態度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C、該句是從側面描寫水的清澈。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4

  一、背誦課文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通過背誦,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增加對文言文的語感。本文語言優美,而且多用駢偶句式,應該比較容易成誦。

  二、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設計此題,意在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同時,這也是一道口頭表達的練習,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內容。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夠大致領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三、把課文改寫成現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動手改寫,體會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的語言特點,與上一題口頭表達的練習相得益彰。改寫時不必局限于課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譯那樣字字落實,可以加入一些有關富春江地理位置、風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歷代關于富春江的詩文,最好能將風物介紹和風景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5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列劃線詞詞義。

  ①從流飄蕩( )

  ②猛浪若奔( )

  ③橫柯上蔽( )

  ④窺谷忘反( )

  2.翻譯下面句子。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總領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最能表達作者志趣和情懷,說說作者有怎樣的志趣和情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順、隨

  ②這里指飛奔的馬

  ③樹木的枝干

  ④通“返”,返回

  2、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重點詞語翻譯正確,意思對即可)

  3、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4、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可以從積極方面或消極方面來談,但要求觀點要鮮明,言之成理即可,不要偏激。)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6

  文言文文閱讀(8分)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的意思(3分)

  奔( ) 戾( ) 柯(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劃線句(2分)

  【小題3】結合原文說說文中水的特點。(3分)

  答案

  【小題1】飛奔的馬 至 樹木的枝干

  【小題1】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

  【小題1】從“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可見水的清澈,湍急。

  解析【小題1】文言實虛詞的學習和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首要環節,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和掌握常見實虛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而且還要注意詞語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義和用法,這就要求學生能活學活用。

  【小題1】這是考查對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譯。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如:“戾、息、經綸、窺”等重點詞語要理解精準。

  【小題1】這是文言文中內容理解考點。學生篩選并提取文言文閱讀語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礎上的考查方式,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達到讀懂讀通的目的,能夠用原文的材料來解決問題。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7

  《與朱元思書》(共15分)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的字(4分):

  (1)一百許里 ( ) (2)猛浪若奔 ( )

  (3)互相軒邈 ( ) (4)窺谷忘反 ( )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小題3】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寫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題4】鳶飛戾無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個句子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情感?你如何評價作者的這種思想?(3分)

  答案

  【小題1】大約;這里指飛奔的馬;軒,高,邈,遠,這里作動詞用;反通返,歸,返回。(4分)

  【小題2】(1)蟬鳴不斷,猿啼不絕。(2分) (2)山峰憑著高峻的形勢競相凌空,互相伸展。(2分)

  【小題3】(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2)從流漂蕩,任意東西。(3)奇山異水,天下獨絕。(4)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4分)

  【小題4】表達作者鄙棄功名利祿,追求一種淡泊人生態度。對這種思想評價可以從積極方面或消極方面來談,但只能圍繞一個方面來談,要求觀點要鮮明,言之成理即可,不要偏激。(3分)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8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小題1】本文作者 ,字 ,南朝梁文學家。(1分)

  【小題2】解釋劃線字。(2分)

  (1)猛浪若奔( ) (2)鳶飛戾天( )

  (3)經綸世務( ) (4)窺谷忘反( )

  【小題3】“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寫出富春江水的什么特點?表現出作者什么心情?(2分)

  【小題4】第三段對山勢的描寫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小題5】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的書信節選,但沒有問候的套話和日常事務的敘述,而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成的寫景小品文。試分析全文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3分)

  答案

  【小題1】吳均 叔庠

  【小題1】這里指飛奔的馬 至 籌劃 通“返”

  【小題1】既寫出富春江水千回百轉的特色,也表現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閑適心情。

  【小題1】擬人,寫出了富春江的山奇麗多姿、高峻的特點,把靜止的山寫得具有動態美。

  【小題1】抒發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視之情,以及對好友的規勸,含蓄流露出愛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情趣。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認知能力。結合平時的積累來填寫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是一道綜合題。先根據文章的內容來概括富春江水的特點,然后再體會作者的心情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根據文章中采用的修辭手法來分析其作用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體會作者情感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來體會情感即可。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9

  朱元思書》和《小石潭記》,完成文后題目。(12分)

  (甲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吳均《與朱元

  思書》)

  (乙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

  【小題1】用"/"標示下面句子朗讀停頓之處(每句只標一處,2分)

  (1) 自 富 陽 至 桐 廬 一 百 許 里

  (2)卷 石 底以 出

  【小題2】解釋下列劃線詞(4分)

  (1)窺谷忘反 ( ) (2)猛浪若奔 ( )

  (3)水尤清冽 ( ) (4)斗折蛇行 ( )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 (4分)

  (1)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2)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小題4】甲乙兩文都寫水的清澈,其中甲文從正面描寫水清澈的句子是,乙文從側面描寫水清澈的句子則是。(要求填完整的一句)(2分)

  答案

  【小題1】(1)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2)卷石底︱以出(各1分

  【小題1】(1)通“返”,返回。(2)飛奔的馬。(3)格外,尤其,特別。(4)像北斗星一樣。(各1分)

