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史鐵生《我與地壇》閱讀練習及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量地做些閱讀題,就有可能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nèi)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算得上好閱讀答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史鐵生《我與地壇》閱讀練習及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史鐵生《我與地壇》閱讀練習及答案 1
①設(shè)若有一位園神,他一定早已注意到了,這么多年我在這園里坐著,有時候是輕松快樂的,有時候是沉郁苦悶的,有時候優(yōu)哉游哉,有時候棲惶落寞,有時候平靜而且自信,有時候又軟弱,又迷茫。其實總共只有三個問題交替著來騷擾我,來陪伴我。第一個是要不要去死?第二個是為什么活?第三個,我干嘛要寫作?
②現(xiàn)在讓我看看,它們迄今都是怎樣編織在一起的吧。
③你說,你看穿了死是一件無需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的事,便決定活下去試試?是的,至少這是很關(guān)健的因素。為什么要活下去試試呢?好像僅僅是因為不甘心,機會難得,不試白不試,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試一試不會額外再有什么損失。說不定倒有額外的好處呢是不是?我說過,這一來我輕松多了,自由多了。為什么要寫作呢?作家是兩個被人看重的字,這誰都知道。為了讓那個躲在園子深處坐輪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別人眼里也稍微有點光彩,在眾人眼里也能有個位置,哪怕那時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說得過去了,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想,這不用保密,這些現(xiàn)在不用保密了。
④我?guī)е咀雍凸P,到園中找一個最不為人打擾的角落,偷偷地寫。要是有人走過來,我就把本子合上把筆叼在嘴里。我怕寫不成反落得尷尬。我很要面子。可是你寫成了,而且發(fā)表了。人家說我寫的還不壞,他們甚至說:真沒想到你寫得這么好:我心說你們沒想到的事還多著呢。我確實有整整一宿高興得沒合眼。結(jié)果你又發(fā)表了幾篇,并且出了一點小名,可這時你越來越感到恐慌。我忽然覺得自己活得像個人質(zhì),剛剛有點像個人了卻又過了頭,像個人質(zhì),被一個什么陰謀抓了來當人質(zhì),不定哪天被處決,不定哪天就完蛋。你擔心要不了多久你就會文思枯竭,那樣你就又完了。憑什么我總能寫出小說來呢?憑什么那些適合作小說的生活素材就總能送到一個截癱者跟前來呢?人家滿世界跑都有枯竭的.危險,而我坐在這園子里憑什么可以一篇接一篇地寫呢?你又想到死了。我想見好就收吧。當一名人質(zhì)實在是太累了太緊張了,太朝不保夕了。我為寫作而活下來,要是寫作到底不是我應該干的事,我想我再活下去是不是太冒傻氣了?你這么想著你卻還在絞盡腦汁地想寫。恐慌日甚一日,隨時可能完蛋的感覺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生的好,不如壓根兒沒有這個世界的好。可你并沒有去死。我又想到那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可是不必著急的事并不證明是一件必要拖延的事呀?你總是決定活下來,這說明什么?是的,我還是想活。人為什么活著?因為人想活著,說到底是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可我不怕死,有時候我真的不怕死。有時候,一說對了。不怕死和想去死是兩回事,有時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一生下來就不怕死的人是沒有的。我有時候倒是怕活。可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呀?可我為什么還想活呢?因為你還想得到點什么、你覺得你還是可以得到點什么的,比如說愛情,比如說,價值之類,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這不對嗎?我不該得到點什么嗎?沒說不該。可我為什么活得恐慌,就像個人質(zhì)?后來你明白了,你明白你錯了,活著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是為了活著。你明白了這一點是在一個挺滑稽的時刻。那天你又說你不如死了好,你的一個朋友勸你:你不能死你還得寫呢,還有好多好作品等著你去寫呢。這時候你忽然明白了,你說: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寫作。或者說只是因為你還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寫作。是的,這樣說過之后我竟然不那么恐慌了。就像你看穿了死之后所得的那份輕松?一個人質(zhì)報復一場陰謀的最有效的辦法是把自己殺死。我看出我得先把我殺死在市場上,那樣我就不用參加搶購題材的風潮了。你還寫嗎?還寫。你真的不得不寫嗎?人都忍不住要為生存找一些牢靠的理由。你不擔心你會枯竭了?我不知道,不過我想,活著的問題在死前是完不了的。
⑤這下好了,您不再恐慌了不再是個人質(zhì)了,您自由了。算了吧你,我怎么可能自由呢?別忘了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所以您得知道,消滅恐慌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消滅欲望。可是我還知道,消滅人性的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消滅欲望。那么,是消滅欲望同時也消滅恐慌呢?還是保留欲望同時也保留人生?
