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牡丹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牡丹閱讀答案 1
牡丹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注
衛夫人:春秋時的夫人南子,以美艷著稱。這晨比喻剛剛綻放的牡丹花。
石家蠟燭:西晉石崇豪奢至極,用蠟燭當柴燒,這里形容牡丹之色如燃燒的大片燭焰。
朝云:傳說中的巫山神女
1、詩的頷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賞析。
2、簡要分析詩的尾聯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擬人,賦予牡丹以人的動作,把隨風舞動的牡丹當作垂手折腰、佩飾翻動、長裙飄揚的.起舞女子來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牡丹美麗輕盈、搖曳多姿的情態
2、抒發了詩人對牡丹的喜愛之情及對意中人的愛慕、之情。詩人在前面把牡丹當作女子來寫,但到了尾聯卻又立意于思慕那如花一樣的女子。寫希望神女授予自己生花妙筆,把自己的思慕之情寫在花葉上,寄給意中的女子,點明了題旨。
簡析
此詩借詠牡丹抒發詩人對意中人的愛慕、相思之情,借絕色艷姝來比擬,以花寫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首聯結合典故描繪了一幅單株牡丹的特寫圖,頷聯展示牡丹隨風搖曳時的綽約豐姿,頸聯具體地描寫了牡丹的色香,尾聯反用夢中傳彩筆之典表明詩人心搖神蕩的興奮激動之情。全詩構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擬物,明寫牡丹,暗頌佳人,一實一虛,別具一格。
牡丹閱讀答案 2
①吳昌碩畫牡丹,常常在酣然盛開的牡丹花朵邊,冷冷地立一兩根寒枝。這寒枝和鮮潤飽滿的牡丹花,似乎成了鮮明的對比。花是艷的,寒枝是冷色調的。花是華枝春滿,寒枝是瘦削蕭疏。花是姿態婆娑,寒枝是孤獨挺立。
②吳昌碩畫牡丹,幾乎從不漏下寒枝,大約是因為,那寒枝一直就長在他的生命里。他大半生困頓寒微,十七歲因戰亂隨父逃難,五年后回家,家中親人俱亡,只剩他和父親。
③大畫家任伯年曾畫過他,題為《酸寒尉像》。此后,吳昌碩常常以“酸寒尉”自稱。也真是酸寒。四十四歲,他在上海浦東郊區租了兩小間民房,安頓家小,并寄希望于書畫,期望自己能像任伯年一樣靠一支畫筆安身立命。但是,他的畫賣不動。初冬之夜,寄身于低矮屋檐,看看環堵蕭然,他在紙上寫道:“夜漏三下,妻兒俱睡熟,老屋一燈熒然,光淡欲滅。”
④歷經風波,他再去上海,矢志于以書畫立足,已是二十余年后。他用西洋紅畫花卉,他筆下的花朵鮮麗飽滿。他自謂“老缶畫氣不畫形”,“老缶”也是他的名號,他的畫郁拔蒼勁,氣勢磅礴。他像牡丹花邊的寒枝,從苦寒蒼茫里勁挺而出,帶著一身的寒氣,可是,是倔強的、驕傲的、巍然的。
⑤吳昌碩挑戰命運,在藝術上也一身膽氣。他說“自我作古空群雄”。他把自己撂到了書畫藝術的歷史長河中,凜然上前,直面古人。他敢將大紅大綠用于花卉,畫家蒲華曾告誡他:要多用水墨,少用顏色。因為是文人畫,要高雅,要“色不可俗”。可是吳昌碩偏不。他用色不守古法,變水墨為五彩,變重墨為重彩。
⑥有人說吳昌碩最重要的貢獻是,身處動蕩年代,卻彰顯了中國文化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可是,我覺得,他作品里的勁挺自強之氣,不是閑逸富貴給他的,而是苦難與執著給他的。就像他筆下的牡丹,最動人的不只是牡丹的色,還有花朵之后那些片葉不著的寒枝。一個人,大約只有嘗盡人世冷暖,塵土至情,才會懂得,在姹紫嫣紅時節,依然不忘在心里立上幾根寒枝。
⑦對于吳昌碩,雖然后來成名成家了,名利洶涌而來了,他依然記得早年那些憂患與顛沛,他記得自己來自民間,記得自己的身份。他也記得自己的追求與使命。所以,筆下牡丹開得再熱鬧,他依舊要種幾根冷冷的寒枝在側,給自己降溫,也給世人降溫。
⑧吳昌碩筆下的寒枝不僅是瘦的,是枯的,也是高的。那寒枝高過花朵,高過綠葉,不摧不折,獨對風日,挺向蒼穹。
⑨晚年,吳昌碩的藝術如一朵牡丹雍容明媚地盛開在中國畫壇。那時的上海,曾經出現了“家家缶翁,戶戶昌碩”的盛況,可是,他卻靜靜寫下一副對聯:風波即大道,塵土有至情。 ——選自《深圳商報》
1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吳昌碩是一位繪畫大師,他筆下的牡丹鮮潤飽滿。
B.吳昌碩自稱“酸寒尉”源于任伯年為他作過的畫。
C.中國文人畫講究高雅,多用水墨,要“色不可俗”。
D.吳昌碩的經歷表明:只有嘗盡人世冷暖才能成才。
11.吳昌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請簡要概括。(4分)
12.結合上下文品析詞句。(6分)
(1)如何理解第⑥段中“依然不忘在心里立上幾根寒枝”的“立”?(2分)
(2)品析文章第⑧段中畫線句的語言特色。(4分)
13.如果將題目“牡丹旁的寒枝”改為“牡丹與寒枝”,好不好?為什么?(4分)
14.吳昌碩歷經苦難,感受世情,在中國畫壇明媚綻放。請結合本文談談你對吳昌碩所寫對聯“風波即大道,塵土有至情”的理解。(5分)
閱讀答案:
10.(3分)D
11.(4分)要點與評分:分點給分,簡要概括品質3分,整體表達1分。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給分。
示例:吳昌碩堅持不懈,雖飽經磨難,依然敢于挑戰命運;他不守古法,勇于創新,在藝術上一身膽氣;淡泊謙遜,即使后來成名成家,依然記得自己的追求與使命。
12.(6分)
(1)(2分)要點與評分:能理解語境中的詞義1分,能結合上下文了解“立”的'內涵1分。大意相近即可。
示例:文中的“立”是挺立之意,既刻畫出了畫中寒枝勁挺之態,更體現了吳昌碩“自強”之氣。(或者既是吳昌碩筆下的勁挺之態的寒枝,更是他的“自強”之氣)
(2)(4分)要點與評分:能體會形容詞“高”和關聯詞“不僅是……是……也是……”使用的妙處,每處2分。酌情給分。
