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答案(通用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答案 1
(1)那一年游敦煌回來,興奮地同媽媽談起戈壁的黃沙和祁連的雪峰。說到在絲綢之路上僻遠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
(2)安西!多么遙遠的地方!我在那里體驗到莫名其妙的感動。除了我,咱們家誰也沒有到過那里!我得意地大叫。
(3)一直安靜聽我說話的媽媽,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歲的時候,我就懷抱著你,走過安西。 我大吃一驚,從未聽媽媽談過這段往事。
(4)媽媽說你生在新疆,長在北京。難道你是飛來的不成?以前我一說起帶你趕路的事情,你就嫌煩。說知道啦,別再羅嗦。我說,我以為你是坐火車來的,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
(5)媽媽依舊淡淡地說,那時候哪有火車?從星星峽經(jīng)柳園到蘭州,我每天抱著你,天不亮就爬上裝貨卡車的大廂板,在戈壁灘上顛呀顛,半夜才到有人煙的地方。你臟得像個泥巴娃娃,幾盆水也洗不出本色……
(6)我靜靜地傾聽媽媽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時曾帶給母親那樣的艱難,才知道發(fā)生在安西的感動源遠流長。
(7)我突然意識到,在我和最親近的母親之間,潛伏著無數(shù)盲點。
(8)我們總覺得已經(jīng)成人,母親只是一間古老的舊房。她給我們的童年以遮避,但不會再提供新的風景。我們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尋找自我的價值。全神貫注地傾聽上司的評論,字斟句酌地印證眾人的口碑,反復咀嚼朋友隨口吐露的一滴印象,甚至會為戀人一顰一笑的涵意徹夜思索……我們極其在意世人對我們的看法,因為世界上最困難的事莫過于認識自己。我們恰恰忘了,當我們環(huán)視整個世界的時候,有一雙微微瞇起的眼睛,始終在背后凝視著我們。
(9)那是媽媽的.眼睛啊!?
(10)我們幼年的頑皮,我們成長的艱辛,我們與生俱來的弱點,我們異于常人的秉賦……我們從小到大最詳盡的檔案,我們失敗與成功每一次的記錄,都貯存在母親寧靜的眼中。
(11)她是世界上第一個認識我們的人。我們何時長第一顆牙?我們何時說第一句話?我們何時跌倒了不再哭泣?我們何時驕傲地昂起了頭顱?往事像長久不曾加洗的舊底片,雖然暗淡卻清晰地存放在母親的腦海中,期待著我們將它放大。
(12)所有的媽媽都那么樂意向我們提起我們小時的事情,她們的眼睛在那一瞬露水般的年輕。我們是她們制造的精品,她們像手藝精湛的老藝人,不厭其煩地描繪打磨我們的每一個過程。
(13)于是我們不客氣地對媽媽說:老提那些過去的事,煩不煩呀?別說了,好不好?!