⑥我在這園子里坐著,我聽見園神告訴我,每一個有激情的演員都難免是一個人質(zhì)。每一個懂得欣賞的觀眾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場陰謀。每一個乏味的演員都是因為他老以為這戲劇與自己無關(guān)。每一個倒霉的觀眾都是因為他總是坐得離舞臺太近了。我在這園子里坐著,園神成年累月地對我說: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節(jié)選自史鐵生《我與地壇》第六節(jié),有刪改)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四段人稱變換,既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增加親切感,又便于感情交流,增強抒情性。
B、節(jié)選部分在內(nèi)容上以思辨為主,語言雋永而富有哲理給人啟迪,令人回味無窮。
C、選文多用設(shè)問修辭手法,能夠深刻地表達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并引起讀者的深思。
D、作者不幸致殘,十分苦悶,命運不斷捉弄,如此生命體驗,因而言辭激烈,憤慨不平。
5、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罪孽:__________
(2)福祉:___________
6、結(jié)合全文及自身體會,回答作者在開頭提出的第二個問題。
【答案】
4、D
5、
(1)罪孽是指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活著。對于作者而言,只是因為活著,才不得不寫作;或者說只是因為還想活下去,才不得不寫作。
(2)福祉是指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對于作者而言,自己雖然身處輪椅,是一個身體傷殘的人,但卻能通過寫作,在別人眼里也稍微有點光彩在眾人眼里也能有個位置。
6、
①作者認為:僅僅是因為不甘心,機會難得,不試白不試,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試—試不會額外再有什么損失,說不定倒有額外的好處。讓作者活下去的是寫作,通過寫作,作者有朝一日在別人眼里也稍微有點光彩,在眾人眼里也能有個位置。
②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珍惜生命,熱愛生命,不能因個人的——點挫折而舍棄生命。活著是對生命本身保持一種敬畏和尊重;活著是對生命過程的幸福體驗和快樂享受。
史鐵生《我與地壇》閱讀練習及答案 2
①我在好幾篇小說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就是地壇。許多年前旅游業(yè)還沒有開展,園子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②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總之,只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到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③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
④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了這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正如我在一篇小說中所說的:“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
⑤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我在那篇小說中寫道:“園子無人看管,上下班時間有些抄近路的人們從園中穿過,園子里活躍一陣,過后便沉寂下來。”“園墻在金晃晃的空氣中斜切下一溜蔭涼,我把輪椅開進去,把椅背放倒,坐著或是躺著,看書或者想事,撅一權(quán)樹枝左右拍打,驅(qū)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么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zhuǎn)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片刻不息。”這些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
⑥除去幾座殿堂我無法進去,除去那座祭壇我不能上去而只能從各個角度張望它,地壇的每一棵樹下我都去過,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過我的車輪印。無論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天氣,什么時間,我都在這園子里呆過。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guān)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jié)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
2.作者在文中多次寫到地壇,地壇有何特點?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簡要概括。
3.第②段中用了“緣分”和“宿命”,要突出表達的意思是:_______
4.第③段劃線句可以改成“古殿檐頭浮夸的玻璃已經(jīng)剝蝕,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已經(jīng)淡褪,一段段高墻坍圮了,玉砌雕欄散落了”,句子結(jié)構(gòu)從動賓結(jié)構(gòu)變成了主謂結(jié)構(gòu)。請比較兩種表達的不同效果。
原句:
改句:
5.第⑤段對地壇園內(nèi)的景物描寫及其細膩傳神,請列舉一例作賞析。
6.下列有關(guān)本文的說法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本文通篇采用概述式的筆法,介紹地壇中的代表性建筑和景物。
B.夕陽殘照地壇的斷壁頹垣,時間的偉力、歲月的無情令人無奈。
C.本文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思想深刻,情味濃郁。
D.最后寫作者明白了“死”的道理:死是必然的,死沒什么可怕的。
答案:
2.①古老滄桑;②寧靜;③荒涼破敗;④雖荒蕪卻不衰敗;富于生機。
3.“緣分”和“宿命”強調(diào)了作者的個體生命和地壇緊緊相聯(lián)。
4.原句用動賓結(jié)構(gòu),把地壇擬人化了,也讓地壇變成了生命的主宰,/生動形象地突出了地壇雖然外觀衰敗,內(nèi)在卻在經(jīng)歷了風雨的剝蝕之后格外深沉又活力,讓人精神為之振奮;
改句用主謂結(jié)構(gòu),突出描寫的是飽受風雨剝蝕后的地壇的衰敗景象,讓人為之喟嘆。
