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閱讀答案15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后一課》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1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里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過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象,我那時臉多么紅,心多么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么。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朗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別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里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家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么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么討厭,帶著又那么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后一課!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么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語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么任何代價我都愿意拿出來的。可是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搖搖晃晃,心里挺難受,連頭也不敢抬起來。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朗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么?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朗士,也并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干活兒。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干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么專心,教室里那么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
可憐的人啊,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傷心呢?何況又所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接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 bi, bo, 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頭兒已經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初級讀本,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啊!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1.下列句子修辭手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B )
①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②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飄揚。
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就這樣算了嗎?
A.比喻 擬人 反問
B.比喻比喻 反問
C.擬人 擬人 設問
D.擬人 比喻 設問
2.《最后一課》的作者是___都德____,____法____國作家。
3.請問小弗郎士上課前后心情、態度有什么變化?什么原因使他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答:上課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是:害怕考問,決定逃學。到了學校后,見到教室氣氛如此肅靜,感到十分詫異。待到聽了老師的一番話之后深為自己從此不能學習法語而難過,為自己從前的荒廢學習而悔恨。
這段從“害怕法語”到“熱愛法語”的心理變化,實質上是一個人對于即將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時,還與韓麥爾先生以及小鎮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關。在這樣一個帶有濃厚愛國主義氛圍的影響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著、影響著,這種合力形成了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2
閱讀下文,完成 l~5題。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1.給文中加粗字注音。
(1)祈禱( ) (2)哽住( )
2.破折號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①表示解釋說明,②表示意思的遞進,③表示語音的延長,④表示意思 的轉換,跳躍或轉折等作用,請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號的作用。
(1)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 ( )
(2)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 )
(3)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 )
3. 為什么我覺得韓麥爾先生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段中橫線上的句子是否夸張?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什么品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為什么韓麥爾先生以一個手勢作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 1) qi ( 2 ) gěng
2. (1)解釋說明 (2)聲音的延長 (3)意思遞進
3.:受到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梢神的感染和教育. 對老師無比崇敬。
4.;不夸張。這一動作傾注了韓麥爾先生對祖國無比熱烈、其切的深情。他堅信法蘭西必勝,激勵人們不要忘記祖國的語言。
5.:動作描寫。充分地表現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最高峰。以無聲的手勢宣布結束,表現了他面對國土淪喪的殘酷現實,陷入極大的痛苦之中,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比憤慨激昂的語言更為真實、更為深沉,更能震撼讀者的心靈。 (意對即可)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3
閱讀《最后一課》回答下面問題(10分)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
--你們走吧。”
小題1:第一段中的“鐘聲”意味著什么?(2分)