(14)從此,母親就真的噤了聲,不再提起往事。有時候,她會像拋上岸的魚,突然張開嘴,急速地扇動著氣流……她想起了什么,但她終于什么也沒有說,干燥地合上了嘴唇。我們熟悉了她的這種姿勢,以為是一種默契。
(15)為什么怕聽母親講過去的事情?是不愿承認我們曾經(jīng)弱小?是不愿承載親人過多的恩澤?我們在人海茫茫世事紛繁中無暇多想,總以為母親會永遠陪伴在身邊,總以為將來會有某一天讓她將一切講完。
(16)在一個猝不及防的剎那,冰冷的鐵門在我們身后戛然落下。溫暖的目光折斷了翅膀,掩埋在黑暗的那一邊。
(17)我們在悲痛中愕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自己遠遠沒有長大。
(18)我們像一本沒有結尾的書,每一個符號都是母親用書寫。我們還未曾讀懂,著者已撒手離去。從此我們面對書中的無數(shù)懸念和秘密,無以破譯。
(19)我們像一部手工制造的儀器,處處纏繞著歷史的線路。母親走了,那唯一的圖紙丟了。從此我們不得不在暗夜中孤獨地拆卸自己,焦灼地摸索著組合我們性格的規(guī)律。
(20)當那個我們快樂時、她比我們更歡喜,我們憂郁時、她比我們更苦悶的人,頭也不回地遠去的時候,我們大夢初醒。
(21)損失了的文物永不能復原,破壞了的古跡再不會重生。我們曾經(jīng)滿世界地尋找真誠,當我們明白最晶瑩的真誠就在我們身后時,猛回頭,它已永遠熄滅。
(22)我們流落世間,成為飄零的紅葉。
(23)趁老樹虬蚺的枝丫還郁郁蔥蔥時,讓我們趕快跑回家,去問媽媽。
(24)問她對你充滿艱辛的誕育,問她獨自經(jīng)受的苦難。問清你幼小時的模樣,問清她對你所有的期冀……你安安靜靜地偎依在她的身旁,聽她像一個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介紹風霜雨雪中每一穗玉米的收成。
(25)一定要趕快啊!生命給我們的允諾并不慷慨,兩代人命運的云梯銜接處,時間只是窄窄的臺階。從我們明白人生的韻律,距父母還能明晰地談論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
(26)給母親一個機會,讓她重溫創(chuàng)造的喜悅;給自己一個機會,讓我深刻洞察塵封的記憶;給眾人一個機會,讓他全面搜集關于一個人一個時代的故事。
小題1: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引發(fā)了作者的哪些感悟?(5分)
小題2:讀完全文后,你認為作者要我們回家去問媽媽什么?為什么要回家去問媽媽?(4分)
小題3:“損失了的文物永不能復原,破壞了的古跡再不會重生”這句話采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有什么含義?(4分)
小題4:聯(lián)系上下文具體說說“趁老樹虬蚺的枝丫還郁郁蔥蔥時,讓我們趕快跑回家,去問媽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5分)事件:游敦煌回來,和母親交談,意外得知母親曾抱著我走過安西的往事。(2分)感悟:
①我們極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卻忽視、厭煩了母親;
②母親是最了解我們的人,最想要的真誠就在母親那里;
③趁母親健在,抓緊時間和母親溝通交流。(3分,答出兩點即可)
小題2:(4分)“艱辛的誕育、經(jīng)受的苦難、小時的模樣、對你所有的期冀等”。(2分)因為媽媽的眼睛始終在背后凝視著我們,見證我們的成長;我們跟媽媽還能明晰地談論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2分)
小題3:(4分)用了比喻的修辭,(1分)“損失了的文物與破壞了的古跡”指“撒手離我們而去的媽媽”,(1分)句中蘊含了作者對媽媽的珍重之情又蘊含著作者希望人們真愛親人的勸慰之情。(2分)
小題4:(4分)過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勸告(1分);緊扣文題(1分),呼吁人們抓緊時間與父母交流(1分)。
小題1:
試題分析:這題的第一問就是概述文章內(nèi)容。記敘文概述文章內(nèi)容就是要把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果表述出來即可。第二問則要求認真閱讀文章后半部分,并作者的感悟進行歸納概括。通過文章第八段可看出作者感悟到“我們極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卻忽視、厭煩了母親”;十二段則可看出作者感悟到“母親是最了解我們的人,最想要的真誠就在母親那里”;23、24、25段則可看出作者感悟到“趁母親健在,抓緊時間和母親溝通交流”。
小題2:
試題分析:認真閱讀課文,文章24段點明我們回家要問媽媽的是“艱辛的誕育、經(jīng)受的苦難、小時的模樣、對你所有的期冀等”;文章第十段則點明要問媽媽的原因是媽媽了解我們,25段則點出跟媽媽還能明晰地談論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
