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閱讀答案

時間:2023-02-25 08:50:59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愛蓮說閱讀答案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蓮說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蓮說閱讀答案

愛蓮說閱讀答案1

  (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節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自荷錢①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勁葉②既生,則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飄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態;迢至菡萏③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乃花中既謝,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玉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則有花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④,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廢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無一時一刻,這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

  (節選自李漁《閑情偶寄》)

  [注釋]①荷錢:指初生的小荷葉。②勁葉:指長大了的荷葉。③菡萏:未開的荷花。④異馥:異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20xx年初中升學考試樣卷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⑵陶后鮮有聞()

  ⑶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虛詞“而”的意義和用法與“摘而藏之”中“而”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魚肥

  C.乃記之而去D.呼爾而與之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個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5.甲、乙兩個文段都寫荷花,都表達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但贊美和喜愛的.原因有所不同,請用簡潔的語言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⑴長枝節,生出枝節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適合(2分)2.C(2分)3.⑴(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⑵無時無刻不適合人觀賞。(4分)4甲文:借贊美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表現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乙文:贊美荷花“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3分)5.甲文作者喜愛蓮花的原因是基于蓮花潔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詡的品格。乙文作者喜愛荷花是因為荷花“可看”“可聞”“可吃”“可用”,有實用價值。(3分)

  (二)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

  (乙)蘭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蓋在有無近遠續斷之間,純以情韻勝。氳氳無所②,故稱瑞③耳。體彩④,而不極于色,令人覽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繪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者耶?(選自張大復《梅花草堂集》)

  [注釋]①取:這里是嗅取(蘭的香味)。②氳氳(yūnyūn)無所:彌漫飄忽,沒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種顏色。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亭亭凈植②陶后鮮有聞

  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

  2.《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幾個義項。根據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當的解釋是()。(2分)

  A.強迫B.接近,迫近C.狹窄D.威脅

  3.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體兼彩,而不極于色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

  B.純以情韻勝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貴者也輟耕之壟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騎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譯文:

  5.對“善繪者以意取似”解說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擅長繪畫的人因為個人的原因只能類似模擬。

  B.善于畫畫的人也只能憑自己的感受把蘭畫得像樣。

  C.善于畫畫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長繪畫的人已經描繪得很相似了。

  6.同為花中君子,蓮與蘭有相通之處,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蓮——;蘭——氳氳無所。

  品位: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蘭——。

  7.(甲)文以蓮為托物言志的對象,表現了作者的生活態度;(乙)文將蘭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讓我們領悟到蘭的品性。(2分)

  【答案】1.①樹立②少③說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2.B(2分)3.A(2分)4.(蓮)從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2分。“染”、“濯”、“妖”各0.5分)5.B(2分)6.香遠益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7.潔身自好高潔(2分)(意思接近即可)

愛蓮說閱讀答案2

  閱讀下面的文言選段。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節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芙蕖自荷錢①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②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及花之既謝,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釋:①荷錢:初生的荷葉。②逸致:情趣。③迨:及,等到。 (選自李漁《芙蕖》,有刪節)

  1.寫出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1)濯清漣而不妖( )

  (2)日上日妍( )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文。

  (1)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淤泥而不染”常給人帶來深刻的思考,請從第二段中找出類似的句子,并簡略說說它給你的啟迪。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啟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洗,洗滌。

  (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2.(1)可以在遠處觀賞,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這樣(因此),我在花開之前,先享受到無窮的情趣了。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4.示例:(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啟迪:我們要不斷努力,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己。

  (2)“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

  啟迪:不管處于怎樣的.環境,我們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處。

  (3)“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及花之既謝,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

  啟迪: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活得充實、活得精彩。

愛蓮說閱讀答案3

  愛 蓮 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愛者甚蕃 蕃: (2)濯清漣而不妖 濯:

  (3)香遠益清 益: (4)亭亭凈植 :

  (5)宜乎眾矣 宜: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小題3】陶淵明“愛菊”和世人“愛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請用文中語句回答。(2分)

  【小題4】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4分)

  答案

  【小題1】(1)通“繁”多.(2)洗滌(3)更,更加。(4)“植”通“直”,立。(5)應當

  【小題2】(1)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2)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

  【小題3】陶淵明“愛菊”的原因:花之隱逸者也;世人“愛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貴者也。

  【小題4】示例一:這是一個反問句。表達了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確寫出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又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的事態的厭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

