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閱讀答案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閱讀題的金鑰匙。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散步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步
龍應臺①
①回屏東看母親之前,家萱過邊境來訪。細致的她照例帶了禮物。一個盒子上寫著“極品燕窩”,我打開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認得盛在瓷碗里頭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窩。不過,家萱當然是送給母親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個圓筒,像是藏畫的。一卷紙拿出來,然后一張一張攤開,她說:“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許你媽可以用。”
③海報大小的白紙,印著體積很大、油墨很濃的毛筆字,每一張都是兩三行,內容大同小異:
最親愛的媽媽:
我們都是您含辛茹苦培養大的。
我們感念您。
我們承諾: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們承擔。
請您放心。相信我們對您的深愛。
您的孩子:家萱 家齊 家仁
④我看著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們在交換“媽媽筆記”時,她說到八十歲的母親在安養院里如何如何地焦慮自己沒錢,懷疑自己被兒女遺棄,而且一轉身就忘記兒女剛剛來探視過而老是抱怨孩子們不記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種銀行證明、撫養保證書,每一個證明都有拳頭大的字,紅糊糊、官氣赫赫的印章,每一張都有一時的“安心”作用。沒想到家萱進步神速,已經有了獨家的海報!
⑤“是啊,”她笑著說,“我用海報把她房間的墻壁貼得滿滿的。她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可以一張一張讀,每一張我們姐弟都給簽了名。”“有效嗎?”我問。她點頭,“還真有效,她讀了就安心。”“你拿回屏東,貼在你媽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發現,她的白發不知何時也多了。
⑦我把這些海報一張一張拾起,一張一張疊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圓筒。搖搖頭,“媽媽又過了那個階段了。她已經忘了字了。我寫的銀行證明,現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東,春節的爆竹在冷過頭的冬天,有一下沒一下的,涼涼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親臥床,她卻終夜不眠。窗簾拉上,滅了大燈,她的兩眼晶亮,瞪著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著一個黑色的可以觸摸的實體。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見的東西。她呼喚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趕校車,不要遲到了,便當已經準備好。她說隔壁的張某某不是個東西,欠了錢怎么也不還。她問,怎么你爸爸還沒回家,不是說理了發就馬上回來嗎?
⑨我到廚房拿熱牛奶給她喝。她不喝。我撫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個嬰兒,但是她安靜了一會兒又開始躁動。我不斷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窩里,她又固執地將我推開。我把大燈打開,她的幻覺消失,燈一滅,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遠、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亂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八年的深夜,若是從外宇宙看過來,這間房里的燈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時,我下了床,光腳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說:“媽,既然這樣,我們干脆出去散步吧。”幫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圍上圍巾,然后牽著她的手,出了門。
⑾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
⑿路底有一家燈火通明的永和豆漿店,我對她說:“走吧,我帶你去吃你家鄉浙江淳安的豆漿。”她從夢魘中醒來,乖順地點頭,任我牽著她的手,慢慢走。空蕩蕩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選自龍應臺《目送》,有刪改)
龍應臺《散步》閱讀問題
13、“我”和家萱對因年邁而失智的母親的照顧,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閱讀②~⑦節,概括回答。(3分)
14、比較下列兩個句子,聯系上下文,說說甲句在表達上的好處。(3分)
甲 我把這些海報一張一張拾起,一張一張疊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圓筒。
乙 我把這些海報一張張拾起,一張張疊好,卷起,然后塞回圓筒。
15、第⑾節作者描寫“冬夜的街”和“犬吠聲”有什么用意?(3分)
16、文章接近結束才寫到散步的內容,卻以“散步”為題,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17、參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3分)
材料一 抒情的文章人們有個誤解,以為把感覺抒發出來就是了,而忽視了對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龍應臺)
材料二 有人問我:你那個《散步》,是寫尊老呢,還是愛幼?或者既尊老又愛幼?我認真回答:看起來當然是既尊老又愛幼,其實我骨子里是想寫生命。(莫懷戚)
13、(3分)“我”和家萱都制作了讓自己母親“安心”的各種證明。
14、(3分)甲句“一張一張.小心地”這些詞,使描寫更細膩,更能表達“我”的理解、無奈等復雜心理。(大意寫出即可)
15、(3分)烘托散步特殊的環境氣氛以及襯托“我”當時難以言喻的痛處。(大意寫出即可)
16、(3分)“散步”這一細節是文章主題的集中體現,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為這一細節作鋪墊,以“散步”為題,文章構思顯得更巧妙。 (大意寫出即可)
17、(3分)示例:本文看似淺顯,卻蘊含深意,不僅表達了人們感同身受的對至親的愛,也有作者對母親的生命逐漸走向衰老引發的思考。
散步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順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9.在散步時,家庭中發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決定是什么?“我”為什么作出這樣的決定?
10.“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高大的父親”這句話里的“早已”與“還”、“強壯”與“高大”能否互相調換?為什么?
11.“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種事物的順序能不能調換?為什么?
1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的含意是什么?
13.第二段中對“我”采用的描寫方法是 。
14.讀了這篇文章,你對“責任”有哪些認識?
參考答案
9.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因為“我”伴同兒子的時日還長。
10.不能。因為與母親病弱的身體比較,我的身體是“強壯”的,與兒子幼小的身體比,“我”是高大的;母親基于對兒子的信任,早就開始聽從兒子,而“我”的兒子還未長大,長大后也許會有自己的主張,就目前來看,用“還”字比較恰當。
11.這三者的順序與上文一致,都是由近到遠,因此不能調換。
12.母親給我們以生命,兒子是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
13.心理描寫 語言描寫
14.略。(此題意在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散步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散步》閱讀答案11-14
散步閱讀答案07-10
《散步》閱讀答案10-14
《散步》閱讀答案11-14
《散步》閱讀答案09-20
《散步》閱讀答案11-14
散步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散步閱讀理解12-10
《散步》閱讀練習及答案11-03
散步原文及閱讀答案02-23
《散步》閱讀練習及答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