小題3:
試題分析:聯(lián)系上下文,可看出是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在文中的含義則要先明白這個比喻句的本體和喻體,把“損失了的文物與破壞了的古跡”喻“撒手離我們而去的媽媽”,文物和古跡是非常珍貴的,用在這比喻媽媽的珍貴,句中蘊含了作者對媽媽的珍重之情又蘊含著作者希望人們真愛親人的勸慰之情。
小題4:
試題分析:句子或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幾種:開篇點題,中間承上啟下,結尾點明中心,呼應開頭等。這個句子在文章中間,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可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勸告;緊扣文題,呼吁人們抓緊時間與父母交流。
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答案 2
回家去問媽媽
畢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來,興奮地同媽媽談起戈壁的黃沙和祁連的雪峰。說到絲綢之路上僻遠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靜聽我說話的媽媽,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歲的時候,我就抱著你走過安西。”我大吃一驚,從未聽媽媽談過這段往事。
②媽媽說,你生在新疆,長在北京。難道你是飛來的不成?以前我一說起帶你趕路的事,你就嫌煩,說知道啦,別再-羅嗦。
③我靜靜地傾聽媽媽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時曾帶給母親那樣的艱難。才知道發(fā)生在安西的感動源遠流長。突然意識到,在我和最親的母親之間,潛伏著無數(shù)盲點。
④我們總覺得已經(jīng)成人。母親只是一間古老的舊房,她給我們的童年以遮避,但不會再提供新的風景。我們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尋找自我的價值。全神貫注地傾聽上司的評論,字斟句酌地印證眾人的口碑,反復咀嚼朋友隨口吐露的點滴印象,甚至會為戀人一顰一笑的涵意徹夜思索……我們極其在意世人對我們的看法,恰恰忘了,當我們環(huán)視整個世界的時候,總有一雙微微瞇起的眼睛,始終在背后凝視著我們。母親默默地關注,就像手藝精湛的老藝人,不厭其煩地打磨描繪她們制造的精品。于是我們厭煩了,不客氣地說,老提那些過去的事,煩不煩呀?從此,母親就真的噤了聲。
⑤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自己遠遠沒有長大。我們幼年的頑皮、成長的艱辛、與生俱來的弱.點、異于常人的秉賦……從小到大最詳盡的檔案、每一次失敗與成功的記錄,都貯存在母親寧靜的'眼中。我們曾經(jīng)滿世界地尋找真誠,卻不知最想要的真誠就在母親那里。
⑥我們像一本沒有結尾的書,每一個符號都是母親用血書寫。我們還未曾讀懂,著者已撒手而去。從此我們面對書中的無數(shù)懸念和秘密,無以破譯。我們流落世間,成為飄零的紅葉。
⑦趁老樹虬曲的枝丫還郁郁蔥蔥,讓我們趕快跑回家,去問媽媽。
⑧一定要趕快啊!生命給我們的允諾并不慷慨,兩代人命運的云梯銜接處,時間只是窄窄的臺階。從我們明白人生的韻律,距父母還能明晰地談論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
⑨給母親一個機會,讓她重溫創(chuàng)造的喜悅;給兒女一個機會,讓我們深刻洞察塵封的的記憶。
(選文有刪改)
1.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引發(fā)了作者的哪些感悟?(感悟答出兩點即可)(4分)
2. 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畫橫線句子的含義?(3分)
3. 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④段中畫線的句子。(4分)\")
4. 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5. 讀了本文后,請你聯(lián)想一次“問”的經(jīng)歷,寫出獨特的感悟。(不超出所給字格)(7分)
參考答案:
1. ( 4分)事件:我游敦煌回來,和母親交談,意外得知母親曾抱著我走過安西的往事。(2分
感悟:
①我們極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卻忽視、厭煩了母親。