  解析【小題1】試題解析:“可愛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濯清漣而不妖”中“濯”是洗滌的意思。“香遠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亭亭凈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宜乎眾矣”中“宜”是應當的意思。此題考查考生的文言實詞的'運用和積累情況。針對這種類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據文意和語境,以及自己的積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備考前也須特別注意一詞多義、通假字和古今異義的詞語,以便考試時能夠靈活運用。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試題解析:本題的翻譯,句中的“通、直、蔓、枝、愛、鮮、聞”等,都是重要的采分點,做翻譯題,要注意幾點規律:1、字字落實,直譯為主;2、注意詞類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體連貫。在翻譯句子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對譯。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根據語境,做到文通字順。因此,此題可以翻譯為:(1)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2)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試題解析: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做這類題型,方法是考生必須仔細閱讀原文,找出原文能夠回答的話,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來分析歸納。從《愛蓮說》的第二段可以得出陶淵明“愛菊”的原因是花之隱逸者也;世人“愛牡丹”的原因是花之富貴者也。

  考點:理解文言文內容要點。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試題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做這類題型的方法是:考生可以從內容、思想感情、句子的句式、手法等方面著手。本題對“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理解,從內容和思想感情方面:既明確寫出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又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的事態的厭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從句式方面:這是一個反問句。表達了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愛蓮說閱讀答案4

  1、各小組派代表把下列字的拼音板演在小組展示板上,組長看老師給出的答案批改,對一個得1分。

  蕃()褻()淤()噫()

  濯()鮮()蔓()漣()

  2、齊讀一遍有注音的字句。

  3、看視頻,聽錄音,注意朗讀的.節奏。

  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4、齊讀一遍課文。男女各讀一遍。

  5、釋詞:(搶答)

  可愛者甚蕃:

  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陶后鮮有聞:

  宜乎眾矣:

  不蔓不枝:

  亭亭凈植:

  予謂菊:

  噫:

  6、句子翻譯:(搶答)

  1)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3)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5、翻譯全文。(找一個同學說一遍全篇譯文。)

  6、背誦全文。(先看全文讀背,后去掉括號里的字補充背,找兩個同學試背,全班背。)

愛蓮說閱讀答案5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9.解釋加點的字。(4分)

  (1)可愛者甚蕃 蕃 (2)濯清漣而不妖 濯 (3)不蔓不枝 枝 (4)陶后鮮有聞 鮮10.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4分,每小題2分)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1.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君子”應是怎樣的人?(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

  12.你喜歡什么花?請談談你喜歡這種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可只談原因或只談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9(1)多 (2)洗滌 (3)長枝節 (4)很少

  10(1)我則惟獨喜愛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11. 具有不慕富貴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茍,豁達大度,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12.示例l;蘭花,蘭花無論后于何處都是默默無聞的綻放,默默散發出幽香,具有純樸高雅,不張揚、不媚俗的品質。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奮進、戰勝困難的精神。示例3:桂花,桂花不僅香氣濃郁,而且可以作為香料,入藥、人茶,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自然讓人聯想到無私的奉獻。(由桂冠、月中的桂樹想到桂花的高貴亦可)

愛蓮說閱讀答案6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余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2分)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②余以為妙絕( )

  2.《古漢語詞典》對“鮮”字有以下幾種解釋。請根據語境,選出對“陶后鮮有聞”中“鮮”字的解釋最恰當的一項。(2分)

  A.讀xiān,活魚。 B.讀xiān,新鮮。 C.讀xiān,鮮艷。 D.讀xiǎn,少。

  3.根據語意,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晉陶淵明獨/愛菊 B.世人/盛愛牡丹

  C.荷花為雨/所洗 D.余憶年/少時

  4. 將下列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日,偕數友,觀荷于湖邊亭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文賞荷:(5分)

  (1)賞荷,可觀其形美。【乙】段描繪雨中荷花的語句是“______ ”,描繪雨后荷花的語句是“_______ ”。(用原文填空)(2分)

  (2)賞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段贊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之辭?請聯系文段內容談談你的看法。(3分)

  【答案】:

  1.(2分)要點與評分:解釋準確,每個1分。①親近而不莊重②美妙到了極點(或:奇妙到了極點;奇妙極了等)

  2.D(2分)

  3.B(2分)