小題2:韓麥爾老師“臉色慘白”“哽住了”“說不下去”表現了什么樣的感情?(2分)
小題3:這幾段文字主要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韓麥爾,塑造了一個什么形象?(3分)
小題4:結合寫作背景,談談為什么對韓麥爾和小弗郎士來說熱愛法語就是熱愛祖國的同義詞?(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最后一課的結束
小題1:(2分)內心極度悲痛的感情
小題1:(3分)語言 動作 神態(每個1分)
小題1:(3分)因為德國侵略者強行剝奪了阿爾薩斯人民學習自己語言的權利和自由,激起了人民的愛國熱情,他們把法文視為同義語,愛法語就是愛法國。(意思相同即可)
小題1:根據后文的內容“他們已經收操了”“放學了,--你們走吧。”可以判斷第一段中的“鐘聲”意味著最后一課的結束。
小題1:人物的表情動作是心理活動和情感的表現。聯系全文愛國情感可以體會韓麥爾老師“臉色慘白”“哽住了”“說不下去”表現了因不能再將本國語言而內心極度悲痛的感情。
小題1:注意答全面,這幾段文字主要從語言、動作、神態三個方面描寫了韓麥爾,塑造了一個愛國教師的形象。(3分)
小題1:沒有唯一答案,意思對即可,可以圍繞失去講本國語言的權力就等于失去了基本權利,失去了祖國談。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4
《最后一課》(15分)
接著,韓麥爾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
…………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12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
——你們走吧。”
小題1: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鑰匙”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句的深刻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小題2:為什么聽到鐘生、號聲,韓麥爾先生會“臉色慘白”?(2分)
小題3:“我”覺得他從沒有這么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題4: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1)這段屬于_______________描寫;(1分)
(2)表現了韓麥爾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小題5:韓麥爾先生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神;韓麥爾先生的話表現了他對母語怎樣的感情?漢語言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之一,作為一名中學生,你是怎樣看待我們的母語的?(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法國語言只要操著統一語言的法國人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打敗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自由和解放。
小題2:最后一課就要結束了,先生難以控制內心的悲傷而“臉色慘白”。
小題3:“我”被韓麥爾先生高尚的愛國精神所打動,因此覺得先生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
小題4:(1)動作 (2)悲傷、憤怒
小題5:表現了先生對祖國、對祖國文化、對本民族語言深沉的熱愛;第二問可酌情給分。
分析:
小題1:此題是對比喻修辭的理解,讀句子可知,本句有兩處比喻,一處的本體是“法國的語言”,喻體是“鑰匙”;另一處的本體是“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喻體是“監獄”。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告訴人們,只要操著法語的法國人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擊敗普魯士殖民統治的枷鎖,打敗普魯士侵略者。
小題2:“臉色慘白”是對韓麥爾先生的神態的描寫,表現了他的內心很痛苦,結合文章內容可知,是因為“鐘生、號聲”代表最后一課要結束了。
小題3:“我”覺得他高大的原因是因為韓麥爾先生前面的表現,讀前文可知,是他的愛國的行動和愛國的情懷。
小題4:“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句中的“轉身”“寫”表明是動作描寫,從“使出全身的力量”,并結合上文中的“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以及下文的“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可知,他內心很悲傷,很憤怒
小題5:“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神”從這句話中體現的不僅僅是對法國語言的愛,更體現了他對祖國、對祖國文化的愛。是一種愛國精神的體現。我們,也要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傳統文化,愛我們的語言文字。因此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母語”,我們應該覺得,我們漢字的方塊字是最漂亮的,我們的漢語說出來的聲音是最好聽的,它是世界上最好的語言。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5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進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么紅,心多么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么。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郎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是,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里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家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么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么討厭,帶著又那么沉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1.讀第一段和第二段,看這兩段交待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2.韓麥爾先生今天與往常相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他為什么會這樣?
3.畫線的句子表達了小弗郎士怎樣的心理?
4.小弗郎士的學校為什么不教法語了?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5.在這節課上小弗郎士都學到了什么?
參考答案:
1.交待了今天上課前教室里的氣氛和以往大不相同。為下文情節的展開設置了懸念,渲染了氛圍。
2.韓麥爾先生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為了表達對將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3.表達了小弗郎土的懊悔和對不能再學法語的傷心之情。
4.因為阿爾薩斯和洛林被德軍占領了,他們只被允許學習德語。第二問略。
5.這節課小弗郎土學會了應熱愛自己的祖國。他長大了。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6
最后一課
(鄭振鐸 )
這一天的清晨,天色還不曾大亮,我在睡夢里被電話的鈴聲驚醒。
"聽到了炮聲和機關槍聲沒有?"在電話里說。
"沒有聽見。發生了什么事?"