  【小題1】(1)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之心。(2)(魚)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各2分)

  【小題1】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各1分)

  解析【小題1】學生應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根據句子的含義劃分節奏。

  【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

  【小題1】學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10

  《與朱元思書》,回答后面的題。(13分)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

  (2)窺谷忘反 ( )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小題3】作者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請說說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異”在哪里?(2分)

  【小題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發出的這些感慨?(2分)

  答案

  【小題1】(1)這里指飛奔的馬 (2)同“返″,返回

  【小題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②蟬不停地叫著,猿不停地啼著

  【小題3】寫山的“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寫水的“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小題4】第一問:作者發出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慨。第二問:表現了作者鄙棄名利的思想。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文言詞語解釋一般立意于考查重點實詞詞義、一詞多義現象、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五種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詞詞義和一詞多義、此類活用題型考查的重點。這兩個詞語解釋都出自課內,雖然一個屬于詞類活用一個是通假字,但難度很小。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譯的題型。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再有考生要特別留意。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積累語感。小題(1)翻譯時注意“奔”的解釋;(2)翻譯時注意“轉”“千”“百”的解釋。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很簡單的題,因為前文有總結性的句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后文具體寫了山奇水異,可直接引用原文的句子,對于課內閱讀來說,這是一道無需花費什么時間的問題。

  考點:篩選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小題4】

  試題分析:這道題只要聯系作者寫作本文的時代背景和吳均本人的思想傾向,就能體會出作者發此感慨的原因,那些熱衷功名利祿的人,看到富春江美麗的山水景色,流連忘返,在此表現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厭棄。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11

  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②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小題1】下列句子劃線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自非亭午夜分 B.水皆縹碧,千丈見底皆若空游無所依C.蟬則千轉不窮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D.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寒暑易節,始一反焉B.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遂許先帝以驅馳C.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好讀書,不求甚解 D.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佛印絕類彌勒

  【小題3】對以上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寫出了小舟隨江流飄蕩的情形,表現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閑適心情。 B.第②段用夸張和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江水的清澈和湍急,顯盡了富春江江水之“奇異”。 C.第③段劃線句從側面落筆,既強化了山水誘人之魅力,又表明作者對恬靜閑適的大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D.全文重點寫“奇山異水”之清幽秀美,也表達了作者對追求功名利祿之人的強烈譴責之情。

  答案

  【小題1】B

  【小題1】A

  【小題1】D

  解析

  【小題1】B中二者都是“都”。

  【小題1】都是“通假字,通“返”。

  【小題1】表達了對追求功名利祿之人的輕視。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12

  【甲】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五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吳均《與朱元思書》)

  【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記》)

  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的詞語。(3分)

  (1)猛浪若奔( ▲ ) (2)潭中魚可百許頭( ▲ )(3)以其境過清( ▲ )

  小題2:甲、乙兩文中的劃線句在描寫內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點?(2分)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1)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小題4:下面兩個句子各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1)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2)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參考答案:

  小題1:(1)飛奔的馬(2)大約(3)因為(3分)

  小題1:描寫內容:水清;描寫方法:側面描寫(2分)

  小題1:(1)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見到陽光。(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4分)

  小題1:(1)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2)孤凄悲涼的心境。(2分)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分析在描寫內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點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舍去的主語才行。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據文章的能力以及作者的生平經歷來體會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即可。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13

  一.閱讀下列兩段文字然后做題:(20xx年福建省寧德市)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4分)

  (1)沿溯阻絕。沿;(2)良多趣味。良:

  (3)直視無礙。礙:(4)窺谷忘反。反: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3、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通過“游魚細石”寫出水的清澈。

  B.“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韻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運用擬聲疊詞,構成一幅音韻和諧的畫面。

  D.“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了山的高聳。

  4、甲乙兩段都描寫了奇山異水,但思想感情有差異,請結合原文的語句說說兩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03年黃崗市)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

  (1)橫柯上蔽(2)窺谷忘反

  2.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接,千百成峰。

  3.理解填空

  (1)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繪異水時,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描繪奇山時,緊扣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用自已的語言概括)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流勢湍急,《山峽》一文中哪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為20xx年福州市中考題)

  6.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點,再細致

  描繪了水之清、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讓人們充分領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

  7.文中畫線的句子抒發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________的人生態度。(4分)

  (03年南通市)

  1.選出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錯的一項()

  A.蟬則千轉不窮(盡)B.負勢竟上(憑依)

  C.橫柯上蔽(隱蔽)D.好鳥相鳴(美麗)

  2.選出下列各組加點字的意義不同的一項()

  A.風煙俱凈/百廢具興

  B.猛浪若奔/在晝猶昏

  C.一百許里/高可二黍許

  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

  3.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

  A.從流飄蕩B.任意東西

  C.互相軒邈D.天下獨絕

  4.文中從側面表現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經綸務者,窺谷忘反

  (05年蘇州)

  1.“鳶飛戾天者”與“經綸世務者”分別指什么人?