  4.(4分)要點與評分:翻譯準確,表達通順。每句2分。①句: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或:像我一樣愛蓮的,還有誰呢?)②句:一天,(我)和幾位好友一起,在湖邊的亭子中觀賞荷花。

  5.讀文賞荷:(5分)(1)(2分)要點與評分:依照題意,用原文填空。每處1分。雨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 雨后:鮮妍明媚,裊娜多姿 (2)(3分)要點與評分:觀點明確,聯系文段內容,有理有據,2分;表達1分。

  例一: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這與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點,這與君子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的品質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歡稱荷為“花中仙子”。因為被雨洗滌過的荷花,更顯得鮮妍明媚、清新脫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

愛蓮說閱讀答案7

  【甲】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5.下面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A.可愛者甚蕃 B.食之不能盡其材 C.徐公來,孰視之 D.汝之不惠 E.子墨子九距之

  6.解釋下面加點的詞。(3分)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褻: ②宜乎眾矣 宜:

  ③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等:

  7.下面加點詞意思最相近的一項是( )。(3分)

  A.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不飽 B.策之不以其道 執策而臨之

  C.鳴聲上下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D.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

  8.用自己的話描述甲文劃線句的內容。(5分)

  9.乙文說,對待千里馬要遵其道,盡其才,通其意。請結合甲文內容分析,對“蓮”如何做到這樣?(3分)

  參考答案

  5.(2分)A(B.材→才 C.孰→熟 D.惠→慧 E.距→拒)

  6.(3分) ①親近而不莊重 ②當然 ③等同,一樣(各1分)

  7.(3分)C(鳴叫)(A.讀shí,吃/讀sì,通“飼”,喂養。B.動詞:驅趕/ 名詞:鞭子D.少/ 鮮艷)

  8.(5分)蓮花雖是生長在河溝、池塘積存的.污泥中,卻不沾染污穢,經過清水洗滌也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遠傳散開來,更加清香,潔凈地挺立在水中。

  (“濯”、“清漣”、“通”、“蔓”、“枝”、“益”、“亭亭”、“植”各0.5分,句意通順1分。)

  9.(3分)示例:我們不能因為蓮花生長在污泥就看不到它高潔的品質,我們要敬佩蓮剛正挺拔的氣概,清香流芳的品德;也不能因為它長得好看,就想隨便玩弄它,要尊重它。

愛蓮說閱讀答案8

  閱讀《愛蓮說》,完成下面題目。( 14分 )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4分)

  ⑴、陶后鮮有聞( ) ⑵、濯清漣而不妖( )

  ⑶、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⑷宜乎眾矣( )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⑵、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小題3: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2分)

  小題4:本文贊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2分)

  小題5:自古以來,花往往成為人們的精神象征,人們往往借花言志,國家或城市也將某種花定為國花或市花。請你為重慶市推薦一種花為市花,并說明理由。(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少(2)、洗滌(3)、親近而不莊重 (4)、應當

  小題1:(1)、從淤泥里出來卻不粘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2)、對于菊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小題1: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小題1: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小題1:示例:我推薦三角梅為重慶市市花,因為三角梅生命力強,象征重慶人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長,花色艷麗,象征重慶蓬勃向上,充滿希望與活力。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各個加點詞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從從課文中遷移過來。

  小題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舍去的.主語才行。翻譯(1)句時注意而的用法,補出省略的“于”即可;翻譯(2)句時注意倒裝句式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寫法的能力。此處主要運用了“襯托”這種寫法,作用為表現“蓮花”的美好形象。

  小題1:本題是一道開放題。針對題目中的觀點,無論你贊同哪種觀點,都必須說出相應的理由即可。

  小題1:本題是一道開放題。針對題目中的要求,無論你選擇哪一種花作為重慶市的市花,都必須說出相應的理由即可。

愛蓮說閱讀答案9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加粗的字。

  (1)可愛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

  (2)濯清漣而不妖濯:____________

  (3)不蔓不枝枝:____________

  (4)陶后鮮有聞 鮮:____________

  2.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君子”應是怎樣的人?(用自己的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歡什么花?請談談你喜歡這種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可只談原因或只談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多(2)洗滌(3)長枝節(4)很少

  2.(1)我則惟獨喜愛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3.具有不慕富貴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茍,豁達大度,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4.