"聽說日本人占領租界,把英國兵繳了械,黃浦江上的一只英國炮艦被轟沉,一只美國炮艦投降了。"
接連的又來了幾個電話,有的是報館里的朋友打來的。事實漸漸地明白。
英國軍艦被轟沉,官兵們鳧水上岸,卻遇到了岸上的機關槍的掃射,紛紛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著預定的計劃,開始從虹口和郊外開進租界。
被認為孤島的最后一塊彈丸地,終于也淪陷于敵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腦脫路的暨大。
校長和許多重要的負責者們都已經到了。立刻舉行了一次會議,簡短而悲壯的,立刻議決了:"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時,立刻停課,將這大學關閉結束。"
太陽光很紅亮地曬著,街上依然的熙來攘往,沒有一點異樣。
我們依舊搖鈴上課。我授課的地方,在樓下臨街的一個課室,站在講臺上可以望得見街。
學生們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說道,"你們都已經知道了罷,"學生們都點點頭。"我們已經議決,一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立刻便停課,并且立即地將學校關閉結束。"
學生們的臉上都顯現著堅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沒有一句話。
"但是我這一門課還要照常地講下去,一分一秒鐘也不停頓,直到看見了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為止。"
我不荒廢一秒鐘的工夫,開始照常地講下去。學生們照常地筆記著,默默無聲的。
這一課似乎講得格外的親切,格外的清朗,語音里自己覺得有點異樣,似帶著堅毅的決心,最后的沉著;像殉難者的最后的晚餐,像沖鋒前的士兵們上了刺刀,"引滿待發"。鎮定安詳,沒有一絲的緊張的神色。該來的事變,一定會來的。一切都已準備好。
誰都明白這"最后一課"的意義。我愿意講得愈多愈好;學生們愿意筆記得愈多愈好。
講下去,講下去,講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應該講授的東西,統統在這一課里講完了它,學生們也沙沙地不停地在筆記著。心無旁用,筆不停揮。
別的十幾個課堂里也都是這樣的情形。
對于要"辭別"的,要"離開"的東西,覺得格外的眷戀。黑板顯得格外的光亮,粉筆是分外的白而柔軟適用,小小的課桌,覺得十分的可愛;學生們靠在課椅的扶手上,撫摩著,也覺得十分的難分難舍。那晨夕與共的椅子,曾經在扶手上面用鋼筆、鉛筆或鉛筆刀,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涂寫著,刻劃著許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離別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鮮,小販們不時地走過,太陽光很有精神地曬著。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著,那聲音仿佛聽得見。
沒有傷感,沒有悲哀,只有堅定的決心,沉著異常地在等待著,等待著最后一刻的到來。
遠遠的有沉重的車輪碾地的聲音可聽到。
幾分鐘后。有幾輛滿載著日本兵的軍用車,經過校門口,由東向西,徐徐地走過,當頭一面旭日旗,血紅的一個圓圈,在迎風飄蕩著。
時間是上午10時30分。
我一眼看見了這些車子走過去,立刻挺立了身體,作著立正的姿勢,沉毅地合上了書本,以堅決的口氣宣布道:"現在下課!"
學生們一致地立了起來,默默地不說一句話,一個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著。
沒有一個學生有什么要問的,沒有遲疑,沒有躊躇,沒有彷徨,個個人都已決定了應該怎么辦,應該向哪一個方面走去。
赤熱的心,像鋼鐵鑄成似的堅固,像走著鵝步的儀仗隊似的一致。從來沒有那天無紛紜的一致的堅決過,從校長到工役。
這樣的,光榮的國立暨南大學在上海暫時結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著遷校的工作。
1.這《最后一課》發生的地點是___ ___(城市名),_______ _____給我們作了提示。
2.在這"最后一課"上,"我"的心情是怎樣的?試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并說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月8日這一天,暨大做出了一個什么決定?(用原文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劃線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寫學生們對課桌等的依戀,寫學生在宣布下課時的"沒有遲疑,沒有躊躇,沒有彷徨",你體會到他們此時此刻是什么心情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試談談本文與都德的《最后一課》有哪些相似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上海,黃浦江(或者最后一句話直接給出的地名)(2分)
2.帶著堅毅的決心,最后的沉著,鎮定安詳,沒有一絲的緊張的神色,沒有傷感,沒有悲哀,只有堅定的決心。正是因為"我"有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有一種大義凜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氣才有這樣的心情。(找詞語或句子2分,原因說明1分)
3、一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立刻便停課,并且立即地將學校關閉結束。" (2分) 4、景物描寫(或環境描寫),反襯作用 (2分)
5、既寫出學生們對學校、對家鄉、對祖國的依戀,又表達了學生們對日本侵略者的強烈憤慨。 (2分)
6、兩文情境、氣氛相似,師生表現相似,都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3分)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7
課外閱讀,完成下面題目。(15分)
最后一課 老舍
鈴聲,對一個做貫了教員的,有時侯《良好聽,有時候很不悅耳,瑞宣向來不討厭鈴聲,因為他只要決定上課,他必定已經把應教的功課或該發還的卷子準備的好好的。他不怕學生質問,所以也不怕鈴聲.今天,他可是怕聽那個管轄著全校的人的行動的鈴聲,像一個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綁赴刑場的號聲或鼓聲似的。他一向鎮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課堂講書的時節,他的手也沒有發顫.現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顫起來。
鈴聲響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腳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曉得往哪里走呢。憑著幾年的習慣,他的腳把他領到講堂上去.低著頭,他進了課堂。屋里極靜,他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講臺,把顫抖的右手放在講桌上,他,隆,陵地抬起頭來。學生們坐得i艮齊,一致地豎直了背,仰著臉,在看他,他們的臉都是白的,沒有任何表情,像是石頭刻的。一點辣味兒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兩聲。淚開始在他的眼眶里轉。
他應當安慰他們,但是怎樣安慰呢?他應當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告訴他們抵抗敵人,但是他自己怎么還在這里裝聾賣傻的教書,而不到戰場上去呢?他應當勸告他們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們忍受亡國的恥辱嗎?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著他的身體,他用極大的力量張開了口.他的聲音,好像一根細魚刺似的橫在了喉中。張了幾次嘴,他并沒說出話來。他希望學生們問他點什么。可是,學生們沒有任何動作,除了有幾個年紀大點的把淚流成很長很亮的道子,沒有人出聲。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變成了木頭。
糊里糊涂的,他從嗓子里擠出兩句話來:“明天上課.今天,今天,不上了!”