示例:第⑧段中畫線句用“不僅是……是……也是……”這一關聯詞將吳昌碩筆下寒枝“瘦”、“枯”、“高”的特點連綴在一起,既高度凝練地概括了寒枝的外形特點,更強調了寒枝的“高”。這里的“高”不只高在外在形態,更喻指畫家內心的高潔,不動聲色地流露出對畫家的贊美。
13.(4分)要點與評分:觀點正確1分,理由表述2分,表達1分。只有觀點,沒有理由的,不給分。酌情給分。
示例:我認為“牡丹旁的寒枝”改為“牡丹與寒枝”不好。文中雖然提到吳昌碩的牡丹獨樹一幟,但本文大篇幅著墨的是他筆下牡丹旁的寒枝,要表現的是他像牡丹花邊的寒枝般從苦寒蒼茫里勁挺而出的不摧不折的氣質。如果改成“牡丹與寒枝”與文意不符。
14.(5分)要點與評分:能基本理解對聯內涵2分,能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2分,表達1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吳昌碩所寫對聯勾勒了吳昌碩一生的際遇和對人生的深切體悟。他來自民間,嘗盡人世冷暖,但他認為這些世事風波、困苦磨礪成就了他,他作品里的勁挺自強之氣,不是閑逸富貴給他的,而是苦難與執著給他的。
示例2:吳昌碩所寫對聯勾勒了吳昌碩一生的際遇和對人生的深切體悟。他來自民間,嘗盡人世冷暖,但他認為這些世事風波、困苦磨礪成就了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他依然保持清醒的認知,不忘塵土至情,始終記得自己的追求與使命。
牡丹閱讀答案 3
①“看遍花無勝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開當青律二三月,破卻長安千萬家。”這首詩贊美的就是牡丹。牡丹是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歸類于毛茛科、芍藥屬。其花大色艷,香氣襲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國花。
②從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稱,如白色的“夜光白”、藍色的“藍田玉”、紅色的
“火煉金丹”等。在同一色中深淺濃淡也各不相同,姚黃、魏紫,歐碧、趙粉被稱為牡丹四
大品種。這里單說“魏紫”,出自五代洛陽魏仁博家,花紫紅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
期長,花量多,花朵豐滿,被推為“花后”,宋代有詩贊云“姚魏從來洛下夸,千金不惜買繁華。”
③牡丹本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牡丹作為觀賞花木栽培,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太平御覽)中有謝靈運關于壯丹的記載:“永嘉水際木間多牡丹。”唐代劉禹錫《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
④從中國牡丹的發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陜甘秦巴之地,隨著歷代栽培地沿革轉移,形成以黃河中下游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產地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適應性較強,產地亦廣,現在不僅在中國栽培甚廣,還早已引種到世界各地。
⑤牡丹自古以來引無數文人墨客謳歌贊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是在2400多年前的`《詩經》.作為愛情的信物被提及——“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這明明寫的是芍藥,為什么要說是牡丹呢?原來古時候,牡丹和芍藥是不分的,后來有了木芍藥和草芍藥的說法,再后來木芍藥就成了牡丹。唐代劉禹錫在《賞牡丹》一詩中贊云:“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白居易在《買花》詩中寫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陸游的《賞花至湖上》寫道:“良辰樂事真當魁,莫遣匆匆一片飛。”《栽牡丹》中:“攜鋤庭下掘蒼苔,墨紫艷紅手自栽”,寫出了他賞牡丹、栽牡丹的生活樂趣。又有民謠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開放,遲開不爭春,這點也引起詩人、詞家的贊美,據初步收集,歷代文人專寫牡丹的詩詞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兩朝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優美的詩詞,僅蘇軾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東風意,淺薄似矜西子妝。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牡丹在
花卉界獨樹一幟,蘊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底蘊,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者:劉慧慧慧 有改動》
16.(3分)牡丹為何被譽為“花中之王”?
17.(3分)概括②~④段的說明內容。
18.(3分)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19.(2分)第⑤段畫線詩句和《愛蓮說》對“牡丹”分別寄寓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原因是什么?