  示例l;蘭花,蘭花無論后于何處都是默默無聞的綻放,默默散發出幽香,具有純樸高雅,不張揚、不媚俗的品質。

  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奮進、戰勝困難的精神。

  示例3:桂花,桂花不僅香氣濃郁,而且可以作為香料,入藥、人茶,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自然讓人聯想到無私的奉獻。(由桂冠、月中的桂樹想到桂花的高貴亦可)

愛蓮說閱讀答案10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⑴、陶后鮮有聞()⑵、濯清漣而不妖()⑶、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⑷、亭亭凈植()

  12、翻譯下列句子(2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3、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參考答案:

  11、(1)、少(2)、洗滌(3)、親近而不莊重(4)、立

  12、、從淤泥里出來卻不粘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13、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愛蓮說閱讀答案11

  愛蓮說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余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

  6.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2分)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②余以為妙絕( )

  7.《古漢語詞典》對鮮字有以下幾種解釋。請根據語境,選出對陶后鮮有聞中鮮字的解釋最恰當的一項。(2分)

  A.讀xiān,活魚。 B.讀xiān,新鮮。 C.讀xiān,鮮艷。 D.讀xiǎn,少。

  8.根據語意,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晉陶淵明獨/愛菊 B.世人/盛愛牡丹

  C.荷花為雨/所洗 D.余憶年/少時

  9.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數友,觀荷于湖邊亭中。

  10.讀文賞荷:(5分)

  (1)賞荷,可觀其形美。[乙]段描繪雨中荷花的語句是 ,描繪雨后荷花的`語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賞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段贊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之辭?請聯系文段內容談談你的看法。(3分)

  愛蓮說課內外對比閱讀答案:

  6.(2分)要點與評分:解釋準確,每個1分。

  ①親近而不莊重

  ②美妙到了極點(或:奇妙到了極點;奇妙極了等)

  7. D (2分)

  8. B (2分)

  9.(4分)要點與評分:翻譯準確,表達通順。每句2分。

  ①句: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或:像我一樣愛蓮的,還有誰呢?)

  ②句:一天,(我)和幾位好友一起,在湖邊的亭子中觀賞荷花。

  10.讀文賞荷:(5分)

  (1)(2分)要點與評分:依照題意,用原文填空。每處1分。

  雨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

  雨后:鮮妍明媚,裊娜多姿

  (2)(3分)要點與評分:觀點明確,聯系文段內容,有理有據,2分;表達1分。

  例一: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這與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點,這與君子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的品質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歡稱荷為花中仙子。因為被雨洗滌過的荷花,更顯得鮮妍明媚、清新脫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

愛蓮說閱讀答案12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周敦頤《愛蓮說》(節選)

  【乙】芙蕖①自荷錢②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③。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④矣。迨⑤至菡萏⑥成花,嬌姿欲滴……及花之既謝,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漁《芙蕖》(節選)

  【注釋】①芙蕖:荷花的別稱。 ②荷錢:初生的荷葉。 ③妍:美麗,好看。④逸致:情趣。 ⑤迨:等到。 ⑥菡萏:花苞。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詞。 (2分)

  ①日上日妍( ) ②及花之既謝( )

  【小題2】翻譯下面的文言句子。 (3分)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小題3】人們愛荷,因為它有很多價值……在觀賞價值、精神價值、實用價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價值?談談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題1】⑴ ⑶一天比一天(或:一天天) ⑷等到

  【小題1】(1)我則唯獨喜愛蓮—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洗滌,

  卻不顯得妖艷。(2分)

  (2)這些(以上)都是說它適于觀賞(看)的方面。

  【小題1】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題1】這是對文言實虛詞考點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課內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小題1】這是考查對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譯。翻譯句子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能通過增補、替換、調整等手段來準確理解句子的意思。注意“染、濯清漣、妖、目”等關鍵詞語的理解。

  【小題1】開放性試題,只要觀點正確,有理有據,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愛蓮說閱讀答案13

  《陋室銘》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嗎?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類比陋室?

  二. 默讀,探究下列加橫線詞語的意思。

  1.有龍則靈(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草色入簾青( ) 5.鴻儒( ) 6.白丁( )

  7.無絲竹之亂耳( )( ) 8.調素琴( )

  9.無案牘之勞形( )( ) 10.閱金經( )

  三. 反復朗讀并背誦,充分感受作者寧靜致遠的情懷。

  1. 本文從幾個層面來展現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別運用了比喻和類比手法,其意圖是為了強調什么?