  2.用現代漢語翻譯“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3.“游魚細石,直視無礙”一句寫出了江水的清澄寧靜,《小石潭記》也有通過“游魚”描寫潭澈見底的句子,請默寫其中的一句。

  4.作者抒寫了:“鳶飛戾天者”和“經綸世務者”看到富春江奇異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窺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一文中也寫了遷客騷人登上岳陽樓之后的種種“覽物之情”,他們寫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5.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第二段前兩句寫江水的清澈,著眼于靜態;后一句寫急流、猛浪,著眼于動態。一靜一動。細致地描繪出“異水”的動人之態。

  B.“夾岸高山。皆生寒樹”一句寫映入視野的兩岸山林,以“高”狀山,以“寒”狀樹,照應“奇”字。

  C.“千百”,“千”“百”等詞在文中都是虛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從遠處寫視覺景物,再從近處寫耳聞之聲,從靜到動,從詳到略。

  6.下列句中未用對偶這一手法的是()

  A.泉水激石……成韻

  B.蟬則……無絕

  C.鳶飛……忘返

  D.夾岸……寒樹

  7.下列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A.“與朱元思書”中的“書”是作者寫的信,“猛浪若奔”的“奔”為奔馳之意,“一百許里”的“許”表約數,“左右”的意思。

  B.從結構上看,本文為總分結構,第一段總寫“富春江山水的特點,然后分別具體描繪異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現山奇時,一寫山高,二寫谷深,三寫林密。

  D.“鳶……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厭惡官場,超脫塵世的清高思想,同時又反襯大自然的誘人魅力。

  答案:

  一.

  1.略2.略

  3.B

  4.甲文“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一句通過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流露出作者內心的憂傷。乙文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對追求功名利祿的否定,同時也反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留戀和向往之情。

  二.

  (03年黃崗市)

  1.(1)樹枝(2)同“返”,返回

  2.(重重疊疊的)山巒各倚仗著自已的地勢爭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誰爬的最高,伸的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的山峰。

  3.(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清(清澈),急(湍急)山高,樹多,景美

  4.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百里,雖乘奔御風以疾也。

  5.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急高險(峻;峭;陡)(每空1分,共5分。最后兩空中“山”的特點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7.熱愛(贊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寧靜閑適生活(每空2分,共4分,大意對即可)

  (03年南通市)

  1.C

  2.D

  3.B

  4.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5.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優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05年蘇州)

  1.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熱衷于官場的人。

  2.(群山)竟爭著高岸,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個山峰。

  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或“日光下徹,影布石上。”

  4.作者所寫的感受,是一種設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范仲淹以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表達自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闊大胸襟和“先……樂”的思想境界。

  5.D

  6.D

  7.A

  希望同學們通過這篇閱讀答案,對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14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下列劃線字注音錯誤的一項是( )

  a、浩浩湯湯( tang1 ) b、銜遠山( xian2 )

  c、互相軒邈( miao3 ) d、泠泠作響( ling2 )

  2、解釋句中劃橫線的詞。

  (1)橫無際涯 (2)先天下之憂而憂

  (3)猿則百叫無絕 (4)窺谷忘反

  3、翻譯句子。

  (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譯文: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譯文: 。

  4、在景物描寫方面,甲段主要從視覺角度進行描寫,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點。乙段則從視覺和() 角度進行描寫,體現從富陽至桐廬沿途()(用原文作答)的特點。

  參考答案:

  1、a

  2、(1)涯:邊 (2)先:在……之前;把……放在前面 (3)絕:停止

  (4)反:通“返”,返回 (以上四小題,每小題1分,共4分)

  3、(1)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2)(有時飛速的)急流比箭還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騰的馬群。

  以上每小題2分,共4分。“予、求、心、奔“等幾個詞落實較好,能將句子意思表達清楚準確,可得滿分。如個別重點詞落實不好,表意不夠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譯的句子與愿意相差甚遠,不給分。

  4、雄偉 聽覺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15

  與朱元思書(節選)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文中加粗詞的含義。

  寒( ) 軒邈( ) 戾( ) 息( )

  2.翻譯句子。

  ①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寫山,參照你乘船或坐車時的體驗,說說這樣寫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寫景方面看,這段文字的寫景順序是怎樣安排的?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景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抒情來看,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手法?抒發了自己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茂密蒼翠 遠 至 平

  2.①那些忙于處理社會事務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②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那樣昏暗。

  3.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突出山勢險峻。(意思對即可)

  4.由遠到近 作者的立足山谷,描繪一幅陡峭險峻,河水清澈,景色幽美的人間勝景。(意思對即可)

  5.借景抒情,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意思對即可)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通用15篇)】相關文章: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03-27

與朱元思書閱讀附答案03-28

《與朱元思書》閱讀附答案03-28

與朱元思書的閱讀題及答案12-14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精選14篇)07-03

《與朱元思書》和《與施從事書》閱讀答案11-20

《與朱元思書》03-07

與朱元思書與答謝中書書閱讀比較及答案10-27

《與朱元思書》課件605-07

與朱元思書的原文12-1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福利精品自拍视频在线看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 又大又粗又爽的少妇免费视频 | 在线脚交足免费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