5.示例:“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運用比喻手法,把小蜜蜂比作小霧,比喻形象精準又新穎奇特。用“小霧”比喻,突出了小蜜蜂的輕盈靈動、生命活力。小蜜蜂讓荒蕪的園子生意盎然,也讓作者荒蕪的心靈變得輕松愜意。
6.C
【分析】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本所描寫的地壇的特點:(1)古老滄桑。園子“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兒了”,歷盡滄桑,建筑剝蝕坍圮甚至散落。
(2)寧靜。“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無人看管”“一個寧靜的去處”,更因“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以動襯靜,表現(xiàn)地壇的靜。
(3)荒蕪但并不衰敗,充滿生機。“荒蕪”體現(xiàn)在:園子歷盡了四百多年的滄桑:琉璃剝蝕,朱紅淡褪,高墻坍圮,雕欄散落,古柏蒼幽,野草荒藤茂盛;“不衰敗”體現(xiàn)在:如一朵小霧停在半空的蜂兒,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的螞蟻,支開翅膀升空的飄蟲,脫蛻而去的蟬,摔開萬道金光的露水,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的生機盎然畫面。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
“緣分”本指一種人與人之間無形的連結(jié);是某種必然存在相遇的機會和可能。從文中“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到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可知,我的生活總是和地壇相連,歷經(jīng)幾十年非但沒有遠離,反而越來越近,不得不讓人感覺地壇和我緣分之深。
“宿命”本指人生中早已注定的遭遇,包括生死禍福、貧富貴賤等。在文中要表達的意思是地壇一直存在于我的生活和生命中,仿佛四百年前就已注定,它在那里好像就是為了等我,我必然能與它相遇。
作者用這兩個詞想突出表達的是地壇和自己有著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它見證著我個人的命運和生活,是我的精神家園。
4.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的能力。
原句“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的主語是“它”(地壇),使用了四個動賓短語,把地壇擬人化,賦予它人特有的動作和力量,主宰著園中的一切。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園子里建筑、景物雖看去荒蕪滄桑,生機卻無處不在。
改句“古殿檐頭浮夸的玻璃已經(jīng)剝蝕,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已經(jīng)淡褪,一段段高墻坍圮了,玉砌雕欄散落了”,句式變成主謂句,主語分別為“玻璃”“朱紅”“高墻”“玉砌雕欄”,突出描寫的是歷經(jīng)滄桑歲月后的荒蕪破敗景象。相比原句,改句失去了“蘊藏無限生機”的內(nèi)涵,不如原文更生動,更能貼近主題思想。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景物描寫的能力。
如“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zhuǎn)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運用擬人手法,將螞蟻和瓢蟲人格化,說它們“想透了什么”“不耐煩了”“累了祈禱”,形象寫出了小昆蟲的突然掉頭離開的動作形態(tài),靈動輕盈,富有情趣,生動可愛。也傳達出作者感受到小生命的活潑而發(fā)自內(nèi)心的愉悅之情。
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和鑒賞的能力。
A.“作者在本文中通篇采用概述式的筆法”錯誤,文中有不少細節(jié)描寫,如對園中景物的描寫“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zhuǎn)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
B.“令人無奈”錯誤。時間歲月雖無情,古園荒蕪卻不衰敗。從無處不在的生命景致中作者看到了生機,感悟到了生命的力量,古園讓他戰(zhàn)勝了突如其來的不幸?guī)淼目謶峙c頹廢,實現(xiàn)了人生的突圍。
D.“明白了‘死’的道理”錯誤。最后是寫作者明白了“活”(或者叫“出生”)的道理:“一個人,出生了”“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而且“順便保證了它的結(jié)果”。每個人都得面對由生到死的過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所以“死”沒什么可怕的,順其自然,讓自己活出精彩才是最重要的。
C.文中敘述了自己和地壇的不解緣分,細致描寫了地壇的荒蕪卻不衰敗的景象,抒發(fā)了自己對古園的精神依戀,更談及生命的力量等哲理話題。所以“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思想深刻,情味濃郁”。
故選C。
史鐵生《我與地壇》閱讀練習及答案 3
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lǐng)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比如說郵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僅僅是為了收藏
如今我搖著車在這園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種感覺,覺得我一個人跑出來已經(jīng)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舊相冊,看見一張十幾年前我在這園子里照的照片--那個年輕人坐在輪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樹,再遠處就是那座古祭壇。我便到園子里去找那棵樹。我按著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著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狀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經(jīng)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纏繞著一條碗口粗的藤蘿。有一天我在這園子里碰見一個老太太,她說:喲,你還在這兒哪?她問我:你母親還好嗎?您是誰?你不記得我,我可記得你。有一回你母親來這兒找你,她問我您看沒看見一個搖輪椅的孩子?我忽然覺得,我一個人跑到這世界上來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獨自坐在祭壇占地幾百平米空曠坦蕩獨對蒼天,我看不見那個吹嗩吶的人,惟嗩吶聲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時而悲愴時而歡快,時而纏綿時而蒼涼,或許這幾個詞都不中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聽出它響在過去,響在現(xiàn)在,響在未來,回旋飄轉(zhuǎn)亙古不敢