學生們的眼睛開始活動,似乎都希望他說點與國事有關的消息或意見。他也很想說,好像他們或者能夠得到一點點安慰。可是他說不出來。真正的苦痛是說不出來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講臺.大家的眼失望地追著他。極快的,他走到了屋門:他聽到屋中有人嘆氣。他邁門檻,沒邁利落,幾乎絆了一跤.屋里開始有人活動,聲剖艮微,像是偷手摸腳的那樣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長吸了一口氣,沒再到休息室去,沒等和別的班的學生會面,他一氣跑回家中,像有個什么鬼追著似的。
小題1: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里“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祁瑞宣老師“好像一根細魚刺似的橫在了喉中。張了幾次嘴,他并沒說出話來”。這兩位老師的表現如此相似,他們都遭受了怎樣的'打擊?表現他們怎樣的感情(4分)
小題2:祁瑞宣老師“一向鎮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課堂講書的時節,他的手也沒有發顫。現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顫起來。”這一句運用了什么寫法?這種反常表現說明了什么?(4分)
小題3:請你談一談你對文中“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變成了木頭”這句話的理解。(4分)
小題4:古今歷史上,有許多愛國英雄令我們敬佩,有許多愛國的名言讓我有]銘記。請以愛國名人、愛國名言為目標,做一點資料收集。(3分)
我所知道的愛國名人(至少2人)
其中一位愛國名人的事跡
我所知道的愛國名言或古詩句(一句)
參考答案:
小題1:一樣的亡國之痛,表現兩位老師的愛國情感。
小題1:對比.做亡國奴的苦痛使祁瑞宣老師失去了平日里的鎮靜,他痛苦得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了。
小題1:“民族的春花”指祖國的語言,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亡了,祖國的語言之花也將枯萎,我們都將失去祖國的語言
小題1:(1)示例:屈原、文天祥,岳飛,楊靖宇等。
(2)事跡略。
小題1:結合情節,了解歷史;理解二者的愛國主義情感。
小題1:答出手法對比或反襯;通過對比,重點說明在最后一課上祁瑞宣老師不能自抑的感情。
小題1:這是一句比喻說法,結合故事情節了解國家亡了,我們都將失去祖國的語言。國沒了,祖國語言也就不復存在。
小題1:只要設計合理,事件事例具體,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8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①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②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③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么專心,教室里那么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桿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崖頂上鴿子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里想:“④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1.劃線句①中“監獄大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鑰匙”指的是:________,全句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劃線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現了韓麥爾先生___________的心情。
3.小弗郎士稱韓麥爾先生為“可憐的人”的意思是( )
A.對韓麥爾的即將失業感到可憐。
B.對韓麥爾被迫離開阿爾薩斯感到同情。
C.對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一種傷感。
D.對韓麥爾不但成了亡國奴,甚至連從事幾十年的法語教學都被迫終止處境的同情。
4.劃線句③是______(環境、細節、場面、心理)描寫,掛在鐵桿上的字帖,烘托出______________ 的氣氛。
5. 劃線句④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兩段文字給讀者的教育是( )
A.集體主義教育
B.認真學習本民族文字的教育
C.愛國主義教育
D.尊重知識、尊重老師的教育
參考答案:
1.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法國語言;牢記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求得民族解放
2.把所有法語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急切心情
3.C
4.細節 愛國
5.嘲笑普魯士侵略者強迫他們學德語的愚蠢,寫出了他對侵略者的憤慨
6.C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9
一位哲學家帶著一群學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間,他們游歷了許多國家,(拜訪 訪問)了許多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滿腹經綸。
在進城之前,哲學家把他的學生帶到郊外的一片草地上,說:“十年游歷,你們都已成了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后一課吧!”