②母親是最了解我們的人,最想要的真誠就在母親那里。 ③趁母親健在,抓緊時間和母親溝通交流。(2分,答出兩點即可)
2.( 3分)曾經(jīng)呵護我們的母親已經(jīng)落伍了(母親只能在我們童年時給我們以呵護)(1分),不能再給我們新的啟迪和支持(1分),這是我們對母親的淺薄認識(這是我們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尋找自我價值的原因)(1分)。
3. (4分)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1分),把母親關注我們比喻成老藝人打磨描繪精品 (把“母親”比喻成“老藝人”,把“我們”比喻成“精品”)(1分),生動形象地(1分)寫出了母親對我們的耐心培育(1分)。
4. (4分)本段起過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勸告(1分);緊扣文題(1分),呼吁人們抓緊時間與父母交流(1分)。
5. (7分)要求:能聯(lián)想“問”(溝通、交流)的經(jīng)歷,寫出自己的感悟,有真情實感,表達流暢。
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答案 3
1. 文章整體感知類問題
問題:請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答案: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人生經(jīng)歷中逐漸意識到母親的重要性,母親的記憶里有著自己成長的點滴、家族的故事等諸多珍貴內(nèi)容。作者想要回家去問媽媽,去探尋那些自己未曾了解的過去和家族的記憶,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恩以及對挖掘家族記憶的渴望。
2. 語句理解類問題
問題:如何理解“母親默默地關注,就像手藝精湛的`老藝人,不厭其煩地打磨描繪她們制造的精品”這句話的含義?
答案: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母親比作手藝精湛的老藝人。母親對子女的默默關注,就像老藝人精心打磨作品一樣,體現(xiàn)母親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全身心的投入。母親用自己的愛和耐心,精心呵護子女成長,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放過,表現(xiàn)出母親的愛深沉而細膩。
3. 細節(jié)分析類問題
問題:文中多次提到“回家去問媽媽”,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案:“回家去問媽媽”是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反復提及強化了作者的情感表達,突出作者想要從母親那里探尋家族記憶、個人成長經(jīng)歷等諸多內(nèi)容的急切心情。同時也提醒讀者珍視母親這一記憶寶庫,引發(fā)讀者對自己母親和家族記憶的思考。
4. 情感把握類問題
問題: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作者認識到母親是記憶的寶庫,自己很多不知道的過去、家族的故事等都在母親那里。同時還表達了對過去忽視母親記憶的懊悔,以及想要盡快挖掘母親記憶寶藏、珍視家族記憶的渴望。
5. 寫作手法類問題
問題:文章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好處?
答案:文章運用了插敘的手法。在敘述過程中插入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回憶片段,如小時候母親為自己扎辮子等內(nèi)容。這樣寫使文章內(nèi)容更加豐富,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母親對自己的關愛,也使母親這一形象更加豐滿立體,讓讀者更能理解作者對母親情感的變化過程和想要探尋母親記憶的原因。
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答案 4
1. 整體感知類
問題:文章標題“回家去問媽媽”的含義是什么?
答案:“回家去問媽媽”有兩層含義。一是字面意思,回到家中向母親詢問一些關于過去的事情,如母親的經(jīng)歷、家族的故事等;二是深層含義,它象征著一種對親情的回歸,是作者意識到母親所承載的記憶和情感的珍貴,提醒人們珍惜和母親相處的時光,從母親那里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2. 內(nèi)容理解類
問題:文中作者為什么說“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從母親的生命之樹上開出的一朵花”?