答案:
16.(3分)從牡丹的特性看,它花大色艷、香氣襲人,極具觀賞價值,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
貴花卉;從歷史來說,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國花,這也提開了它在花卉中的地位;從文化層面,牡丹歷來為文人墨客謳歌贊頌,蘊含了豐富的精神文化底蘊。
17.(3分)首先介紹了牡丹的花色和品種;然后說明牡丹自然生長和人工栽培歷史,接著
說明了中國牡丹栽培地的歷史沿革和產地廣。
18.(3分)引資料,列數字。說明了牡丹自然生長和人工栽培歷史長。
19.(2分)文中詩句對牡丹寄寓贊美之情,因其雍容大氣,國色天香,令眾人喜愛,《愛蓮說》對牡丹持貶斥的態度,認為它是從眾媚俗、貪慕的象在征。
牡丹閱讀答案 4
題開元寺牡丹
[唐]徐凝
此花南地知難種,慚愧僧閑用意栽。
海燕解憐頻睥睨,胡蜂未識更徘徊。
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
唯有數包紅幞在,含芳只待舍人來。
9.簡要賞析中間兩聯的表達效果。
10.全詩寄寓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
答案:9.運用擬人、烘托(側面描寫),鋪陳描摹了“海燕”“胡蜂”“芍藥”“玫瑰”的情態,烘托出牡丹的美艷動人,表達了作者對牡丹的贊美。
10.對僧人用意栽花、精心培育的敬佩之情;對牡丹美麗、驚艷的贊嘆之情;希望得到知音的賞識的期盼之情。
解析【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賞析句子的表達技巧,應該先指明所用表現手法,然后結合句子分析該手法,最后點明這種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傳達了怎樣的旨趣,產生了怎樣的效果等。本題要求賞析中間兩聯的表達效果。本詩頷聯和頸聯“海燕解憐頻睥睨,胡蜂未識更徘徊”“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運用擬人手法,同時又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以“解憐頻睥睨”“未識更徘徊”,寫海燕對牡丹的憐愛,胡蜂對繞著牡丹飛來飛去,好奇不已;以“妒”寫芍藥地牡丹的妒忌,突出牡丹的美麗;以玫瑰“羞”和“不敢開”來襯托牡丹之美。表達詩人對牡丹的贊美之情。
【10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題前先通讀全詩,對詩歌有整體性的'理解和把握,讀懂詩歌寫了什么,然后抓住詩句中的關鍵詞句進行細細品讀,體悟其中蘊含的情感。有時詩中還會有直接抒情的詞句。“此花南地知難種,慚愧僧閑用意栽”,牡丹花在南地很難養活,而寺廟時里的僧人空閑時用心栽培,精心呵護令作者敬佩不已。中間兩聯更是用擬人和側面烘托的手法,鋪陳描摹了“海燕”“胡蜂”“芍藥”“玫瑰”的情態,烘托出牡丹的美艷動人,表達了作者對牡丹的贊美。“含芳只待舍人來”,借牡丹等待舍人觀賞,表達詩人希望得到知音的賞識的心情。
牡丹閱讀答案 5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論,謂其色其香,去芍藥有幾?擇其絕勝者與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誰手。及睹《事物紀原》,謂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開而牡丹獨遲,遂貶洛陽,因大悟曰:“強項若此,得貶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韓詩“夕貶潮陽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動以時,茍非其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強雞人使晝鳴乎?如其有識,當盡貶諸卉而獨崇牡丹。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惜其所見不逮,而且倒行逆施。誠哉!其為武后也。
②予自秦之鞏昌,載牡丹十數本而歸,同人嘲予以詩,有“群芳應怪人情熱,千里趨迎富貴花”之句。予曰:“彼以守拙得貶,予載之歸,是趨冷非趨熱也。”茲得此論,更發明矣。藝植之法,載于名人譜帙者,纖發無遺,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但有吃緊一著,花譜偶載而未之悉者,請暢言之。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側面。正面宜向陽,此種花通義也。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肯通融,處以南面則生,俾之他向則死,此其骯臟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誰能屈之?
③予嘗執此語同人,有迂其說者。予曰:“匪特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同人詰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本。吾家太白詩云:‘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倚欄桿者向北,則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無定論?
(選自李漁《閑情偶記》)
22.第①段開頭寫作者對“牡丹得王于群花”存疑,其作用是。(2分)
23.對第①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 )(3分)
A.植物生長有一定的時令,只要不在這時候,雖然有十個堯帝,也不能長出一枝冬穗。
B.植物生長有一定的時令,茍且于一時,即使有十個堯帝,冬天也不能長出一枝麥穗。
C.植物生長要等待時機,隨便違背它,即使十個堯那樣的圣賢,冬天也沒有一枝麥穗。
D.植物生長有一定時令,如違背它,即使十個堯那樣的圣賢,冬天也長不出一枝麥穗。
24.第③段“予曰:‘有本’”中的“本”指什么?簡析理由。(2分)
25.簡述作者在文中對武后的`態度。(3分)
26.概括本文的主旨。(2分)
(六)牡丹(12分)
22.為下文“大悟”作鋪墊(答“先抑后揚”也可);使文勢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讀者。(2分)
23.D(3分)
24.指李白詩中的“亭北倚欄桿”;人在亭北,說明牡丹面南,佐證了作者的觀點。(2分)
25.作者否定武后。不僅否定她對牡丹不識和貶遷,還暗含了對她對于有獨立個性、正直不阿之士的排斥的批判。(3分)
26.借牡丹比百花遲開、向南而生的特征,贊美不媚權貴(卓爾不群)、獨立堅守的精神品質。(2分)
牡丹閱讀答案 6
冬月,山之叟擔一牡丹,高可隱人,枝柯鄂韡①,蕊叢叢以百數。主人異目視之,為損重貲。慮他處無足當是花者,庭之正中,舊有數本,移其位證焉。冪錦張燭,客來指以自負。亡何花開,薄如蟬翼,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墻,立枯死。主人漸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歸其原,數日亦死。
客過而尤之曰:“子不見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遷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與花常兩全也。子既貌取以為良,一不當,暴摧折之,移其非時,花之怨以死也誠宜。夫天下之荊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盡怒而遷之也。牡丹之來也,未嘗自言曰:‘宜重吾價,宜置吾庭,宜黜汝舊,以讓吾新。’一月之間,忽予忽奪,皆子一人之為。不自怒而怒花,過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復其處,以其猶奇于新也。當其時,新者雖來,舊者不讓,較其開孰勝而后移焉,則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復故花之位,則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無常,花之性命盡矣!然則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賤也,性果而識暗也。自恃而不謀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無花哉!”