學生們圍著哲學家坐了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么地方?”學生們說:“坐在曠野里。”哲學家又問:“曠野里長著什么?”學生們:“曠野里長滿雜草。”
哲學家說:“對,曠野里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學生們非常驚愕(è),他們都沒有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大哲學家,最后一課問的(果然 竟然)是這么簡單的一個問題。
一個學生首先開口:“老師,只要有鏟子就行。”哲學家點點頭。
另一個學生接著說:“用火燒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哲學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個學生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學生,他說:“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大家一個一個都講完了,哲學家說:“課就上到這里了。你們回去后,在住宅附近按照各自的辦法試一試。至于這里的雜草,由我負責根除。一年后,有了結果,我們再來相聚。”
學生們各自按照自己的辦法除草。第二年春天,小草又偷偷地鉆出了地面。唉,效果不好!不過,他們還是按照約定來相聚了。
學生們來到郊外發現,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而是變成了一片長滿麥子的莊稼地。他們圍著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于是 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哲學家去世了。學生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在最后補下了這樣的內容:要想根除曠野里的雜草,最好的方法是種上莊稼,讓有用的東西占據它。同樣,一個人要想鏟除心靈中丑惡的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______________,讓____________占據它。
1. 把( )中不恰當的詞語劃去。
2. 為什么學生們會認為老師的最后一課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
3. 根據短文內容和你的理解,把結尾補充完整。
4. 概括回答:學生們和哲學家鏟除雜草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5. 文中的哲學家是怎樣教給學生懂得一個深奧的人生哲理的?
《哲學家的最后一課》答案
1.訪問 果然 于是
2.兩個要點:老師是探討人生奧妙的大哲學家;這個問題簡單得任何人都知道答案。
3.(多做好事),――讓(美好的心靈)或(善良的品質)占據它。
4.學生們都是從如何“鏟除”的角度進行思考的,而哲學家是從“利用”、“占據”的角度考慮的。
哲學家不是像普通的老師那樣,在課堂上,用說教的方法,而是(1)將學生們帶到曠野中,(2)通過實際問題,從看似簡單的事情入手,(3)讓學生自己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10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后一課!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么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么任何代價我都愿意拿出來的。可是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搖搖晃晃,心里挺難受,頭也不敢抬起來。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么?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兒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干活兒。我呢,我難道就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干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小題1:文中有句話表現小弗郎士決心回答好老師的提問,決心學好祖國語言,請用波浪線把這句話畫出來。(1分)
小題2:本文段用了哪些描寫手法來刻畫韓麥爾先生?從中可以看出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小題3:“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中“監獄大門”和“鑰匙”分別指的是什么?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2+2=4分)
小題4:如何理解韓麥爾先生下課前的動作與神態(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么任何代價我都愿意拿出來的。
小題2:外貌、語言、行動、神態 強烈的愛國感情、痛恨敵人、有祖國必勝的信念。
小題3:“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
這句話的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小題4:表現了先生強烈的愛國感情和因即將失去國土而痛苦的心情。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11
1941年,上海這座遠東第一大城市的許多地方被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了。
12月8日上午,暨南大學上課的鈴聲敲響了,鄭振鐸像往常一樣捧著厚厚的講義夾,走進教室,只是步履顯得十分沉重。教室里依舊擠滿了聽課的學生,他們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攤開筆記,鴉雀無聲地準備聆聽鄭先生的講課。鄭振鐸神情肅然地環視著教室,鼻翼不由得抽噎了一下,但還是忍住了眼淚。今天的事,你們大概都已經知道了。我們已經決定,一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立即停課。