  3. 默寫“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

  一.基礎知識填空。

  1.《陋室銘》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銘是一種文體,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來發展為一種 的文體,用來記述事實、功德的文字,述公記行、有時也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體,這種文體有 的特點。

  3.《陋室銘》大量使用“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樣的句子,句式整齊,音韻和諧,使用的是 的修辭方法。

  二.翻譯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別是

  之的用法: A、助詞“的.” B、代詞 C、動詞,“往,到” D、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E、賓語提前的標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遠近( ) C.漁人甚異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膚( )G.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四.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給畫線句加上標點。

  2. 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

  3.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這這篇短文采用了 的寫法

  5.選出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

  A.“龍”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渲染了居室恬靜的氣氛。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表現了作者對知識分子的歌頌,對無學問之人的鄙薄。

  D.“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反映了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6.文中說“斯是陋室”,而結尾卻說“何陋之有”,到底這屋子陋還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對偶句創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愛蓮說閱讀答案14

  【乙】兩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題。(10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竹似賢①,何哉?竹本②固,[A]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④;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⑤者。竹心空,空似體⑥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⑦者。竹節貞⑧,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B]故君子人多樹之⑨為庭實⑩焉。

  (節選自白居易《養竹記》)

  [注釋]①賢:賢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堅定不移。④直以立身:憑著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⑤中立不倚:處事正直,不偏不倚。⑥體:體悟。⑦虛受:虛心接受。⑧貞:堅貞。⑨之:代詞,指竹子。⑩實:充實。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⑴褻: ⑵濯:

  【小題2】解釋下列語句。(4分)

  ⑴濯清漣而不妖。

  ⑵竹似賢,何哉?

  【小題3】【甲】文從蓮的 、 、 、品性四個方面贊美蓮的君子之風,【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 、節貞四個方面聯想到君子之德。(2分)

  【小題4】從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上看,【甲】、【乙】兩文相同之處各是什么?(2分)

  表現手法: 表達方式:

  答案

  【小題1】⑴親近而不莊重 ⑵洗滌

  【小題2】⑴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并不顯得嬌媚。⑵竹子(的特性)與賢者相似,為什么呢?(什么原因呢?)(每小題各2分)

  【小題3】【甲】生長環境、外形、香氣 【乙】心空

  【小題4】托物言志(象征) 議論 (每空1分)

  【參考譯文】竹子像賢人,這是為什么呢?竹子的根穩固,穩固是為了確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見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堅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堅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為了站住身體,君子看見它這種秉性,就想到要正直無私,不趨炎附勢(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為了虛心接受道,君子看見它的心,就想到要虛心接受一切有用的東西(想到虛心求道者)。竹子的節堅定,堅定是為了立志,君子看見它的節,就想到要磨煉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風順還是遇到危險時,都始終如一。正因為如此,君子都喜歡種竹,把它作為庭院中存在價值的東西。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褻”的含義,親近而不莊重。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注意1句中“濯”。2句中“賢”的意思。

  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指生長環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外形,香遠益清,指香氣。

  考點:篩選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小題4】

  試題分析:表現手法,有借景抒情,象征,托物言志等,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說明,議論等,相同點,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議論的表達方式。

  考點:理解文言文內容要點。能力層級為理解B。

愛蓮說閱讀答案15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4分)

  (1)可愛者甚蕃:(2)濯清漣而不妖:

  (3)不蔓不枝:(4)陶后鮮有聞: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小題3】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君子”應是怎樣的人?(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

  答案

  【小題1】(1)多(2)洗滌(3)長枝節(4)很少

  【小題2】(1)我則惟獨喜愛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2)(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小題3】具有不慕富貴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茍,豁達大度,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遵循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詞不離句”,一定要結合上下文來確定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個詞語,往往會出現錯誤。所以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時候,除了根據具體的語境之外,還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枝”這個字就活用為“動詞”,意思為“長枝節”。

  【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翻譯句子時,除了要注意“獨為只的意思、之為無意義、而是轉折的意思、染是被沾染、褻是玩弄的意思”等重點字的意思,還要補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時還要注意整個句子翻譯句子的完整性、準確性。所以翻譯句子時,第一步:寫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實莫疏漏。第三步:翻譯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譯法”:留、替、補、刪、移、猜。

  【小題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蓮的品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來分析“君子”應是怎樣的人即可。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鲁鲁天天在线视频 | 婷婷色五月开心综合 |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 日韩欧美永久在线 | 性色一区二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