主人不能答,請具硯削牘,記之以自警焉。
(選自袁牧《小倉山房文集》)
[注:①韡:繁盛,音wěi。]
1.對文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為損重貲 損:花費 B.主人慚其故花 慚:慚愧。
C.客過而尤之 尤:責怪 D.宜庭者庭 庭:種在庭院。
2.下列對文中詞句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墻”,句中兩“之”字后都省略了“于”。
B.“花之怨以死也誠宜”一句中的“也”用在主語后,起提頓作用。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是兩個賓語前置句。
D.“以其猶奇于新也”、“他日子之庭,其無花哉”兩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主人對新買牡丹做法的一組是( )
①冪錦張燭,客來指以自負 ②歸其原,數日亦死
③暴摧折之,移其非時 ④一月之間,忽予忽奪
⑤新者雖來,舊者不讓 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卻在冬季買了牡丹種在庭院里,導致其花期紊亂,不足一個月就死去了。
B.主人認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還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處。
C.客人認為如果主人處理得當,舊牡丹雖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舊牡丹死了,主人不責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錯上加錯。
D.作者借客人之口,指出了人們看重自己而輕視生物的毛病,說明事物發展有自身的規律,人們應按客觀規律辦事。
5.翻譯文言文中的畫線語句
(1)亡何花開,薄如蟬翼。
譯文:
(2)新者雖來,舊者不讓,較其開孰勝而后移焉,則俱不死。
譯文:
答案
1.B(慚,為動用法,“為……慚愧”)
2.D(第一個“其”是代詞,指“庭之故花”;第二個“其”是語氣副詞,表推測語氣)
3.C(②⑤句不是對新牡丹的做法)
4.D(A說“移植花木宜在春季,”文中說“遷而移之,在冬非春”。B“新牡丹死了,才知道還是原有的牡丹好”與文章不符。原文是“亡何花開,薄如蟬翼,較前大不如”,新牡丹一開花,主人就感覺還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C“舊牡丹死了,主人不責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錯上加錯”與文意不符。文中主人對舊花始終沒有“怨”)
5.(1)不久,花開了,花瓣薄得像蟬的翅膀。(2分,“亡何”譯準,補出后句主語)
(2)新的牡丹花雖然買來,舊的牡丹(先)不移走(或“讓出地方”),比較它們開的花哪個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會死掉。
[譯文]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條繁茂,花苞蔟簇數以百計。主人對它另眼相看,出高價買了下來。怕栽在別處與這株牡丹不相稱,庭院中原有幾株牡丹,特地移到別處,把地方讓出來。上面用錦帳遮蓋,晚上點上燭火,客人來了,(主人)常指著它感到自豪。不久,花開了,花瓣薄得像蟬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幾株牡丹。于是主人憤憤地將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墻邊,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對不起原有的那幾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將原來的牡丹移回原處,沒過幾天,也枯死了。
來訪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沒見過善于種花的人嗎?適宜在山上長的就種在山上,適宜在庭院中長的就栽在庭院,如果遷移它,應該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兩全其美。您既然根據外貌認為那些牡丹是良種,一見不如原來想的那樣,立即粗暴地摧殘損害他們,移栽不按時節,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當然。天底下荊棘、藜刺之類的東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沒有辦法因為生氣而統統把它們遷走。牡丹來時,并不曾自己說:‘應該看重我的身價,應該把我栽在庭院中,應鏟除你原有的舊花,(把地方)讓給我這新來的。’一個月中,忽而珍視它,忽而貶抑它,都是您一個人所為。不怪自己卻怪花,這就錯了!庭中舊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貴,你仍然把它們移回原處,以為它們比新買的好。(如果當初)新的牡丹雖然買來,舊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較它們開的花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會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習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適宜,高興了就抬舉它,生氣了就摧殘它,主人如此喜怒無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輕視生物,性情專斷而缺乏見識,自以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會有花木了。”
主人聽了無以對答,于是準備下筆墨紙硯,記下這件事情為自己的警戒。
牡丹閱讀答案 7
昭君怨·牡丹
(南宋)劉克莊
曾看洛陽舊譜,只許姚黃①獨步,若比廣陵花②,太虧他。
舊日王侯園圃,今日荊榛狐兔。君莫說中州,怕花愁。
【注】①姚黃:姚黃魏紫,是洛陽牡丹中的名貴品種。②廣陵花:廣陵,即揚州;廣陵特產芍藥和瓊花。
閱讀題目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洛陽牡丹天下聞名,詞人以花譜所記“姚黃”,寫出昔日洛陽牡丹的名貴和美麗。
B、芍藥和瓊花雖也美麗,但若要用國色天香的牡丹與之相比,也確實委屈了牡丹。
C、舊日王侯家的園圃今天已長滿荊莽,狐兔寄居其中,直寫花謝無人觀賞之蕭瑟。
D、本詞構思精妙,一反詠物詩詞摹物言志的寫法,鮮明的對比之中飽含深沉的情感。
16、劉克莊生活在南宋王朝瀕臨覆亡之際。后人評價,劉克莊的詞“是時代的悲歌”,同時,它還有很強的現實批判性。請結合本詞,對此做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5、C。【解析】“直寫花謝無人觀賞之蕭瑟”錯誤。
16、①詩人通過寫牡丹的不幸命運,寄托憂國傷時之情。當時,洛陽落入敵手,國運哀微,曾經國色天香的牡丹卻再無人欣賞,淪落得與荊莽狐兔為伍,表達了作者的憂國之心,離黍之哀。
②“莫說中州,怕花愁”,實則是寫光復國土無望,表達胸懷壯志卻報國無門,無法光復中州的憤恨愁苦之情。