鄭振鐸心里明白這最后一課的意義,他恨不得自己能變成一個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識凝聚在一堂課中,毫不保留地全部傳授給學生。這一堂課,他講得格外的親切,學生們也心無旁騖,不停地做著筆記,即使平時最不認真的學生,這時也開始認真起來。
10點30分,不幸的時刻終于到來了。從學校頂樓的窗口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見,蕭瑟的北風中,太陽旗鼓滿著囂張的氣焰,盛氣凌人地招搖而至。
鄭振鐸停止了講課,鎮定,安詳,沒有一絲緊張的神色。他挺直了身體,做了個立正的姿勢,毅然合上了講義夾,嚴肅而又堅定地宣布:現在下課!學生們隨之站了起來,他們都已知道應該怎么辦,應該走向哪里。許久,教室里沒有一個人說話,只有幾個女同學忍不住發出低低的啜泣聲。暨南大學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這天那樣堅決、統一,從校長到工役,從教師到學生,所有的人用熱血鑄就的身軀,邁著可殺而不可辱的腳步,走出教室,集合在教學大樓前,熾熱的心將他們緊緊地聯結在了一起
12.選文刻畫人物主要運用了哪些方法?從中表現出人物怎樣的心情?(2分)
13.第3段中寫道:即使平時最不認真的學生,這時也開始認真起來。對其原因,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4.第2段中寫到鄭振鐸的抽噎,第五段中寫到幾個女生的啜泣,這是否有損于師生的形象?談談你的理解。(2分)
15.文中說鄭振鐸心里明白這最后一課的意義。你認為這最后一課的意義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
12.(2分)動作 神態 語言 心理 表現了人物沉重、悲哀的心情。
13.(2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震動。
14.(2分)他們為國土的淪喪而感到屈辱,極度的悲痛正是他們愛國主義的表現。
15.(2分)這將是鄭振鐸先生在暨南大學乃至在他教學生涯中的最后一課,這節課將深深地教育、影響著要求進步的青年學生。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12
最后一課(12分)
忽然教堂的鐘聲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9、選文從 、 、 三方面描寫韓麥爾先生,表現他 的思想感情。(2分)
10、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號聲”就臉色慘白?(2分)
11、“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2分)
12、選文中有一句話暗示了小說的社會背景,是哪一句?(2分)
13、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有無數的話要說,但他竟然哽住了,說不下去了,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分)
A.時間太少了,滿肚的話一時無從說起。
B.他要離開他教的學生,心情難過。
C.想到課一結束,他就要離開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說不出的惆悵。
D.最后一課即將結束,從此將和祖國的語言告別,留戀與失望、痛苦與悲憤到了極點,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
14、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最后一課》的作者是美國作家都德,選自《星期一故事集》。
B、小弗朗士是個活潑天真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最后一課的意義。只是對老師的離開感到難過。
C、韓麥爾先生心情悲痛,是因為他即將失去工作。
D、《最后一課》是以普法戰爭為背景的。
參考答案:
9、語言,行動,神態 強烈的愛國主義
10、鐘聲宣告最后一課的結束,號聲預示著德語要代替法語;號聲、鐘聲的相繼傳來,使韓麥爾先生眷戀國土的心更為痛楚和悲憤,為下文起了烘托和鋪墊作用。
11、小弗朗士對韓麥爾先生愛國精神的崇敬。被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所感染。(表現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的無比崇敬。從先生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他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失去祖國的痛苦心情,正是理解先生的愛國精神,小弗朗士才覺得他的形象高大了.)
12、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
13.D 14、D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13
比較《最后一課》中的(甲)段文字和課外(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象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么專心,教室里那么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乙
一列火車緩慢地駛進了柏林,車廂里盡是婦女和孩子,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在一節車廂里,坐著一位頭發灰白的戰時后備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個身體瘦弱而多病的老婦人。顯然他在獨自沉思,旅客們聽到好在數著一、二、三……聲音蓋過了車輪的咔嚓咔嚓聲。停頓了一會兒,她又不時重復數起來。兩個小姑娘看到這種奇特的舉動、指手劃腳,不加思慮地笑起來,一個老頭狠狠地掃了她們一眼,隨即車廂里平靜了。
一、二、三……神智不清的老婦人重復數著。兩個小姑娘再次笑起來。這時那位灰白頭發的后備役老兵挺了挺身板,開口了。
小姐他說,當我告訴你們我位可憐的婦人就是我的妻子時,你們大概不會再笑了。我們剛剛失去三個兒子,他們是在戰場上死去。現在輪到我自己上前線了。在我走之前,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進瘋人院啊!