必有一天,我會聽見喊我回去。
那時您可以想像一個孩子,他玩累了可他還沒玩夠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頭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像是一個老人,無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勞任怨。還可以想像一對熱戀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說我一刻也不想離開你,又互相一次次說時間已經(jīng)不早了,時間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離開你,一刻也不想離開你時間畢竟是不早了。
我說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說不好是想還是不想,還是無所謂。我說不好我是像那個孩子,還是像那個老人,還是像一個熱戀中的情人。很可能是這樣:我同時是他們?nèi)齻。我來的時候是個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氣的念頭所以才哭著喊著閑著要來,他一來一見到這個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對一個情來人來說,不管多么漫長的時光也是稍縱即逝,那時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實一步步都是走在回云的路上。當牽牛花初開的.時節(jié),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
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旭日。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救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處山洼里,勢必會跑上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當然, 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嗎?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恒。這欲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
(注)①《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名篇,文章描述了我癱瘓以后的心路歷程,包括對生命的感悟,對母親的追懷,對地壇中人事景物的深沉思考等。全文共七個部分,這里選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刪改。
14.文章第二段從哪三個方面表現(xiàn)覺得我一個人跑出來已經(jīng)玩得太久了?請簡要說明。(6分)
(1)
(2)
(3)
參考答案:(1)舊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樹現(xiàn)在已經(jīng)死了。(自然現(xiàn)象)
(2)多年前到園子里找我的母親已經(jīng)去世。(生活變故)
(3)祭壇里的嗩吶聲使我產(chǎn)生了滄桑之感。(心理感受)
【解析】題目中明確規(guī)定是閱讀第二段,這是對文章局部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考查。答案要點不難擬出。因為第二段就寫了三個片段,很容易概括。尤其是第二個要點如果注意到我忽然覺得,我一個人,就非常明確了。
15.文章四、五兩段中,孩子老人熱戀中的情人分別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6分)
(1)孩子:
(2)老人:
(3)熱戀中的情人:
參考答案:(1)孩子:對生活感到新奇,對未來充滿渴望。
(2)老人:對死亡從容坦然,對人生無怨無悔。
(3)熱戀中的情人:對生活滿懷激情,對世界充滿眷念。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作品中出現(xiàn)的形象的意義的理解,難度較大,不容易把握。要結(jié)合全文,又要充分讀懂全文,甚至聯(lián)系到課本中讀過的該文的部分。
16.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
參考答案:①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通過走下爬上等詞語將太陽人格化,生動形象。
②運用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使日出與日落情景形成鮮明對照,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③運用前后對稱的語言形式寫景,給人以整齊的美感。
【解析】考查的是對特定句子的賞析,而且是從語言表達的角度,也就是語言運用技巧。如果讀懂了題目中的要求,至少第一、二點能夠回答出來。雖然是個開放性的題目,但第三個要點難度較大。
17.綜觀全文,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請簡要概括。(6分)
答:
參考答案:作為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但從人類和宇宙的整體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
【解析】考查的是對作者及文章觀點的把握,難度不是很大。
【史鐵生《我與地壇》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史鐵生《玩具》閱讀練習及答案10-12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閱讀練習及答案10-06
史鐵生《老海棠樹》閱讀練習及答案10-11
史鐵生《我的夢想》閱讀答案06-15
史鐵生的閱讀答案06-13
史鐵生《想念地壇節(jié)選》高三散文閱讀題及答案06-13
《我與地壇(節(jié)選)》閱讀答案08-02
史鐵生《我與地壇》賞析03-21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