③現在的達官貴人們不憂心國事,還在一味地賞看廣陵芍藥和瓊花,美麗的花朵讓他們忘記了家國之憂,詩人也借牡丹與芍藥之比含蓄地表達了對懦弱的南宋王朝的.批判。
(6分。第①②點寫出其中一點即可,3分,側重于結合詩句分析“時代的悲歌”,其中“時代”之意2分,“悲歌”之意1分;第③點3分,側重于結合詩句分析“對現實的批判”,其中“現實”2分,批判的內容1分。)
【參考賞析】
大多數詞人寫牡丹,多贊其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充滿富貴氣象。總之大都著重于一個喜字,而詞人獨辟蹊徑,寫牡丹的不幸命運,發之所未發,從而寄托詞人憂國傷時之情。
上片首二句“曾看洛陽舊譜,只許姚黃獨步”寫牡丹的身世。姚黃魏紫在當時是牡丹中的名貴品種,這里單舉姚黃,是以姚黃代名貴牡丹花種。“獨步”二字,準確、簡潔地說出這些牡丹的美麗和名貴。三、四句轉寫目前。芍藥、瓊花和牡丹都是天下名花,前二者雖經戰火摧殘,但仍近朝廷,常為詞人詠歌。而牡丹命運獨苦,淪落于敵人的鐵蹄下,猶如昭君,成為朝廷孱弱的的犧牲品。這是對牡丹的同情,也是對朝廷當政者的怨憤。
下片“舊日王侯園圃,今日荊榛狐兔”描繪了國破家亡后中州的慘象,同時也形象地表明了牡丹的處境。盛世繁華時姚黃魏紫,傾國傾城;山河破碎中的一片焦土,牡丹也就只剩下與荒煙衰草,荊榛狐兔相伴的命運了。詞人的憂國之心,離黍之哀,也通過這些形象的描寫,得到充分的表現。文字極為精煉,含義極為豐富。“君莫說中州,怕花愁”蘊含著詞人極為復雜而深沉的感情。怕人說中州的慘境,并非怯懦,而是更翻進一層,說明愛中州之深,言明光復中州之心的迫切,也說明未能渡江驅敵的憤恨心情。在堂堂男子漢空懷壯志、報國無門的南宋末年,詞人那種不平靜的心潮是不言而喻的。結句“怕花愁”,實則是自己愁不堪忍。而詞人采用曲折寫法,不僅能表現出惜花的深厚情意,而且也能引讀者進入境界,仿佛與牡丹相對,見其愁態,而不能無動于衷。
全詞構思精妙,對比鮮明,感情深沉,達意委婉。雖是一首小詞,卻做到敘事、議論、抒情相結合,并且結構嚴謹,層層相扣。借詠牡丹而生發出一個富有積極意義的主題來,是與詞人的一腔愛國熱情緊緊相連的。感時傷世,寄情于花,充分表現了對國家人民命運的時刻關注。
牡丹閱讀答案 8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14題。(12分)
野綠連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凈。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汀洲日落人歸,修巾薄袂,擷香拾翠相競。如解凌波,泊煙渚春暝。
彩絳朱索新整。宿繡屏、畫船風定。金鳳響雙槽,彈出今古幽思誰省。玉盤大小亂珠迸。酒上妝面,花艷眉相并。重聽。盡漢妃一曲,江空月靜。
【注】漢妃一曲:漢妃指漢代王昭君,傳說她出塞時彈著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譜寫的琴曲《昭君怨》。
12、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的前三句是環境描寫,作者通過仰觀俯視多角度多層次地描繪了一幅江上美景。
B、詞人直接寫岸邊柳蔭路上“無人”也“無影”,只有柳絮飄舞,暗寫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見遠處有人歸之影,與落日斜暉相映襯,描繪出飄飄欲仙之姿。
D、優美的'樂聲飽含著今古幽思,又用“誰省”一詞,用以突出此時自己才是其知音。
13、詞中“彩絳朱索”是指五顏六色的彩帶,是女子的裝飾物,這里是借代手法。下列詩句沒有運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3分)
A、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B、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C、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D、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4、這首詞在寫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響甚大,如本詞結尾句“盡漢妃一曲,江空月靜”就與白詩“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異曲同工,請從描寫對象、表達技巧和所寓情感三方面賞析二者的“同工”之妙。(6分)
答案: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
12、(3分)B
13、(3分)D
14、(6分)參考答案:描寫對象:都描寫了動人的琵琶曲(音樂)。(1分)
表達技巧:都用了以景結情(或襯托)的手法,(1分)運用空廓沉靜的月夜環境氛圍,烘托出音樂余音繞梁的動人魅力,留下了無窮的余韻,讓人回味;(2分)所寓情感:都弓了聽眾沉浸在余韻之中的默默無言,只有琵琶曲與大自然渾然獨合,表達出對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的贊美之情。(2分)
牡丹閱讀答案 9
杏花天·嘲牡丹①
辛棄疾
牡丹比得誰顏色。似宮中、太真②第一。漁陽鼙鼓③邊風急。人在沈香亭④北。
買栽池館多何益。莫虛把、千金拋擲。若教解語⑤傾人國。一個西施也得。
【注】①本詞作于南宋慶元元年或二年(1195或1196年),附詞大閣居帶湖。②太真:J指楊貴妃。③輦鼓:戰鼓,詞中指安祿山叛亂。④沉香亭:唐宮亭名,唐明皇與楊貴妃曾在此賞牡丹。⑤解語:唐明皇曾稱楊貴妃為“解語花”,詞中泛指美人。
1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以設問為開頭,看似突兀,實則既能制造懸念,也能在問答中自然推進詞意。
B.“漁陽肇鼓”一句寫安史之亂,可讓讀者聯系南宋時局,體會本詞的寫作意圖。
C.“池館”與柳永《望海潮》中的.“鳳池”一樣,都用借代巧妙隱含了作者情思。
D.詞人善于用典抒懷,如結句就以西施自況,曲折表達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
16.有人評論本詞“表面為‘嘲牡丹’,實者譏諷戀花人”,請結合全詞談談你的理解。(6分)
答
15.(3分)D
16.(6分)
①上闋以牡丹比楊貴妃,表面是嘲諷牡丹與楊貴妃粉飾太平、傾人誤國。②下闋開頭寫一擲千金買栽牡丹之風,其實是譏諷權貴富豪玩物喪志、驕奢誤國。③結尾兩句運用假設推導,其實意在譏諷迷戀名花美人的統治者昏聵誤國。
牡丹閱讀答案 10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題。
冬月,山之叟擔一牡丹,高可隱人,枝柯鄂韡①,蕊叢叢以百數。主人異目視之,為損重貲②。慮他處無足當是花者,庭之正中,舊有數本,移其位證焉。冪錦張燭,客來指以自負。亡何花開,薄如蟬翼,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墻,立枯死。主人慚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歸其原,數日亦死。