答案:母親孕育了我們的生命,就像樹根滋養(yǎng)花朵一樣。母親的經(jīng)歷、情感、記憶等諸多元素是我們生命的底色。母親在生活中的堅韌、智慧等品質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她就像生命之樹的主干,而我們是從她那里汲取養(yǎng)分后綻放出的花朵,體現(xiàn)了母親與我們生命的緊密聯(lián)系以及母親在我們生命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
3. 語句賞析類
問題:請賞析“母親默默地關注,就像手藝精湛的老藝人,不厭其煩地打磨描繪她們制造的精品”這句話。
答案: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母親比作手藝精湛的老藝人,把母親對子女的關注比喻成老藝人打磨描繪精品。“默默地關注”體現(xiàn)了母親關注孩子時的無聲付出,“不厭其煩”則突出了母親對子女關懷的耐心和細致。通過這個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母親對子女深沉的愛和精心的.呵護,讓讀者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母愛的細膩和偉大。
4. 情感把握類
問題: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眷戀和敬愛之情。作者意識到母親記憶的珍貴,對自己以前沒有重視母親的經(jīng)歷感到愧疚。同時,也有一種急切地想要探尋母親記憶、重新認識母親的渴望,希望通過與母親的交流,獲取生命的真諦和生活的智慧,體現(xiàn)了對親情的珍視和對家庭溫暖的向往。
5. 主題探究類
問題:結合全文,談談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答案:文章主題是關于親情、記憶與生命傳承。強調(diào)母親的記憶是家庭和個人生命歷程的重要寶庫,我們應該珍視母親所承載的記憶,重視和母親的交流,從中領悟生活的真諦和家族的情感紐帶。通過回憶、探尋母親的故事,展現(xiàn)了親情的溫暖以及生命在代際之間傳承的意義,呼吁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回歸家庭,從母親那里汲取力量,延續(xù)家族和個人的精神血脈。
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答案 5
1. 文章內(nèi)容理解類問題
問題:文章標題“回家去問媽媽”的含義是什么?
答案:“回家去問媽媽”有兩層含義。一是字面上的意思,回到家中向媽媽詢問一些關于過去的事情,比如家族的歷史、媽媽自己的經(jīng)歷等。二是深層含義,它象征著一種回歸,回到生命的源頭,去探尋自己生命的起源、家庭的情感紐帶以及那些被歲月塵封的記憶,通過和媽媽的交流,填補自己對家庭和自我認知的空白,重新發(fā)現(xiàn)和理解親情的珍貴。
問題:作者為什么說“我們在悲痛和擔心中知道自己錯了”?
答案:因為當母親漸漸老去,我們才意識到我們對母親的了解太少,過去總是忽略母親的經(jīng)歷和感受。我們沒有珍惜和母親交流的機會,在母親還能清晰地講述自己故事的時候沒有去聆聽,直到母親可能會遺忘或者離開,我們才明白這種損失的嚴重性,所以在悲痛和擔心中知道自己錯了。
2. 語句賞析類問題
問題:請賞析“母親默默地關注,就像手藝精湛的老藝人,不厭其煩地打磨描繪她們制造的精品”這句話。
答案: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母親比作手藝精湛的老藝人,把子女比作老藝人精心制造的精品。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對子女默默的關注和深沉的愛。“不厭其煩地打磨描繪”體現(xiàn)了母親在子女成長過程中投入的大量心血,如同老藝人對待藝術品一樣精心呵護、用心雕琢,表達了母親對子女的愛細致入微、持久深沉。
3. 情感把握類問題
問題:文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文中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愧疚之情,因為作者意識到自己過去對母親的忽視,沒有充分珍惜和母親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有對母親的敬愛之情,通過回憶母親對自己的關愛,以及對母親經(jīng)歷的探尋,體現(xiàn)出母親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還有對親情的珍視,作者認識到母親的記憶和經(jīng)歷是家庭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呼吁人們要重視和母親的交流,珍惜親情。
4. 結構作用類問題
問題:文章開頭引用畢淑敏的話有什么作用?
答案:文章開頭引用畢淑敏的話“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引出下文作者對自己和母親關系的反思。為全文奠定了一種略帶遺憾和愧疚的情感基調(diào),引起讀者的共鳴,讓讀者聯(lián)想到自己和母親的關系,同時也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和吸引力。
【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答案09-24
《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答案09-18
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答案10-19
畢淑敏《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答案10-25
畢淑敏《回家去問媽媽》閱讀練習題及答案05-11
《回家》閱讀答案12-31
《回家》閱讀及答案03-14
回家的閱讀答案09-18
回家閱讀答案02-24
《回家》閱讀答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