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
1、甲段選自課文《最后一課》,作者是__________。
2、甲乙兩段都以___________為背景,甲段的主題是______________,乙段的主題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段寫韓麥爾先生發給學生的新字帖都是法蘭西阿爾薩斯的圓體字,其目的是要從側面表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寫婦人多次重復一、二、三其含意是指老婦人對_______________的痛苦訴說,也表現了作者對戰爭的________________。
4、甲段將心理與__________描寫相結合,表現了小弗朗士________________。
5、乙段對老婦人身體狀況的描寫用了一個短語,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描寫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段結尾是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結合上下文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都德
2、戰爭愛國反戰
3、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戰爭殺害了三個兒子
控訴
4、細節對普魯士暴行的極端憤慨、諷刺和愛國情感的升華
5、瘦弱而多病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折磨
6、表現了人們對老婦人的悲慘遭遇深感同情與理解,思索著戰爭帶來的不幸。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14
五.整體感悟課文后回答
1.小說插入對鎮上人物的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2.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樣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形象的?
4.說說小說是怎樣安排情節的?
【體驗·探究】
六.課內語段閱讀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角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呀,”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1.給文中帶點字注音
祈____哽____
2.從小說情節看,選文屬于什么部分?
3.“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鐘響了,意味著什么?
4.“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號聲”暗示了什么?
5.選文有一處側面描寫,請找出來。
6.韓麥爾“臉色慘白”的原因是什么?
7.“我”為什么“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8.文中對韓麥爾的刻畫,用了哪些描寫手法?有什么作用?
9.作者反復寫鐘聲,用意何在?
10.“散學了——你們走吧。”這句話應怎樣理解。
七.深入探究下列問題
1.有的同學認為采用第三人稱寫這篇小說比第一人稱寫更好些,也有同學不同意這種看法,你能談談你的看法嗎?
2.作品中為什么沒有對韓麥爾先生的心理描寫?這是作品的欠缺之處還是獨特之處呢?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五.1.一是營造與往常不同的氣氛,為后文情節的展開蓄勢;二是結構上有一種呼應美;三是升華小說主題。 2.一是貫穿故事情節,二是深化小說主題。 3.從小弗郎士的視角敘述,主要是通過對他的肖像、語言、動作的描寫來體現他內心的巨大悲痛、憤恨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4.從縱橫兩個方面來組織安排情節的。從縱向看,以小弗郎士的行蹤,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結果;從橫向看,教室是一個連接故事中各條人物線索的總樞紐。
六.1.qí gěng 2.高潮和結局 3.最后一課的結束。 4.普魯士占領了法國。 5.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6.內心悲憤。 7.被他的愛國精神打動,對老師的熱愛崇敬。 8.語言、動作、神態 表現他熱愛祖國、痛恨侵略者,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9.暗含最后一課已經結束。 10.用手勢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表現他內心的極度悲憤,傾注了他熱愛祖國,怨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七.1. 開放性探究題,言之有理即可。如:用第一人稱真實自然,而第三人稱無此效果。 2. 開放性探究題,言之有理即可。如:由于敘述角度的限制,讀者只能從衣著、語言、行動來認識他,并體會揣摩他的內心情感。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15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是,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后一課!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么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1、老師為什么在最后一課時穿戴禮服?郝叟等人為什么坐在教室里? (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文的第二段加粗的“這種方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和號聲后“臉色慘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寫了“法蘭西萬歲!”這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選文的最后一段用了_____ 、______描寫。
參考答案:
1、⑴老師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是為了紀念這最后一課。⑵郝叟等人坐在教室里,是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2、坐在教室里上最后一堂法語課。
3、鐘聲和號聲宣告了最后一課的結束,宣告了阿爾薩斯從此將被普魯士占領,對于一位愛國之士來說,韓麥爾先生感到內心悲痛,精神受到沉重打擊。(意思對即可)
4、這是韓麥爾先生對祖國必勝信念的體現,也是法國人民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體現。
5、神態動作。
(意思對即可)
【《最后一課》閱讀答案15篇】相關文章:
最后一課老舍閱讀答案11-21
最后一課老舍的閱讀答案11-21
最后一課閱讀訓練及答案11-18
最后一課(老舍)閱讀題與答案11-25
哲學家的最后一課閱讀答案08-25
《鄭振鐸的最后一課》記敘文閱讀答案11-19
《一課》閱讀答案08-30
坐在最后一排閱讀答案08-09
最后一份晚報閱讀答案12-28
最后一根火柴閱讀答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