客過而尤之曰:子不見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遷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與花常兩全也。子既貌取以為良,一不當,暴摧折之,移其非時,花之怨以死也誠宜。夫天下之荊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盡怒而遷之也。牡丹之來也,未嘗自言曰:宜重吾價,宜置吾庭,宜黜汝舊,以讓吾新。一月之間,忽予忽奪,皆子一人之為。不自怒而怒花,過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復其處,以其猶奇于新也。當其時,新者雖來,舊者不讓,較其開孰勝而后移焉,則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復故花之位,則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無常,花之性命盡矣!然則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賤也,性果而識暗也。自恃而不謀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無花哉!主人不能答,請具硯削牘,記之以自警焉。
(選自袁牧《小倉山房文集》)
[注]①韡(wěi):繁盛。②貲(zī):錢財。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為損重貲(花費)B.主人慚其故花(慚愧)
C.客過而尤之(責怪)D.下牡丹百倍者(在之下)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4分)
A.主人之喜怒無常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宜黜汝舊,以讓吾新咨臣以當世之事
C.自恃而不謀諸人也國險而民富
D.他日子之庭,其無花哉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子不見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
②然則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賤也,性果而識暗也。
【小題4】.作者借客人之口,指出了人們通常會犯一個什么毛病?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4分)
答案
【小題1】B(3分)
【小題1】A、C(4分,各2分)
【小題1】①您沒見過善于種花的.人嗎?適宜在山上生長的就種在山上,適宜在庭院中生
長的就栽在庭院。
②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輕視生物,性情專斷而缺乏見識。(4分,各2分)
【小題1】毛病:看重自己而輕視生物。
道理:事物發展有自身的規律,人們應按客觀規律辦事。(4分,各2分)
牡丹閱讀答案 11
牡丹①
韓琮
桃時杏日不爭濃,葉帳成陰始放紅。
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名移蘭杜②千年后,貴擅笙歌百醉中。
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
【注釋】①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韓琮被都將石栽順等驅逐后失官。②蘭杜:蘭花、杜若,名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寫牡丹不在桃杏開放的時節與之爭艷,而是葉帳成陰時才綻放花朵。
B.“曉艷”“暮香”從視覺和嗅覺兩個角度描寫牡丹花朵凝露、幽香飄溢。
C.與蘭草杜若相比,牡丹貴為花中之王,擅長在富貴人家的宅第安享榮華。
D.尾聯寫暮霞般的牡丹凋零,空留下似屏的綠葉,寄寓了詩人無限的.感慨。
16.詩人借牡丹表達了哪些情感態度?請簡要概括。(6分)
參考答案
15.C(3分)(“擅”的意思是“專享”。)
16.①對條件不成熟就不展露才華的務實態度;
②對高尚情操的崇奉之意;
③對自己才華和品德的自信之心;
④對失官后的悵惘與失落之情。(6分,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
牡丹閱讀答案 12
牡丹花水
——張麗鈞
①坐在從蘭州開往敦煌的旅游車上,一路不停地喝水。問自己怎么會這么渴,回答竟是,焦渴的大戈壁傳染給了我難耐的焦渴。
②導游王小姐是個錦心繡口的人兒。在講當地的風土人情的時候,她說:你隨便到一戶人家做客,人家都會把你奉為上賓,用“牡丹花水”沏了八寶茶來款待你……我問鄰座的燕子,什么叫“牡丹花水”?燕子說她也不清楚。我只好憑空猜測,仿佛就是妙玉給寶玉、黛玉沏茶用的“梅花雪水”吧?從梅花的蕊上小心翼翼地收集點點細雪,融成一掬冰瑩的柔水。這“牡丹花水”,說不定就是采的牡丹花瓣上的露水雨水呢。這樣想著,禁不住對那“牡丹花水”神往起來。
③到了嘉峪關市,我們要用午餐。坐在餐桌邊等著上菜的當兒,服務員來上茶了。導游王小姐笑著說:雖說不是八寶茶,卻是“牡丹花水”,大家一路辛苦,請用茶吧!我萬分驚訝地站了起來,瞪大了眼睛看著就要親口品嘗到的“牡丹花水”。但是,不對呀!服務員居然拎了個尋常鋁壺,咕嘟嘟給大家倒著最尋常的茶水。我跟燕子嘀咕道:開玩笑,這哪里會是“牡丹花水”嘛!燕子皺著眉頭,一百個想不通的樣子。終于,我忍無可忍地喚來了王小姐,問她:難道,這真的就是你所說的“牡丹花水”嗎?王小姐聽罷,“噗”地笑了。她盯著我問:“你以為“牡丹花水”是什么神水仙水呀?“牡丹花水”是咱西北的老百姓對開水的一種形象叫法。你仔細觀察過沸騰的水嗎?在中心的位置,那翻滾著的部分,特別像一朵盛開的牡丹花。
④我“哦”了一聲,雙手捧住一只注滿了“牡丹花水”的茶杯,眼與耳,頓時屏蔽了飯店中一切的嘈雜。
⑤究竟是誰,在什么時候,懷著怎樣的一種心情,給一壺滾沸的水起了這樣一個俏麗無比的名字?世世代代,老天總忘了給這里捎來雨水。在茫茫的戈壁灘上,草活得那么苦,樹活得那么苦,人活得那么苦。有一點濁水就很知足了,有一點冷水就很知足了,但,一個幸運的容器,竟有幸裝了沸騰的清水!幸福的人盯著那水貪婪地看,他(她)想,喔,總得給這水一個昵稱吧?叫什么好呢?抬頭看一眼窗外,院里的`牡丹花開得正好,那欣然釋放著的繁麗生命,多像這壺中滾沸的水啊!好了,就叫它“牡丹花水”吧。
⑥我的心,在那一刻變得多么焦灼,竟恨不得立刻跑到飯店的操作間去看一眼從沸騰著的水的中心開出的那一朵世間最美麗、最獨特的牡丹。這么久了,粗心的我一直忽略著身邊最神奇的花開。我從一朵朵盛開的牡丹花旁走過,沒有駐足,沒有流連。是缺水的大西北給了我一個關于水的珍貴提示,讓我在此生一次平凡的啜飲中感受到了震撼生命的不平凡。
⑦“牡丹花水”。“牡丹花水”。我反反復復默念著你的名字,一個讓人心疼的名字,一個讓人心暖的名字。人間煙火味里鋪展著無盡的夢幻織錦,美好的感恩,由衷的贊頌,既素樸又華麗,既“農民”又“小資”。把所有對生活的祈愿都凝進這一聲輕喚當中,讓苦難凋零,讓窮困走遠——我的大西北,愿你守著一朵富麗的牡丹,吉祥平安,歲歲年年。
1.我知道作者在下面的時刻心中是怎么想的!
聽導游提到“牡丹花水”——( )( )
將親口品嘗“牡丹花水”——( )( )
服務員居然拎個普通鋁壺——( )( )
“牡丹花水”就是白開水——( )( )
2.“牡丹花水”居然就是白開水,俏麗的名字寄托著人們怎樣的感情?
3.第⑦段中“我反反復復默念著你的名字,一個讓人心疼的名字,一個讓人心暖的名字。”既讓人心
疼,又讓人心暖,是不是很矛盾?說說你的看法!
4.閱讀下面幾則材料,你能從中發現什么?
①西南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已占土地總面積的36%,而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則高達43%,其中流失泥沙在
河、湖、庫中淤積,使河、湖、庫的蓄洪、行洪能力下降,而導致洪澇旱害問題日趨嚴重。
②西北地區草原退化面積已達可利用面積的26.8%,產草量下降30%~50%,牧民增收緩慢。
③塔里木河上中游大量開墾土地,但所引用的大量水只有少部分用于農業,其余大部分散流蒸發,被
白白浪費。
5.西北缺水已引起各界重視,紛紛想方設法,為國家獻計獻策,值此兩會召開期間,如果你是一位人大
代表,你在這方面有什么好的提案?請簡要說說,50字左右。
參考答案:
1.神往,驚訝,不解,震驚
2.俏麗的名字可見西北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懷有一顆感恩之心。
3.不矛盾。“讓人心疼”是指西北嚴重缺水,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困難;“讓人心暖”是指西北人并沒有怨天尤人,而對大自然的一丁點賜予卻看得如此珍貴。
4.要點①長江上游和黃河中上游大面積開墾坡地,水土流失問題嚴重,是導致洪澇災害日趨嚴重的原因。 ②西北內陸地區由于缺水和粗放經營,土地沙化問題相當突出。 ③西北內陸地區水資源管理不當,造成無序開發利用,上下游不統一考慮水資源分配使用,致使上游嚴重浪費,下游嚴重缺水。
5.例:河流沿線大量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改變耕作方式;科學調度和整合上下游水資源。
牡丹閱讀答案 13
牡丹花水
張麗鈞
坐在從蘭州開往敦煌的旅游車上,一路不停地喝水。問自己怎么會這么渴,回答竟是渴的大戈壁傳染給了我難耐的焦渴。
導游王小姐是個錦心繡口的人兒。在講當地的風土人情的時候,她說:“你隨便到一戶人家作客,人家都會把你奉為上賓,用‘牡丹花水’沏了八寶茶來款待你……”我問鄰座的燕子,什么叫“牡丹花水”?燕子說她也不清楚。我只好憑空猜想,仿佛就是妙玉給寶玉、黛玉沏茶用的“梅花雪水”吧?從梅花的蕊上小心翼翼地收集點點細雪,融成一掬冰瑩的柔水。這“牡丹花水”,說不定就是采的牡丹花瓣上的露水雨水呢。這樣想著,禁不住對那“牡丹花水”神往起來。
到了嘉峪關市,我們要用午餐。坐在餐桌邊等著上菜的當兒,服務員來上茶了。導游王小姐笑著說:“雖說不是八寶茶,卻是‘牡丹花水’,大家一路辛苦,請用茶吧!”我萬分驚訝地站了起來,瞪大了眼睛看著就要親自品嘗到的“牡丹花水”。但是,不對呀!服務員居然拎了個尋常的鋁壺,咕嘟嘟給大家倒著最尋常的茶水。我跟燕子嘀咕道:“開玩笑,這哪里會是‘牡丹花水’嘛!”燕子皺著眉頭,一百個想不通的樣子。終于,我忍無可忍地喚來了王小姐,問她:“難道,這真的就是你所說的‘牡丹花水’嗎?”王小姐聽罷,“嚏”地笑了。她盯著我問:“你以為‘牡丹花水’是什么神水仙水呀?‘牡丹花水’是咱西北的老百姓對開水的一種形象叫法。你仔細觀察過沸騰的水嗎?在中心的位置,那翻滾的部分,特別像一朵盛開的牡丹花。”
我“哦”了一聲,雙手捧住一只注滿了“牡丹花水”的茶杯,眼與耳,頓時屏蔽了飯店中一切的嘈雜。
究竟是誰,在什么時候,懷著怎樣一種心情,給一壺滾沸的水起了這樣一個俏麗無比的名字?世世代代,老天總忘了給這里捎來雨水。在茫茫的戈壁灘上,草活得那么苦,樹活得那么苦,人活得那么苦。有一點濁水就很知足了,有一點冷水就很知足了,但,一個幸運的容器,競有幸裝了沸騰的清水!幸福的人盯著那水貪婪地看,他(她)想,喔,總得給這水一個昵稱吧?叫什么好呢?抬頭看一眼窗外,院里的牡丹花開得正好,那欣然釋放著的繁麗生命,多像這壺中滾沸的水啊!好了,就叫它“牡丹花水”吧。
我的心,在那一刻變得多么焦灼,竟恨不得立刻跑到飯店的操作間去看一眼從沸騰著的水的中心開出的那一朵世間最美麗、最獨特的牡丹。這么久了,粗心的我一直忽略著身邊最神奇的花開。我從一朵朵盛開的牡丹花旁走過,沒有駐足,沒有流連。是缺水的大西北給了我一個關乎水的珍貴提示,讓我在此生一次平凡的啜飲中感受到了震撼生命的不平凡。
“牡丹花水”,“牡丹花水”。我反反復復默念著你的名字,一個讓人心疼的名字,一個讓人心暖的名字。人間煙火味里鋪展著無盡的夢幻織錦,美好的感恩,由衷的贊頌,既素樸又華麗,既“農民”又“小資”。把所有對生活的`祈愿都凝進這一聲輕喚當中,讓苦難凋零,讓窮困走遠——我的大西北,愿你守著一朵富麗的牡丹,吉祥平安,歲歲年年。
1.本文在具體寫“牡丹花水”前為什么要寫妙玉的“梅花雪水”?
2.大西北的老百姓為什么要把普通的開水稱作“牡丹花水”?
3.為什么說“牡丹花水”是一個讓人“心疼”、讓人“心暖”的名字?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4.文章第一段寫“我”“一路不停地喝水”和“難耐的焦渴”,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
1.寫“梅花雪水”表現“我”對“牡丹花水”的神往,并為下文作鋪墊,從而突出“我”見到“牡丹花水”竟是尋常茶水時的驚訝。
2.因為大西北嚴重缺水,那里的百姓生活得很苦,因此,他們把對“水”的期盼寄托在這一命名上。(或:因為大西北缺水,那里的百姓生活得很苦,因此,他們通過這一命名表達了對上天恩賜的感激之情。)因為沸水翻滾的部分特別像一朵盛開的牡丹花。
3.“牡丹花水”這一名字,反映了嚴重缺水的大西北百姓生活的艱苦,因此,它是一個讓人“心疼”的名字。“牡丹花水”這一名字,又反映了大西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對自然賦予的感恩,以及面對艱苦環境的旺盛生命力,因此,它又是一個讓人“心暖”的名字。表達了作者對大西北艱苦環境的關切,對大西北人民旺盛的生命力和感恩情懷的贊美。
4.渲染了大西北嚴酷的缺水環境,為下文引出當地用“水”招待貴客的習俗和“牡丹花水”的得名作了鋪墊。
牡丹閱讀答案 14
曉寒慵揭珠簾,牡丹院開未。玉欄干畔,柳絲一把,和風半倚。國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自真妃舞罷,謫仙賦后,繁華夢、如流水②。
池館家家芳事。記當時、買栽無地。爭如一朵,幽人獨對,水邊竹際。把酒花前,剩拚醉了,醒來還醉。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鵑聲里。
【注】①王沂孫:南宋末期詞人,親歷了宋朝由危而亡的過程。②“自真妃”句:“真妃”即楊玉環。《楊太真外傳》載,開元中,唐玄宗與貴妃乘在興慶池沉香亭前賞牡丹,命進新詞以助興。玄宗由于耽于享樂,荒于國政,終導致安史之亂,楊貴妃被賜死馬嵬。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片中“玉欄干”“柳絲”等描寫交代了牡丹生長的環境,從側面烘托牡丹形象。
B.詞中從視覺、嗅覺角度寫牡丹,又以“微”“乍”等詞,恰到好處地表現了牡丹之美。
C.下片獨賞牡丹,與牡丹種植、觀賞盛況對照,表現了詞人落寞無助的心情。
D.這首詞文辭妍麗,托物寓意,借牡丹寄托心事,含蓄紆曲,形成婉約悱惻的氛圍。
15.這首詞“嘆亡國之恨,發遺世悲慨”,請從詞中找出兩處簡要分析。(6分)
答
14.答案C
思路點撥詞中說“爭如一朵,幽人獨對,水邊竹際”,意為在幽靜清雅的溪岸竹旁,靜心一人觀賞牡丹,沒有落寞無助的意思。
15.①“自真妃舞罷,謫仙賦后,繁華夢、如流水”,詞人由牡丹聯想到楊貴妃,借唐朝故事表現宋朝的盛衰變化。②“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鵑聲里”,這是詞人的心理描寫,看似怕洛中春光逝去,實是憂傷江山淪亡,生靈涂炭。(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
牡丹閱讀答案 15
正午牡丹
歐陽公嘗得一古畫牡丹叢,其下有一貓,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肅吳公,與歐公姻家,一見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時花也;貓眼黑睛如線,此正午貓眼也。若帶露花,則房斂②而色澤。貓眼早暮則睛圓,日漸中狹長,正午則如一線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筆意也。
導讀:畫家善于觀察,才能畫出常人所不見之處。而要想識畫之妙,也非善于觀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豈止一畫而已。
注釋:①其:它,指古畫。②房斂:花房緊收。③善求:善于探求。
精練:
一、解釋加粗的詞
1.其下有一貓( ) 2.何以明之( ) 3.日漸中狹長( )
二、翻譯
1.貓眼黑睛如線,此正午貓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筆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畫惟妙惟肖和丞相吳公能一眼指出畫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結果。
正午牡丹原文翻譯
歐陽修曾經得到一幅古畫牡丹叢,花下有一只貓,不知道這幅畫是精妙還是粗糙。丞相吳公,與歐陽修是兒女親家,一見這幅畫就說:這畫的是正午牡丹。怎么證明它呢?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顏色發干,這是太陽在中天時的花,貓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條線,這是正午時候的貓眼。如果是帶著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緊緊收斂而且色彩鮮麗潤澤。貓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圓的,漸近中午就變得又窄又長,到正午時就像弓條線了。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筆下的意境。
答案
一、1.指牡丹叢 2.證明 3.逐漸
二、1.貓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條線,這是正午時候的貓眼;
2.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筆下的意境。
三、善于觀察。
牡丹閱讀答案 16
牡 丹
梅堯臣
洛陽牡丹名品多,自謂天下無能過。
及來江南花亦好,絳紫淺紅如舞娥。
竹陰水照增顏色,春服妥帖栽青羅。
時結游朋去尋玩,香吹酒面生紅波。
粉英不忿付狂蝶,白發強插成悲歌。
明年更開余已去,風雨吹殘可奈何。
[注]梅堯臣: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才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此詩作于梅堯臣四十三歲在湖州監稅任上時,當時他即將解任,準備前往家鄉宣城小住之后返汴京。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是一首送別懷人的詩,詩人借牡丹抒懷,自然真切。詩中巧妙的比喻及煉句等獨到之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舞娥”一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江南牡丹在風中的姿態,“春服妥帖裁青羅”一句將牡丹比作嬌羞打扮的女子。
C.七、八兩句的意思是牡丹盛開之時,好友結伴游賞,酒酣耳熱之后,佇立牡丹叢中,滿面通紅,人與花互相映襯。
D.詩的一、二句以洛陽牡丹名品之多引出三、四句對江南牡丹的贊賞,言外之意是江南牡丹并不遜色于洛陽牡丹。
1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 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答
15.A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詩的`表達技巧、語言和評價古詩觀點態度的能力。“這是一首送別懷人的詩”錯誤,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
16.①表達了對江南牡丹的喜愛、贊美之情。詩人用聞名天下的洛陽牡丹來類比江南牡丹,可見詩人對江南牡丹的喜愛之情。②表達了對江南的依依不舍之情。詩人即將解任離開住所,對江南牡丹的喜愛其實寄托了詩人對錦繡江南深切的眷戀之情。③表達了對人生匆促的感嘆。詩人不滿牡丹被戲弄,想把牡丹戴在白發上,借此感嘆時光流逝,人生短促。④表達了對仕途坎坷的慨嘆。牡丹凋零了明年還會再開,可詩人離開后又會在哪呢 體現了詩人對仕途的擔憂之情。(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牡丹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牡丹閱讀答案11-08
牡丹的拒絕的閱讀答案12-14
詠牡丹閱讀答案07-31
《正午牡丹》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6-14
水龍吟·牡丹閱讀答案06-13
牡丹閱讀答案匯總【15篇】11-11
《牡丹得王于群花》閱讀答案06-07
菏澤牡丹現代文閱讀答案10-23